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催化氧化塔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臭氧催化氧化塔。
背景技术:
2.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工业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臭氧催化氧化法即在传统的单独臭氧氧化体系中引入催化剂,以提高臭氧的氧化电势,同时利用催化剂协同臭氧氧化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或改变反应历程,诱导臭氧分解产生比臭氧活性更高且几乎无选择性的各类自由基(主要为羟基自由基),达到快速、最大限度去除有机物的目的。
3.污水的处理一直是污水处理方面的难题,而臭氧催化氧化塔的出现能够很好的解决了污水处理难的难题,并且通过臭氧催化氧化塔的处理之后的效率更好,有机物去除率更高。
4.现有的臭氧催化氧化塔对污水处理时都是通过多个步骤进行,从而使得处理的效率偏低,并且催化剂与废水的接触不充分,导致催化的效率偏低,使得污水的处理效果不佳,并且影响到臭氧催化氧化塔的使用,对于污水的处理和催化的效果降低。
5.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臭氧催化氧化塔。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臭氧催化氧化塔对污水处理时都是通过多个步骤进行,从而使得处理的效率偏低,并且催化剂与废水的接触不充分,导致催化的效率偏低,使得污水的处理效果不佳,并且影响到臭氧催化氧化塔的使用,对于污水的处理和催化的效果降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臭氧催化氧化塔。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水处理臭氧催化氧化塔,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有废水箱,所述废水箱的右侧下方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右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外部表面设置有通管,所述通管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右侧设置有对接管,所述对接管的右侧设置有催化箱,所述催化箱的上方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下方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方连接有搅拌装置。
8.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连接轴和连接孔,所述连接轴的上方外部表面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搅拌装置的下方设置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的下方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左侧下方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外部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右侧设置有直通管,所述直通管的右侧设置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有臭氧箱,所述臭氧箱的上方设置有导管。
9.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外部表面与废水箱的外部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且废水箱的中轴线与连接管的中轴线之间相互平行,通过第一支撑架、废水箱和连接管的设计,提
高臭氧催化氧化塔的废水处理效率。
10.优选的,所述水泵与通管之间构成贯穿结构,且通管的外部表面与底座的中轴线之间相互垂直,通过水泵、通管和底座的设计,便于对废水的抽取,提高水泵的工作稳定性。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中轴线与对接管的中轴线之间相互平行,且对接管的外部表面与催化箱的外部表面之间紧密贴合,通过支撑杆、对接管和催化箱的设计,提高臭氧催化氧化塔对废水处理的催化效率。
12.优选的,所述电机的中轴线与转轴的中轴线之间相互重合,且转轴与搅拌装置之间构成旋转结构,通过电机、转轴和搅拌装置的设计,提高废水与臭氧和催化剂的充分反应,提高对废水的处理质量。
13.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内部尺寸与连接孔的外部尺寸之间相吻合,且连接孔与连接轴之间构成一体式结构,通过连接轴和连接孔的设计,便于和电机的连接拆卸,提高催化效率。
14.优选的,所述催化剂的中轴线与挡板的中轴线之间相互重合,且挡板的下方两侧均匀分布有连通管,通过催化剂、挡板和连通管的设计,便于废水的催化反应,同时方便处理后的废水快速排放。
15.优选的,所述直通管贯穿于储水箱的内部,且储水箱的中轴线与臭氧箱的中轴线之间相互平行,通过直通管、储水箱和臭氧箱的设计,提高臭氧催化氧化塔的工作效率,同时便于废水的处理后的保存工作。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泵、电机、转轴、搅拌装置、连接轴、连接孔、催化剂和臭氧箱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污水快速处理的功能,解决了臭氧催化氧化塔对污水处理时都是通过多个步骤进行,从而使得处理的效率偏低,并且催化剂与废水的接触不充分,导致催化的效率偏低,使得污水的处理效果不佳,并且影响到臭氧催化氧化塔的使用,对于污水的处理和催化的效果降低的问题,提高了臭氧催化氧化塔的工作效率;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支撑架、连接管、对接管、连通管、导管、直通管和搅拌装置的结构设计,实现了臭氧催化氧化塔连接密封性高的功能,解决了密封性较差,容易导致废水泄漏,同时导致催化效果不佳的问题,提高了臭氧催化氧化塔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催化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泵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第一支撑架;2、废水箱;3、连接管;4、水泵;5、电机;6、催化箱;7、导管;8、
臭氧箱;9、第三支撑架;10、储水箱;11、直通管;12、第二支撑架;13、对接管;14、搅拌装置;1401、连接轴;1402、连接孔;15、连通管;16、催化剂;17、挡板;18、通管;19、底座;20、支撑杆;21、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臭氧催化氧化塔,包括第一支撑架1,第一支撑架1的上方设置有废水箱2,废水箱2的右侧下方连接有连接管3,连接管3的右侧设置有水泵4,水泵4的外部表面设置有通管18,通管18的下方设置有底座19,底座19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杆20,支撑杆20的右侧设置有对接管13,对接管13的右侧设置有催化箱6,催化箱6的上方安装有电机5,电机5的下方设置有转轴21,转轴21的下方连接有搅拌装置14。
28.搅拌装置14包括连接轴1401和连接孔1402,连接轴1401的上方外部表面设置有连接孔1402,搅拌装置14的下方设置有催化剂16,催化剂16的下方设置有挡板17,挡板17的左侧下方连接有连通管15,连通管15的外部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架12,第二支撑架12的右侧设置有直通管11,直通管11的右侧设置有储水箱10,储水箱10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支撑架9,第三支撑架9的上方设置有臭氧箱8,臭氧箱8的上方设置有导管7;工作时,通过水泵4、电机5、转轴21、搅拌装置14、连接轴1401、连接孔1402、催化剂16和臭氧箱8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污水快速处理的功能,解决了臭氧催化氧化塔对污水处理时都是通过多个步骤进行,从而使得处理的效率偏低,并且催化剂16与废水的接触不充分,导致催化的效率偏低,使得污水的处理效果不佳,并且影响到臭氧催化氧化塔的使用,对于污水的处理和催化的效果降低的问题,提高了臭氧催化氧化塔的工作效率。
29.本实施例,第一支撑架1的外部表面与废水箱2的外部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且废水箱2的中轴线与连接管3的中轴线之间相互平行;工作时,通过第一支撑架1、废水箱2和连接管3的设计,提高臭氧催化氧化塔的废水处理效率。
30.本实施例,水泵4与通管18之间构成贯穿结构,且通管18的外部表面与底座19的中轴线之间相互垂直;工作时,通过水泵4、通管18和底座19的设计,便于对废水的抽取,提高水泵4的工作稳定性。
31.本实施例,支撑杆20的中轴线与对接管13的中轴线之间相互平行,且对接管13的外部表面与催化箱6的外部表面之间紧密贴合;工作时,通过支撑杆20、对接管13和催化箱6的设计,提高臭氧催化氧化塔对废水处理的催化效率。
32.本实施例,电机5的中轴线与转轴21的中轴线之间相互重合,且转轴21与搅拌装置14之间构成旋转结构;工作时,通过电机5、转轴21和搅拌装置14的设计,提高废水与臭氧和催化剂16的充分反应,提高对废水的处理质量。
33.本实施例,连接轴1401的内部尺寸与连接孔1402的外部尺寸之间相吻合,且连接孔1402与连接轴1401之间构成一体式结构;工作时,通过连接轴1401和连接孔1402的设计,便于和电机5的连接拆卸,提高催化效率。
34.本实施例,催化剂16的中轴线与挡板17的中轴线之间相互重合,且挡板17的下方两侧均匀分布有连通管15;工作时,通过催化剂16、挡板17和连通管15的设计,便于废水的催化反应,同时方便处理后的废水快速排放。
35.本实施例,直通管11贯穿于储水箱10的内部,且储水箱10的中轴线与臭氧箱8的中轴线之间相互平行;工作时,通过直通管11、储水箱10和臭氧箱8的设计,提高臭氧催化氧化塔的工作效率,同时便于废水的处理后的保存工作。
36.工作原理,通过水泵4从废水箱2内吸入废水到催化箱6内,通过臭氧箱8将臭氧从导管7中倒入催化箱6中与废水反应,通过催化剂16的加入进行充分反应,通过电机5的输出端转轴21带动搅拌装置14对废水进行搅拌,从而使得与催化剂16以及臭氧接触更加均匀,然后将处理好的废水通过右侧连通管15进行排出从直通管11中排入到储水箱10中。
3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