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垫手架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u型垫手架。
背景技术:
2.手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手的劳动更是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手的工作在人的一生中更始终伴随在左右,可以想象,没有双手的人是多么艰难,正因为手在人的劳动中使用的频率极高,所以手部受伤、患病的概率就相应的增高了,都需要外科来治疗,而手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治疗难度大,手术要求的精度高,不能简单的对待,所以手外科学就应运而生了。
3.手外伤患者术后患肢安放的位置十分重要,患肢过度抬高,会影响再植或移植组织的血循环,患肢放置过低,则影响静脉回流,增加组织肿胀,多年来,抬高患肢的方法是用枕头、棉垫等垫高肢体,但是这类物品不易固定,有时达不到抬高患肢的预期效果,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较大的影响。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患肢抬高高度难以把握和患肢不易固定的问题,提供一种u型垫手架。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患肢抬高高度难以把握和患肢不易固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型垫手架。
6.一种u型垫手架,包括楔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支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倾斜面,所述楔形支架的内部设置有调高机构,所述楔形支架的底端贴合设置有安装板。
7.进一步,所述调高机构包括矩形凹槽、旋转支架、联杆组件、连接杆、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螺纹杆、手柄、固定板、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所述楔形支架的下底面中间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旋转支架,前后方向的两个所述旋转支架皆转动连接有一组联杆组件,两组所述联杆组件的下方前端和后端皆转动连接有一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圈表面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上表面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靠近楔形支架前端所述第二连接块与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与远离楔形支架前端的第二连接块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伸出安装板固定连接有手柄。
8.进一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板,靠近楔形支架前端所述第一连接块贴合放置在固定板的上表面,远离楔形支架前端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中间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卡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与靠近楔形支架前端的第一连接块下端固定连接。
9.进一步,所述联杆组件包括四根铰接的连杆,上端和下端两根所述连杆交叉铰接,每两根互相连接所述连杆皆转动连接。
10.进一步,所述楔形支架的两侧皆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靠近楔形支架后端一
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靠近楔形支架后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卡接在第二滑槽内。
11.进一步,所述放置槽的下端与楔形支架的下表面相通,所述第二滑槽下端与楔形支架的下表面不相通。
12.进一步,所述楔形支架的上端倾斜面中间开设有u型凹槽,所述u型凹槽内设置有缓冲层,所述u型凹槽的两侧皆设置有气囊,所述缓冲层和气囊的表面设置有包覆皮。
13.进一步,所述缓冲层内填充的材料为软质海绵。
14.进一步,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中间的圆孔内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中间与转动轴的一端同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下表面中间。
15.进一步,所述底板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等于安装板的长度和宽度,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胶粘有橡胶。
16.与现有技术的垫手架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该u型垫手架设置有调高机构,通过对调高机构的调节,可将楔形支架相对安装板调高至一定的高度位置,实现对患肢支撑的高度调节,避免抬起高度不适造成的影响再植或移植组织的血循环,或影响静脉回流,增加组织肿胀的问题,同时楔形支架两侧皆设置有挡板,可阻挡楔形支架抬升时,衣角或被角等进入楔形支架内部,提高了该u型垫手架的安全性;
18.2、该u型垫手架设置有u型凹槽、缓冲层、气囊和包覆皮,在将患肢放置在楔形支架上后,软质的缓冲层可对患肢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避免患肢受到外力时产生的撞击,同时气囊可对患肢进行有效的固定作用,在对患肢进行更换绷带上药等操作时,启动气囊可将患肢进行固定;
19.3、该u型垫手架设置有底板、轴承和转动轴,底板下端设置的防滑橡胶可增大与床面之间的摩擦力,使该该u型垫手架稳定放置在床面上,同时轴承和转动轴可实现底板与安装板之间的转动,便于调节患肢的抬高支撑状态,提高了该u型垫手架的便捷性和操作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支架、联杆组件、连接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连接关系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螺纹杆、手柄、固定板和第一滑槽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楔形支架横剖截面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b处截面放大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挡板和第二滑块连接关系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楔形支架纵剖截面示意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底板、轴承和转动轴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楔形支架;201、矩形凹槽;202、旋转支架;203、联杆组件;204、连接杆;
205、第一连接块;206、第二连接块;207、螺纹杆;208、手柄;209、固定板;210、第一滑槽;211、第一滑块;212、放置槽;213、第二滑槽;214、挡板;215、第二滑块;3、安装板;401、u型凹槽;402、缓冲层;403、气囊;404、包覆皮;501、底板;502、轴承;503、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实施例1一种u型垫手架
3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u型垫手架,如图1-图7所示,包括楔形支架1,楔形支架1的上表面设置有倾斜面,楔形支架1的内部设置有调高机构,楔形支架1的底端贴合设置有安装板3。通过对调高机构的调节,可将楔形支架1相对安装板3调高至一定的高度位置,实现对患肢支撑的高度调节,避免抬起高度不适造成的影响再植或移植组织的血循环,或影响静脉回流,增加组织肿胀的问题。
33.调高机构包括矩形凹槽201、旋转支架202、联杆组件203、连接杆204、第一连接块205、第二连接块206、螺纹杆207、手柄208、固定板209、第一滑槽210和第一滑块211,楔形支架1的下底面中间开设有矩形凹槽201,矩形凹槽20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旋转支架202,前后方向的两个旋转支架202皆转动连接有一组联杆组件203,两组联杆组件203的下方前端和后端皆转动连接有一个连接杆204,连接杆204的外圈表面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205,第一连接块205的上表面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206,靠近楔形支架1前端第二连接块206与螺纹杆207的一端转动连接,螺纹杆207与远离楔形支架1前端的第二连接块206螺纹连接,螺纹杆207的另一端伸出安装板3固定连接有手柄208。旋转支架202用于将联杆组件203的上端与楔形支架1转动连接,连接杆204用于连接两组联杆组件203之间的运动,通过转动手柄208,可带动靠近楔形支架1前端的第一连接块205向后运动,改变两组联杆组件203连杆的角度,使联杆组件203的展开高度增高,实现将楔形支架1抬高的目的。
34.两个第一连接块205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板209,靠近楔形支架1前端第一连接块205贴合放置在固定板209的上表面,远离楔形支架1前端第一连接块205固定连接在固定板209的上表面,固定板209的上表面中间开设有第一滑槽210,第一滑槽210内卡接有第一滑块211,第一滑块211的上端与靠近楔形支架1前端的第一连接块205下端固定连接。当靠近楔形支架1前端的第一连接块205和第二连接块206向后运动时,固定在第一连接块205下端的第一滑块211沿着第一滑槽210滑动,防止第一连接块205在运动时向两侧偏移,提高了第一连接块205运动的稳定性。
35.联杆组件203包括四根铰接的连杆,上端和下端两根连杆交叉铰接,每两根互相连接连杆皆转动连接。当改变两组第一连接块205之间的距离,每组联杆组件203前后两端的距离随之改变,联杆组件203的连杆角度发生变化,进而改变联杆组件203的展开高度,实现对楔形支架1的调节。
36.楔形支架1的两侧皆开设有放置槽212,放置槽212靠近楔形支架1后端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213,放置槽212内设置有挡板214,挡板214靠近楔形支架1后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
二滑块215,第二滑块215卡接在第二滑槽213内,放置槽212的下端与楔形支架1的下表面相通,第二滑槽213下端与楔形支架1的下表面不相通。当楔形支架1被调节至一定高度后,挡板214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不会对着楔形支架1的抬高而上升,继续与安装板3抵接,第二滑块215用于避免挡板214从放置槽212内脱离,阻挡衣角或被角等进入楔形支架1内部,提高了该u型垫手架的安全性。
37.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或使用方法:旋转手柄208,螺纹杆207同步转动,带动靠近楔形支架1前端的第二连接块206和第一连接块205向后运动,使得两组连接杆204靠近,带动每组联杆组件203展开高度增加,将楔形支架1顶起抬高,当楔形支架1调节至适当高度时,停止旋转手柄208。
38.实施例2一种u型垫手架
39.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u型垫手架,如图1和图8所示,楔形支架1的上端倾斜面中间开设有u型凹槽401,u型凹槽401内设置有缓冲层402,u型凹槽401的两侧皆设置有气囊403,缓冲层402和气囊403的表面设置有包覆皮404。缓冲层402用于保护患肢,避免受到晃动撞击,气囊403可对患肢进行有效的固定作用,在对患肢进行更换绷带上药等操作时,启动气囊403可将患肢进行固定。
40.缓冲层402内填充的材料为软质海绵,在将患肢放置在楔形支架1上后,软质的缓冲层402可对患肢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避免患肢受到外力时产生的撞击。
41.实施例3一种u型垫手架
4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u型垫手架,如图1和图9所示,安装板3的下表面设置有底板501,底板501上表面中间的圆孔内固定连接有轴承502,轴承502的中间与转动轴503的一端同轴转动连接,转动轴5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3的下表面中间。轴承502和转动轴503可实现底板501与安装板3之间的转动,当患肢不便移动时,可转动楔形支架1,便于调节患肢的支撑状态,提高了该u型垫手架的便捷性和操作性。
43.底板501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等于安装板3的长度和宽度,底板501的下表面胶粘有橡胶,橡胶可增大底板501与床面之间的摩擦力,使该该u型垫手架稳定放置在床面上。
44.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或使用方法:将该u型垫手架放置在床面上,使底板501与床面接触,底板501下端胶粘的橡胶使该该u型垫手架稳定放置在床面上,当患肢需要调节位置时,转动楔形支架1,调节楔形支架1与底板501之间的角度,即可调节患肢的支撑状态,提高了该u型垫手架的便捷性和操作性。
45.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