一种锂电池防摔的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8  197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锂电池防摔的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2.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
3.现有的锂电池防摔的防护装置结构过于简单,防摔效果差,且散热性不足,其次,对锂电池安装固定操作较为麻麻烦,浪费人力。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锂电池防摔的防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防摔的防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防摔的防护结构,包括防摔底壳、保护盖板、放置槽盒和锂电池本体,所述防摔底壳的上侧开设有凹槽,且放置槽盒的底部插设于凹槽中,所述凹槽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减震机构,且两个减震机构的一端分别与放置槽盒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锂电池本体位于放置槽盒中,所述放置槽盒的一侧上部固定连接有夹持机构,且放置槽盒的一侧开设有与夹持机构连通设置的滑口,所述夹持机构的两端分别贯穿滑口延伸至放置槽盒中并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直对称设置的夹板,且两个夹板分别位于锂电池本体的两侧并与其抵紧设置,所述保护盖板位于放置槽盒的上方;
6.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开设在凹槽内壁上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直对称设置的支杆,且两个支杆上均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下侧与安装槽的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套设于支杆上,所述滑套的远离安装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块,且连块远离滑套的一端与放置槽盒的一侧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在放置槽盒一侧的矩形罩壳,所述矩形罩壳的一端插设并转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转杆,且转杆的一端贯穿延伸至矩形罩壳中并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矩形罩壳的一端内壁通过转动件与双向螺纹杆远离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上分别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螺母块,且两个螺母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远离螺母块的一端均贯穿滑口并分别与两个夹板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位于矩形罩壳外侧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
挡块。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杆呈圆柱形设置,且支杆的外侧壁与滑套的贯穿孔内壁滑动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摔底壳的前后两侧侧壁均开设有等间距排列设置的散热槽口。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放置槽盒的四周侧壁均开设有均匀排列设置的散热孔。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盖板通过螺栓与放置槽盒可拆卸固定连接,且保护盖板的上侧开设有安装口。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设置夹持机构和夹板,将锂电池本体置于放置槽盒中的两个夹板之间,转动挡块,带动转杆转动,进而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由于螺母块的轴向转动跟随连杆受到滑口的限制,因此,两个螺母块强制往相近的方向位移,进而带动两个夹板夹持住锂电池本体实现固定,安装操作简单,节省人力,固定牢靠,提高稳定性,进而提高防摔保护性。
15.2、通过设置减震机构,当本装置摔落时,防摔底壳先着地,此时,放置槽盒位移,带动与连块固定的滑套在支杆上位移,此时减震弹簧受到滑套的挤压收缩产生弹力,弹力作用反弹,可将防摔底壳的撞击力进行削弱抵消,从而减少放置槽盒中的锂电池本体受到的撞击力,达到防摔保护的目的,提高本装置防摔性。
16.3、通过在放置槽盒上设置散热孔,在防摔底壳上设置散热槽口,不仅可以减少材质,节省物料,降低重量,其次,可提高本装置的散热性,进而延长锂电池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锂电池防摔的防护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一种锂电池防摔的防护结构中防摔底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一种锂电池防摔的防护结构中放置槽盒处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防摔底壳;2、保护盖板;3、放置槽盒;4、锂电池本体;5、凹槽;6、夹板;7、安装槽;8、支杆;9、滑套;10、减震弹簧;11、连块;12、矩形罩壳;13、转杆;14、双向螺纹杆;15、螺母块;16、连杆;17、挡块;18、散热槽口;19、散热孔;20、安装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锂电池防摔的防护结构,包括防摔底壳1、保护盖板2、放置槽盒3和锂电池本体4,防摔底壳1的上侧开设有凹槽5,且放置槽盒3的底部插设于凹槽5中,凹槽5的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减震机构,且两个减震机构的一端分别与放置槽盒3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锂电池本体4位于放置槽盒3中,放置槽盒3的一侧上部固定连接有夹持机构,且放置槽盒3的一侧开设有与夹持机构连通设置的滑口,夹持机构的两端分别贯穿滑口延伸至放置槽盒3中并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直对称设置的夹板6,且两个夹板6分别位于锂电池本体4的两侧并与其抵紧设置,保护盖板2位于放置槽盒3的上方,盖上保护盖板2进行拧紧,将锂电池本体4安装在保护盖板2上放置槽盒3中,形成外界防摔保护;
22.减震机构包括开设在凹槽5内壁上的安装槽7,安装槽7中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直对称设置的支杆8,且两个支杆8上均套设有滑套9,滑套9的下侧与安装槽7的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10,且减震弹簧10套设于支杆8上,滑套9的远离安装槽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块11,且连块11远离滑套9的一端与放置槽盒3的一侧固定连接,当本装置摔落时,防摔底壳1先着地,此时,放置槽盒3位移,带动与连块11固定的滑套9在支杆8上位移,此时减震弹簧10受到滑套9的挤压收缩产生弹力,弹力作用反弹,可将防摔底壳1的撞击力进行削弱抵消,从而减少放置槽盒3中的锂电池本体4受到的撞击力,达到防摔保护的目的,提高本装置防摔性;
23.在图3中: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在放置槽盒3一侧的矩形罩壳12,矩形罩壳12的一端插设并转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转杆13,且转杆13的一端贯穿延伸至矩形罩壳12中并固定连接有双向螺纹杆14,矩形罩壳12的一端内壁通过转动件与双向螺纹杆14远离转杆13的一端转动连接,双向螺纹杆14上分别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螺母块15,且两个螺母块1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杆16,两个连杆16远离螺母块15的一端均贯穿滑口并分别与两个夹板6固定连接,转动挡块17,带动转杆13转动,进而带动双向螺纹杆14转动,由于双向螺纹杆14分别与两个螺母块15螺纹连接,且螺母块15的轴向转动跟随连杆16受到滑口的限制,因此,两个螺母块15强制往相近的方向位移,进而带动两个夹板6夹持住锂电池本体4实现固定,安装操作简单,节省人力,固定牢靠,提高稳定性,进而提高防摔保护性;
24.在图3中:位于矩形罩壳12外侧转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17,便于转动转杆13;
25.在图2中:支杆8呈圆柱形设置,且支杆8的外侧壁与滑套9的贯穿孔内壁滑动连接,便于滑套9位移;
26.在图1中:防摔底壳1的前后两侧侧壁均开设有等间距排列设置的散热槽口18,便于散热;
27.在图1中:放置槽盒3的四周侧壁均开设有均匀排列设置的散热孔19,便于散热;
28.在图1中:保护盖板2通过螺栓与放置槽盒3可拆卸固定连接,连接牢靠,且保护盖板2的上侧开设有安装口20,便于锂电池本体4的引线连接。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使用本装置对锂电池本体4进行防摔保护时,首先,将锂电池本体4置于放置槽盒3中的两个夹板6之间,转动挡块17,带动转杆13转动,进而带动双向螺纹杆14转动,由于双向螺纹杆14分别与两个螺母块15螺纹连接,且螺母块15的轴向转动跟随连杆16受到滑口的限制,因此,两个螺母块15强制往相近的方向位移,进而带动两个夹板6夹持住锂电池本体4实现固定,安装操作简单,节省人力,固定牢靠,提高稳定性,进而提高防摔保护性;
30.然后,盖上保护盖板2进行拧紧,将锂电池本体4安装在保护盖板2上放置槽盒3中,形成外界防摔保护,其次,当本装置摔落时,防摔底壳1先着地,此时,放置槽盒3位移,带动与连块11固定的滑套9在支杆8上位移,此时减震弹簧10受到滑套9的挤压收缩产生弹力,弹力作用反弹,可将防摔底壳1的撞击力进行削弱抵消,从而减少放置槽盒3中的锂电池本体4受到的撞击力,达到防摔保护的目的,提高本装置防摔性;
31.在放置槽盒3上设置散热孔19,在防摔底壳1上设置散热槽口18,不仅可以减少材质,节省物料,降低重量,其次,可提高本装置的散热性,进而延长锂电池本体4的使用寿命。
32.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