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风扇轴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家用式风扇散热轴心。
背景技术:
2.风扇指热天借以生风取凉的用具。电风扇是用电驱动产生气流的装置,内配置的扇子通电后,进行转动,由机械能转化为风能,从而化成自然风达到凉爽的效果。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风扇在进行转动时,虽可以对外部起到散热的作用,但风扇自身内部的轴心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会因高速的转动而产生发热,但现有风扇并不具备对轴心进行散热的装置,这使得风扇在长时间高负荷使用下会极大的减短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现有风扇内部并未设置针对轴心进行散热的装置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家用式风扇散热轴心。
5.本技术提供一种家用式风扇散热轴心,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家用式风扇散热轴心,包括轴杆,所述轴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扇叶,所述轴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轴心,所述轴杆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环块,且轴杆与固定环块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固定环块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冷凝管和第一冷凝管,所述第二冷凝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块,所述第一冷凝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块,所述第二螺纹块和第一螺纹块之间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轴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内扇叶,所述内扇叶固定连接在外扇叶和第一冷凝管之间,所述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的内部均设有冷却剂,对轴杆和轴心起到一定的降温效果。
7.可选的,所述第二冷凝管远离外扇叶的一侧设置有挡水海绵,所述挡水海绵设置在轴杆的外侧,且挡水海绵与轴杆之间设置有轴承,解决了现有风扇内部并未设置针对轴心进行散热的装置问题。
8.可选的,所述挡水海绵远离第一冷凝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挡水海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水板。
9.可选的,所述轴杆的表面设置有过滤网,且过滤网与轴杆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挡水板远离挡水海绵一侧。
10.可选的,所述轴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环块,所述加固环块固定连接在外扇叶上。
11.可选的,所述挡水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积水块。
12.可选的,所述挡水板的横截面积大于挡水海绵的横截面积,所述过滤网的横截面积与挡水板相同。
13.可选的,所述挡水板的一侧开设有流风槽,所述外扇叶和内扇叶的扇叶方向相反。
1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5.本装置中内扇叶可通过轴杆的转动对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方向进行吹风,这时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所散发出的冷气将会被内扇叶吹向轴心处,从而对轴杆和轴心起到一定的降温效果,第二冷凝管远离外扇叶的一侧设置有挡水海绵,挡水海绵设置在轴杆的外侧,本装置内部的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在长时间使用时会产生较小的水汽,而水气将会被内扇叶吹动,容易对轴心和风扇内部的电机造成影响,而挡水海绵可有效的对水气起到阻挡和防护作用,轴心得到有效降温散热,有助于提高风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环块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流风槽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说明:
21.1、外扇叶;2、流风槽;3、加固环块;4、内扇叶;5、第一冷凝管;6、第二冷凝管;7、第一螺纹块;8、第二螺纹块;9、螺栓;10、挡水海绵;11、连接块;12、挡水板;13、过滤网;14、轴杆;15、轴心;16、积水块;17、固定块;18、固定环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3.实施例:
2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家用式风扇散热轴心。参阅图1-3,一种家用式风扇散热轴心,包括轴杆14,轴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扇叶1,外扇叶1可通过轴杆14的转动对外部进行吹风、散热,轴杆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轴心15,轴心15设置在风扇的内部,且轴心15与风扇内部电机相连接,同时轴心15在进行转动时可带动轴杆14进行旋转,从而使得外扇叶1可正常进行使用,轴杆14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环块18,且轴杆14与固定环块18之间设置有轴承,固定环块18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冷凝管6和第一冷凝管5,第二冷凝管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块8,第一冷凝管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块7,第二螺纹块8和第一螺纹块7之间螺纹连接有螺栓9,固定环块18通过轴承连接在轴杆14的表面。
25.参阅图1和图3,在轴杆14带动轴承的内部进行转动时,固定环块18处于静止状态,同时固定环块18可对第一冷凝管5和第二冷凝管6起到连接的作用,螺栓9可通过第二螺纹块8和第一螺纹块7对第一冷凝管5和第二冷凝管6进行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冷凝管5和第二冷凝管6在使用时,可稳定的被连接至固定环块18的表面,第一螺纹块7和第二螺纹块8可通过螺栓9起到连接的作用,轴杆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内扇叶4,内扇叶4固定连接在外扇叶1和第一冷凝管5之间,第一冷凝管5和第二冷凝管6的内部均设有冷却剂,内扇叶4可通过轴杆14的转动对第一冷凝管5和第二冷凝管6方向进行吹风,这时第一冷凝管5和第二冷凝管6所散发出的冷气将会被内扇叶4吹向轴心15处,从而对轴杆14和轴心15起到一定的降温效果,第二冷凝管6远离外扇叶1的一侧设置有挡水海绵10,挡水海绵10设置在轴杆14的外侧,且挡水海绵10与轴杆14之间设置有轴承,当第一冷凝管5和第二冷凝管6在长时间使用时会
产生较小的水汽,而水气将会被内扇叶4吹动,容易对轴心15和风扇内部的电机造成影响,挡水海绵10可有效的对水气起到阻挡和防护作用。
26.参阅图1和图3,挡水海绵10远离第一冷凝管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1,连接块11远离挡水海绵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水板12,在挡水海绵10长时间使用后,也会因自身的存水量而达到上限,这时挡水海绵10内部的细小水流将会因内扇叶4的吹动而流向挡水板12,挡水板12可对水流起到阻挡作用,轴杆14的表面设置有过滤网13,且过滤网13与轴杆14之间设置有轴承,过滤网13设置在挡水板12远离挡水海绵10一侧,过滤网13可对内扇叶4所吹动的气流起到过滤作用,并使得空气中的杂质不易因内扇叶4的吹动而对轴心15造成影响,从而避免了轴心15发生损坏的情况,轴杆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环块3,加固环块3固定连接在外扇叶1上,加固环块3可通过自身与轴杆14的连接对外扇叶1起到加固作用,使得外扇叶1在转动时更加牢固稳定,不易发生脱落或断裂的情况。
27.参阅图1和图4,挡水板1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7,固定块17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积水块16,固定块17可起到连接挡水板12和积水块16的作用,从而使得积水块16可稳定使用,当挡水板12表面的水气过多时,水汽会因重力原因而凝聚成较小的水珠,这时积水块16可对部分水珠起到收集的作用,方便人们对水珠进行处理,挡水板12的横截面积大于挡水海绵10的横截面积,横截面即垂直于轴杆的轴心线。这使得挡水板12可更好的对挡水海绵10内部所囤积的细小水汽进行阻挡,从而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更加安全,过滤网13的横截面积与挡水板12相同,这使得过滤网13可有效的对空气中的杂质和挡水板12所遗漏的细小水汽进行阻挡,从而避免了轴心15发生损坏的情况,挡水板12的一侧开设有流风槽2,使得当挡水板12在对挡水海绵10起到阻挡作用时,内扇叶4吹动的气流不易受到较大的阻挡,并且内扇叶4仍可以对轴心15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外扇叶1和内扇叶4的扇叶方向相反,这使得轴杆14在带动外扇叶1和内扇叶4转动时,内扇叶4可正确的对轴心15方向进行吹动。
28.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家用式风扇散热轴心的实施原理为:本装置在使用时可先将第一冷凝管5和第二冷凝管6放置于固定环块18的表面,并通过螺栓9对第一螺纹块7和第二螺纹块8进行连接,将第一冷凝管5和第二冷凝管6安装至固定环块18的表面,之后可将轴心15与风扇内部的电机进行连接,并将风扇内部的电机进行启动,在电机启动后轴心15将带动轴杆14进行转动,轴杆14将带动内扇叶4和外扇叶1进行旋转,外扇叶1可对外部进行吹风,而内扇叶4可向轴心15的方向进行吹动,这时第一冷凝管5和第二冷凝管6所散发的冷气,将会通过内扇叶4的吹动流动至轴心15和轴杆14的表面,同时挡水海绵10可对第一冷凝管5和第二冷凝管6所散发的水汽进行阻挡,而过滤网13可对内扇叶4所吹动的空气进行过滤,从而对轴心15起到防护作用,同时因为第一冷凝管5和第二冷凝管6的冷气因内扇叶4的吹动,轴心15可有效的被降温,至此即可解决现有风扇内部并未设置针对轴心15进行散热的装置问题。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