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浇桥梁贝雷支撑拆除设备。
背景技术:
2.修建地铁桥梁、高架桥梁、城际铁路等大型工程时,目前普遍采用现浇梁浇筑法,在浇筑过程中需在桥梁底部架设临时贝雷支撑架作为桥体承载结构,在混凝土浇筑养护完成后需对架设的临时贝雷支撑架进行拆除回收,通常采用手拉葫芦进行侧拽的方式拆除贝雷梁,此类拆除方式难度较大、安全性低、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的贝雷梁拆卸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便于拆卸贝雷梁的现浇桥梁贝雷支撑拆除设备。
4.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现浇桥梁贝雷支撑拆除设备,包括:若干升降调节组件,若干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分别设置于桥体上;
6.所述桥体包括:
7.支撑梁,若干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梁的顶面;
8.贝雷梁,所述贝雷梁设置于所述支撑梁的下方;
9.每一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均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梁、所述贝雷梁,且每一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均用于实现二者沿竖直方向的运动。
10.上述的现浇桥体贝雷支撑拆除设备,其中,每一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均包括:
11.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梁的顶面;
12.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升降装置、所述支撑梁、所述贝雷梁;
13.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拉杆紧固于所述拉杆与所述升降装置的连接之处;
14.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拉杆紧固于所述拉杆与所述支撑梁的顶面的连接之处;
15.第三螺母,所述第三螺母与所述拉杆紧固于所述拉杆与所述贝雷梁的底面的连接之处。
16.上述的现浇桥体贝雷支撑拆除设备,其中,每一所述升降装置均包括:
17.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与对应的一所述拉杆通过所述第一螺母连接;
18.升降底座,所述升降底座设置于所述支撑梁的顶面,且与所述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台可伸缩的设置于所述升降底座上;
19.升降控制器,所述升降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升降台的升降。
20.上述的现浇桥体贝雷支撑拆除设备,其中,每一所述升降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垫
板,所述第一垫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升降台之间,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垫板紧配。
21.上述的现浇桥体贝雷支撑拆除设备,其中,每一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均还包括:第二垫板,所述第二垫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支撑梁之间,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二垫板紧配。
22.上述的现浇桥体贝雷支撑拆除设备,其中,每一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均还包括:第三垫板,每一所述第三垫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贝雷梁之间,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三垫板紧配。
23.上述的现浇桥体贝雷支撑拆除设备,其中,每一所述升降底座的两侧面均设置有一操作窗口,所述操作窗口均正对所述第二垫板或者所述第一螺母或者所述拉杆。
24.上述的现浇桥体贝雷支撑拆除设备,其中,若干所述升降控制器为:液压缸、电缸、气缸,或上述任意组合。
25.上述的现浇桥体贝雷支撑拆除设备,其中,所述桥体还包括:若干支撑柱,每一所述支撑柱均设置于所述贝雷梁的下方。
26.附图中:1、拉杆;2、第一螺母;3、第一垫板;4、升降台;5、连接管;6、升降控制器;7、升降底座;701、第一操作窗口;8、第二螺母;9、第二垫板;10、支撑梁;11、贝雷梁;12、支撑柱;13、桥墩;14、第一承重梁;15、第二承重梁;16、第三螺母;17、第三垫板。
27.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28.(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第三螺母实现拉杆与升降台、支撑梁或者贝雷梁的连接,拉杆上面设置有螺纹,通过旋紧或者旋松第一螺母、第二螺母或者第三螺母,可以方便实现拉杆与升降台、支撑梁或者贝雷梁之间的紧配或者拆卸;
29.(2)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操作窗口,通过第一操作窗口将拉杆的一部分、第一螺母和第一垫板露出,方便安装或者拆卸第一螺母和垫板;
30.(3)本实用新型的贝雷梁上还设置有位移检测装置,位移检测装置可以实时检测贝雷梁距离地面或者转运平台之间的竖直距离,并将该信息实时反馈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析、计算后,同时调控所有的升降控制器顶升或者下降预设距离,从而实现贝雷梁的稳步下降。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现浇桥梁贝雷支撑拆除设备及方法的主视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现浇桥梁贝雷支撑拆除设备及方法的截面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现浇桥梁贝雷支撑拆除设备及方法的升降底座的示意图。
34.附图中:1、拉杆;2、第一螺母;3、第一垫板;4、升降台;5、连接管;6、升降控制器;7、升降底座;701、第一操作窗口;8、第二螺母;9、第二垫板;10、支撑梁;11、贝雷梁;12、支撑柱;13、桥墩;14、第一承重梁;15、第二承重梁;16、第三螺母;17、第三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
限定。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现浇桥梁贝雷支撑拆除设备及方法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现浇桥梁贝雷支撑拆除设备及方法的截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现浇桥梁贝雷支撑拆除设备及方法的升降底座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现浇桥梁贝雷支撑拆除设备,其包括:若干个升降调节组件,若干个升降调节组件分别设置在桥体上,桥体包括:支撑梁10和贝雷梁11,支撑梁10设置在贝雷梁11上,贝雷梁11的下面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12,支撑梁10的两端分别还设置有一桥墩13,每一个支撑柱12均用于支撑贝雷梁11和支撑梁10,支撑柱12和贝雷梁11拆除后,两个桥墩13起到支撑支撑梁10的作用。
37.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个升降调节组件均包括:升降装置、拉杆1、第一螺母2、第二螺母8和第三螺母16等,支撑梁10和贝雷梁11上均设置有相同数量的通孔,二者上面的通孔一一对应,并且支撑梁10放置在贝雷梁11上时,支撑梁10和贝雷梁11上面的对应的通孔同轴心,便于拉杆1依次贯穿支撑梁10和贝雷梁11上的通孔,从而实现支撑梁10和贝雷梁11的连接,第一螺母2设置在拉杆1与升降台4的连接处,第二螺母8设置在拉杆1与支撑梁10的顶面的连接处,第三螺母16设置在拉杆1与贝雷梁11的底面的连接处,第一螺母2与拉杆1、第二螺母8与拉杆1及第三螺母16与拉杆1均采用可拆卸的固结方式,在需要拆除贝雷梁11下方的支撑柱12时,拉杆1在升降调节组件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支撑梁10和贝雷梁11的同步拉升,从而将贝雷梁11与支撑柱12分开;拆除完支撑柱12后,需要将支撑梁10下面的贝雷梁11拆除时,锁紧第一螺母2和第三螺母16,松开第二螺母8,升降控制器6控制升降台4回落预设距离,贝雷梁11回落相同距离,松开第一螺母2,然后锁紧第二螺母8,升降控制器6控制升降台4顶升预设距离,贝雷梁11位置保证不动,反复重复以上步骤使贝雷梁11依次下降预设距离,直至贝雷梁11下落至地面或者指定的搬运平台。
38.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拉杆1选用精轧螺纹钢,在整根拉杆1上轧有不连续的外螺纹,具有受力强度较高等优点,并且此类拉杆1在任意截面处都可拧上带有内螺纹的连接器进行连接或拧上带螺纹的螺帽进行锚固,连接关系较为稳定,安全系数较高,安装拆卸较为方便、快捷,相比于传统钢丝绳拉拽的拆除方式,大大提高了拆除效率和安全性。
39.此外,拉杆1的长度不做特别限定,以可以实现贝雷梁11下落至地面或者转运平台上为准。
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41.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每一升降装置均包括:升降台4、升降底座7和升降控制器6,升降台4作为执行部件,带动与其固接在一起的拉杆1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支撑梁10、贝雷梁11的运动,升降底座7通过若干螺栓固定在支撑梁10的顶面上,起到固定和支撑升降台4的作用,保证升降台4的稳定工作,升降控制器6设置在支撑梁10的顶面上,用于控制升降台4的升降。
42.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升降控制器6选用液压传动、气缸传动、电缸传动,或者三种方式的任意组合。
43.优选的,升降台4选用液压空心千斤顶,液压空心千斤顶通过连接管5与升降控制器6连接,从而实现液压空心千斤顶的顶升,液压空心千斤顶利用双液压缸张拉预应力筋和
顶压锚具的双作用,具有顶升稳定等优点。
44.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升降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垫板3,第一垫板3设置于第一螺母2与升降台4之间,第一螺母2与第一垫板3紧配。
45.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升降调节组件均还包括:第二垫板9,第二垫板9设置于第二螺母8与支撑梁10之间,第二螺母8与第二垫板9紧配。
46.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升降调节组件均还包括:第三垫板17,每一第三垫板17设置于第二螺母16与贝雷梁11之间,第二螺母16与第三垫板17紧配。
47.通过在第一螺母2与升降台4之间、第二螺母8与支撑梁10之间、第三螺母16与贝雷梁11之间分别设置第一垫板3、第二垫板9和第三垫板17,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力,防止第一螺母2、第二螺母8或者第三螺母16松动,保护零件和螺丝。
48.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升降底座7的两侧面均设置有一操作窗口701,该第一操作窗口701均正对第一垫板3或者第一螺母2或者拉杆1,为拆卸或者安装第一螺母2和第一垫板3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
49.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贝雷梁11和支撑梁10之间还设置有若干第一承重梁14,若干个第一承重梁14沿支撑梁10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起到支撑支撑梁10作用的同时,还避免了贝雷梁11与支撑梁10直接接触,保护了贝雷梁11的顶面不受到支撑梁10的直接破坏。
50.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贝雷梁11和若干支撑柱1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承重梁15,第二承重梁15起到支撑贝雷梁11和支撑梁10的作用的同时,避免了支撑柱12与贝雷梁11直接接触,进而保护了贝雷梁的底面11不被支撑柱12破坏。
51.以上仅为针对一套升降调节组件的具体说明,本技术在支撑梁10上设置有若干个升降调节组件,这些升降调节组件沿着支撑梁10的长度方向等间距的设置在支撑梁10的顶面上,若干个升降调节组件由一个总的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统一调控,可以实现支撑梁10或者贝雷梁11的平稳上升或者下降。
52.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贝雷梁1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位移检测装置(图中未示出),位移检测装置与上述的控制单元通过无线连接,位移检测装置实时检测贝雷梁11的底面距离地面或者转运平台之间的竖直距离,并将该信息实时传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位移检测装置反馈的实时的距离信息,计算出每次需要下降的一段距离,该距离记为预设距离,并同时将该预设距离信号送达至每一个升降控制器6,每一个升降控制器6进而驱动升降台4降落该预设距离,从而实现贝雷梁的稳步下降。
53.以上的方法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5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