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温暖奶套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8  184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体加热套,特别是一种调温暖奶套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的调温暖奶套一般包括套身、加热膜、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套身围成套筒状,加热膜设置在套身内、并与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温度控制器设置在套身的外侧,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并设置在套身内。该结构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探测套身内奶瓶的温度,但由于温度传感器直接与温度控制器连接(即温度传感器直接从温度控制器中引出),所以局限了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另外,由于温度控制器在工作时也会发热,所以,影响了温度传感器的采集的温度,与奶瓶实际温度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需要对温度传感器的安装结构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灵活、并能避开加热区和控制区的干扰的调温暖奶套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调温暖奶套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加热膜、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加热膜上设有电加热体,电加热体与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上设有温度信号传送电路,温度信号传送电路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7.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加热膜外,所述温度信号传送电路设有温度信号接收电极,温度信号接收电极通过导线与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8.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温度信号传送电路为两条线路,两条线路的一端为所述温度信号接收电极,两条线路的另一端为温度信号输出电极;两条线路为导电加热线路或导线线路。
9.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加热膜上,所述温度信号传送电路设有温度信号接收电极,温度信号接收电极与温度传感器焊接;所述温度信号传送电路为两条导电线路,两条导电线路的一端为所述温度信号接收电极,两条导电线路的另一端为温度信号输出电极。
10.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膜包括侧面加热膜,所述调温暖奶套包括围成套筒状的套身,侧面加热膜设置在套身内;所述温度控制器设置在套身外。
11.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身围成直筒状、上端窄下端宽的锥状或上端宽下端窄的锥状。
12.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膜还包括底面加热膜,底面加热膜连接在侧面加热膜的下侧,所述调温暖奶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套身下端的底托,底面加热膜设置在底托内;
所述温度信号传送电路设置在所述侧面加热膜和/或底面加热膜上。
13.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温度控制器包括软胶外壳和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封装在软胶外壳内,控制电路板设有主控芯片、稳压器、开关单元、显示单元、电源插座和mos管驱动电路,软胶外壳表面分别对应控制开关、显示单元和电源插座设有控制区、显示区和供电区;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电加热体构成感温加热单元与mos管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14.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开关单元设有两个控制开关,两个控制开关分别为升温调节开关和降温调节开关;所述软胶外壳的控制区分别对应升温调节开关和降温调节开关设有升温控制区和降温控制区。
15.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身的上部外周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钮扣和第二钮扣,第一钮扣和/或第二钮扣与肩带或提手带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实用新型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加热膜上或从加热膜上引出,其安装位置更加灵活,以便于安装在更准确测量奶瓶温度的位置,另外,可以充分避开温度控制器,避免因温度控制器产生的热量对其造成影响,测温更符合奶瓶实际温度。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膜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电加热体布局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温度控制器电路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膜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2.图5至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调温暖奶套多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4.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调温暖奶套6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加热膜10、温度传感器3和温度控制器20,加热膜10上设有电加热体,电加热体与温度控制器20电性连接,所述加热膜10上设有温度信号传送电路32,温度信号传送电路32分别与温度传感器3和温度控制器20电性连接。
25.所述温度传感器3位于加热膜10外,所述温度信号传送电路32设有温度信号接收电极31,温度信号接收电极31通过导线与温度传感器3电性连接。
26.所述温度信号传送电路32为两条线路,两条线路的一端为所述温度信号接收电极31,两条线路的另一端为温度信号输出电极13;两条线路为导电加热线路或导线线路。
27.所述加热膜10包括侧面加热膜1,侧面加热膜1内设有侧面加热体11,侧面加热体设有正负供电电极12,正负供电电极12与温度控制器20电性连接。
28.结合图5和图6所示,所述调温暖奶套6包括围成套筒状的套身61,侧面加热膜1设置在套身61内;所述温度控制器20设置在套身61外。
29.所述套身61围成直筒状,所述调温暖奶套6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套身61下端的底托63。所述加热膜10还包括底面加热膜2,底面加热膜2连接在侧面加热膜1的下侧,底面加热膜2设置在底托63内;所述温度信号传送电路32设置在所述侧面加热膜1上。所述底面加热
膜2内设有底面加热体21,底面加热体21与侧面加热体11串联。
30.所述温度传感器3可以从图1中a-e处等位置引出,并确保不与温度控制器20重叠。
31.所述温度控制器20包括软胶外壳4和控制电路板5,控制电路板5封装在软胶外壳4内,控制电路板5设有主控芯片51、稳压器53、开关单元54、显示单元55、电源插座56和mos管驱动电路52,软胶外壳4表面分别对应开关单元54、显示单元55和电源插座56设有控制区、显示区42和供电区44;所述温度传感器3和电加热体构成感温加热单元与mos管驱动电路52电性连接。
32.所述开关单元54设有两个控制开关,两个控制开关分别为升温调节开关和降温调节开关;所述软胶外壳4的控制区分别对应升温调节开关和降温调节开关设有升温控制区41(+键)和降温控制区43(-键)。升温控制区41(+键)和降温控制区43(-键)分别位于显示区42的上下两侧,通过按键+-键调整温度,可调范围38-60摄氏度,单按一次调整幅度为2摄氏度。
33.所述电源插座为usb接口, 3.温控器通过内部信号处理器能够识别各类电源种类,并自动进行匹配,根据识别出的电源类型进行动态功率调整,输出范围0.5-64w。
34.所述套身61的上部外周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钮扣62和第二钮扣65,第一钮扣62和/或第二钮扣65与肩带66(见图7所示)或提手带67(见图8所示)连接。
35.结合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套身61围成上端窄下端宽的锥状,或者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套身61围成上端宽下端窄的锥状。
36.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参见图4所示,所述温度传感器3位于加热膜10上,所述温度信号传送电路设有温度信号接收电极,温度信号接收电极与温度传感器焊接;所述温度信号传送电路为两条导电线路,两条导电线路的一端为所述温度信号接收电极,两条导电线路的另一端为温度信号输出电极。
37.所述加热膜10留有与加热区隔开的感温区14。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