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体保温外衣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8  163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机械设备保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体保温外衣。


背景技术:

2.不同的季节,温度和湿度等许多方面会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会对一些设备的运行或者启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真空泵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温度方面,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引起真空泵运行或者启动产生变化。
3.在寒冷季节,外界温度过低,影响真空泵油的温度,需真空泵转运一段时间,真空泵才能够正常工作。在严重的情况下,温度过低甚至会影响真空泵的正常启动。
4.在炎热的季节,真空泵闭式水温达到39℃后,真空泵工作水温度达到40℃以上,将严重影响真空泵的抽吸性能,甚至会造成电机组真空恶化,从而极大地影响机组运行的安全性。
5.因此,开发设计一种泵体保温外衣,以保证真空泵在不同温度下均能够正常运行或启动,是目前生产或生活中所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6.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泵体保温外衣,以解决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对真空泵的运行或者启动所产生的影响。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泵体保温外衣,包括:
9.保温外衣本体和连接扣,所述连接扣设置于所述保温外衣本体的左右侧缘,所述连接扣纵向设置多个;
10.当所述连接扣打开时,所述保温外衣本体沿长宽方向延伸,当所述连接扣扣合时,所述保温外衣本体卷曲为圆筒状包覆于真空泵的外侧壁,且所述保温外衣本体与真空泵相贴合;
11.进气管开口和排气管开口,所述进气管开口和所述排气管开口分别设置于所述保温外衣本体包覆于真空泵时进气管和排气管相对应的位置;
12.第一豁口,所述第一豁口设置于所述保温外衣本体包覆于真空泵时真空泵管路延伸的位置。
13.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豁口,所述第二豁口设置于所述保温外衣本体的上下侧缘;还包括魔术贴,所述魔术贴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豁口的端部。
14.进一步地,还包括夹布橡胶板,所述夹布橡胶板沿所述第一豁口、所述第二豁口和所述保温外衣本体侧缘设置,所述夹布橡胶板缝合、焊接或者粘合于所述第一豁口、所述第二豁口和所述保温外衣本体侧缘部。
15.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外衣本体为硅胶发泡板。
16.进一步地,还包括循环控温机构,所述循环控温机构包括储液器和循环管路,所述
储液器与所述循环管路连通,所述储液器和所述循环管路设置于所述保温外衣本体的夹层内;还包括进液口,所述进液口设置于所述储液器上,且所述进液口穿透所述保温外衣本体的侧壁,所述进液口上设置可以打开或盖合的盖体。
1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扣为按扣。
18.进一步地,所述魔术贴包括2条勾面和1条毛面,2条所述勾面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豁口的左右外侧缘,所述毛面一端设置于所述勾面的外侧缘,且所述毛面打开或者盖合于所述勾面上。
19.进一步地,所述夹布橡胶板的厚度为0.4-1.2mm。
20.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外衣本体的厚度为4-8mm。
21.进一步地,所述储液器为的水袋。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23.一、保温外衣本体上上设置连接扣合、进气管开口、排气管开口和第一豁口,能够将保温外衣本体贴合地包覆于真空泵外侧壁,减少甚至避免外界温度的变化对真空泵的运行或者启动产生影响。
24.二、在保温外衣本体上设置第二豁口,第二豁口上设置魔术贴,通过魔术贴的粘合位置调节第二豁口的开口大小,使保温外衣本体紧密地贴合于真空泵的外壁,从而发挥最佳的保温效果。
25.三、设置循环控温机构,循环控温机构设置于保温外衣本体的夹层内,当真空泵在运行的过程中温度升高时,通过循环控温机构使真空泵的温度降下来,以维持真空泵适宜的运行温度。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7.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泵体保温外衣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外衣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控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魔术贴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保温外衣本体;11进气管开口;12排气管开口;13第一豁口; 14第二豁口;15魔术贴;151勾面;152毛面;2连接扣;3夹布橡胶板;4 循环控温机构;41储液器;411进液口;42循环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如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泵体保温外衣,包括:
35.保温外衣本体1和连接扣2,所述连接扣2设置于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的左右侧缘,所述连接扣2纵向设置多个;
36.当所述连接扣2打开时,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沿长宽方向延伸,当所述连接扣2扣合时,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卷曲为圆筒状包覆于真空泵的外侧壁,且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与真空泵相贴合;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包覆于真空泵的外侧壁,使真空泵处于稳定的外界环境中,从而减少外界温度的变化对真空泵运行或启动的影响。
37.进气管开口11和排气管开口12,所述进气管开口11和所述排气管开口 12分别设置于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包覆于真空泵时进气管和排气管相对应的位置;将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套置于真空泵外壁上时,真空泵的进气管通过所述进气管开口11穿入,真空泵的排气管通过所述排气管开口12穿出。
38.第一豁口13,所述第一豁口13设置于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包覆于真空泵时真空泵管路延伸的位置。设置所述第一豁口13使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更好地贴合于真空泵的外壁。
3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还包括第二豁口14,所述第二豁口14设置于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的上下侧缘;还包括魔术贴15,所述魔术贴15横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豁口14的端部。通过所述魔术贴15的粘合位置调节所述第二豁口14的开口大小,以使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紧密地贴合于真空泵的外壁,从而发挥最佳的保温效果。
4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还包括夹布橡胶板3,所述夹布橡胶板3沿所述第一豁口13、所述第二豁口14和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侧缘设置,所述夹布橡胶板3缝合、焊接或者粘合于所述第一豁口13、所述第二豁口14和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侧缘部。设置所述夹布橡胶板3保持豁口开口大小的稳定,避免豁口开裂;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的侧缘部设置夹布橡胶板3,保护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的侧边。
4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为硅胶发泡板。硅胶发泡板质地柔软轻盈,回弹性好,拉伸力强,具有无味,无毒,无臭等优点。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吸附性能高,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天、电脑、机械电子行业、传真机、打印机内高温部件处,汽车机械机体内,厨房器具,家电等设备中。
42.该产品具有优良的耐热空气老化性能、耐臭氧性能、绝缘性、并内燃料油和润滑油,可在温度-60~+250℃的条件下的空气或油类介质中工作。
43.较强的密封能力,能够有效阻止微小颗粒和飘雨。
44.在受潮遇水或温度升高时,变化较小,即使短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硅仍为绝缘体,这就保证电气设备继续工作。
4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还包括循环控温机构4,所述循环控温机构4包括储液器41和循环管路42,所述储液器41与所述循环管路 42连通,所述储液器41和
所述循环管路42设置于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的夹层内;还包括进液口411,所述进液口411设置于所述储液器41上,且所述进液口411穿透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的侧壁,所述进液口411上设置可以打开或盖合的盖体。通过所述进液口411向所述储液器41内添加循环液体。当真空泵在运行的过程中温度升高时,通过所述循环管路42内的液体循环使真空泵的温度降下来,以维持真空泵适宜的运行温度。
4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连接扣2为按扣。按扣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连接部件,其价格便宜,操作方便,易于获取。
4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魔术贴15包括2条勾面151 和1条毛面152,2条所述勾面15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豁口14的左右外侧缘,所述毛面152一端设置于所述勾面151的外侧缘,且所述毛面152打开或者盖合于所述勾面151上。通过所述毛面152与所述勾面151粘合位置的不同,调节第二豁口14开口的大小,以使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紧密地贴合于真空泵的外壁上。
4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夹布橡胶板3的厚度为 0.4-1.2mm。
4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的厚度为 4-8mm。
5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储液器41为的水袋。水袋材质轻柔,且能够满足一定的弯折度,适宜放置于所述保温外衣本体1的夹层内。
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
52.进液口411的盖体打开,通过进液口411向储液器41内注入循环液体,盖合盖体。将保温外衣本体1包覆于真空泵的外壁,使真空泵的进气管通过进气管开口11穿入,真空泵的排气管通过排气管开口12穿出,真空泵上的延伸管路穿过第一豁口13,通过调节毛面152与勾面151粘合位置调节第二豁口 14开口的大小,以使保温外衣本体1紧密地贴合于真空泵的外壁上。
53.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