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薄膜机用的压辊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8  17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薄膜机用的压辊机构,属于塑料薄膜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塑料薄膜的制造过程,最后一道程序是分切及收卷,塑料薄膜收卷时,在其收卷轴上方设置有压辊机构,用于在收卷时压紧塑料薄膜,使塑料薄膜的收卷后贴合更好,避免后续中塑料薄膜散开;当前的压辊机构的结构包括设置在塑料薄膜收卷轴上的支撑轴、压辊和连接臂,连接臂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撑轴上,压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臂远离支撑辊的一端转动连接,由于连接臂在支撑轴上的长度无法调整,在塑料薄膜在收卷轴上的收卷位置偏向收卷轴一端时,压辊并不能全部压在塑料薄膜上,未被压到的塑料薄膜,收卷的松紧程度与其它部位不同,收卷完成后也较易散开,塑料薄膜的收卷质量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薄膜机用的压辊机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压辊机构在转动轴上位置不可调,不能根据塑料薄膜收卷位置进行调整的技术缺陷。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形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塑料薄膜机用的压辊机构,包括转动轴,转动轴在使用状态下两端转动安装在塑料薄膜机的机架上,还包括一个以上的压辊单元,压辊单元包括辊筒、辊筒轴和两个连接臂,辊筒套设在辊筒轴上并且可在辊筒轴上转动,用于在使用状态下压紧塑料薄膜机收卷轴上收卷的塑料薄膜,辊筒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臂的一端连接,连接臂的另一端设置在转动轴上并且并在转动轴上沿转动轴的长度方向移动,连接臂用于上用于与转动轴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固定件,用于在使用状态下阻止连接臂在转动轴上移动。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动轴上设置一个以上的压辊单元,并且压辊单元在转动轴上的位置可调,可根据使用时塑料薄膜在收卷轴上的收卷位置对压辊单元的位置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在收卷较宽的塑料薄膜或者在收卷轴上收卷多卷塑料薄膜时,可由多个压辊单元同时压紧塑料薄膜,提高塑料薄膜收卷的质量。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转动轴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长槽,长槽内设置有限位条,限位条凸出于长槽外,连接臂上远离辊筒轴的一端开设有贯穿其两侧的安装孔,转动轴穿过安装孔,限位条凸出于长槽的部分用于阻止连接臂与转动轴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条槽与限位条,对连接臂进行限位,避免在使用状态下连接臂与转动轴间发生相对转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臂上开设有安装孔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上开设有贯穿其两侧的通孔,转动轴穿过通孔,通孔的孔壁上开有用于与限位条远离长槽一侧相配合的限位槽,用于阻止连接座相对转动轴转动,固定件设置在连接座上。本实用新型设置连接座,通过将连接座设置为与转动轴间无相对转动而实现连接臂与转动轴间的无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设置连接座,可不需增加连接臂的厚度,本实用新型在连接座上
开设限位槽,而无需在连接臂上开设限位槽,避免由于开设限位槽而减小连接臂的强度。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座上沿着通孔的径向方向开设有与通孔相通的螺纹通孔,固定件是固定螺栓,固定螺栓与螺纹通孔相配合,在使用状态下,固定螺栓的头部抵靠转动轴或者限位条,用于阻止连接座在转动轴上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座上设置固定螺栓,采用固定螺栓与转动轴或者限位条之间的挤压,对连接座在转动轴的长度方向上进行限位,阻止连接座在转动轴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螺纹通孔的端部与限位槽相通,在使用状态下,固定螺栓的端部抵靠在限位条远离长槽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螺栓端部抵在限位条上,避免由于固定螺栓挤压转动轴而对转动轴产生破坏。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限位条上等间隔的开设有多个阶梯孔,长槽的槽底开设有螺纹孔,限位条采用穿过阶梯孔并且与螺纹孔螺纹配合的内六角螺栓可拆卸的设置在长槽内。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六角螺栓将限位条安装在长槽内,避免在使用状态下由于限位条在长槽内的移动而使压辊单元位置发生相对移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座上朝着辊筒的方向凸出形成固定部,固定部采用紧固螺栓与连接臂可拆卸的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固定部,方便连接座与连接臂的可拆卸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座朝向连接臂的方向凸出形成纵截面为圆形的凸起,通孔与限位槽均贯穿连接座与凸起的两侧。本实用新型设置凸起,凸起可伸入安装孔内,避免在安装臂上开设限位槽。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臂远离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贯穿其两侧的安装螺栓,安装螺栓与辊筒轴的端部螺纹连接,用于将辊筒轴可拆卸的安装在连接臂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安装螺栓,从两端将辊筒轴安装在两个连接臂之间,辊筒轴的安装与拆卸均较方便。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辊筒的两端各采用一个轴承与辊筒轴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轴承连接辊筒与辊筒轴,辊筒与辊筒轴间相对转动,避免在使用时辊筒对塑料薄膜表面造成损坏,提高塑料薄膜的质量。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压辊单元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并且在转动轴上的位置可调,在使用状态下可调整压辊单元的位置,使其更好的压紧塑料薄膜,提高塑料薄膜收卷的质量。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17.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8.其中:1、转动轴;2、辊筒;3、辊筒轴;4、连接臂;5、长槽;6、限位条;7、安装孔;8、连接座;9、通孔;10、限位槽;11、螺纹通孔;12、固定螺栓;13、阶梯孔;14、螺纹孔;15、内六角螺栓;16、固定部;17、凸起;18、安装螺栓;19、轴承;20、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20.如图1至图3所示的塑料薄膜机用的压辊机构,包括转动轴1,转动轴1在使用状态下两端采用轴承转动安装在塑料薄膜机的机架上,本实用新型在转动轴1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压辊单元,最佳地,本实施例在转动轴1上设置有两个压辊单元,两个压辊单元沿着转动轴1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其中:压辊单元包括辊筒2、辊筒轴3和两个连接臂4,辊筒2套设在辊筒轴3上并且可在辊筒轴3上转动,用于在使用状态下压紧塑料薄膜机收卷轴上收卷的塑料薄膜,辊筒轴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臂4的一端连接,两个连接臂4平行设置,连接臂4的另一端设置在转动轴1上并且并在转动轴1上沿转动轴1的长度方向移动,其中的连接臂4与转动轴1间无相对转动,在使用状态下,随着塑料薄膜机收卷轴上收卷的塑塑薄膜厚度的增加,将辊筒2向上撑起,此时连接臂4与转动轴1同步转动,本实用新型在连接臂4用于上用于与转动轴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固定件,用于在使用状态下阻止连接臂4在转动轴1上移动。
21.为避免在使用状态下连接臂4相对转动轴1发生转动,本实用新型在转动轴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长槽5,长槽5内设置有限位条6,限位条6的厚度大于长槽5的深度,以使限位条6凸出于长槽5外,在连接臂4上远离辊筒轴3的一端开设有贯穿其两侧的安装孔7,转动轴1穿过安装孔7,限位条6凸出于长槽5的部分用于阻止连接臂4与转动轴1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在连接臂4上开设有安装孔7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座8,连接座8上开设有贯穿其两侧的通孔9,该通孔9的直径与转动轴1的直径相等或略大于转动轴1的直径,转动轴1穿过通孔9,在通孔9的孔壁上开有用于与限位条6远离长槽5一侧相配合的限位槽10,限位槽10的长度方向与通孔9的轴向方向相同,限位条6与限位槽10相配合,用于阻止连接座8相对转动轴1转动,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件设置在连接座8上,阻止连接座8于使用状态下在转动轴1上移动,由于连接座8安装在连接臂4上,在连接座8不可移动时,连接臂4在转动轴上的位置也相对固定。
22.本实用新型在连接座8上沿着通孔9的径向方向开设有与通孔9相通的螺纹通孔11,固定件优选的采用固定螺栓12,固定螺栓12与螺纹通孔11螺纹配合,在使用状态下,固定螺栓12的头部抵靠转动轴1或者限位条6,用于阻止连接座8在转动轴1上移动,在根据需要移动压辊单元在转动轴1上的位置时,松动固定螺栓12,固定螺栓12的端部不再对转动轴1或者限位条6产生挤压,此时连接座8与连接臂4可沿转动轴1的长度方向移动,应当理解的是,要移动压辊单元的位置,压辊单元两端的两个固定螺栓12均要松动不压紧转动轴1或者限位条6才可,在移动至适当的位置时,再拧紧固定螺栓12,使其端部紧紧的抵靠并挤压转动轴1或者限位条6即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将螺纹通孔11的端部与限位槽10相通,在使用状态下,固定螺栓12的端部抵靠在限位条6远离长槽5的一侧。
23.为了在使用状态下保持限位条6的位置固定,本实用新型在限位条6上等间隔的开设有多个阶梯孔13,阶梯孔13贯穿限位条6的两侧,在限位条6位于长槽5内时,阶梯孔13的中心线与转动轴1的径向方向相一致,在长槽5的槽底沿着转动轴1的径向方向开设有数量和位置均与阶梯孔13相对应的螺纹孔14,限位条6采用穿过阶梯孔13并且与螺纹孔14螺纹配合的内六角螺栓15可拆卸的设置在长槽5内,本实用新型中的内六角螺栓15一方面将限位条6压紧在长槽5内,另一方面阻止限位条6在长槽5内沿长槽5的长度方向移动。
24.本实用新型实现连接座8与连接臂4连接的具体结构是:在连接座8上朝着辊筒2的
方向凸出形成固定部16,固定部16采用紧固螺栓20与连接臂4可拆卸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在连接座8朝向连接臂4的方向凸出形成纵截面为圆形的凸起17,通孔9与限位槽10均贯穿连接座8与凸起17的两侧,凸起17伸入安装孔7内,本实用新型中凸起17的外径与安装孔7的孔径相等。
25.本实用新型实现连接臂4与辊筒轴3连接的结构是:在连接臂4远离转动轴1的一端设置有贯穿其两侧的安装螺栓18,安装螺栓18与辊筒轴3的端部螺纹连接,用于将辊筒轴3可拆卸的安装在连接臂4上。本实用新型中辊筒2的两端各采用一个轴承19与辊筒轴3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辊筒2的外径大于连接臂4远离转动轴1一端的端部与辊筒轴3中心线间的距离,在使用状态下,只有辊筒2压在塑料薄膜上,连接臂4的端部不与塑料薄膜相接触,避免对塑料薄膜表面产生破坏。
26.以上说明书中未做特别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技术即能实现。而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