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组件及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2.电水壶作为一种常用的盛水加热容器,除了具有加热功能之外,部分电水壶还具有保温功能,电水壶上具有保温开关,当按下保温开关时,电水壶可以实现保温功能。但是,目前市场上具有保温功能的电水壶,在保温开关处易浸水,易导致保温开关耐压不良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组件及液体加热容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电水壶的保温开关处易浸水的问题。
4.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开关组件,包括开关、支架和按键,所述开关与所述按键均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按键与所述开关抵接,用于挤压所述开关以控制所述开关组件的启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防水围骨,所述防水围骨用于阻挡水进入所述支架与所述开关和/或所述按键之间的安装缝隙。
5.本技术提供的开关组件,通过在支架上设置防水围骨,使防水围骨环绕于开关的侧围,从而可以将水阻挡至防水围骨之外,避免水进一步向开关流动,从而可以防止开关浸水,避免了开关因浸水而出现开关功能不良的问题。
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架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开关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按压部可沿第一安装孔的轴向从第一安装孔的一侧穿入,按压部的部分能够从第一安装孔的另一侧穿出,以便于按键对按压部进行挤压,以实现开关的启闭。所述防水围骨包括第一挡水部,所述第一挡水部环绕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所述第一挡水部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向上由所述安装部靠近所述按键的一侧向所述按键的方向延伸第一预设长度。
7.其中,该第一挡水部可以阻挡在按压部的周围,且能够在按压部的按压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以将水阻挡在按压部之外,避免水直接接触按压部。第一挡水部的内壁与安装孔的内壁可以形成一种一体成型的内壁面,从而能够使第一挡水部更靠近于按压部,提升防水效果。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防水围骨还包括第二挡水部,所述第二挡水部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向上由所述安装部靠近所述按键的一侧向所述按键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预设长度,和/或所述第二挡水部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向上由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按键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按键的方向延伸第二预设长度。
9.该第二挡水部一方面可以用于安装按键,另一方面可以将附着在按键连接部位的水阻挡在第二挡水部位置处,避免水流至开关。此外,第二挡水部与第一挡水部的结合可以形成两级防水,提升防水效果。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预设长度为2~4mm,所述第二预设长度为2~3mm。通过使第一挡水部的长度在2~4mm范围内,可以保证第一挡水部的防水效果,避免水流至开关,同时可以保证开关的功能正常实现。通过使第二预设长度为在2~3mm范围内可以保证第二挡水部对水的阻挡效果。当第一预设长度和第二预设长度小于2mm时,会存在水的渗漏,无法有效起到防水作用,而当第一预设长度大于4mm时,则会对按键的按压操作造成干涉,不便于按键的按压,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当第二预设长度大于3mm时,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减小开关组件3的体积。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挡水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径,所述第二挡水部背离所述按键的一侧和所述安装部之间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向上形成限位台阶;所述开关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限位台阶。通过限位台阶和限位部的配合可以实现对开关的安装限位,同时通过使第二挡水部和安装部之间形成限位台阶,也可以延长水从第二挡水部到开关的流动路径,进一步提升防水效果。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挡水部中设置有扣孔,所述按键包括第一扣位,所述第一扣位穿设于所述扣孔,且所述第一扣位卡接于所述第二挡水部背离所述按键的一端。当电水壶的外部的水渗入至开关组件中时,外部的水可以沿该第一扣位流动,如果没有第二挡水部,外部的水可以沿该第一扣位流动至开关,而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挡水部可以将附着在第一扣位的水阻挡在第二挡水部位置处,避免水流至开关。此外,第二挡水部中的扣孔还可以实现对第一扣位的约束,保证按键与支架连接的可靠性。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二扣位,所述第二扣位固定卡接于所述开关上背离所述按压部的一端。从而既可以保证开关在支架的上的可靠固定,又方便了装配。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述支架还包括挡水凸缘,所述挡水凸缘中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按键在所述按压部的按压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且所述按键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的间隙为0.1~0.5mm。
15.其中,该挡水凸缘可以环绕在按键的周围,从而可以将大部分的水阻挡在挡水凸缘之外,避免较多的水从按键与第二安装孔之间的间隙进入。此外,使按键与第二安装孔之间的间隙为0.1~0.5mm,也可以避免较多的水从间隙处渗入。如果该间隙小于0.1mm,则不利于按键的按压,而如果该间隙大于0.5mm,则会导致水从该间隙处渗漏,无法起到防水作用。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开关组件还包括防水胶帽,所述防水胶帽设置于所述按键和所述按压部之间,且所述防水胶帽罩设于所述按压部和所述第一挡水部的外围。该防水胶帽可以隔绝开关和按键,能够将水阻挡在防水胶帽之外,达到防水效果。
17.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包括壶身组件和底盖组件,所述底盖组件设置于所述壶身组件的底部,其中,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设置于所述底盖组件。
18.本技术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通过在其开关组件的支架上设置防水围骨,使防水围骨环绕于开关的侧围,从而可以将水阻挡至防水围骨之外,避免水进一步向开关流动,从而可以防止开关浸水,避免了开关因浸水而出现开关功能不良的问题。
1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剖视图;
21.图2为图1中在a处的放大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爆炸图;
23.图4为支架和开关装配后的正视图;
24.图5为图4中在b-b向的剖视图;
25.图6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支架的主视图;
27.图8为支架的左视图;
28.图9为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开关的主视图;
30.图11为开关的仰视图;
31.图12为支架的后视图;
32.图13为支架的俯视图;
33.图14为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5为按键的侧视图;
35.图16为具有防水胶帽的开关组件的剖视图;
36.图17为防水胶帽的剖视图;
37.图18为防水胶帽的俯视图。
38.附图标记:
39.1-壶身组件;
40.11-壶身外壳;
41.12-内胆;
42.13-壶盖;
43.14-温控器组件;
44.2-底盖组件;
45.3-开关组件;
46.31-支架;
47.311-防水围骨;
48.3111-第一挡水部;
49.3112-第二挡水部;
50.3113-扣孔;
51.312-第二扣位;
52.3121-第二凸起;
53.313-挡水凸缘;
54.314-安装部;
55.315-第一安装孔;
56.316-第二安装孔;
57.32-按键;
58.321-第一扣位;
59.3211-第一凸起;
60.33-开关;
61.331-按压部;
62.332-限位部
63.4-防水胶帽;
64.a-第一预设长度
65.b-第二预设长度。
6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6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6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9.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70.目前,对于具有保温功能的电水壶,可以通过按压电水壶上的保温开关按钮来启动或关闭保温开关,从而可以实现保温功能的启闭。为了使保温开关按钮能够被顺畅地按压,电水壶上用于安装该保温开关按钮的部位与保温按钮之间存在间隙,在清洗电水壶或用水时外溢的水会通过该间隙直接流至保温开关,造成保温开关浸水,进而导致保温开关耐压不良等问题。
71.为此,如图1至图1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以及应用于该液体加热容器的开关组件。其中,该液体加热容器可以为具有保温功能的电水壶、养生壶、茶壶等具有开关组件的加热容器,对此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优选以电水壶为例进行说明。
72.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身组件1和底盖组件2,底盖组件2设置于壶身组件1的底部。该壶身组件1可以具体包括壶身外壳11、内胆12、壶盖13和温控器组件14,壶身外壳11套设于内胆12外部,壶盖13扣合于外壳顶部,温控器组件14集成于内胆12底部。底盖组件2可以扣合于外壳的底部,以将温控器组件14罩设于其中。
73.其中,该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设置于底盖组件2的开关组件3,该开关组件3包括开关33、支架31和按键32,开关33与按键32均安装于支架31,该支架31可以设置于外壳和内胆12之间,且能够固定于外壳。按键32与开关33抵接,用于挤压开关33以控制开关组件3的启闭;支架31上设置有防水围骨311,防水围骨311用于阻挡水进入支架31与开关和/或按键32之间的安装缝隙。
74.在清洗电水壶或在使用电水壶造成水溢出壶外时,部分水从电水壶上用于安装按键32的部位与按键32之间的间隙进入,由于支架31上在开关33的侧围环绕设置有防水围骨311,防水围骨311可以将水阻挡至防水围骨311之外,避免水进一步向开关33流动,从而可以防止开关33浸水,避免了开关33因浸水而出现开关33功能不良的问题。
75.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2和图5所示,支架31包括安装部314,安装部314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15,开关33包括按压部331,按压部331穿设于第一安装孔315中。其中,按压部331可以沿第一安装孔315的轴向从第一安装孔315的一侧穿入,且按压部331的一部分能够从第一安装孔315的另一侧穿出,以便于按键32对按压部331进行挤压,以实现开关33的启闭。
76.其中,如图4至图11所示,防水围骨311包括第一挡水部3111,第一挡水部3111环绕第一安装孔315设置,第一挡水部3111在第一安装孔315的轴向上由安装部314靠近按键32的一侧向按键32的方向延伸第一预设长度a。该第一挡水部3111可以阻挡在按压部331的周围,且能够在按压部331的按压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以将水阻挡在按压部331之外,避免水直接接触按压部331。该第一挡水部3111的形状可以与安装孔的轮廓形状相同,第一挡水部3111的内壁与安装孔的内壁可以形成一种一体成型的内壁面,从而能够使第一挡水部3111更靠近于按压部331,提升防水效果。
77.其中,为了保证按压部331能够顺畅地被挤压伸缩,按压部331与第一安装孔315之间需要保留一定的间隙,但是,该间隙如果过大,会导致开关组件3在底盖组件2内需要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同时也会导致按键32的整体尺寸需求较大,如果该间隙过小,则会增加开关33的装配难度。为此,本实施例中,按压部331与第一安装孔315之间的间隙可以为0.4~5mm,在此范围内,既可以减小开关组件3在底盖组件2内对空间的占用,又可以便于开关33的装配。
78.此外,如图5所示,第一挡水部3111在第一安装孔315的轴向上由安装部314靠近按键32的一侧向按键32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预设长度a可以为2~4mm。本实施例中优选为3mm。由于该第一挡水部3111靠近于按键32,会接触较多的水分,第一挡水部3111的长度如果过小,则不能有效实现防水的功能,而如果第一挡水部3111的长度过大,则会影响按压部331的行程,进而造成开关33的启闭功能障碍。为此,本实施例通过使第一挡水部3111的长度在2~4mm范围内,可以保证第一挡水部3111的防水效果,避免水流至开关33,同时可以保证开关33的功能正常实现。
79.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2和图5所示,防水围骨311还包括第二挡水部3112,第二挡水部3112在第一安装孔315的轴向上由安装部314靠近按键32的一侧向按键32的方向延伸第一预设长度a,和/或第二挡水部3112在第一安装孔315的轴向上由安装部314背离按键32的一侧向远离按键32的方向延伸第二预设长度b。
80.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挡水部3112可以用于安装按键32,按键32上具有用于与第
二挡水部3112连接的连接部位,如果没有第二挡水部3112,外部的水可以沿该连接部位流动至开关33,而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挡水部3112可以将附着在按键32连接部位的水阻挡在第二挡水部3112位置处,避免水流至开关33。
81.其中,如图5所示,上述第二预设长度b可以为2~3mm,以保证第二挡水部3112对水的阻挡效果。由于具有该第二预设长度b的第二挡水部3112距离按键32较远,能够接触的水相对于第一挡水部3111较少,由此,第二预设长度b可以小于第一预设长度a,以在保证防水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小第二挡水部3112对空间的占用,有利于减小开关组件3的整体体积。
82.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第二挡水部3112的内径大于第一安装孔315的内径,第二挡水部3112背离按键32的一侧和安装部314之间在第一安装孔315的轴向上形成限位台阶。开关33上设置有限位部332,限位部332抵接于限位台阶。
83.在将开关33安装至支架31时,可以通过限位台阶和限位部332的配合实现对开关33的安装限位,同时通过使第二挡水部3112和安装部314之间形成限位台阶,也可以延长水从第二挡水部3112到开关33的流动路径,进一步提升防水效果。
84.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2、图4至图8、图14、图15所示,第二挡水部3112中设置有扣孔3113,按键32包括第一扣位321,第一扣位321穿设于扣孔3113,且第一扣位321卡接于第二挡水部3112背离按键32的一端。当电水壶的外部的水渗入至开关组件3中时,外部的水可以沿该第一扣位321流动,如果没有第二挡水部3112,外部的水可以沿该第一扣位321流动至开关33,而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挡水部3112可以将附着在第一扣位321的水阻挡在第二挡水部3112位置处,避免水流至开关33。此外,第二挡水部3112中的扣孔3113还可以实现对第一扣位321的约束,保证按键32与支架31连接的可靠性。
85.其中,第一扣位321的长度大于扣孔3113的长度,从而可以使按键32具有一定的移动行程,实现对开关33的按压动作。
86.此外,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扣位32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凸起3211,第一扣位321可以通过该第一凸起3211卡接在第二挡水部3112的端面。其中,第一扣位321与第二挡水部3112的卡接深度为0.6~1.6mm。其中,该卡接深度为第一凸起3211与第二挡水部3112在卡接方向上的相互重合的长度,在该卡接深度内,可以避免卡接深度过小而易松脱,或卡接深度过大而不易装配的问题。
87.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5、图6、图8、图12、图13所示,支架31包括第二扣位312,第二扣位312固定卡接于开关33上背离按压部331的一端。
88.其中,第二扣位31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凸起3121,第二扣位312可以通过该第二凸起3121卡接在开关33上背离按压部331一侧的端面,从而可以保证开关33在支架31的上的可靠固定。
89.该第二扣位312与开关33的卡接深度为0.6~1.6mm。其中,该卡接深度为第二凸起3121与开关33在卡接方向上的相互重合的长度,在该卡接深度内,可以避免卡接深度过小而易松脱,或卡接深度过大而不易装配的问题。
90.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6至图8所示,支架31还包括挡水凸缘313,挡水凸缘313中设置有第二安装孔316,按键32在按压部331的按压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安装孔316,且按键32与第二安装孔316之间的间隙为0.1~0.5mm。
91.该挡水凸缘313可以环绕在按键32的周围,从而可以将大部分的水阻挡在挡水凸
缘313之外,避免较多的水从按键32与第二安装孔316之间的间隙进入。此外,使按键32与第二安装孔316之间的间隙为0.1~0.5mm,也可以避免较多的水从间隙处渗入。
92.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16至图18所示,该开关组件3还包括防水胶帽4,该防水胶帽4可以为硅胶帽,防水胶帽4设置于按键32和按压部331之间,且防水胶帽4罩设于按压部331和第一挡水部3111的外围。
93.该防水胶帽4可以隔绝开关33和按键32,能够将水阻挡在防水胶帽4之外,达到防水效果。其中,该防水胶帽4与第一挡水部3111之间的配合间隙为0,甚至可以过盈干涉0.1~0.5mm,从而可以使防水胶帽4与第一挡水部3111配合更紧密,不易松脱,提升防水效果。
9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