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止回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止回阀的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2.止回阀是指启闭件为圆形阀瓣并靠自身重量及介质压力产生动作来阻断介质倒流的一种阀门,与截止阀组合使用,可起到安全隔离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止回阀一般具有如下的缺点:止回阀与底座连接时为了固定稳定,一般都是通过多个螺栓与安装板进行配合,实现固定工作,但是此固定方式在使用时需要对多个螺栓分别进行逐个的转动,操作过程费时费力,而且不便于快速拆卸,使得使用较为不便,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止回阀的安装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止回阀一般具有如下的缺点:止回阀与底座连接时为了固定稳定,一般都是通过多个螺栓与安装板进行配合,实现固定工作,但是此固定方式在使用时需要对多个螺栓分别进行逐个的转动,操作过程费时费力,而且不便于快速拆卸,使得使用较为不便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止回阀的安装机构,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装配板,四个所述装配板的表面均开设有卡槽,四个所述装配板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搭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弧形板,所述装配板设置在弧形板的内侧。
7.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齿杆铰接,所述齿杆与齿轮啮合,所述齿轮的上表面与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有四个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与两个安装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架分别位于支撑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板内卡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套接在转轴的外表面,所述活动板的外表面套接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上表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心形槽,所述心形槽内设置有杆体,所述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与齿杆铰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板的正面与伸缩杆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正面与连接杆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齿杆的上表面,所述连接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手柄。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杆的背面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
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接在伸缩杆的外表面。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该用于止回阀的安装机构,通过设置齿杆、限位结构、齿轮、转轴、框架、活动杆、活动板和装配板,则本装置通过齿杆驱动齿轮的转动,进而通过转轴和框架推动活动杆运动,使得活动板卡入装配板的卡槽即可,并通过限位结构达到齿轮的方向固定,进而通过此方式可以完成阀体的多位置固定工作,而且使得安装工作更加简单,使得过程比较省时省力,同时达到了安装拆卸较为方便的特点。
16.2、该用于止回阀的安装机构,通过设置弧形板,且装配板置于弧形板的内侧,使得弧形板可以对装配板起到定位作用,避免装配板向外侧产生位移,从而可以对阀体起到预固定的作用,同时可以确保后续的正常固定工作。
17.3、该用于止回阀的安装机构,通过设置弹簧、转动板、杆体和连接板,受到齿杆的推动力,使得转动板产生角度转动并带动杆体在连接板表面的心形槽进行滑动,同时弹簧压缩,在移动至心形槽的后方位置时,受到弹簧的弹性复位力使得杆体可以卡在心形槽后方的凹处位置,从而使得齿杆可以达到位置定位,进一步可以对齿轮的方向定位,有利于对阀体固定的牢靠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结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阀体、2装配板、3卡槽、4弧形板、5支撑板、6轴承、7转轴、8框架、9限位结构、91伸缩杆、92弹簧、93转动板、94连接板、95杆体、96心形槽、10齿轮、11齿杆、12连接杆、13手柄、14活动板、15支撑套、16活动杆、17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4.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止回阀的安装机构,包括阀体1,阀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装配板2,四个装配板2的表面均开设有卡槽3,通过开设卡槽3,从而可以为活动板14提供固定点,四个装配板2的下表面与支撑板5的上表面搭接,支撑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弧形板4,通过设置弧形板4,且装配板2置于弧形板4的内侧,使得弧形板4可以对装配板2起到定位作用,避免装配板2向外侧产生位移,从而可以对阀体1起到预固定的作用,同时可以确保后续的正常固定工作,装配板2设置在弧形板4的内侧。
25.支撑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结构9,限位结构9与齿杆11铰接,齿杆11与齿轮10啮合,通过设置齿杆11和齿轮10,使得齿杆11可以带动齿轮10移动,进而可以顺利完成转轴7的转动控制工作,齿轮10的上表面与转轴7的底端固定连接,转轴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框架8,通过设置框架8,且框架8的开口可以为活动杆16提供活动点,使得活动杆16可以进行
顺利活动,进而使得框架8转动可以达到控制活动杆16的移动工作,框架8内设置有四个活动杆16,活动杆1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4。
26.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板5的下表面与两个安装架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安装架17,使得安装座架可以对支撑板5的位置固定,保证支撑板5的位置锁定,两个安装架17分别位于支撑板5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支撑板5内卡接有轴承6,通过设置轴承6,使得转轴7可以在轴承6内顺利旋转的工作,轴承6套接在转轴7的外表面,活动板14的外表面套接有支撑套15,通过设置支撑套15,使得支撑套15可以多活动板14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使得活动板14可以进行平稳移动的工作,支撑套15固定连接在支撑板5的上表面。
27.具体的,如图4所示,限位结构9包括连接板94,连接板94的上表面与支撑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板94的下表面开设有心形槽96,通过开设心形槽96,且心形槽96具有一定的弧度,进而使得杆体95受到外力即可在心形槽96内顺利滑动,心形槽96内设置有杆体95,杆体9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板93,转动板93与齿杆11铰接,通过设置转动板93,使得转动板93与齿杆11采用铰接方式连接,使得转动板93可以进行角度活动,进而使得杆体95可以在心形槽96内正常滑动的工作,连接板94的正面与伸缩杆91的背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伸缩杆91,使得伸缩杆91可以保证齿杆11的稳定移动工作,伸缩杆91的正面与连接杆12的背面固定连接,连接杆12固定连接在齿杆11的上表面,连接杆1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手柄13,通过设置手柄13,使得手柄13可以提供施力点,从而便于工作人员的控制工作,连接杆12的背面与弹簧92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弹簧92,使得弹簧92的弹性力可以带动杆体95顺利完成复位的工作,进而可以起到辅助拆卸的作用,弹簧92的另一端与连接板94的正面固定连接,弹簧92套接在伸缩杆91的外表面。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9.s1、安装时,首先将装配板2置于弧形板4的内侧,再推动手柄13移动,使得手柄13通过连接杆12推动齿杆11移动,使得齿杆11推动转动板93角度偏移,并使得杆体95在心形槽96内滑动,使得弹簧92产生压缩;
30.s2、然后齿杆11带动齿轮10转动,使得齿轮10带动转轴7转动,使得转轴7带动框架8转动,使得框架8挤压活动杆16移动,使得活动杆16推动活动板14移动,使得活动板14可以卡入装配板2表面的卡槽3内,同时杆体95受到弹簧92的弹性复位力下可以带动杆体95卡于心形槽96后侧的凹处位置,使得阀体1安装完成;
31.s3、拆卸时,再次推动手柄13,使得手柄13通过齿杆11和转动板93推动杆体95脱出心形槽96的凹处,此时弹簧92的弹性复位力可以完全释放,并受到心形槽96弧面影响,使得杆体95向前运动,进而使得齿杆11向前移动,使得齿轮10带动转轴7和框架8转动,使得框架8通过活动杆16带动活动板14脱出卡槽3,此时从上取下阀体1即可。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
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