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控制设备配件加工调节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8  205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加工配件进行定位固定或调节矫正的机器,尤其是一种自动化控制设备配件加工调节平台,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自动化控制设备是指没有联成自动化生产线或半自动化生产线,而是以单个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的设备,其中电气自动化就是机械设备在无人或者少人的情况下按照预先的计划和程序自动完成对产品的操作、控制及监控等工作。对于机械加工是指通过一种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按加工方式上的差别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根据生产类型可分为单件生产、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适用于各种金属零件加工,钣金、箱体、金属结构加工,非标设备设计制造及模具设计制造。因此对外形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机械工件,一般需要采用电气自动化控制功能与配件加工的调节平台相结合后对工件进行加工。
3.然而,在现有的机械配件精细加工过程中,传统的调节平台对工件的焊接切割、冲孔挤压等作业的自动化控制程度较低,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加工工件不同距离的定位固定或微调矫正,使得调节平台的整体调节精度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节平台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平台的使用灵活性。所以,有必要对现有调节平台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调节平台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控制设备配件加工调节平台,以方便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工件不同距离的定位固定与调节矫正,提高调节灵活性与工作效率,从而提高装置整体性能。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自动化控制设备配件加工调节平台,包括底板、立板以及横板,所述底板与横板之间由两块立板依次固定连接而成,其特点是:所述横板上通过安装架固定连接有两只气缸,气缸的施力臂垂直向下穿过安装架与两根驱动丝杆连接,每根驱动丝杆的下方安装有挤压板,其中所述气缸的施力臂的中心轴,同与其连接的驱动丝杆和挤压板的中心轴垂直重合,所述横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l型连接板,所述l型连接板的底端对应安插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均通过固定套贯穿立板并与其活动连接,螺纹杆的外端安装有定位螺母,螺纹杆的内端通过衔接板与夹板固定连接,所述两组夹板相对应的一侧均粘接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的截面与夹板的截面大小相适配,所述底板上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通过承接板与底板承重固定。
6.进一步地,上述的自动化控制设备配件加工调节平台,其中:所述l型连接板、螺纹杆、定位螺母、固定套、衔接板、四根伸缩杆及夹板一一对应自成一组,两组之间以底板的垂直轴线为基准轴线相互对称。
7.进一步地,上述的自动化控制设备配件加工调节平台,其中:所述衔接板的一侧设
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中心位置设有与螺纹杆配合使用的螺纹孔,配重块靠近四角的位置分别设有四组固定槽,所述四组固定槽分别对应四组伸缩杆适配安装,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均固定于立板上,伸缩杆的另一端均与衔接板紧密安装,并与所述螺纹杆同步作业。
8.进一步地,上述的自动化控制设备配件加工调节平台,其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嵌槽、减震块、滑槽、双向螺杆、旋转电机、移动块及限位挡板,限位机构通过安装嵌槽嵌设于底板上,所述减震块设于限位机构的底部,限位机构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所述旋转电机通过自动化控制机构操作,且固定于限位机构的一侧侧壁上,且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双向螺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双向螺杆上螺纹连接有两组与滑槽滑动连接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顶端安装有限位挡板。
9.优选地,上述的自动化控制设备配件加工调节平台,所述底板、立板及横板分别由钢材质制成,且底板、立板及横板外表面分别涂有耐腐蚀涂料。
10.更优选地,在所述底板底部靠近四角的位置分别设有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底部均粘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由橡胶材料制造而成。
11.如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机械工具进行焊接切割、冲孔挤压等高强度的加工时,将机械工件置于限位机构上,根据工件的尺寸大小对其进行底部固定,通过现有的自动化控制机构设定旋转电机的作业参数,旋转电机进行对应参数的转动时带动双向螺杆进行转动,双向螺杆在进行转动时会通过移动块带动两个限位挡板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底部固定夹持,再通过螺纹杆调节两侧的夹板对工件的左右两边进行夹持,最后由现有的自动化控制机构控制气缸对驱动丝杆施加作用力给挤压板,进而从上方对工件进行限位固定,实现工件的全方位夹持固定,防止工件松动。另外,当需要对机械工具进行剪切、清洗或折弯低强度的加工时,可单独利用限位机构或夹板结构进行单面或两面固定即可。
1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后,能够根据工件的尺寸大小进行夹持调节,当需要对其进行焊接切割、冲孔挤压等高强度作业时,可以使工件多个方向上均得到位置的限定,从而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松动的情况;而且,利用气缸推动挤压块调整待工件的位置后,由工件两侧的夹板进一步固定工件,还可以通过可电动自动化调节的限位机构保持工件底部的稳定性,以便提高工件固定位置的准确度与稳定性,适用于焊接切割、冲孔挤压的稳定矫位操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形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呈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衔接板侧面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机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17.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1-底板,2-支撑脚,3-立板,4-横板,5-安装架,6-气缸,7-驱动丝杆,8-挤压板,9-l型连接板,10-螺纹杆,11-定位螺母,12-固定套,13-衔接板,131-配重块,132-螺纹孔,133-固定槽,14-伸缩杆,15-夹板,16-限位机构,161-安装嵌槽,162-减震块,163-滑槽,164-双向螺杆,165-旋转电机,166-移动块,167-限位挡板,17-承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其中涉及到的底板1、支撑脚2、立板3、横板4、安装架5、气缸6及承接板17等部件,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普遍认知的常用者,本案对其并无特殊要求。
19.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动化控制设备配件加工调节平台,包括底板1、立板3以及横板4,所述底板1、立板3及横板4分别由钢材质制成,且底板1、立板3及横板4外表面分别涂有耐腐蚀涂料,提高底板1、立板3及横板4的使用寿命,所述底板1与横板4之间由两块立板3依次固定连接而成,在所述底板1底部靠近四角的位置分别设有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脚2,可根据使用需求调整平台高度,所述支撑脚2的底部均粘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由橡胶材料制造而成,能够有效防止平台滑动。
20.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述横板4上通过安装架5固定连接有两只气缸6,气缸6的施力臂垂直向下穿过安装架5与两根驱动丝杆7连接,每根驱动丝杆7的下方安装有挤压板8,为确保两只气缸6向下的施力作用效果,优选地,将所述气缸6的施力臂的中心轴同与其连接的驱动丝杆7和挤压板8的中心轴垂直重合;所述横板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l型连接板9,所述l型连接板9的底端对应安插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均通过固定套12贯穿立板3并与其活动连接,螺纹杆10的外端安装有定位螺母11,螺纹杆10的内端通过衔接板13与夹板15固定连接,为了保护夹持的配件不受损伤,所述两组夹板15相对应的一侧均粘接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的截面与夹板15的截面大小相适配;所述底板1上设有限位机构16,所述限位机构16通过承接板17与底板1承重固定。
21.为方便对工件进行平稳的辅助夹持操作,所述l型连接板9、螺纹杆10、定位螺母11、固定套12、衔接板13、四根伸缩杆14及夹板15一一对应自成一组,将两组之间以底板1的垂直轴线为基准轴线相互对称设置。
22.具体地,如图3所示,上述的自动化控制设备配件加工调节平台的结构当中,所述衔接板13的一侧设置有配重块131,所述配重块131中心位置设有与螺纹杆10配合使用的螺纹孔132,配重块131靠近四角的位置分别设有四组固定槽133,通过配重块131可根据夹持工件的实际重量调节的衔接板13的承重量,便于平衡调节工件左右两侧的力度,用以确保工件的稳定夹持。
23.更具体地,所述四组固定槽133分别对应四组伸缩杆14适配安装,所述伸缩杆14的一端均固定于立板3上,伸缩杆14的另一端均与衔接板13紧密安装,并与所述螺纹杆10同步作业,通过均匀分布的伸缩杆14可辅助螺纹杆10进行夹板15对应工件的夹持移动,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力。
24.优选地,如图4所示,以上结构当中:所述限位机构16包括安装嵌槽161、减震块162、滑槽163、双向螺杆164、旋转电机165、移动块166及限位挡板167,限位机构16通过安装嵌槽161嵌设于底板1上,所述减震块162设于限位机构16的底部,起到减震降噪的功能,限位机构16的内部开设有滑槽163,所述滑槽16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164,所述旋转电机165通过自动化控制机构操作,且固定于限位机构16的一侧侧壁上,且旋转电机165的输出端与双向螺杆164固定连接,在所述双向螺杆164上螺纹连接有两组与滑槽163滑动连接的移动块166,所述移动块166的顶端安装有限位挡板167,驱动旋转电机165进行正或反方向运作,当旋转电机165进行对应方向的转动时会带动双向螺杆164进行转动,双向螺杆164
在进行转动时会通过移动块166带动限位挡板167进行移动,两个限位挡板167会对加工工件的底部进行夹持固定,防止工件在切割、焊接等加工过程中发生偏移、脱落的现象,也便于调节工件和限位挡板167的相对位置。
2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当中,设置的限位机构16、夹持结构与挤压结构是本案的技术关键,三者之间构成了全方位调节夹持结构,图1和图2当中展示的是三者协同作业所涉及的相关部件,图4当中重点展示的是限位机构16涉及的相关部件,对于底板1、立板3以及横板4等构成平台框架的结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常规技术进行常规设置即可,本案对其型号选择及组合使用等方面并无特殊要求。当然,调节平台还须配备电机、传动机构、除尘机构、控制机构等,因其与本案发明点关系不大,故一并略过。
26.如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机械工具进行焊接切割、冲孔挤压等高强度的加工时,将机械工件置于限位机构16上,根据工件的尺寸大小对其进行底部固定,通过现有的自动化控制机构设定旋转电机165的作业参数,旋转电机165进行对应参数的转动时带动双向螺杆164进行转动,双向螺杆164在进行转动时会通过移动块166带动两个限位挡板167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底部固定夹持,再通过螺纹杆10调节两侧的夹板15对工件的左右两边进行夹持,最后由现有的自动化控制机构控制气缸4对驱动丝杆7施加作用力给挤压板8,进而从上方对工件进行限位固定,实现工件的全方位夹持固定,防止工件松动。另外,当需要对机械工具进行剪切、清洗或折弯低强度的加工时,可单独利用限位机构16或夹板15结构进行单面或两面固定即可。
27.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后,能够根据工件的尺寸大小进行夹持调节,当需要对其进行焊接切割、冲孔挤压等高强度作业时,可以使工件多个方向上均得到位置的限定,从而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松动的情况;而且,利用气缸推动挤压块调整待工件的位置后,由工件两侧的夹板进一步固定工件,还可以通过可电动自动化调节的限位机构保持工件底部的稳定性,以便提高工件固定位置的准确度与稳定性,适用于焊接切割、冲孔挤压加工工件的稳定矫位操作。
2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工作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了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