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科护理用多功能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8  194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皮肤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皮肤科护理用多功能上药装置。


背景技术:

2.皮肤覆盖全身,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备生理保护功能,如屏障作用、感觉作用、调节体温、吸收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等,它使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袭,人和高等动物的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组成。
3.常见的皮肤病变包括皮炎和湿疹、真菌性皮肤病、细菌性性皮肤病、红斑及鳞屑性皮肤病等,因此需要用药进行涂抹治疗,目前市场上的药膏涂抹大部分都是医生用手涂抹,较为费力,并且现有的涂抹头在使用前都是使用酒精稍微擦拭后便开始使用,容易引发细菌感染,提出一种较为省力且安全的上药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皮肤科护理用多功能上药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皮肤科护理用多功能上药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药管,一个所述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螺旋杆,螺旋杆穿过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齿盘,另一个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且连接头与药管相连通,所述连接头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软管,软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出药把手,出药把手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无菌海绵头,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放置座,放置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紫外灯,出药把手与放置座卡接,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辅助驱动机构,辅助驱动机构包括有固定在支撑架上的电机,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且齿轮与内齿盘相啮合。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药管的一侧开设有进药口,进药口内固定连接有进料管。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药管的一侧设有刻度线。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旋杆的一端位于药管内,螺旋杆上含有规格与药管内径相适配的螺旋叶片。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旋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垫,且密封垫与固定块相固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阀,所述进料管的一侧设有法兰。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万向轮,且万向轮对称分布。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通过在软管上安装出药把手的设置,使用者可以通过手动转动内齿盘,从而使螺旋杆挤压药膏通过到软管进入到出药把手内,从而方便工作人员使用出药把手对患者进行涂抹药膏,避免医生用手涂抹药膏导致容易引发细菌感染,还可以通过电机驱动的方式进行持久性操作,便于医生大面积的进行药膏涂抹,提高了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15.2.通过在螺旋杆上安装密封垫的设置,密封垫使螺旋杆与固定块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避免药膏从螺旋杆与固定块之间的缝隙流出,提高了装置的密封性。
16.3.通过在放置座上安装紫外灯的设置,紫外灯能够对出药把手上的无菌海绵头进行消毒,避免无菌海绵头滋生细菌,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皮肤科护理用多功能上药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皮肤科护理用多功能上药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皮肤科护理用多功能上药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药管;2、连接头;3、软管;4、支撑架;5、万向轮;6、出药把手;7、放置座;8、刻度线;9、固定块;10、内齿盘;11、齿轮;12、电机;13、进料管;14、法兰;15、控制阀;16、无菌海绵头;17、紫外灯;18、螺旋杆;19、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22.参照图1-图3,一种皮肤科护理用多功能上药装置,包括支撑架4,支撑架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9,固定块9之间固定连接有药管1,药管1为透明材质,便于观察药量,一个固定块9上转动连接有螺旋杆18,螺旋杆18的一端位于药管1内,螺旋杆18上含有规格与药管1内径相适配的螺旋叶片,螺旋杆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垫19,且密封垫19与固定块9相固定,螺旋杆18穿过固定块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齿盘10,另一个固定块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2,且连接头2与药管1相连通,连接头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软管3,软管3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出药把手6,出药把手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无菌海绵头16,无菌海绵头16与患者的皮肤直接接触,提高患者涂抹药膏时的舒适度,支撑架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放置座7,放置座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紫外灯17,出药把手6与放置座7卡接,紫外灯17能够对出药把手6上的无菌海绵头16进行消毒,避免无菌海绵头16滋生细菌;
23.支撑架4上还设有辅助驱动机构,辅助驱动机构包括有固定在支撑架4上的电机12,电机12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11,且齿轮11与内齿盘10相啮合,电机12使齿轮11带动内齿盘10转动;
24.使用者可以通过手动转动内齿盘10,从而使螺旋杆18挤压药膏通过到软管3进入到出药把手6内,从而方便工作人员使用出药把手6对患者进行涂抹药膏,避免医生用手涂
抹药膏导致容易引发细菌感染,还可以通过电机驱动的方式进行持久性操作,便于医生大面积的进行药膏涂抹,提高了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25.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药管1的一侧开设有进药口,进药口内固定连接有进料管13,药管1的一侧设有刻度线8,药管1的一侧设有刻度线8,刻度线8方便医生观察和了解药管1中药膏的余量,螺旋杆18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密封垫19,且密封垫19与固定块9相固定,密封垫19使螺旋杆18与固定块9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避免药膏从螺旋杆18与固定块9之间的缝隙流出,进料管13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阀15,进料管13的一侧设有法兰14,支撑架4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万向轮5,且万向轮5对称分布,万向轮5方便医生对装置进行移动,节省了医生的体力。
26.工作原理:当需要对患者涂抹药膏时,首先把外部药膏箱通过法兰14与进料管13相连通,打开控制阀15,使外部药箱内的药膏进入到药管1,添加完毕后,关闭控制阀15,把外部药箱与进料管13分离,然后推动装置,使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医生握住出药把手6并使出药把手6从放置座7上移出,然后手动转动内齿盘10或者启动电机12,使齿轮11带动内齿盘10转动,从而使螺旋杆18带动药管1内的药膏缓慢均匀的向前移动,并进入到连接头2内,然后药膏再通过软管3进入到出药把手6上的无菌海绵头16内,医生握住出药把手6,使无菌海绵头16贴住患者的皮肤,从而对患者进行涂抹药膏。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