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科护理用便携式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8  202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输液架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内科护理用便携式输液架。


背景技术:

2.输液,或大容量注射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它是注射剂的一个分支,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将药物输入体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需要处理很对事情,然而生病需要取医院看病,医生经常会让患者输液,输液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有些人忙于工作,无法等待较长的输液时间,有的人为了节省时间,输液输到剩余少部时直接拔掉,还有一些人直接用手高举输液瓶就离开了,另外,大人带着孩子去输液,尤其较小的孩子,由于孩子不愿安静地等待经常哭闹,一般的做法是一个大人举着输液架跟随另一个抱着孩子的大人走动,非常麻烦和不方便,为此,提出一种内科护理用便携式输液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科护理用便携式输液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需要处理很对事情,然而生病需要取医院看病,医生经常会让患者输液,输液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有些人忙于工作,无法等待较长的输液时间,有的人为了节省时间,输液输到剩余少部时直接拔掉,还有一些人直接用手高举输液瓶就离开了,另外,大人带着孩子去输液,尤其较小的孩子,由于孩子不愿安静地等待经常哭闹,一般的做法是一个大人举着输液架跟随另一个抱着孩子的大人走动,非常麻烦和不方便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科护理用便携式输液架,包括后护腰,所述后护腰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左护腰,所述左护腰的右端纵向设有两个金属固定钩,所述后护腰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右护腰,所述右护腰的前表面横向设置有三对固定环,每对固定环的间距与两个金属固定钩之间的间距一致,所述后护腰的上表面对称设有两个背杆,右侧所述背杆的上表面设有下方管,所述下方管的内部中空且套接连接有上方管,所述下方管的上端和上方管的下端分别设有三个调节螺孔,所述调节螺孔固定连接有紧固螺丝,所述下方管和上方管之间通过调节螺孔和紧固螺丝固定,所述上方管的顶端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表面设有吊瓶挂钩。
5.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且连接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滑轨,两个所述滑轨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下表面分别设有l型外罩板,两个所述l型外罩板相对的表面分别设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自由端分别设有限位片,两个所述l型外罩板的后表面设有固定锁。
6.优选的,右侧所述l型外罩板上设有红外线发生器,左侧所述l型外罩板上设有继
电器,所述继电器的右表面且与红外线发生器对应设有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继电器与红外线接收器电性连接,所述上方管的右表面设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继电器电性连接。
7.优选的,所述左护腰和左侧背杆之间和右护腰和右侧背杆之间设有分别设有背带。
8.优选的,两个所述背杆之间设有横向固定带。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内科护理用便携式输液架。
10.(1)吊瓶的高度需要根据患者身高来进行调节,因此可将紧固螺丝固定在不同的调节螺孔上,达到调整顶板高度的目的,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随后患者可将带瓶挂在吊瓶挂钩上,并进行输液,实现了在输液的过程中,患者可随意走动的使用需求。
11.(2)将吊瓶放置在两个限位片之间,并将l型外罩板使用固定锁固定,限位片可对吊瓶的晃动进行限位,同时弹簧对吊瓶进行减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右侧l型外罩板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后护腰;2、左护腰;3、金属固定钩;4、右护腰;5、固定环;6、背杆;7、下方管;8、上方管;9、调节螺孔;10、紧固螺丝;11、顶板;12、连接块;13、吊瓶挂钩;14、滑块;15、l型外罩板;16、弹簧;17、限位片;18、红外线发生器;19、继电器;20、红外线接收器;21、蜂鸣器;22、背带;23、横向固定带;24、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科护理用便携式输液架,包括后护腰1,所述后护腰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左护腰2,所述左护腰2的右端纵向设有两个金属固定钩3,所述后护腰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右护腰4,所述右护腰4的前表面横向设置有三对固定环5,每对固定环5的间距与两个金属固定钩3之间的间距一致,所述后护腰1的上表面对称设有两个背杆6,右侧所述背杆6的上表面设有下方管7,所述下方管7的内部中空且套接连接有上方管8,所述下方管7的上端和上方管8的下端分别设有三个调节螺孔9,所述调节螺孔9固定连接有紧固螺丝10,所述下方管7和上方管8之间通过调节螺孔9和紧固螺丝10固定,所述上方管8的顶端设有顶板11,所述顶板11的下表面设有连接块12,所述连接块12的下表面设有吊瓶挂钩13,在使用该实用新型时,可将后护腰1紧贴患者腰部后侧,将左护腰2上的金属固定钩3和右护腰4上的固定环5扣合,因固定环5设有多组,可调整几片护腰围合后的内径,可适应不同患者的腰围,由于每位患者上身长度不同,吊瓶的高度需要根据患者身高来进行调节,因此可将紧固螺丝10固定在不同的调节螺孔9上,达到调整顶板11高度的目的,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随后患者可将带瓶挂在吊瓶挂钩13上,并进行输液,
实现了在输液的过程中,患者可随意走动的使用需求。
18.具体而言,所述顶板11的下表面且连接块1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滑轨24,两个所述滑轨24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14,两个所述滑块14的下表面分别设有l型外罩板15,两个所述l型外罩板15相对的表面分别设有弹簧16,两个所述弹簧16的自由端分别设有限位片17,两个所述l型外罩板15的后表面设有固定锁,其中固定锁可将两个l型外罩板15的背板侧边紧贴并固定,避免其再滑动,因患者在使用便携式输液架时,经常需要来回走动,吊瓶仅仅挂在吊瓶挂钩13上会产生晃动,牵动输液管影响输液效果,甚至从吊瓶挂钩13上脱落,因此可将吊瓶放置在两个限位片17之间,并将l型外罩板15使用固定锁固定,限位片17可对吊瓶的晃动进行限位,同时弹簧16对吊瓶进行减震。
19.具体而言,右侧所述l型外罩板15上设有红外线发生器18,左侧所述l型外罩板上15设有继电器19,所述继电器19的右表面且与红外线发生器18对应设有红外线接收器20,所述继电器19与红外线接收器20电性连接,所述上方管8的右表面设有蜂鸣器21,所述蜂鸣器21与继电器19电性连接,吊瓶内有液体和吊瓶内无液体时,对红外线的散射度不同,红外线接收器20接收到的电信号也不同,因此预设红外线接收器20和继电器19,当液位低于红外线发生器18发出的光束时,蜂鸣器21发出警报,提醒使用者注意液体余量。
20.具体而言,所述左护腰2和左侧背杆6之间和右护腰4和右侧背杆6之间设有分别设有背带22。
21.具体而言,两个所述背杆6之间设有横向固定带23。
22.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实用新型时,可将后护腰1紧贴患者腰部后侧,将左护腰2上的金属固定钩3和右护腰4上的固定环5扣合,因固定环5设有多组,可调整几片护腰围合后的内径,可适应不同患者的腰围,由于每位患者上身长度不同,吊瓶的高度需要根据患者身高来进行调节,因此可将紧固螺丝10固定在不同的调节螺孔9上,达到调整顶板11高度的目的,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随后患者可将带瓶挂在吊瓶挂钩13上,并进行输液,实现了在输液的过程中,患者可随意走动的使用需求,两个所述l型外罩板15的后表面设有固定锁,其中固定锁可将两个l型外罩板15的背板侧边紧贴并固定,避免其再滑动,因患者在使用便携式输液架时,经常需要来回走动,吊瓶仅仅挂在吊瓶挂钩13上会产生晃动,牵动输液管影响输液效果,甚至从吊瓶挂钩13上脱落,因此可将吊瓶放置在两个限位片17之间,并将l型外罩板15使用固定锁固定,限位片17可对吊瓶的晃动进行限位,同时弹簧16对吊瓶进行减震。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4.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