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器。
背景技术:
2.接线器是一种用于建立导线之间电性连接的装置。传统的接线器通常包括有由基座和上盖组成的壳体,壳体的两端设置有接线孔、操作手柄,壳体内侧设置有夹片、导电片,通过操作手柄驱动夹持片形成对导线端部的夹持/松弛,利用夹片、导电片的导线效果实现导线之间的电性连接。
3.现有技术中的接线器,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特别是针对采用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导线连接方式,需要不同型号的接线器来适配,带来了成本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适用性更广的接线器。
5.本实用新型的接线器,包括有连接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机构两端的至少两个接线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有第一基部、至少一个与第一基部配合连接的导电片,所述接线机构包括有与第一基部配合插接定位的第二基部、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基部上的操作手柄、至少一个与操作手柄相对应的接线孔、与操作手柄配合驱动夹持的夹持模块,所述夹持模块与导电片配合导电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部的与第一基部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夹持模块设置在安装槽中,所述夹持模块包括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接线孔/操作手柄相对应的夹持单元,该夹持单元设置于接线孔的朝向安装槽的一端。
7.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模块的这些夹持单元之间一体连接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能够用于裁剪以使相邻的夹持单元之间分离。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部上至少设置有一个贯穿其两端的安装通槽,所述导电片插装定位在所述安装通槽中,所述导电片的两端与夹持模块配合接触导电。
9.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片至少包括有一个条形的延伸部、一体连接在延伸部上的限位部,所述延伸部的两端用于与夹持模块配合接触导电,所述限位部用于与所述安装通槽的一端配合抵接限位。
10.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片的限位部之间一体连接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用于裁剪以使相邻的限位部之间分离。
11.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片的一端包括有一个用于与夹持模块配合接触导电且与所述安装通槽配合插装定位的第一连接端,导电片的另一端包括有至少两个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于与夹持模块配合接触导电,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尾端一体连接有用于与所述安装通槽的一端配合抵接限位的限位部,相邻第二连接端连接的限位部之间一体连接有第二连接部。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在与沿并排方向最远侧的第二连接端相对应的位
置。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在与这些第二连接端的沿并排方向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部的底部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定位块,定位块上设置有定位孔。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接线器采用三段式的安装结构,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还能够根据实际安装需求对不同接线数量的接线机构、连接机构之间进行组合搭配连接,具有更广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爆炸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导电片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导电片的安装示意图1;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导电片的安装示意图2;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二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三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导电片的安装示意图;
26.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二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导电片的安装示意图;
29.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爆炸图;
32.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第二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第三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9为上述各实施例中夹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本实用新型的接线器的实施例1如图1-8所示:包括有连接机构1、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机构1两端的两个接线机构2,所述连接机构1包括有第一基部11、与第一基部11配合连接的导电片3,每个所述接线机构2均包括有与第一基部11配合插接定位的第二基部21、两个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基部21上的操作手柄22、两个与操作手柄22相对应的接线孔23、与操作手柄22配合驱动夹持的夹持模块4,所述夹持模块4与导电片3配合导电连接,接线时将导线端部沿接线孔23插入,通过操作手柄22能够驱动夹持模块4夹紧接触在导线的端部,从而实现夹持模块4和导线之间的导电连接。
36.所述第二基部21的与第一基部11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211,所述夹持模块4
设置在安装槽211中,所述夹持模块4包括有两个与所述接线孔23或操作手柄22相对应的夹持单元41,该夹持单元41设置于接线孔23的朝向安装槽211的一端,所述夹持模块4的这些夹持单元41之间一体连接有第一连接部42,所述第一连接部42能够用于裁剪以使相邻的夹持单元41之间分离,这使得接线连接在夹持单元41上的导线被相互电连在一起。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合理的利用了空间,还能够方便夹持模块4的安装。
37.第一连接部42的设置方便多个夹持模块4的一体加工成型,通过裁剪第一连接部42的方式可方便的对这些一同加工成型的夹持模块4之间进行分离(如图19所示可方便的将第一连接部42切下。)
38.所述第一基部11上设置有两个贯穿其两端的安装通槽111,所述导电片3插装定位在所述安装通槽111中,所述导电片3的两端与夹持模块4配合接触导电,在连接机构1和接线机构2之间组合连接的同时利用安装槽211内的定位结构能够将导电片3的端部和夹持模块4压紧接触在一起,从而提高导电连接效果,提高可靠性,方便产品的拆装。
39.所述导电片3包括有两个条形的延伸部31、两个分别一体连接在延伸部31上的限位部32,所述延伸部31的两端用于与夹持模块4配合接触导电,所述限位部32用于与所述安装通槽111的一端配合抵接限位,所述导电片3的限位部32之间一体连接有第二连接部33,所述第二连接部33能够用于裁剪以使相邻的限位部32之间分离。采用这样设计,使得在对导电片3进行安装时仅需要将延伸部31沿安装通槽111插入,在插入到正确安装位置时通过限位部32能够阻止继续插入,提高了装配效率,限位部32也能够提高导电片3和第一基部1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第二连接部33的设置方便多个导电片3的一体加工成型,通过裁剪第二连接部33的方式可方便的对这些一同加工成型的导电片3之间进行分离(如图4所示可方便的将第二连接部33切下。)
40.在实施例1的其他变化形式中,所述接线机构2的操作手柄22、接线孔23、延伸部31等部件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即能接线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更多,例如图7-8所示的一个和三个,这取决于实际安装需要。
4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根据实际需要将不同接线数量的接线机构2组合连接在连接机构1的一端或两端,具有更广的适用性,能够降低厂家的生产成本以及用户的购置成本。
42.本实用新型的接线器的实施例2如图9-11所示:实施例2的基本结构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主要区别在于:连接机构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两个接线机构2,其中一个接线机构2的操作手柄22、接线孔23、延伸部31等部件的数量对应为一个(即能接线的数量),另一个接线机构2的操作手柄22、接线孔23、延伸部31等部件的数量对应为两个(即能接线的数量),所述安装通槽111的数量为一个。
43.在实施例2中,所述导电片3的一端包括有一个用于与夹持模块4配合接触导电且与所述安装通槽111配合插装定位的第一连接端34,导电片3的另一端包括有至少两个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端35,所述第二连接端35用于与夹持模块4配合接触导电,所述第二连接端35的尾端(与第一连接端34相对应的一端)一体连接有用于与所述安装通槽111的一端配合抵接限位的限位部32,相邻第二连接端35连接的限位部32之间一体连接有第二连接部33,所述第一连接端34设置在与这些第二连接端35的沿并排方向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
44.所述第一基部11的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块112,定位块112上设置有定位
孔,可方便接线器整体的安装定位。
45.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导电片2以及连接机构1能够实现一对多的接线连接。
46.在实施例2的其他变化形式中,另一个接线机构2的操作手柄22、接线孔23、延伸部31等部件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即能接线的数量),也可以如图11所示的三个或更多,这取决于实际安装需要。
47.本实用新型的接线器的实施例3如图12-13所示:实施例3的基本结构原理与实施例2相同,主要区别在于连接机构1的不同。
48.在实施例2中,所述第一基座11、导电片3均呈l型,所述第一连接端34设置在与沿并排方向最远侧的第二连接端35相对应的位置。
49.此外,定位块112仅一个,且设置在l型第一基座11的凹陷处,能够提高整体定位的稳定性。
50.在实施例4的其他变化形式中,另一个接线机构2的操作手柄22、接线孔23、延伸部31等部件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即能接线的数量),也可以如图14所示的三个或更多,这取决于实际安装需要。
51.本实用新型的接线器的实施例5如图15-18所示:在实施例5中,连接机构1的一端连接有一个接线机构2,该接线机构2的操作手柄22、接线孔23、延伸部31等部件的数量对应为两个(即能接线的数量),连接机构1的另一端连接有两个接线机构2,该两个接线机构2的操作手柄22、接线孔23、延伸部31等部件的数量均对应为三个(即能接线的数量),所述连接机构1的导电片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安装通槽11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两个导电片3配合插装定位,所述两个导电片3的第一连接端34设置在相互靠拢的位置,第一基部11包括有一个较窄的端部和一个较宽的端部,较窄的端部两侧均具有凹陷,凹陷处设置有所述的定位块112。
52.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连接机构1一端连接的接线机构2的接线数量为三个的话,则采用三个导电片3,位于中部的导电片3采用如实施例2所示的结构,位于两侧的导电片3则采用如实施例3所示的结构,这样设计能够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53.在实施例5的其他变化形式中,连接机构1的一端连接的接线机构2的接线数量也可以是两个或三个,连接机构1的另一端连接的接线机构2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每个接线机构2的接线数量也为两个或三个(如图17-18所示)。
54.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