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装配的ac插头结构及其电源适配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及电源适配器内的ac插头装配结构,属于电源变换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电源适配器的需求越来越多。电源适配器又叫外置电源,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压变换设备,即将普通民用电交流电(ac),经变压、整流后,变换为符合电子设备供电需求的低压直流电(dc)。
3.常规的电源适配器,除了含变压整流的处理电路主机外,还设有ac输入端,一般为ac 插头,以及dc输出端。
4.ac插头一般符合国标要求即可,但随着国际贸易越来越多,在工厂生产电源适配器过程中,一类适配器的处理电路主机是一样的,但销往不同国家时,所采用的ac插头是需要根据当地法规而不一样的,常规的2脚ac插头包括中国国标插头(附图1所示)、欧标插头(附图4所示)、以及普通2脚插头(附图7所示)。
5.针对这类需求,原来ac插头都是焊接固定在电路板上的,只能在电路板焊接过程中进行选配ac插头进行焊接,这就导致根据订单下达后再进行生产,造成生产周期长,交货紧张等问题。故有必要对电源适配器的ac插头结构进行改进,以及还可以对dc输出接口结构进行改进,易于装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交货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装配的ac插头结构及其电源适配器,对电源适配器的输入输出结构进行改进,以期易于装配,提高成品组装生产效率。
7.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易于装配的ac插头结构,包括在底座的一侧设有安装位,在电路板上设有ac输入扣片,在ac插头后侧设有装配部;
8.所述ac插头的装配部安装在所述底座的安装位内;
9.所述ac插头的装配部的后侧设有凸出的插片;所述插片与所述ac输入扣片机械电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的安装位包括位于ac输入扣片前侧的限位挡片;所述ac插头的装配部抵在所述限位挡片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ac插头的装配部的前侧下方设有插头挡板,所述插头挡板抵在底座的侧向壳体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ac插头的装配部的左右两侧设有插头卡爪;
13.所述安装位的两侧设有插头卡扣孔。
14.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位的两侧端部设有导向斜面,两侧的导向斜面向内设置。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ac插头的装配部的前侧上方为插头固定槽;
16.在上盖的壳体上部设有插头固定条;
17.所述插头固定条卡在所述插头固定槽内。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ac输入扣片向上设置,所述ac输入扣片的上部向外壳的侧向设有弹性卡扣;
19.所述ac插头的插片可拆卸的卡接在所述弹性卡扣内。
20.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处理电路主机,ac插头,及dc输出接口;
21.所述处理电路主机包括ac/dc电路板;所述ac/dc电路板固定在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及底座;
22.包括采用如上所述的易于装配的ac插头结构。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的上部设有与所述上盖配合用的挡条,及外壳卡扣;
24.所述上盖的下部设有安装槽,以及外壳卡爪;
25.所述挡条与所述安装槽配合;所述外壳卡爪卡入所述外壳卡扣内,实现上盖与底座的锁紧;
26.所述底座设有安装腔室,处理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底座内。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内设有隔挡部,所述隔挡部内设有隔挡槽;
28.所述隔挡槽包裹住所述ac输入扣片。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上开设有dc输出槽;
30.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可更换的dc输出接口。
31.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ac插头可插拔的插接固定在所述处理电路板上,从而可以将电路板批量预装在所述底座内,然后根据订单需要,选配不同的ac插头,插接到所述底座内,并与所述处理电路板电路导通,再安装所述上盖,即可快速的完成一个符合要求的电源适配器的组装。
32.ac插头的装配过程为,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ac插头;将ac插头的装配部水平卡入所述安装位,使所述插片穿过限位挡片上的插片过槽,然后插入到所述弹性卡扣内,由所述弹性卡扣卡住所述插片,实现插头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在所述插片的卡入过程中,所述ac插头装配部的2侧由所述导向斜面进行导向,所述插头卡爪进一步沿所述导向斜面挤开所述安装位的两侧,最终安装到位后,所述插头卡爪卡入到所述插头卡扣孔内,完成装配;所述插头挡板也抵在所述底座的壳体上,特别是抵在所述挡条上;所述ac插头装配部的后侧也抵在所述安装位的安装位上。所述ac插头完成在所述底座上的装配后,即实现了可靠的电连接;检查无误后,将所述上盖盖上,所述插头让位槽卡住所述ac插头的装配部,所述插头固定条卡在所述插头固定槽内,对所述ac插头的前后进一步进行限位,实现可靠的固定。
33.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可先完成电路板的组装焊接,然后将电路板提前装配进底座内;待确认ac插头、dc输出接口的形式后,再进行快速装配,最后检查无误,加上所述上盖,即实现了电源适配器的组装。
3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可显著提高成品组装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35.图1为电源适配器的整体外形图;
36.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源适配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37.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适配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38.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源适配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三;
39.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源适配器的内部移除ac插头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一;
40.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源适配器的内部移除ac插头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二;
41.图7为本实用新型ac插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42.图8为本实用新型ac插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43.图9为本实用新型上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45.如图1所示,为电源适配器的常规结构,包括处理电路主机,ac插头4,及dc输出接口 5;其中处理电路主机一般由壳体进行封装,即采用如上盖1,及底座2装配在一起,形成一个防水、密闭的腔室。
46.如图2-图6所示,为拆掉上盖1后的电源适配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大量的电子元器件,仅为展示ac插头装配结构等机械结构部分。
47.所述底座2的上部设有与所述上盖1配合用的挡条21,及外壳卡扣22;相应的如图9所示,所述上盖1的下部设有与之匹配的安装槽11,以及外壳卡爪12;所述挡条21与所述安装槽11配合,实现整周的密封,进行防水;所述外壳卡爪12卡入所述外壳卡扣22内,实现上盖1与底座2的锁紧,即完成电源适配器的装配。
48.所述底座2设有安装腔室,处理电路板3固定在所述底座2内;所述底座2的安装腔室内设有若干电路板固定卡爪23,将处理电路板3卡紧并固定。
49.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ac插头4可插拔的插接固定在所述处理电路板3上,不采用焊接固定的形式,从而可以将处理电路板3批量预装在所述底座2内,然后根据订单需要,选配不同的ac插头4,插接到所述底座2内,并与所述处理电路板3电路导通,再安装所述上盖1,即可快速的完成一个符合要求的电源适配器的组装。
50.ac插头易于装配结构,具体包括:
51.1、在所述上盖1上设有插头让位槽13,所述插头让位槽13的顶部设有插头固定条14。
52.2、在所述底座2的一侧设有安装位24,所述安装位24包括限位挡片,其上开设有插片过槽241;所述安装位24的两侧的端部向内设有导向斜面242,所述导向斜面242的后侧设有插头卡扣孔243。
53.3、在所述电路板3上设有ac输入扣片31,所述ac输入扣片31向上设置,且所述ac 输入扣片31的上部向外壳的侧向设有弹性卡扣311。
54.4、ac插头4,如图7、图8所示,前端为符合相关标准的插头部,后侧为装配部;所述装配部的后侧设有插片41;所述装配部的前侧下方为插头挡板42;所述装配部的左右两侧设有插头卡爪43;所述装配部的前侧上方为插头固定槽44。
55.ac插头4的装配过程为,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ac插头4;将ac插头4的装配部水平卡入所述安装位24,使所述插片41穿过所述插片过槽241,然后插入到所述弹性卡扣311内,由所述弹性卡扣311卡住所述插片41,实现插头与电路板3的电连接;在所述插片41的卡入过程中,所述ac插头4装配部的2侧由所述导向斜面242进行导向,所述插头卡爪43进一步沿所述导向斜面242挤开所述安装位24的两侧,最终安装到位后,所述插头卡爪43卡入到所述插头卡扣孔243内,完成装配;所述插头挡板42也抵在所述底座2的壳体上,特别是抵在所述挡条21上;所述ac插头4装配部的后侧也抵在所述安装位24的安装位24上。所述ac插头4完成在所述底座2上的装配后,即实现了可靠的电连接;检查无误后,将所述上盖1盖上,所述插头让位槽13卡住所述ac插头4的装配部,所述插头固定条14卡在所述插头固定槽44内,对所述ac插头4的前后进一步进行限位,实现可靠的固定。
56.进一步的,所述上盖1内设有隔挡部15,所述隔挡部15内设有隔挡槽151,所述隔挡槽 151包裹住所述ac输入扣片31,进行电阻隔;所述隔挡槽151的底部设有隔挡斜面152,对装配过程进行导向。
57.所述上盖1上还开设有dc输出槽16,用于卡接dc输出接口5;所述电路板3上也可设有可更换的dc输出接口5,可根据需要选配不同的接口,如图2、图3所述的usb母口,或如图4所示的dc电源线等。
58.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可先完成电路板3的组装焊接,然后将电路板3提前装配进底座2内;待确认ac插头4、dc输出接口5的形式后,再进行快速装配,最后检查无误,加上所述上盖1,即实现了电源适配器的组装。
5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