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导纱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8  186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导纱机构,属于纱线针织电脑横机领域。


背景技术:

2.电脑横机是一种双针板舌针纬编织织机。它的三角装置犹如一组平面凸轮,织针的针脚可进入凸轮的槽道内,移动三角,迫使织针在针板的针槽内作有规律的升降运动,并通过针勾和针舌的动作,就能将纱线编织成针织物。织针在上升过程中,线圈逐步退出针勾,打开针舌,并退出针舌挂在针杆上;织针在下降过程中,针勾勾住新垫放的纱线,并将其牵拉弯曲成线圈,同时原有的线圈则脱出针勾,新线圈从旧线圈中穿过,与旧线圈串联起来,众多的织针织成的线圈串互相联结形成了针织物。但现有技术功能单一,电脑横机进纱器一般只有一个,所用纱线种类多,工作人员在穿线时容易穿错线位,使纱线容易打结,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导纱机构,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导纱机构,其结构包括机体、横编织装置、出纱室、电脑触屏、第一储纱装置、第二储纱装置、第一导纱装置、第二导纱装置、复数个进纱装置、复数个纱线底座以及横编织室,所述第一储纱装置包括储纱支架、第一储纱器、第二储纱器、第三储纱器以及第四储纱器,所述第一导纱装置包括导纱支架、第一夹紧器、第二夹紧器以及过纱架,所述横编织室设于机体中部,所述横编织装置安装于横编织室空腔内,所述出纱室设于机体下端,所述横编织室与出纱室相互连通,所述电脑触屏安装于机体左侧表面,所述第一储纱装置安装于机体左侧顶端尾部,所述第二储纱装置安装于机体右侧顶端尾部,所述第一导纱装置安装于机体左侧顶面后端,所述第二导纱装置安装于机体右侧顶面后端,所述复数个进纱装置均依次安装于机体左右两侧中部,所述复数个纱线底座均依次安装于机体顶面后端,所述复数个纱线底座均依次与第一导纱装置以及第二导纱装置垂直对齐。
5.进一步地,所述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导纱机构,所述第一储纱器、第二储纱器、第三储纱器以及第四储纱器均依次排列安装于储纱支架顶端。
6.进一步地,所述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导纱机构,所述第一夹紧器安装于导纱支架顶端内侧,所述第二夹紧器安装于导纱支架顶端外侧尾部,所述过纱架安装于第二夹紧器上方。
7.进一步地,所述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导纱机构,所述第一储纱装置以及第二储纱装置结构相同。
8.进一步地,所述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导纱机构,所述第一导纱装置以及第二导
纱装置结构相同。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横编织室设于机体中部,横编织装置安装于横编织室空腔内,出纱室设于机体下端,横编织室与出纱室相互连通,电脑触屏安装于机体左侧表面,组成电脑横机进行针织物编织。通过第一储纱装置安装于机体左侧顶端尾部,第二储纱装置安装于机体右侧顶端尾部,第一导纱装置安装于机体左侧顶面后端,第二导纱装置安装于机体右侧顶面后端,复数个进纱装置均依次安装于机体左右两侧中部,复数个纱线底座均依次安装于机体顶面后端,复数个纱线底座均依次与第一导纱装置以及第二导纱装置垂直对齐,第一储纱器、第二储纱器、第三储纱器以及第四储纱器均依次排列安装于储纱支架顶端,第一夹紧器安装于导纱支架顶端内侧,第二夹紧器安装于导纱支架顶端外侧尾部,过纱架安装于第二夹紧器上方,组成一套平行导不机构,使纱线走线更加流畅。通过提供一套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导纱机构,新增进纱器,分散纱线,使工作人员更加容易穿线,避免纱线穿错,造成纱线打结,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导纱机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储纱装置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纱装置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储纱器结构示意图;
14.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紧器结构示意图;
15.图6为本实用新型过纱架结构示意图。
16.图中:机体1、横编织装置2、出纱室3、电脑触屏4、第一储纱装置5、第二储纱装置6、第一导纱装置7、第二导纱装置8、复数个进纱装置9、复数个纱线底座10、横编织室11、储纱支架501、第一储纱器502、第二储纱器503、第三储纱器504、第四储纱器505、导纱支架701、第一夹紧器702、第二夹紧器703以及过纱架704。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8.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导纱机构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机体1、横编织装置2、出纱室3、电脑触屏4、第一储纱装置5、第二储纱装置6、第一导纱装置7、第二导纱装置8、复数个进纱装置9、复数个纱线底座10以及横编织室11,所述第一储纱装置5包括储纱支架501、第一储纱器502、第二储纱器503、第三储纱器504以及第四储纱器505,所述第一导纱装置7包括导纱支架701、第一夹紧器702、第二夹紧器703以及过纱架704,所述横编织室11设于机体1中部,所述横编织装置2安装于横编织室11空腔内,所述出纱室3设于机体1下端,所述横编织室11与出纱室3相互连通,所述电脑触屏4安装于机体1左侧表面,所述第一储纱装置5安装于机体1左侧顶端尾部,所述第二储纱装置6安装于机体1右侧顶端尾部,所述第一导纱装置7安装于机体1左侧顶面后端,所述第二导纱装置8安装于机体1右侧顶面后端,所述复数个进纱装置9均依次安装于机体1左右两侧中部,所述复数个纱线底座10均依次安装于机体1顶面后端,所述复数个纱线底座10均依次与第一
导纱装置7以及第二导纱装置8垂直对齐,所述第一储纱器502、第二储纱器503、第三储纱器504以及第四储纱器505均依次排列安装于储纱支架501顶端,所述第一夹紧器702安装于导纱支架701顶端内侧,所述第二夹紧器703安装于导纱支架701顶端外侧尾部,所述过纱架704安装于第二夹紧器703上方,所述第一储纱装置5以及第二储纱装置6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导纱装置7以及第二导纱装置8结构相同。
19.工作原理:通过横编织室11设于机体1中部,横编织装置2安装于横编织室11空腔内,出纱室3设于机体1下端,横编织室11与出纱室3相互连通,电脑触屏4安装于机体1左侧表面,组成电脑横机进行针织物编织。通过第一储纱装置5安装于机体1左侧顶端尾部,第二储纱装置6安装于机体1右侧顶端尾部,第一导纱装置7安装于机体1左侧顶面后端,第二导纱装置8安装于机体1右侧顶面后端,复数个进纱装置9均依次安装于机体1左右两侧中部,复数个纱线底座10均依次安装于机体1顶面后端,复数个纱线底座10均依次与第一导纱装置7以及第二导纱装置8垂直对齐,第一储纱器502、第二储纱器503、第三储纱器504以及第四储纱器505均依次排列安装于储纱支架501顶端,第一夹紧器702安装于导纱支架701顶端内侧,第二夹紧器703安装于导纱支架701顶端外侧尾部,过纱架704安装于第二夹紧器703上方,组成一套平行导不机构,使纱线走线更加流畅。
2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