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括5g天线的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lds结构天线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括5g天线的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智能穿戴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人们对智能穿戴产品各种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多,数据传输量需要更大,现有的智能穿戴产品上的天线结构难以满足使用要求,而且现有的智能穿戴产品上的天线结构大都是额外增加pcb天线,但是这种方式的天线结构会额外增加介质板从而扩大穿戴设备的结构尺寸,又因为智能穿戴设备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天线体辐射容易受到其他电子器件的干扰,这样导致数据传输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保证辐射效果的包括有5g天线的可穿戴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括5g天线的可穿戴设备,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括5g天线的可穿戴设备,包括主壳体、电路板、屏幕、电池以及天线结构,所述主壳体内设有收容腔,所述电路以及所述电池均位于所述收容腔内,且所述电池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屏幕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屏幕与所述主壳体组装以实现封闭所述收容腔,所述主壳体相对于所述屏幕分别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相对,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相对,且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上设有与表带相连接的连接部;
5.所述天线结构为覆于所述主壳体外壁上的金属层结构,所述主壳体作为所述天线结构的介质,所述天线结构包括依次相邻的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第三辐射单元和馈电单元,所述第一辐射单元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辐射单元位于所述第二侧面的外壁上,所述第三辐射单元位于所述第三侧面外壁上,所述馈电单元位于所述第二侧面的外壁上,且所述馈电单元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馈电单元中间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用于增加天线带宽。
7.进一步的,所述馈电单元包括馈电主体以及馈电点,所述馈电点与所述馈电主体之间形成有垂直落差,且所述馈电点和所述馈电主体之间的连接段垂直设计。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侧面外壁设有台阶部,所述第三辐射单元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台阶部上,以增加辐射方向。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三辐射单元均位于靠近所述主壳体的靠近外部的最边缘处,减小屏幕及电池的干扰。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一侧与所述馈电单元的一侧形成间隙,且组成所述间隙的两条侧边平行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天线结构通过镭雕覆于所述主壳体上。。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壳体的侧壁上覆有的金属层结构,利用主壳体的侧壁来作为
天线的介质,一方面避免额外增加介质板,另一方面通过将辐射单元设置在侧壁上可以有效的减小屏幕及电池的干扰,而且利用主壳体的侧壁还可以实现辐射单元的多方向性,不会受限于单一的平板结构,改善天线空间辐射方向图。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包括5g天线的可穿戴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15.图3是图1实施例去除屏幕后的结构内视图。
16.图4是图1实施例中的天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图4所示的天线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18.图6是图4所示的天线结构增加阴影线区分后的示意图。
19.图7是图4所示的天线结构增加阴影线区分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可以理解的是,附图仅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连接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晰描述,并不限定连接方式。
21.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2.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括5g天线的可穿戴设备100,包括主壳体10、电路板20、屏幕30、电池40以及天线结构50,所述主壳体10内设有收容腔,所述电路以及所述电池40均位于所述收容腔内,且所述电池40与所述电路板20电性连接,所述屏幕30与所述电路板20电性连接,且所述屏幕30与所述主壳体10组装以实现封闭所述收容腔,所述主壳体10相对于所述屏幕30分别有第一侧面11、第二侧面12、第三侧面13和第四侧面14,所
述第一侧面11和所述第三侧面13相对,所述第二侧面12和所述第四侧面14相对,且所述第二侧面12和所述第四侧面14上设有与表带相连接的连接部;
24.所述天线结构50为覆于所述主壳体10外壁上的金属层结构,所述主壳体10作为所述天线结构50的介质,所述天线结构50包括依次相邻的第一辐射单元51、第二辐射单元52、第三辐射单元53和馈电单元54,所述第一辐射单元51位于所述第一侧面11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辐射单元52位于所述第二侧面12的外壁上,所述第三辐射单元53位于所述第三侧面13外壁上,所述馈电单元54位于所述第二侧面12的外壁上,且所述馈电单元54与所述电路板20电性连接。
25.其中所述第一辐射单元51主要调试其长度面积用于调整低频段800-960mhz;所述第一辐射单元51采用lds设计在壳体最边缘,减小屏幕30及电池40的干扰。所述第二辐射单元52设计在表带连接处,此处远离电路板20非常利于辐射,同时靠近开槽543线路可以辐射和耦合多段高频谐振1710-2690mhz、3300-5000mhz。所述第三辐射单元53主要为增加低频带宽,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51相对设置的方式形成了双低频布线,能有效的减小干扰、改善天线空间辐射方向图。
2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壳体10的侧壁上覆有的金属层结构,利用主壳体10的侧壁来作为天线的介质,一方面避免额外增加介质板,另一方面通过将辐射单元设置在侧壁上可以有效的减小屏幕30及电池40的干扰,而且利用主壳体10的侧壁还可以实现辐射单元的多方向性,不会受限于单一的平板结构,改善天线空间辐射方向图。
27.所述馈电单元54中间设有开槽543,所述开槽543用于增加天线带宽;本实施例中通过开槽543设计增加了整个天线带宽,将开槽543位置设置在主壳体10与表带连接部位,远离屏幕30干扰,属于完全净空区域,辐射效果更好,所述开槽543相对于一个高频的loop天线。
28.所述馈电单元54包括馈电主体541以及馈电点542,所述馈电点542与所述馈电主体541之间形成有垂直落差,且所述馈电点542和所述馈电主体541之间的连接段垂直设计;本实施例中所述馈电单元54设计在主壳体10靠上处,距离主壳体10的底部存在高度差,有利于减少人手的干扰
29.所述第三侧面13外壁设有台阶部,所述第三辐射单元5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台阶部上,以增加辐射方向;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辐射单元53布线采用最高面和侧面,充分利用凸出平台,能有效的减小干扰、改善天线空间辐射方向图。
3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辐射单元51和所述第三辐射单元53均位于靠近所述主壳体10的靠近外部的最边缘处,减小屏幕30及电池40的干扰。
31.具体的,所述第二辐射单元52的一侧与所述馈电单元54的一侧形成间隙,且组成所述间隙的两条侧边平行设置。
32.具体的,所述天线结构50通过镭雕覆于所述主壳体10上;本实施例中通过镭雕的方式来设置天线,减少额外的结构尺寸空间。
33.应当提及的是,为了便于区分所述天线结构50与所述主壳体10,在附图3中将所述天线结构50突出显示。
34.而为了便于区分所述第一辐射单元51、所述第二辐射单元52、所述第三辐射单元53和所述馈电单元54,在附图5中将其分解(此处分解并不代表多个辐射单元和馈电单元54
可拆分,只是为了更加明显的区分分类),而在附图6和附图7中用不同的阴影线区分所述第一辐射单元51、所述第二辐射单元52、所述第三辐射单元53和所述馈电单元54。
35.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词语“包括/包含”和词语“具有/包括”及其变形,用于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数值、步骤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值、步骤、部件或它们的组合。
36.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征,为阐述清晰,分别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描述,然而,这些特征也可以结合于单一实施例中描述。相反,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征,为简要起见,仅在单一实施例中描述,然而,这些特征也可以单独或以任何合适的组合于不同的实施例中描述。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