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收割台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粱柔性收割台装置。
背景技术:
2.收割机是由塞勒斯
·
麦考密克发明的。收割机它是一体化收割农作物的机械。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并将谷粒集中到储藏仓,然后在通过传送带将粮食输送到运输车上,也可用人工收割,将稻、麦等作物的禾秆铺放在田间,然后再用谷物收获机械进行捡拾脱粒。收获稻、麦等谷类作物子粒和秸秆的作物收获机械,而收割台就是收割机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主要是将作物进行切割并进行传输。
3.目前的收割台在进行高粱收割时,不能根据高粱的弯腰和高矮程度对拨禾轮进行调整,进而会造成收割时出现高粱遗漏的情况,因此需要一种高粱柔性收割台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高粱柔性收割台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粱柔性收割台装置,包括收割台外壳,所述收割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绞龙,所述绞龙的一侧设置有拨禾轮,所述拨禾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调节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摄像头。
6.可选的,所述拨禾轮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拨禾轮线性阵列在转动轴的一侧,将收割台与收割机相连接之后,通过收割机的飞轮可以带动第一皮带进行转动,进而可以带动第一皮带轮进行转动,最后带动拨禾轮进行转动拨动高粱进入收割台外壳内部进行下一步的收割工作,当摄像头检测到前方高粱的高度不同时,将会通过摄像头内部的控制器控制调节柱对拨禾轮进行前后、上下调节,进而可以对不同高度的高粱进行收割,保证高粱被全部收割,不会发生遗漏的情况。
7.可选的,所述拨禾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拨禾齿,所述拨禾齿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拨禾齿线性阵列在拨禾轮的一侧。
8.可选的,所述收割台外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割齿,所述收割齿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收割齿线性阵列在收割台外壳的一侧,收割台在进行运转时,可以带动收割齿进行运转,及时将高粱的根部进行切割,最后被送进绞龙内部进行脱粒。
9.可选的,所述绞龙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皮带,所述第二皮带轮的轴心与绞龙的轴心相重合。
10.可选的,所述安装柱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安装柱均匀分为两组,两组所述
安装柱对称分布在收割台外壳的一侧,在进行高粱收割时,首先需要将通过安装柱将收割台与收割机进行连接有,进而可以通过收割机为收割台提供动力。
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2.该高粱柔性收割台装置,通过收割台外壳、摄像头、拨禾轮和调节柱之间的配合设置,将收割台与收割机相连接之后,通过收割机的飞轮可以带动第一皮带进行转动,进而可以带动第一皮带轮进行转动,最后带动拨禾轮进行转动拨动高粱进入收割台外壳内部进行下一步的收割工作,当摄像头检测到前方高粱的高度不同时,将会通过摄像头内部的控制器控制调节柱对拨禾轮进行前后、上下调节,进而可以对不同高度的高粱进行收割,保证高粱被全部收割,不会发生遗漏的情况。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b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流程图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收割台外壳,2-绞龙,3-拨禾轮,4-转动轴,5-皮带轮,6-第一皮带,7-调节柱,8-支撑柱,9-安装柱,10-安装板,11-摄像头,12-拨禾齿,13-收割齿,14-第二皮带轮,15-第二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19.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高粱柔性收割台装置,包括收割台外壳1,收割台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绞龙2,绞龙2的一侧设置有拨禾轮3,拨禾轮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轴4,转动轴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5,第一皮带轮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皮带6,第一皮带轮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柱7,调节柱7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柱8,调节柱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柱9,安装柱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安装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摄像头11。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拨禾轮3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拨禾轮3线性阵列在转动轴4的一侧,将收割台与收割机相连接之后,通过收割机的飞轮可以带动第一皮带6进行转动,进而可以带动第一皮带轮5进行转动,最后带动拨禾轮3进行转动拨动高粱进入收割台外壳1内部进行下一步的收割工作,当摄像头11检测到前方高粱的高度不同时,将会通过摄像头11内部的控制器控制调节柱7对拨禾轮3进行前后、上下调节,进而可以对不同高度的高粱进行收割,保证高粱被全部收割,不会发生遗漏的情况。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拨禾轮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拨禾齿12,拨禾齿12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拨禾齿12线性阵列在拨禾轮3的一侧。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收割台外壳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割齿13,收割齿13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收割齿13线性阵列在收割台外壳1的一侧,收割台在进行运转时,可以带动收割齿13进行运转,及时将高粱的根部进行切割,最后被送进绞龙2内部进行脱粒。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绞龙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4,第二皮带轮1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皮带15,第二皮带轮14的轴心与绞龙2的轴心相重合。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安装柱9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安装柱9均匀分为两组,两组安装柱9对称分布在收割台外壳1的一侧,在进行高粱收割时,首先需要将通过安装柱9将收割台与收割机进行连接有,进而可以通过收割机为收割台提供动力。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使用者使用时,
26.s1:首先,在进行高粱收割时,首先需要将通过安装柱9将收割台与收割机进行连接有,进而可以通过收割机为收割台提供动力。
27.s2:其次,将收割台与收割机相连接之后,通过收割机的飞轮可以带动第一皮带6进行转动,进而可以带动第一皮带轮5进行转动,最后带动拨禾轮3进行转动拨动高粱进入收割台外壳1内部进行下一步的收割工作,当摄像头11检测到前方高粱的高度不同时,将会通过摄像头11内部的控制器控制调节柱7对拨禾轮3进行前后、上下调节。
28.s3:最后,收割台在进行运转时,可以带动收割齿13进行运转,及时将高粱的根部进行切割,最后被送进绞龙2内部进行脱粒。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