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油化工用溶剂脱蜡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8  185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脱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石油化工用溶剂脱蜡反应釜。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由石蜡基和中间基原油蒸馏得到的润滑油原料中都含有蜡,这些蜡的存在会影响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能,由于蜡的沸点与润滑油馏分相近,不能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但蜡的凝固点较高,逐渐降低温度,蜡就从润滑油中结晶析出,从而可通过过滤或离心分离的方法将蜡与油分离,在低温条件下,润滑油的粘度很大,所生成的蜡结晶细小,使过滤或离心分离很困难,因此,需加入一些在低温时对油的溶解度很大而对蜡的溶解度很小的溶剂进行稀释。
3.申请号为:201920982683.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基础油脱蜡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釜体内沿侧壁设置有一圈一号刮板,所述一号刮板上穿设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部连接有带动其转动的一号电机,所述釜体的中心处竖直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顶端连接有带动其转动的二号电机,底部设置有紧贴釜体底部内壁的二号刮板。然而,该种基础油脱蜡反应釜无法在脱蜡过程中对釜体内部液体进行搅拌的同时,将釜体内壁上残留的固体蜡刮下,防止固体蜡在釜体内壁上残留,导致刮蜡效率较低,其不具有冷却机构,无法在脱蜡过程中对釜体内部液体进行冷却,无法加速脱蜡过程,其无法将脱蜡完成后的液体油与固体蜡进行分离,其无法实现溶剂脱蜡过程中冷却、加热以及过滤的一体化,操作流程较为复杂,能耗较大;脱蜡完成后无法对蜡进行回收利用,较为浪费,降低了企业的利润,并且该种釜体的稳定性较差,无法保证脱蜡过程中釜体的稳定性,不便于对设备整体进行移动,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油化工用溶剂脱蜡反应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石油化工用溶剂脱蜡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架设在地面上,所述釜体上端一侧设有进料口,所述釜体下端远离所述进料口的一侧设有落料口,还包括用于带动搅拌机构转动的驱动机构、用于对所述釜体内部液体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用于对釜体内部液体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以及用于在脱蜡完成后进行落料的落料机构,驱动机构位于所述釜体上端中部,搅拌机构位于驱动机构下部且位于所述釜体内部,冷却机构位于所述釜体外部周侧,落料机构位于所述釜体底部。
7.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驱动轴,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釜体上端中部且与所述釜体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朝向下方设置且贯穿所述釜体,所述驱动轴对应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釜体内侧中部且其上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下端与所述釜体的内侧底部转动连接。
8.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以及搅拌刮板,所述搅拌轴有两组,每组所述搅拌轴由若干个并列间隔设置的搅拌轴组成,两组所述搅拌轴对称设置在驱动轴中部两侧且其一端与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刮板对应两组所述搅拌轴有两个,两个所述搅拌刮板分别设置在两组所述搅拌轴远离驱动轴的一端且与对应的所述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刮板与所述釜体的内壁贴合设置。
9.冷却机构包括冷却夹套、进液口以及出液口,所述冷却夹套套设在所述釜体外侧且与所述釜体固定连接,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冷却夹套一侧上部且与所述冷却夹套固定连接,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冷却夹套远离所述进液口的一侧下部且与所述冷却夹套固定连接,所述进液口以及所述出液口均与所述冷却夹套的内部连通。
10.落料机构包括落料斗、出料口以及出料电磁阀,所述落料斗设置在所述釜体底部且与所述釜体固定连接,所述落料斗与所述釜体底部之间形成用于落料的空腔,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落料斗底部且与所述落料斗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出料口上且与所述出料口固定连接。
11.还包括落料过滤网以及落料电磁阀,所述落料过滤网设置在所述釜体底部的落料口处且与所述釜体固定连接,所述落料电磁阀设置在所述釜体底部的落料口处且与所述釜体固定连接,所述落料过滤网位于所述落料电磁阀的上方。
12.还包括电加热体,所述电加热体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电加热体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釜体以及所述落料斗的侧壁内且与所述釜体以及所述落料斗嵌入连接。
13.还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支撑基座、支撑柱以及支撑块,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釜体下方,所述支撑基座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基座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端两侧且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对应两个所述支撑基座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柱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基座的上部且与对应的所述支撑基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柱分别位于所述釜体两侧,所述支撑块对应两个所述支撑柱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块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柱相对的一侧且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块分别位于所述釜体两侧且与所述釜体固定连接,所述釜体通过所述支撑块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
14.还包括滚轮机构,滚轮机构包括滚轮座以及万向轮,所述滚轮座有四个,四个所述滚轮座分别设置在支撑板下端四角且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轮对应四个所述滚轮座有四个,四个所述万向轮分别设置在四个所述滚轮座下端且与所述滚轮座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轮上设有刹车板,所述釜体通过支撑组件以及滚轮组件架设在地面上。
15.还包括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撑柱的中部且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电控单元与驱动电机、出料电磁阀、落料电磁阀以及电加热体均电性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结构简单,设有驱动机构与搅拌机构配合,在脱蜡过程中对釜体内部液体进行搅拌的同时,将釜体内壁上残留的固体蜡刮下,防止固体蜡在釜体内壁上残留,设有冷却机构,可以在脱蜡过程中对釜体内部液体进行冷却,加速脱蜡过程,设有落料机构,可以将脱蜡完成后的液体油与固体蜡进行分离,另设有电加热体,与冷却机构配合可以实现溶剂脱蜡过程中冷却、加热以及过滤的一体化,并且冷却、加热切换快速,简化了操作流程,降低了能耗;脱蜡完成后可对蜡进行回收利用,绿色环保,且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设有支撑机构,
提升釜体的稳定性,保证脱蜡过程中釜体的稳定性,设有滚轮机构,便于对设备整体进行移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性连接图。
20.图中:1、釜体;2、进料口;3、驱动电机;4、驱动轴;5、搅拌轴;6、搅拌刮板;7、冷却夹套;8、进液口;9、出液口;10、落料斗;11、出料口;12、出料电磁阀;13、落料过滤网;14、落料电磁阀;15、电加热体;16、支撑板;17、支撑基座;18、支撑柱;19、支撑块;20、滚轮座;21、万向轮;22、电控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2.一种石油化工用溶剂脱蜡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体1架设在地面上,釜体1上端一侧设有进料口2,釜体1下端远离进料口2的一侧设有落料口,还包括用于带动搅拌机构转动的驱动机构、用于对釜体1内部液体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用于对釜体1内部液体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以及用于在脱蜡完成后进行落料的落料机构,驱动机构位于釜体1上端中部,搅拌机构位于驱动机构下部且位于釜体1内部,冷却机构位于釜体1外部周侧,落料机构位于釜体1底部,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23.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3以及驱动轴4,驱动电机3设置在釜体1上端中部且与釜体1固定连接,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朝向下方设置且贯穿釜体1,驱动轴4对应驱动电机3设置在釜体1内侧中部且其上端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驱动轴4的下端与釜体1的内侧底部转动连接,驱动机构通过驱动电机3以及驱动轴4配合,对搅拌机构进行驱动,其中,驱动电机3用于带动驱动轴4转动,驱动轴4用于为搅拌机构提供安装支撑的同时带动搅拌机构转动。
24.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5以及搅拌刮板6,搅拌轴5有两组,每组搅拌轴5由若干个并列间隔设置的搅拌轴5组成,两组搅拌轴5对称设置在驱动轴4中部两侧且其一端与驱动轴4固定连接,搅拌刮板6对应两组搅拌轴5有两个,两个搅拌刮板6分别设置在两组搅拌轴5远离驱动轴4的一端且与对应的搅拌轴5固定连接,搅拌刮板6与釜体1的内壁贴合设置,搅拌机构通过搅拌轴5以及搅拌刮板6配合,对釜体1内部液体进行搅拌,保证脱蜡过程中液体的各部分脱蜡进程保持一致,同时将脱蜡过程中釜体1内壁上残留的固体蜡刮下,其中,搅拌轴5用于对釜体1内部的液体进行搅拌,搅拌刮板6用于将釜体1内壁上残留的固体蜡刮下。
25.冷却机构包括冷却夹套7、进液口8以及出液口9,冷却夹套7套设在釜体1外侧且与釜体1固定连接,进液口8设置在冷却夹套7一侧上部且与冷却夹套7固定连接,出液口9设置在冷却夹套7远离进液口8的一侧下部且与冷却夹套7固定连接,进液口8以及出液口9均与冷却夹套7的内部连通,冷却机构通过冷却夹套7、进液口8以及出液口9配合,在脱蜡过程中对釜体1内部的液体进行冷却,提升脱蜡速度,其中,冷却夹套7用于在脱蜡过程中对釜体1内部的液体进行冷却,进液口8用于将冷却液加入冷却夹套7内,出液口9用于将冷却夹套7内的冷却液排出,可将出液口9与进液口8通过循环机构连通,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利用。
26.落料机构包括落料斗10、出料口11以及出料电磁阀12,落料斗10设置在釜体1底部且与釜体1固定连接,落料斗10与釜体1底部之间形成用于落料的空腔,出料口11设置在落料斗10底部且与落料斗10固定连接,出料电磁阀12设置在出料口11上且与出料口11固定连接,落料机构通过落料斗10、出料口11以及出料电磁阀12配合,对脱蜡完成后的液体进行落料,其中,落料斗10用于容纳脱蜡完成后的液体,出料口11用于将落料斗10内的液体排出,出料电磁阀12用于控制出料口11的启闭。
27.还包括落料过滤网13以及落料电磁阀14,落料过滤网13设置在釜体1底部的落料口处且与釜体1固定连接,落料电磁阀14设置在釜体1底部的落料口处且与釜体1固定连接,落料过滤网13位于落料电磁阀14的上方,其中,落料过滤网13用于在脱蜡完成后过滤釜体1内的液体,将液体油经由落料口落入落料斗10内,将固体蜡拦截在釜体1内,落料电磁阀14用于控制落料口的启闭。
28.还包括电加热体15,电加热体15有若干个,若干个电加热体15均匀间隔设置在釜体1以及落料斗10的侧壁内且与釜体1以及落料斗10嵌入连接,其中,电加热体15用于对釜体1内部的液体进行加热。
29.还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16、支撑基座17、支撑柱18以及支撑块19,支撑板16设置在釜体1下方,支撑基座17有两个,两个支撑基座17对称设置在支撑板16上端两侧且与支撑板16固定连接,支撑柱18对应两个支撑基座17有两个,两个支撑柱18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基座17的上部且与对应的支撑基座17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柱18分别位于釜体1两侧,支撑块19对应两个支撑柱18有两个,两个支撑块19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柱18相对的一侧且与对应的支撑柱18固定连接,两个支撑块19分别位于釜体1两侧且与釜体1固定连接,釜体1通过支撑块19与支撑柱18固定连接,支撑机构通过支撑板16、支撑基座17、支撑柱18以及支撑块19配合,为釜体1提供支撑,保证釜体1的稳定性,其中,支撑板16用于为支撑基座17提供安装支撑,支撑基座17用于为支撑柱18提供安装支撑,支撑柱18用于为支撑块19提供安装支撑,支撑块19用于为釜体1提供安装支撑并将釜体1安装在支撑柱18上。
30.还包括滚轮机构,滚轮机构包括滚轮座20以及万向轮21,滚轮座20有四个,四个滚轮座20分别设置在支撑板16下端四角且与支撑板16固定连接,万向轮21对应四个滚轮座20有四个,四个万向轮21分别设置在四个滚轮座20下端且与滚轮座20固定连接,万向轮21上设有刹车板,釜体1通过支撑组件以及滚轮组件架设在地面上,滚轮机构通过滚轮座20以及万向轮21配合,可以对釜体1进行移动,使其在指定位置处进行工作,其中,滚轮座20用于为万向轮21提供支撑,万向轮21用于带动釜体1移动,刹车板可以对万向轮21进行定位,从而使釜体1定位在指定位置处。
31.还包括电控单元22,电控单元22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撑柱18的中部且与支撑柱18固定连接,电控单元22与驱动电机3、出料电磁阀12、落料电磁阀14以及电加热体15均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电性连接图如图2所示。
32.工作原理:
33.脱蜡时,启动设备,将待脱蜡的液体从进料口2加入釜体1内部,并向釜体1内部加入用于脱蜡的溶剂,驱动机构带动搅拌机构工作,同时向冷却夹套7内加入冷却液,提升脱蜡速度,釜体1内部的液体在经过搅拌轴5进行搅拌后,进行均匀脱蜡,固体蜡从液体中析出,并附着在釜体1的内壁上,搅拌机构对液体进行搅拌的同时,搅拌刮板6将附着在釜体1
内壁上的固体蜡刮下,防止其在釜体1内壁堆积,完成脱蜡后,通过电控单元22控制落料电磁阀14开启,不含蜡的液体油经由落料过滤网13的过滤后落入落料斗10内,固体蜡残留在釜体1内,之后通过电控单元22控制出料电磁阀12开启,不含蜡的液体油从出料口11处排出,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收集,收集完成后,将冷却夹套7中的冷却液排出,通过电控单元22控制电加热体15工作,对釜体1内部残留的固体蜡进行加热,使其融化,并经由落料口、落料斗10以及出料口11排出,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收集,完成脱蜡操作。
3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有驱动机构与搅拌机构配合,在脱蜡过程中对釜体内部液体进行搅拌的同时,将釜体内壁上残留的固体蜡刮下,防止固体蜡在釜体内壁上残留,设有冷却机构,可以在脱蜡过程中对釜体内部液体进行冷却,加速脱蜡过程,设有落料机构,可以将脱蜡完成后的液体油与固体蜡进行分离,另设有电加热体,与冷却机构配合可以实现溶剂脱蜡过程中冷却、加热以及过滤的一体化,并且冷却、加热切换快速,简化了操作流程,降低了能耗;脱蜡完成后可对蜡进行回收利用,绿色环保,且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设有支撑机构,提升釜体的稳定性,保证脱蜡过程中釜体的稳定性,设有滚轮机构,便于对设备整体进行移动,实用性强。
3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