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道桥施工用安全护栏。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道路交通也更加的便利,更多的交通工具形成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交通工具的使用离不开道路的建设,不管是铁路、公路还是航空,都离不开基础道路的建设,道路建设过程中一般会进行分段式施工,通过分路段施工提高道路的利用,不易出现因道路施工出现交通断流的情况。
3.目前在对道路进行施工时,需要在施工区域的附近设置防护措施,主要用于提醒经过的行人和车辆,以防行人或车辆闯入施工区域出现安全施工,现有的防护措施一般使用护栏进行防护,通过护栏形成封闭式的区域,对施工区域进行防护,但是现有的护栏的尺寸和样式均是固定的,不能够方便的进行调节,使得在进行防护组装时,不能够根据施工区域的情况进行调节,造成大面积的非施工区域被划分进施工区域内,从而缩小了可以供行人或车辆进行通行的区域,增加了非施工区域的交通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桥施工用安全护栏,该安全护栏方便组装和调节,达到减小非施工区域被围设的效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道桥施工用安全护栏,包括若干支撑栏板、防护网和定位柱,所述支撑栏板包括支撑板和分别设置于支撑板两端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沿支撑板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板两端还分别开设有板槽,所述支撑板任意一端的板槽与调节板对称设置,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栏板相互插设,所述支撑栏板相互插设时,所述调节板插设至板槽中,所述防护网与支撑栏板上部连接,所述调节板上开设有转动槽;
7.还包括转动件,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栏板上的调节板与板槽分离时,所述转动件用于连接相邻的支撑栏板,所述转动件插设至相邻调节板上的转动槽内,以使转动件连接的两侧支撑栏板沿转动件转动调节,所述定位柱穿设于支撑栏板背离转动件的一侧,所述定位柱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防护网的锁箍,所述定位柱底部与安装面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导向条,所述板槽内开设有供导向条插设的导向槽。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件包括转轴和设置于转轴两端的插轴,所述转轴两端分别开设有轴槽,所述轴槽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轴槽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插轴连接,所述插轴部分穿出轴槽,所述转动件与转动槽插设时,所述插轴插设至转动槽中,所述转轴端部与调节板一侧抵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上还分别开设有与转轴两端轴槽连通的销孔,所述转轴两端还分别连接有限位销,所述插轴上开设有供限位销插设的凹槽,所述插轴受外力作用按压进轴槽内后,所述凹槽与销孔位置对应,以使所述限位销通过销孔插设至凹槽内。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销插设至凹槽内的一端嵌设有磁性件。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销远离磁性件的一端与转轴之间通过防脱件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栏板上部开设有卡槽,所述防护网上设置有与卡槽卡设的防脱滑条。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箍包括锁体和限位块,所述锁体套设于定位柱上,所述锁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锁紧锁体与定位柱的锁紧件,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直槽,所述防护网卡设于直槽内,所述限位块与防护网之间通过螺钉紧固连接。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柱底部开设有卡口,所述支撑栏板背离防护网的一侧卡设与卡口中。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若干个支撑栏板,支撑栏板包括支撑板和调节板,并且支撑板上开设供调节板插设的板槽,以使相邻的支撑栏板之间可以进行插设,支撑栏板上设置防护网,提高安全防护的效果,支撑栏板之间还可以通过转动件连接,使得支撑栏板之间可以绕转动件进行转动调节,从而实现对施工区域的围设调节,达到能够减小将非施工区域围设至施工区域内,在定位柱的作用下对支撑栏板和防护网进行定位固定,以使整体能够稳固的进行安全防护,实现安全护栏方便进行组装和调节,达到减小非施工区域被围设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体现整体安全护栏不调节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体现整体安全护栏可调节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体现转动件连接支撑栏板时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20.图4为图2中的a部局部放大图;
21.图5为体现锁箍连接防护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支撑栏板;2、支撑板;21、板槽;22、导向槽;23、卡槽;3、调节板;31、转动槽;32、导向条;4、防护网;41、防脱滑条;5、定位柱;51、卡口;6、转动件;61、转轴;62、插轴;63、轴槽;64、弹性件;65、销孔;66、凹槽;67、限位销;68、防脱件;7、锁箍;71、锁体;72、限位块;73、直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4.参考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道桥施工用安全护栏的具体实施方式,包
括若干支撑栏板1、防护网4、定位柱5和转动件6,支撑栏板1包括支撑板2和分别设置于支撑板2两端的调节板3,调节板3沿支撑板2对称设置,支撑板2两端还分别开设有板槽21,支撑板2任意一端的板槽21与调节板3对称设置,使得任意两个相邻的支撑栏板1之间可以实现相互插设,支撑栏板1相互之间插设时,其中一块支撑栏板1上的调节板3插设至另一块支撑栏板1的板槽21中,调节板3上设置有导向条32,板槽21中开设有供导向条32插设的导向槽22,以使在调节板3与板槽21插设时进行导向,不易出现在插设后晃动的情况,调节板3能够完全插设至板槽21中,使得相邻的支撑栏板1进行插设后,相互插设的一侧接触并呈水平设置,实现能够沿水平方向对施工区域进行围设的效果,支撑栏板1上部开设有卡槽23,防护网4上设置有与卡槽23卡设的防脱滑条41,以使防护网4与支撑栏板1上部连接后不易与支撑栏板1分离,在防护网4的作用下提高安全防护的效果。
25.参考图1至图3,调节板3上还开设有转动槽31,转动件6包括转轴61和设置于转轴61两端的插轴62,转轴61两端分别开设有轴槽63,轴槽63内设置有弹性件64,弹性件64选用为弹簧,弹性件64一端与轴槽63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插轴62连接,插轴62部分穿出轴槽63,并且插轴62能够完全被按压进轴槽63内,在将调节板3从板槽21中抽出后,通过转动件6连接相邻两侧支撑栏板1时,插轴62在弹性件64作用下弹出并与转动槽31插设,以使两侧支撑栏板1能够沿转动件6进行转动,从而起到根据施工区域进行调节的效果,插轴62插设至转动槽31中时转轴61端部与调节板3一侧抵触,使得两侧支撑栏板1之间不易分离。
26.参考图2和图3,转轴61上还分别开设有与转轴61两端轴槽63连通的销孔65,转轴61两端还分别连接有限位销67,插轴62上开设有供限位销67插设的凹槽66,插轴62受外力作用按压进轴槽63内后,凹槽66与销孔65位置对应,以使限位销67能够通过销孔65插设至凹槽66内,限位销67插设至凹槽66内的一端嵌设有磁性件,以使限位销67能够与插轴62吸合,提高限位销67的限位作用,实现限位销67不易从凹槽66中脱离,限位销67远离磁性件的一端与转轴61之间通过防脱件68连接,防脱件68选用为具有弹性的绳子,使得限位销67在解除对插轴62的限位时,在防脱件68作用下,限位销67不易掉落,为在需要对插轴62进行限位时方便快速拿取限位销67进行限位。
27.参考图1、图2、图4和图5,定位柱5穿设于支撑栏板1背离转动件6的一侧,定位柱5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防护网4的锁箍7,定位柱5底部与安装面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紧固件选用为膨胀螺钉,以使定位柱5能够牢固固定于安装面上,锁箍7包括锁体71和限位块72,锁体71套设于定位柱5上,锁体71上还设置有用于锁紧锁体71与定位柱5的锁紧件,锁紧件选用为螺栓,限位块72上开设有直槽73,防护网4卡设于直槽73内,限位块72与防护网4之间通过螺钉紧固连接,使得锁体71在锁紧件作用下能够牢固的锁紧在定位柱5上,实现对锁体71的定位固定,防护网4卡设与直槽73内,并且在螺钉的作用下将限位块72与防护网4固定连接,定位柱5底部还开设有卡口51,支撑栏板1背离防护网4的一侧卡设与卡口51中,使得在卡口51和锁箍7的作用下能够对支撑栏板1和防护网4进行定位固定,使得整体结构牢固,起到安全防护的效果。
28.工作原理及其效果:
29.由于支撑板2上的调节板3能够与板槽21进行插设,在需要沿直线方向进行铺设整体安全护栏时,将调节板3插设至板槽21中,以使相邻的支撑栏板1之间保持水平设置,不进行调节,并且在定位柱5的作用下对支撑栏板1位置进行定位,在锁箍7的作用下将定位柱5
和防护网4进行定位固定,并且由于防护网4与支撑栏板1之间插设,从而实现对支撑栏板1的进一步定位固定,实现在进行直线铺设防护时整体结构牢固,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
30.在需要进行调节时,将调节板3从板槽21中抽出,并通过转动件6将相邻的两个支撑栏板1进行连接,以使支撑栏板1能够沿转动件6进行转动,从而调节支撑栏板1的位置,从而实现对施工区域的围设调节,达到能够减小将非施工区域围设至施工区域内,在定位柱5的作用下对支撑栏板1和防护网4进行定位固定,以使整体能够稳固的进行安全防护,实现安全护栏方便进行组装和调节,达到减小非施工区域被围设的效果。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