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相沉积炉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固定沉积炉保温材料的保温筒。
背景技术:
2.沉积炉是现代化加工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尤其是碳碳复合材料生产加工领域。为确保制备产品的高质量,沉积炉内的温度往往会持续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区域内。沉积炉的外壳为钢材料制成,钢质外壳内具有高性能隔热保温材料构成的保温毡,从而保证了气相沉积炉的炉腔内足够的反应温度,同时也限制了外壳的表面温度,避免温度过高而造成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等安全事故。现有沉积炉的保温毡为普通石墨软毡,其自身材质具有耐高温、保温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烧结炉的保温材料。但石墨软毡自身材质较为柔软,端面易发生坍塌,无法做到很好的气密性,从而导致沉积炉内部气密性降低,影响沉积质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固定沉积炉保温材料的保温筒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沉积炉保温材料的保温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石墨软毡自身材质较为柔软,使得沉积炉内部端面易发生坍塌,导致沉积炉内部气密性降低,影响沉积质量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固定沉积炉保温材料的保温筒,包括若干圆筒状支撑框,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状支撑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状支撑框上、下端设置分别设置有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所述圆筒状支撑框由内层、中层和外层构成。
5.优选的,所述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均选用碳/碳复合材料制备。
6.优选的,所述圆筒状支撑框内层为石墨纤维毡缠绕贴合而成,石墨纤维毡的厚度为1.5mm-2mm,石墨纤维毡的层数为50层-120层。
7.优选的,所述圆筒状支撑框中层为单层岩棉保温材料,单层岩棉的厚度为4mm-6mm。
8.优选的,所述圆筒状支撑框外层为钢模支撑装置,所述钢模支撑装置为不锈钢或耐高温》1200℃的金属板,所述外层厚度为6mm-10mm。
9.优选的,所述圆筒状支撑框的上下两端外表面开设有外螺纹,所述上固定环与下固定环内壁均开设有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固定沉积炉保温材料的保温筒,通过设置一个单独的钢模支撑装置,将石墨毡多层包裹,同时每层刷粘合剂,之后将其放置在钢模支撑装置,从而使得保温筒接触面更加紧固,石墨软毡的形态更规则,不易发生形变坍塌,接触端面的气密性增强,进而提高沉积效果。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图1所示保温筒本体的结构俯视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14.图中:1.圆筒状支撑框、2.上固定环、3.下固定环、4.内层、5.中层、6.外层。
具体实施方式
15.现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沉积炉保温材料的保温筒,通过特有的圆筒状支撑框,在不增加很多成本的情况下,极大改善炉内保温石墨软毡接触端面的气密性,且能耗没有增加,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固定沉积炉保温材料的保温筒,其通过若干圆筒状支撑框1拼接组合而成,具体的,所述圆筒状支撑框1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固定环2和下固定环3,所述上固定环(2)和下固定环(3)与圆筒状支撑框1相接触的一面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圆筒状支撑框1上下两端外表面开设与固定环上的内螺纹相啮合的外螺纹,从而通过上固定环2和下固定环3上螺纹的啮合来保障各个圆筒状支撑框1的组装。
17.进一步,圆筒状支撑框1垂直面设置有内层4、中层5和外层6三层,具体的,所述内层4通过石墨纤维毡缠绕贴合而成,其中,石墨纤维毡的厚度为1.5mm-2mm(本实施例为1.8mm),石墨纤维毡的层数为50层-120层(本实施为100层);所述中层5选用单层岩棉保温材料,其厚度为4mm-6mm(本实施为5mm);所述外层6为钢模支撑装置,选用不锈钢或耐高温》1200℃的金属板,其外层6厚度为6mm-10mm(本实施为8mm),具体的,通过外层6的钢模支撑装置对内层4和中层5的保温材料进行固定,从而使得保温筒接触面更加紧固,石墨软毡的形态更规则,不易发生形变坍塌,接触端面的气密性增强,进而提高沉积效果。
18.在具体使用时,通过圆筒状支撑框1的垂直框面上分别铺设内层4和中层5,之后将铺设好的圆筒状支撑框1根据沉积炉内的尺寸进行放置,同时使得圆筒状支撑框1上固定环的齿纹进行啮合,使得内层4与沉积炉壁贴合,最后,将外层6的钢模支撑装置与中层5完全贴合固定,最后待石墨毡硬化后,保温筒成型后,对钢模支撑装置进行脱模处理,从而通过钢模支撑使得石墨软毡的形态更规则,不易发生形变坍塌,接触端面的气密性增强,有利于提高沉积效果。
19.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
技术特征:
1.一种固定沉积炉保温材料的保温筒,包括圆筒状支撑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状支撑框(1)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上固定环(2)和下固定环(3),所述圆筒状支撑框(1)由内层(4)、中层(5)和外层(6)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沉积炉保温材料的保温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环(2)和下固定环(3)均选用碳/碳复合材料制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沉积炉保温材料的保温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4)为石墨纤维毡缠绕贴合而成,石墨纤维毡的厚度为1.5mm-2mm,石墨纤维毡的层数为50层-120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沉积炉保温材料的保温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5)为单层岩棉保温材料,单层岩棉的厚度为4mm-6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沉积炉保温材料的保温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6)为钢模支撑装置,所述钢模支撑装置为不锈钢或耐高温>1200℃的金属板,钢模支撑装置厚度为6mm-10mm。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沉积炉保温材料的保温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状支撑框(1)的上下两端外表面开设有外螺纹,所述上固定环(2)与下固定环(3)内壁均开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技术总结
一种固定沉积炉保温材料的保温筒,包括若干圆筒状支撑框上下拼接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状支撑框上、下端设置分别设置有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所述圆筒状支撑框设置有内层、中层和外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个单独的钢模支撑装置,将石墨毡多层包裹,同时每层刷粘合剂,之后将其放置在钢模支撑装置,从而使得保温筒接触面更加紧固,石墨软毡的形态更规则,不易发生形变坍塌,接触端面的气密性增强,进而提高沉积效果。进而提高沉积效果。进而提高沉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胡友军 容青城 朱正评 郭建军 李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宇星碳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1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