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耦合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光电耦合器。
背景技术:
2.光电耦合器由于可以转换多种类型的信号,因此成为大部分家电控制板上必须使用的元器件,一般单板使用在1颗以上,而光电耦合器的电流传输比为光电耦合器的核心参数。电流传输比的大小与ir端的红外led发光强度有关,如图1所示,现阶段的光电耦合器包括一个安装在环氧树脂密封的红外接受晶片4a和红外发射晶片5a,红外接受晶片4a和红外发射晶片5a分别通过金线6a与各自的引脚电性连接,红外发射晶片4a由红色硅胶3a包裹,再由白色环氧树脂填充整体,再由外部黑色环氧树脂外壳1a进行包裹保护。因白色环氧树脂2a(透光率50%-80%)与红色硅胶3a(透光率>90%)透光性不同,红外发射晶片4a的亮度会在透过白色环氧树脂处变暗,导致电流传输比值变低,最终导致生产出来的光电耦合器的电流传输比数值范围在50-600%之间变动,产量最大的电流传输比值范围为250-450%,而市场需求最大的电流传输比值范围在450-600%,所以市场上工厂都是采用分区间的方式来供货,市场端需求的光电耦合器电流传输比值为 450-600%的货供不应求,工厂端低于450% 电流传输比值的光电耦合器又大量囤积,大大浪费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电流传输比的改进光电耦合器。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改进光电耦合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的外端和第二引脚的外端分别伸出外壳,所述第一引脚的内端和第二引脚的内端位于外壳内,所述第一引脚的内端和第二引脚的内端分别设有红外发射晶片和红外接收晶片,所述红外发射晶片与红外接收晶片面对面设置,其特征是,所述外壳内设有内包裹体,所述第一引脚的内端和第二引脚的内端位于内包裹体内,所述内包裹体内设有中心透光包裹体,所述红外发射晶片和红外接收晶片位于中心透光包裹体内,所述中心透光包裹体是由红色硅胶制成。本实用新型光电耦合器通过将红外发射晶片与红外接收晶片设置在同一中心透光包裹体内,红外发射晶片发出的光线穿过中心透光包裹体,并被与红外接收晶片,从而保证红外发射晶片发光不受影响,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红外发射晶片的发光衰弱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高光电耦合器的电流传输比(简称ctr)的数值范围,也增大了生产ctr值。
6.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
7.所述红外发射晶片与红外接收晶片上下相对设置。
8.所述中心透光包裹体位于第一引脚的内端和第二引脚的内端之间。
9.所述红外发射晶片与红外接收晶片的正上方。
10.所述外壳是由黑色环氧树脂制成。
11.所述内包裹体是白色环氧树脂。
12.第一引脚的外端和第二引脚的外端分别伸出外壳的两侧。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一)本实用新型光电耦合器通过将红外发射晶片与红外接收晶片设置在同一中心透光包裹体内,红外发射晶片发出的光线穿过中心透光包裹体,并被与红外接收晶片,从而保证红外发射晶片发光不受影响,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红外发射晶片的发光衰弱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高光电耦合器的电流传输比(简称ctr)的数值范围,也增大了生产ctr值。
15.(二)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光电耦合器的其他性能和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使生产时光电耦合器的ctr更高,ctr最大产量范围在450%-600%,满足了市场对光电耦合器高ctr的需求。与目前的光电耦合器相比,本实用新型光电耦合器的ctr值范围在250-800%,产量最大的ctr值范围为450-650%。
附图说明
16.图1是现有的光电耦合器的剖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改进光电耦合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9.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改进光电耦合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上设有第一引脚6和第二引脚7,第一引脚6的外端和第二引脚7的外端分别伸出外壳1,所述第一引脚6的内端和第二引脚7的内端位于外壳1内,所述第一引脚6的内端和第二引脚7的内端分别设有红外发射晶片3和红外接收晶片2,所述红外发射晶片3与红外接收晶片2面对面设置,所述外壳1内设有内包裹体4,所述第一引脚6的内端和第二引脚7的内端位于内包裹体4内,所述内包裹体4内设有中心透光包裹体5,所述红外发射晶片3和红外接收晶片2位于中心透光包裹体5内,所述中心透光包裹体5是由红色硅胶制成。
20.作为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
21.所述红外发射晶片3与红外接收晶片2上下相对设置。
22.所述中心透光包裹体5位于第一引脚6的内端和第二引脚7的内端之间。
23.所述红外发射晶片3与红外接收晶片2的正上方。
24.所述外壳1是由黑色环氧树脂制成。
25.所述内包裹体4是白色环氧树脂。
26.第一引脚6的外端和第二引脚7的外端分别伸出外壳1的两侧。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进光电耦合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的外端和第二引脚的外端分别伸出外壳,所述第一引脚的内端和第二引脚的内端位于外壳内,所述第一引脚的内端和第二引脚的内端分别设有红外发射晶片和红外接收晶片,所述红外发射晶片与红外接收晶片面对面设置,其特征是,所述外壳内设有内包裹体,所述第一引脚的内端和第二引脚的内端位于内包裹体内,所述内包裹体内设有中心透光包裹体,所述红外发射晶片和红外接收晶片位于中心透光包裹体内,所述中心透光包裹体是由红色硅胶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光电耦合器,其特征是,所述红外发射晶片与红外接收晶片上下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进光电耦合器,其特征是,所述中心透光包裹体位于第一引脚的内端和第二引脚的内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光电耦合器,其特征是,所述红外发射晶片与红外接收晶片的正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光电耦合器,其特征是,所述外壳是由黑色环氧树脂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光电耦合器,其特征是,所述内包裹体是白色环氧树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光电耦合器,其特征是,第一引脚的外端和第二引脚的外端分别伸出外壳的两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光电耦合器,它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的内端和第二引脚的内端分别设有红外发射晶片和红外接收晶片,外壳内设有内包裹体,第一引脚的内端和第二引脚的内端位于内包裹体内,内包裹体内设有中心透光包裹体,红外发射晶片和红外接收晶片位于中心透光包裹体内,中心透光包裹体是由红色硅胶制成。本实用新型光电耦合器通过将红外发射晶片与红外接收晶片设置在同一中心透光包裹体内,红外发射晶片发出的光线穿过中心透光包裹体,并被与红外接收晶片,从而保证红外发射晶片发光不受影响。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光电耦合器的电流传输比的数值范围,也增大了生产CTR值。也增大了生产CTR值。也增大了生产CTR值。
技术研发人员:何子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君天恒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9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