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火炉下料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8  219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回火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火炉下料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2.回火是一种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ac1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或是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一般用于减小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者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现有技术中,一般在回火炉完成淬火后的工件的加热。
3.例如,专利cn211814560u,提供了一种出料自分料式回火炉,包括回火炉本体,所述回火炉本体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出料口,出料口上安装有倾斜向下用于导出弹簧的下料通道,用于回火炉零件加工完成后下料。
4.目前,一般的回火炉都类似于上述专利中的结构,回火炉的出料口处只设置有下料端,却没有缓冲装置,而一般的回火炉设备质量较高,其对应的体积也较多,而下料口则设置在相对地面一定的高度,在回火炉中的零件加工完成后需要通过收料箱收集零件或者将零件输送到运输机构,从而使零件进入下一工序,而零件在回火炉中刚加工完成时一般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运输机构一般采用金属材料装置,而因为回火炉缺乏缓冲装置,零件从回火炉下落至运输机构上时可能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从而损坏零件。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回火炉下料缓冲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回火炉缺乏缓冲装置的技术问题。
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回火炉下料缓冲装置,其包括:
7.至少一个下料板,所述下料板的一端连接至回火炉的出料口、另一端倾斜向下,所述下料板的两侧还设置有侧板;
8.多个导流杆,多个所述导流杆间隔设置于所述下料板并形成有供零件下落的通道,所述导流杆转动连接于所述下料板,用以调节相连的两个所述导流杆之间的间隔;
9.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料板的另一端并开设有下料口;
10.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并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用以抵挡零件并使零件从所述下料口下落。
11.进一步的,还包括柔性垫,所述柔性垫设置于所述挡板相对所述下料口的一侧。
12.进一步的,还包括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固定块及至少一个弹簧,所述固定块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并位于所述挡板远离所述下料口的一侧,所述固定块相对所述挡板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凹槽,所述弹簧内置于所述凹槽且其一端连接于所述凹槽内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挡板。
13.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下料板的底部。
14.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下料板依次连接且相连的两个所述下料板之间倾斜设置。
15.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杆上开设有固定孔,还包括多个转轴,多个所述转轴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下料板且间隔设置,所述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下料板、另一端插设于所述固定孔并与所述导流杆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杆与所述转轴一一对应设置。
16.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杆的长度为所述下料板宽度的三分之二。
17.进一步的,相连的两个所述下料板之间的夹角为120
°‑
150
°

18.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垫采用耐高温材料制作。
19.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簧均内置于所述凹槽且间隔设置。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装置设置于回火炉的下料口,用于回火炉中零件出料时减缓其下落的冲击力,其通过在下料板设置多个导流杆,以此形成一个供零件下落的通道,然后在通道的尾部设置挡板,使得零件在出料时可以沿一定的轨迹下落,从而减缓其下落速度;多个导流杆的设计还可以增加零件在下料板上的下料时间,从而给零件足够的时间冷却,避免零件堆积在一起后再耗费大量的时间等待其冷却。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回火炉下料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回火炉下料缓冲装置中导流杆与下料板的装配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回火炉下料缓冲装置中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5.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火炉下料缓冲装置,其包括下料板1、多个导流杆2、支撑板3和挡板4,所述下料板1设置在回火炉的出料口处,多个所述导流杆2设置在下料板1上且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板3设置在下料板1 的尾部,所述挡板4安装在支撑板3上。
26.多个所述导流杆2均匀分布于所述下料板1并形成有供零件下落的通道,使得回火炉加工完成的零件可以从预定的轨道下落,支撑板3设置在下料板1 的尾部即下落通道的末端,而挡板4则设置在支撑板3处,用于抵挡从回火炉下落的零件并使零件从支撑板处下落,支撑板3的下方可以放置运输机构或收料箱,通过该缓冲装置可以使回火炉的零件在下落至运输机构或收料箱中时减缓大部分的冲击力,从而避免零件损坏,多个导流杆2还可以增加零件在下料板1上的下落时间,使得零件有足够的时间冷却。
27.参照图2,所述下料板1的一端连接至回火炉的出料口、另一端倾斜向下,所述下料板1的两侧还设置有侧板11,防止零件从下料板掉落。其中,所述下料板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其可以根据回火炉的高度决定,在设置多个下料板1时,多个所述下料板1依次连接且
相连的两个所述下料板1之间倾斜设置。
28.作为优选的实施例,相连的两个所述下料板1之间的夹角为120
°‑
150
°
。最上方的下料板1连接至回火炉,最下方的下料板则连接支撑板3,多个下料板1 的设计可以让零件的下落的冲击力逐级减小。
29.多个所述导流杆2间隔设置于所述下料板1并形成有供零件下落的通道,所述导流杆2转动连接于所述下料板1,用以调节相连的两个所述导流杆2之间的间隔;其中,所述导流杆2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下料板1上还设置多个转轴12,多个所述转轴12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下料板1且间隔设置,所述转轴1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下料板1、另一端插设于所述固定孔并与所述导流杆2固定连接,使得导流杆2可以在下料板1上转动,所述导流杆2与所述转轴12一一对应设置,每一转轴12上均设置有一导流杆2,导流杆2之间形成通道的间距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以此适应不同的零件。
30.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导流杆2的长度为所述下料板1宽度的三分之二,使得下料板1上可以预留足够的空间让零件下落。
31.所述支撑板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料板1的另一端并开设有下料口31,下料口31的下方可以设置运输机构或者收料箱,支撑板3也可以采用一定的角度倾斜设置,使得零件可以安全的从支撑板1的下料口31处下落。
32.所述挡板4设置于所述支撑板3的另一端并与所述支撑板3滑动连接,用于抵挡从下料板1下落的零件并使零件从所述下料口31下落,通过滑动挡板4 的位置可以调节下料口31的尺寸,从而适应不同尺寸的零件,可以调节下料口 31的尺寸使其略微小于零件的尺寸,使得零件可以先撞击挡板4卸掉冲击力,再从下料口31下落。
33.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柔性垫5,所述柔性垫5设置于所述挡板4相对所述下料口31的一侧,零件从下料板1下落时首先会撞击柔性垫5,从而卸掉冲击力,柔性垫5可以避免零件在撞击挡板4时损坏。其中,柔性垫5可以采用耐高温材料制作,从回火炉出来的零件带有一定的温度,耐高温的柔性垫 5可以避免零件接触被融化,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导流杆2也可以采用耐高温材料制作。
34.参照图3,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减震组件6,所述减震组件6包括固定块61及至少一个弹簧62,所述固定块61连接于所述支撑板3的另一端并位于所述挡板4远离所述下料口31的一侧,所述固定块61相对所述挡板的一侧开设有凹槽611,所述支撑板3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凹槽611,所述弹簧62内置于所述凹槽611且其一端连接于所述凹槽611内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挡板 4。其中,弹簧6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簧62均内置于所述凹槽611且间隔设置,零件从下料板1下落时会撞击挡板4,从而压缩弹簧62,使得挡板4 在凹槽611内滑动,起到一定的缓冲与减震作用,零件下落后,挡板4在弹簧 62的作用下恢复原位。
35.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设置于所述下料板1 的底部,用于支撑下料板1。
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装置用于回火炉下料使用,可以减缓零件从回火炉下落时的冲击力,其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下料板、支撑板、挡板和弹簧减震结构,下料板设置有多个并采用多级递减的倾斜结构设计,在下料板上安装多个导流杆,使其形成供零件下落的通道,让零件在下料板上以一定的轨迹下落,从而减缓零件下落的冲击力,并且可以增加零件在下料板上的下落时间,使零件有足够的时间可以
冷却,在下落通道的尾端即支撑板处开设下料口,下料口处设置挡板即减震结构,使得零件从下料板下落后先撞击挡板卸掉冲击力,然后从支撑板的下料口处下落。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