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保温钢骨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8  182



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骨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保温钢骨混凝土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2.复合保温钢骨混凝土建筑结构是一种由保温材料及混凝土复合而成的建筑结构。
3.相关技术中一种复合保温钢骨混凝土建筑结构参照图5所示,其包括一对保温板1,两保温板1内部均预埋有内置钢板11,两内置钢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钢骨架2,钢骨架2为圆柱状的钢筋,以连接两保温板1。
4.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其钢骨架2长度固定,无法进行调节,从而使得两保温板1之间的间距固定,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钢骨架长度无法调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保温钢骨混凝土建筑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保温钢骨混凝土建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复合保温钢骨混凝土建筑结构,包括一对保温板,两所述保温板内部均预埋有内置钢板,两所述内置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钢骨架,所述钢骨架包括套筒及滑杆,所述套筒内部中空且端部开口,所述滑杆插设至套筒内部且可沿套筒轴向滑动,所述套筒与滑杆之间连接有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包括锁止杆,所述套筒侧壁贯穿开设有锁止孔,所述锁止杆穿设锁止孔且可沿锁止孔轴向滑动,所述滑杆侧壁开设有若干可供锁止杆端部插设的插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钢骨架的长度时,先解除锁止结构的锁止状态,此后人工将锁止杆的端部抽离当前插孔,此后即可恢复滑杆相对于套筒的可滑动状态,调节完毕后,再恢复锁止结构的锁止状态,即可实现滑杆相对于套筒的锁止。本技术具有便于调节钢骨架长度的优势,且操作方便,结构稳定。
9.可选的,所述锁止结构还包括磁性相吸的磁性件一及磁性件二,所述锁止杆靠近锁止孔的端壁与磁性件一固定连接,所述锁止孔孔底与磁性件二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锁止杆端部插设至插孔内后,磁性件一与磁性件二磁性相吸,从而可使得锁止杆的端部不易自行滑脱插孔,稳定性更高。
11.可选的,所述锁止杆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开设有透气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锁止杆插设至锁止孔及插孔的过程中更便于空气排出,提升锁止杆滑动过程中的便捷性。
13.可选的,所述锁止杆侧壁开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内设置有阻尼球,所述阻尼球靠近容置孔开口处的端部与锁止孔内壁相抵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阻尼球与锁止孔内壁相抵,可使得锁止杆进一步不易自行滑脱锁止孔,稳定性更高。
15.可选的,所述锁止孔内壁开设有防脱孔,所述阻尼球端部伸出容置孔开口处并插设至防脱孔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阻尼球端部插设至防脱孔内,利用防脱孔对阻尼球进行限位,进一步提升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容置孔开口处的内缘直径小于阻尼球的直径。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阻尼球时将阻尼球塞入容置孔,此后即可限制阻尼球自行脱离容置孔,安装方便。
19.可选的,所述套筒内侧壁贯穿开设有补气孔。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滑杆在套筒内部滑动的过程中空气便于进出。
21.可选的,所述锁止杆远离插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套筒外侧壁相贴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锁止杆完全插设至锁止孔内后封盖锁止孔端部开口处,此后即可使得外部空气不易进入锁止孔,从而可进一步使得锁止杆不易自行滑脱锁止孔。此外,当需要将锁止杆抽离锁止孔时,可拉动密封板便于指端施力,相较于直接拉动锁止杆不易发生手部滑脱的情况,操控稳定性更高。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4.1、钢骨架包括套筒及滑杆,套筒内部中空且端部开口,滑杆插设至套筒内部且可沿套筒轴向滑动,套筒与滑杆之间连接有锁止结构,锁止结构包括锁止杆,套筒侧壁贯穿开设有锁止孔,锁止杆穿设锁止孔且可沿锁止孔轴向滑动,滑杆侧壁开设有若干可供锁止杆端部插设的插孔。当需要调节钢骨架的长度时,先解除锁止结构的锁止状态,此后人工将锁止杆的端部抽离当前插孔,此后即可恢复滑杆相对于套筒的可滑动状态,调节完毕后,再恢复锁止结构的锁止状态,即可实现滑杆相对于套筒的锁止。本技术具有便于调节钢骨架长度的优势,且操作方便,结构稳定。
25.2、锁止结构还包括磁性相吸的磁性件一及磁性件二,锁止杆靠近锁止孔的端壁与磁性件一固定连接,锁止孔孔底与磁性件二固定连接。当锁止杆端部插设至插孔内后,磁性件一与磁性件二磁性相吸,从而可使得锁止杆的端部不易自行滑脱插孔,稳定性更高。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套筒与滑杆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锁止杆与锁止孔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阻尼球与容置孔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相关技术中一种复合保温钢骨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保温板;11、内置钢板;2、钢骨架;21、套筒;210、补气孔;22、滑杆;220、插孔;3、锁止结构;31、锁止杆;310、锁止孔;3100、透气槽;32、磁性件一;33、磁性件二;34、阻尼球;340、容置孔;3400、防脱孔;35、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保温钢骨混凝土建筑结构。参照图1,复合保温钢骨混凝土建筑结构包括两保温板1,两保温板1互相平行,保温板1的内部均预埋有内置钢板11,以提升保温板1的结构强度。两内置钢板11之间设置有若干钢骨架2,钢骨架2包括套筒21及滑杆22,套筒21内部中空且端部开口,滑杆22适配插设至套筒21内部且可沿套筒21轴向滑动。套筒21内侧壁还贯穿开设有补气孔210,用于在滑杆22在套筒21内部滑动时供空气进出。套筒21远离滑杆22的一端与一内置钢板11焊接固定,滑杆22远离套筒21的一端与另一内置钢板11焊接固定,以实现两保温板1之间的连接。
34.参照图2,套筒21与滑杆22之间设置有锁止结构3,锁止结构3包括锁止杆31、磁性件一32及磁性件二33。套筒21侧壁沿其径向贯穿开设有锁止孔310,锁止杆31适配插设至锁止孔310内,且磁性件一32与锁止杆31的端壁通过胶粘固定。滑杆22的侧壁开设有若干插孔220,若干插孔220沿滑杆2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插孔220孔底与磁性件二33通过胶粘固定,使用时将锁止杆31端部插设至任一插孔220内即可实现滑杆22相对于套筒21的锁止,且磁性件一32与磁性件二33磁性相吸,以限制锁止杆31自行滑出锁止孔310。
35.参照图3,锁止杆31及磁性件一32整体的侧壁沿其周向均布有若干透气槽3100,透气槽3100的两端均贯穿设置,且透气槽3100的长度方向与锁止杆31的长度方向一致,以使得在锁止杆31及磁性件一32整体插设至锁止孔310及插孔220内的过程中排出多余空气。
36.参照图4,锁止杆31的侧壁还开设有若干容置孔340,若干容置孔340沿锁止杆31的周向均匀分布,容置孔340内适配插设有阻尼球34,阻尼球34为橡胶材质,且容置孔340开口处的内缘直径小于阻尼球34的最大直径,以限制阻尼球34自行脱离容置孔340。锁止孔310内壁开设有若干防脱孔3400,若干防脱孔3400与若干阻尼球34一一对应,且阻尼球34端部伸出容置孔340的部分适配插设至防脱孔3400内,以限制锁止杆31自行滑出锁止孔310。锁止杆31远离磁性件一32的端壁通过胶粘固定有密封板35,密封板35为橡胶材质,且密封板35端壁与套筒21外侧壁相贴合,以在锁止杆31完全插设至锁止孔310内后封盖锁止孔310端部开口处。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复合保温钢骨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调节钢骨架2的长度时,先人工将锁止杆31的端部及磁性件一32整体抽离当前插孔220,此后即可恢复滑杆22相对于套筒21的可滑动状态,调节完毕后,再将锁止杆31的端部及磁性件一32整体插设至相应位置的插孔220内,即可实现滑杆22相对于套筒21的锁止。本技术具有便于调节钢骨架2长度的优势,且操作方便,结构稳定。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