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罗氏线圈检测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工业的快速发展使许多行业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电子信息行业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人们对电子产品的研究不断深入,其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研究与分析电子产品过程中,为了确保电子产品在应用过程中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对其测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测试电子产品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装夹方式,以及器件的测试前后工序的合理运转方式,从而达到高效的模式。
3.目前安装测试工装中用来检测电流的罗式线圈时,需要在测试工装中电路板基板上的导电覆铜体两侧开孔,然后将罗式线圈穿过两侧开孔再扣合;而测试工装的操作空间狭小,罗式线圈扣合经常需要两手操作,操作效率低,且不便于将罗式线圈固定到电路板基板上;此外,罗式线圈的价格昂贵,而测试工装需要勤换,导致罗氏线圈需要不断插拔,这种长时间的插拔容易使公头外壁和母头的内壁产生磨损,从而影响罗氏线圈的连接稳定性,插拔公头和母头时,需要手动施加外力将公头拔出或者推入,插拔的操作会对罗氏线圈进行拉扯,从而容易造成罗氏线圈的损坏,大大影响罗氏线圈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检测成本。
4.根据上述缺点,一些企业对其进行了相关改进,如公告号为cn211979021u的对比文件,其公开了一种罗氏线圈的固定装置,包括罗氏线圈、公头、母头和安装座,安装座固定在互感器壳体内部,罗氏线圈的一端固定设置,另一端通过公头和母头可拆卸的连接在安装座上,罗氏线圈呈圆环状,公头固定连接在罗氏线圈的端部,母头包括连接部和卡帽,公头和连接部均为圆柱型,卡帽呈倒置的桶状,卡帽卡接在连接部外壁,连接部固定设置在母头的上端面、并高出母头上端面一定距离,连接部上端面开设有沉孔,卡帽上端面开设有通孔,沉孔与通孔的直径均大于公头的外径;采用该固定装置进行罗氏线圈的固定,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不断插拔对罗氏线圈的损害,但是存在结构复杂、操作不便等问题,此外该装置不仅无法便捷更换,而且仍需要在电路板基板上的导电覆铜体两侧开孔,再使罗式线圈穿过两侧开孔进行扣合,而测试工装的操作空间狭小,因此该装置并不适合在测试工装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罗氏线圈检测机构存在结构复杂、操作不便、无法便捷更换、不适合空间狭小的测试工装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7.一种罗氏线圈检测机构,包括罗氏线圈(12)、固定装置(14);所述罗氏线圈(12)包括基体(122);所述基体(122)包括圆柱体部位和圆环部位;所述固定装置(14)包括第一排柱(145)、第二排柱(147);所述罗氏线圈(12)设置于第一排柱(145)和第二排柱(147)之间;
所述第二排柱(147)上靠近罗氏线圈(12)的一侧固定有一个凸台(1472);所述凸台(1472)穿过罗氏线圈(12)上的圆环部位与第一排柱(145)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排柱(145)、第二排柱(147)的底壁均横排开设有多个相互对应的第二开孔(1452);所述固定装置(14)还包括第一片板(141)、第二片板(143)、第一盖板(148)、第二盖板(149);所述第一片板(141)位于罗氏线圈(12)和第一排柱(145)之间;所述第二片板(143)位于罗氏线圈(12)和第二排柱(147)之间;所述第一盖板(148)固定于所述第一片板(141)上,所述第二盖板(149)固定于所述第二片板(143)上;所述第一盖板(148)上靠近第一排柱(145)的一侧、所述第二盖板(149)上靠近第二排柱(147)的一侧均开设有与第一排柱(145)竖截面相同的第二开槽(1482);所述第一排柱(145)卡设于所述第一片板(141)和所述第一盖板(148)上的第二开槽(1482)之间;所述第二排柱(147)卡设于所述第二片板(143)和所述第二盖板(149)上的第二开槽(1482)之间。
8.使用时,将第一排柱放置到第一片板和第一盖板上的第二开槽之间,并将第一片板和第一盖板固定起来,然后将第二排柱放置到第二片板和第二盖板上的第二开槽之间,并将第二片板和第二盖板固定起来,同时将第二排柱上的凸台穿过罗氏线圈上的圆环部位与第一排柱相互接触;该罗氏线圈检测机构在使用之前即安装固定好,且在使用过程中不做任何拆卸,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排柱底端的第二开孔进行插拔于线路板或者主电路中,来实现快速插拔更换,具有操作方便、便于拿取、适合空间狭小的测试工装等优点。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柱(145)和第二排柱(147)的材料均为铜。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片板(141)、第二片板(143)上靠近罗氏线圈(12)的一侧开设有与罗氏线圈(12)形状相同的模腔(1412);所述第一片板(141)、第二片板(143)上远离罗氏线圈(12)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排柱(145)竖截面相同的第一开槽(1414);所述第一片板(141)、第二片板(143)上靠近罗氏线圈(12)圆环部位均开设有第一开孔(1413);所述第一片板(141)与所述第二片板(143)固定连接,所述罗氏线圈(12)位于第一片板(141)和第二片板(143)上开设的模腔(1412)内;所述第一排柱(145)固定于第一片板(141)上开设的第一开槽(1414)内;所述第二排柱(147)固定于第二片板(143)上开设的第一开槽(1414)内;所述第二排柱(147)上的凸台(1472)依次贯穿所述第二片板(143)上的第一开孔(1413)、所述罗氏线圈(12)、所述第一片板(141)上的第一开孔(1413)与所述第一排柱(145)相固定。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柱(145)卡设于所述第一片板(141)上的第一开槽(1414)和所述第一盖板(148)上的第二开槽(1482)之间;所述第二排柱(147)卡设于所述第二片板(143)上的第一开槽(1414)和所述第二盖板(149)上的第二开槽(1482)之间。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柱(145)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盖板(148)的高度,所述第一盖板(148)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片板(141)的高度;所述第二排柱(147)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盖板(149)的高度,所述第二盖板(149)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片板(143)的高度;所述第一盖板(148)、第二盖板(149)、第一片板(141)、第二片板(143)的材料均为绝缘材料。
13.有益效果:通过第一片板、第二片板、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的位置和高度设置,便于更好的固定住罗氏线圈,从而能够快速、可靠的进行插拔,并且形状美观。
14.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罗氏线圈检测机构的检测装置,还包括检测电路板(2);所述检测电路板(2)包括基板(21)、第二导电层(24);所述基板(21)的顶壁上设置有多组第二导电层(24);每组所述第二导电层(24)均包括前后间隔
设置的第一铜层(242)和第二铜层(244);所述第一铜层(242)上成排设置有多个与第二开孔(1452)相配套的第一香蕉头(2422),所述第二铜层(244)上成排设置有与第一香蕉头(2422)位置相平行的第二香蕉头(2442);所述第一排柱(145)、第二排柱(147)底壁上开设的第二开孔(1452)对应插到第一香蕉头(2422)、第二香蕉头(2442)上。
15.使用时,完成罗氏线圈检测机构的安装固定后,开始制作检测电路板,即基板制作完成后,在基板顶壁上设置多组两两对应的第一铜层、第二铜层,然后在第一铜层、第二铜层上成排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一香蕉头、第二香蕉头,实现一种过桥搭接的电流检测方式;工作时,将罗氏线圈检测机构上第一排柱、第二排柱底端的第二开孔分别对应插入第一香蕉头和第二香蕉头上;通入电流时,电流依次通过第一铜层、第一香蕉头、第一排柱(第二排柱)、罗氏线圈、第二排柱(第一排柱)、第二香蕉头、第二铜层来进行电流的检测;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在使用过程中罗氏线圈一直处于闭环状态,不用一直插拔罗氏线圈,从而延长罗氏线圈的使用寿命,此外该检测装置还具有操作方便、便于更换等优点。
16.进一步的,所述基板(21)的形状为矩形,并在其前壁上一体成型固定有凸板(212);所述检测电路板(2)还包括第一导电层(22);所述第一导电层(22)的前半部分位于凸板(212)上,后半部分位于基板(21)上;所述第一导电层(22)与基板(2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导电层(22)固定于凸板(212)和基板(21)的顶壁、底壁上。
17.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电路板(2)还包括吸收电容(23);所述基板(21)的顶壁和底壁上均固定有多个吸收电容(23),所述吸收电容(23)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22)的后方,所述基板(21)顶壁上的吸收电容(23)和所述基板(21)底壁上的吸收电容(23)为交错设置;所述吸收电容(23)与基板(2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导电层(24)固定于所述基板(21)的顶壁上,且位于所述吸收电容(23)的后方;所述第二导电层(24)与基板(2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18.有益效果:通过使吸收电容实行上下交错设置,可以有效节省电路板的使用空间。
19.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电路板(2)还包括继电器(26);所述基板(21)顶壁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排继电器(26),每排所述继电器(26)与基板(21)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每排所述继电器(26)均包括竖排并联的多个小继电器;所述继电器(26)位于所述吸收电容(23)的后方,所述第二导电层(24)位于两排所述继电器(26)之间。
20.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电路板(2)还包括安装孔(25);所述基板(21)上贯穿开设有多个安装孔(25),所述安装孔(25)位于第二导电层(24)的后方,所述安装孔(25)位于两排所述继电器(26)之间。
2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2.本实用新型在罗氏线圈检测机构中设置有罗氏线圈、固定装置,使用时,将第一排柱放置到第一片板和第一盖板上的第二开槽之间,并将第一片板和第一盖板固定起来,然后将第二排柱放置到第二片板和第二盖板上的第二开槽之间,并将第二片板和第二盖板固定起来,同时将第二排柱上的凸台穿过罗氏线圈上的圆环部位与第一排柱相互接触;该罗氏线圈检测机构在使用之前即安装固定好,且在使用过程中不做任何拆卸,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排柱底端的第二开孔进行插拔于线路板或者主电路中,来实现快速插拔更换,具有操作方便、便于更换、适合空间狭小的测试工装等优点。
23.本实用新型在检测装置中设置有罗氏线圈检测机构、检测电路板,使用时,完成罗
氏线圈检测机构的安装固定后,开始制作检测电路板,即基板制作完成后,在基板顶壁上设置多组两两对应的第一铜层、第二铜层,然后在第一铜层、第二铜层上成排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一香蕉头、第二香蕉头,实现一种过桥搭接的电流检测方式;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得罗氏线圈在使用过程中一直处于闭环状态,不用一直插拔罗氏线圈,从而延长罗氏线圈的使用寿命,此外该检测装置还具有操作方便、便于更换等优点。
24.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片板、第二片板、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的位置和高度设置,便于更好的固定住罗氏线圈,从而能够快速、可靠的进行插拔,并且形状美观。
25.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吸收电容实行上下交错设置,可以有效节省电路板的使用空间。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装置中罗氏线圈检测机构的放大爆炸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装置中罗氏线圈检测机构的另一视角放大爆炸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装置中罗氏线圈检测机构的放大立体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装置中罗氏线圈检测机构的放大仰视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装置中罗氏线圈检测机构的放大左侧视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装配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3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实施例一
37.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罗氏线圈检测机构1,包括罗氏线圈12、固定装置14。
38.如图1所示,罗氏线圈12包括基体122、公母124;基体122的顶段为圆柱体,基体122的底段可弯曲成圆环的形状;基体122的底端为公头(图未示);公母124固定于基体122顶段的圆柱体上,基体122底端的公头可插入公母124内;本实施例示例的罗氏线圈12为公头插入公母124内形成闭环的形状。
39.如图1所示,固定装置14包括第一片板141、第二片板143、第一排柱145、第二排柱147、第一盖板148、第二盖板149。
40.如图1、图2所示,第一片板141的竖截面为矩形;第一片板141上靠近罗氏线圈12的一侧开设有与罗氏线圈12形状相同的模腔1412,模腔1412上圆柱部分的高度小于罗氏线圈
12上圆柱部分的高度;第一片板141上远离罗氏线圈12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排柱145竖截面相同的第一开槽1414;第一片板141上靠近罗氏线圈12圆环部位开设有第一开孔1413,第一开孔1413的直径略小于罗氏线圈12圆环部位的直径;第一片板141顶壁上靠近罗氏线圈12的一侧一体固定有提手1416,提手1416为拱形设置且在中间位置开孔,便于拿取固定装置14。
41.如图1、图2所示,第二片板143的结构与第一片板141相同;第一片板141与第二片板143固定连接,罗氏线圈12位于第一片板141和第二片板143上开设的模腔1412内;第一排柱145固定于第一片板141上开设的第一开槽1414内;第二排柱147固定于第二片板143上开设的第一开槽1414内。
42.如图1、图2所示,第一排柱145的下方为矩形片材,矩形的顶壁中间位置一体固定有半圆形片材。
43.如图1、图2所示,第二排柱147的下方为矩形片材,矩形的顶壁中间位置一体固定有半圆形片材;第二排柱147上靠近第二片板143的一侧一体固定有一个圆形的凸台1472;凸台1472的上半圆固定于第二排柱147上的半圆形位置处,凸台1472的下半圆固定于第二排柱147上的矩形顶段位置处;凸台1472的直径略小于第一开孔1413的直径;如图4所示,第一排柱145、第二排柱147的底壁均横排开设有多个相互对应的第二开孔1452,本实施例示例为第一排柱145、第二排柱147的底壁均横排开设有三个第二开孔1452。
44.如图1、图2所示,第二排柱147上的凸台1472依次贯穿第二片板143上的第一开孔1413、罗氏线圈12、第一片板141上的第一开孔1413与第一排柱145相接触。
45.如图1、图2所示,第一盖板148的竖截面为矩形;第一盖板148上靠近第一排柱145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排柱145竖截面相同的第二开槽1482;第一排柱145的高度小于第一盖板148的高度,如图3所示,第一盖板148的高度小于第一片板141的高度。
46.如图1、图2所示,第二盖板149的竖截面为矩形;第二盖板149上靠近第二排柱147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二排柱147竖截面相同的第二开槽1482;第二排柱147的高度小于第二盖板149的高度,如图3所示,第二盖板149的高度小于第二片板143的高度。
47.如图3所示,第一盖板148固定于第一片板141上,第二盖板149固定于第二片板143上。
48.如图1、图2、图5所示,第一排柱145和第一片板141通过固定柱16和相配套的固定孔17进行固定;第二排柱147和第二片板143通过固定柱16和相配套的固定孔17进行固定;第一片板141和第二片板143通过固定柱16和相配套的固定孔17进行固定,罗氏线圈12位于第一片板141和第二片板143上开设的模腔1412内,罗氏线圈12上的圆柱部位部分伸出模腔1412;凸台1472贯穿罗氏线圈12、第一开孔1413与第一排柱145通过固定柱16和相配套的固定孔17进行固定;第一盖板148和第一片板141通过固定柱16和相配套的固定孔17进行固定,第一排柱145卡设于第一片板141上的第一开槽1414和第一盖板148上的第二开槽1482之间;第二盖板149和第二片板143通过固定柱16和相配套的固定孔17进行固定,第二排柱147卡设于第二片板143上的第一开槽1414和第二盖板149上的第二开槽1482之间;如图5所示,第一排柱145、第二排柱147的底端略微伸出开槽。
49.第一片板141、第二片板143、第一盖板148、第二盖板149的材料均为绝缘材料,本实施例示例为第一片板141、第二片板143、第一盖板148、第二盖板149均为电木铣切加工,
不仅绝缘性能好,而且易加工成型;第一排柱145、第二排柱147均为紫铜t2铣切加工成型,并在其表面电镀锡以增加其导电性能、硬度且防止氧化。
50.使用时,将第一排柱145放置到第一开槽1414内通过固定柱16和相配套的固定孔17进行固定;然后将第二排柱147放置到第一开槽1414内,同时将第二排柱147上的凸台1472放置到第一开孔1413内,并通过固定柱16和相配套的固定孔17进行固定;然后将罗氏线圈12放置到第一片板141和第二片板143上开设的模腔1412内,并通过固定柱16和相配套的固定孔17将第一片板141、第一排柱145组合体和第二片板143、第二排柱147组合体进行固定,此时凸台1472将伸入罗氏线圈12、第一开孔1413与第一排柱145通过固定柱16和相配套的固定孔17进行固定;然后将第一盖板148通过固定柱16和相配套的固定孔17固定到第一片板141上,然后将第二盖板149通过固定柱16和相配套的固定孔17固定到第二片板143上;此时第一排柱145卡在第一片板141上的第一开槽1414和第一盖板148上的第二开槽1482之间,第二排柱147卡在第二片板143上的第一开槽1414和第二盖板149上的第二开槽1482之间,则完成罗氏线圈检测机构1的安装;该罗氏线圈检测机构1在使用之前即安装固定好,且在使用过程中不做任何拆卸,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排柱底端的第二开孔1452进行插拔于线路板或者主电路中,来实现快速插拔更换,具有操作方便、便于更换、适合空间狭小的测试工装等优点。
51.实施例二
5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包括罗氏线圈检测机构1、检测电路板2。
53.如图6、图7所示,罗氏线圈检测机构1设置于检测电路板2的顶壁上。
54.如图1-图5所示,罗氏线圈检测机构1为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罗氏线圈检测机构1。
55.如图6、图8所示,检测电路板2包括基板21、第一导电层22、吸收电容23、第二导电层24、安装孔25、继电器26。
56.如图6、图8所示,基板21的形状为矩形,并在其前壁上一体成型固定有倒u形的凸板212;凸板212位于基板21的中间位置,且其长度小于基板21的长度;第一导电层22、吸收电容23、第二导电层24、安装孔25、继电器26均位于基板21上。
57.如图6、图8所示,第一导电层22的形状为矩形,且其长度稍微小于凸板212的长度,第一导电层22的前半部分位于凸板212上,后半部分位于基板21上;第一导电层22固定于凸板212和基板21的顶壁、底壁上;第一导电层22的材料为铜,采用现有工艺镀至基板21和凸板212上。
58.如图6、图9所示,吸收电容23固定于基板21的顶壁和底壁上,且位于第一导电层22的后方中间位置;吸收电容23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示例为基板21的顶壁上通过第一固定座232固定有八个吸收电容23,基板21的底壁上通过第一固定座232固定有七个吸收电容23,且基板21顶壁上的吸收电容23和基板21底壁上的吸收电容23为交错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有效节省电路板的使用空间;第一固定座232贯穿基板21并通过焊接与基板21固定。
59.如图4、图6、图8所示,第二导电层24固定于基板21顶壁上,且位于吸收电容23的后方中间位置;第二导电层24设置有多组,本实施例示例为第二导电层24设置有两组;每组第二导电层24包括前后对齐间隔设置的第一铜层242和第二铜层244,铜层为采用现有工艺镀至基板21上的;第一铜层242上均横排固定有多个与第二开孔1452相配套的第一香蕉头2422,第二铜层244上均横排固定有与第一香蕉头2422位置相平行的第二香蕉头2442,本实
施例示例为铜层的上方均横排固定有相对应的三个香蕉头,用于传递电流;如图9所示,香蕉头的底端贯穿基板21并通过焊接与基板21固定;具体操作时,可根据电流的大小来设置香蕉头的数量,电流大则多设置几个香蕉头,电流小则少设置几个香蕉头;第一香蕉头422、第二香蕉头442均为导电香蕉头,是一种导电体。
60.如图6、图8所示,基板21上成排贯穿开设有多个安装孔25,本实施例示例为基板21上成排贯穿开设有两两一对的六个安装孔25,安装孔25位于第二导电层24的后方中间位置;安装孔25为梅花形状贯穿开设。
61.如图6、图8所示,第一导电层22、吸收电容23、第二导电层24、安装孔25均与基板2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且从前到后依次设置于基板21的前段位置处。
62.如图6、图8所示,继电器26与基板21长度方向垂直设置有两排,且分别固定于基板21顶壁的两侧,每排继电器26均包括竖排并联的多个小继电器,本实施例示例为每排继电器26均包括六个继电器26;继电器26位于吸收电容23的后方,第二导电层24、安装孔25位于两排继电器26之间;如图9所示,继电器26通过第二固定座262与基座2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座262设置有四个且固定于继电器26底壁的四角处,第二固定座262贯穿基板21并通过焊接与基板21固定。
63.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排柱底端的第二开孔1452能够插拔于香蕉头上,通过过桥搭接的方式来进行电流检测,在使用过程中罗氏线圈12一直处于闭环状态,不用一直插拔罗氏线圈12,从而延长罗氏线圈12的使用寿命,此外还具有操作方便、便于更换等优点。
64.使用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完成罗氏线圈检测机构1的安装固定后,开始制作检测电路板2,即基板21制作完成后,然后在基板21顶壁的前段位置镀上多组两两对应的第一铜层242、第二铜层244,然后在第一铜层242、第二铜层244上成排对应焊接多个与第二开孔1452相配套的第一香蕉头2422、第二香蕉头2442,实现一种过桥搭接的电流检测方式;工作时,将罗氏线圈检测机构1上排柱底端的第二开孔1452分别插入第一香蕉头2422和第二香蕉头2442上,通入电流时,电流依次通过第一铜层242、第一香蕉头2422、第一排柱145(第二排柱147)、罗氏线圈、第二排柱147(第一排柱145)、第二香蕉头2442、第二铜层244来进行电流的检测。
6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