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固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机摩擦介子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电机主轴旋转时,前后支撑端需与摩擦介子配合降低摩擦机械损耗,保证主轴在轴向不能有窜动,提升电机运行稳定性,摩擦介子在应用过程中需保证状态稳定,不能松动。然后现在的电机摩擦介子只是单一的垫片形式,其本身安装之后容易产生轴向和径向跳动,容易影响电机稳定性,造成电机的生产效率低下和可靠性得不到保证。
3.因此,一种能够与电机摩擦介子共同构成摩擦介子固定机构,保证摩擦介子充分固定在主轴下端,没有轴向径向移动,能够提升电机运行稳定性,提升电机效率的固定结构亟待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电机摩擦介子固定结构,用于避免以往电机摩擦介子缺乏固定结构,在安装至电机壳体内,容易产生轴向和径向跳动,导致电机稳定性下降,产品质量受损的麻烦。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摩擦介子固定结构,包括:
6.固定架本体,固定架本体包括:
7.内环部,内环部上侧用于支撑电机摩擦介子;
8.外环部,外环部延伸于内环部外侧,且外环部具有凸出于内环部上侧的侧挡支部、上挡支部、下挡支部,及具有凸出于内环部下侧的支撑环部,其中侧挡支部、上挡支部、及下挡支部相互间隔,用于分别止抵电机摩擦介子;支撑环部围设于内环部;
9.内凸起筋,内凸起筋设置于上挡支部与下挡支部内侧,用于挤压电机摩擦介子,且内环部与内凸起筋之间具有内凹围槽。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电机摩擦介子成腰圆形,侧挡支部止抵于电机摩擦介子一端平面,上挡支部与下挡支部弧度止抵电机摩擦介子相对两端弧面。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侧挡支部、上挡支部、及下挡支部之间通过u型凹槽连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u型凹槽开口外扩,且底部凸出于内环部下侧。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支撑环部成波浪形,具有起伏的坡度。
1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支撑环部用于止抵轴承,轴承安装于电机壳体内部。
1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侧挡支部、上挡支部、及下挡支部外侧具有外凸起筋,用于止抵电机壳体的侧壁。
1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电机摩擦介子凸出于外环部上端2mm。
1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固定架本体一体注塑成型。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9.设计一体成型的固定架本体,将电机摩擦介子压入内环部支撑,由外环部在其上端挤压限位,下端装配轴承,保证电机摩擦介子充分固定在电机主轴下端,没有轴向径向移动,提升电机运行稳定性,提升电机效率,同时提升电机生产效率和可靠性。
20.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摩擦介子固定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架本体上视立体图;
24.图3是图2的局部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架本体下视立体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摩擦介子固定结构安装示意图;
27.图6是图5的局部示意图。
28.附图标记
29.固定架本体10,电机摩擦介子11,轴承12,电机壳体13,内环部20,外环部30,侧挡支部41,上挡支部42,下挡支部43,支撑环部44,内凸起筋50,内凹围槽60,u型凹槽70,外凸起筋80。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31.请参考图1至图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摩擦介子固定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架本体上视立体图;图3是图2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架本体下视立体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摩擦介子固定结构安装示意图;图6是图5的局部示意图。
32.如图所示,一种电机摩擦介子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架本体10,固定架本体10包括:内环部20,内环部20上侧用于支撑电机摩擦介子11;外环部30,外环部30延伸于内环部20外侧,且外环部30具有凸出于内环部20上侧的侧挡支部41、上挡支部42、下挡支部43,及具有凸出于内环部20下侧的支撑环部44,其中侧挡支部41、上挡支部42、及下挡支部43相互间隔,用于分别止抵电机摩擦介子11;支撑环部44围设于内环部20;内凸起筋50,内凸起筋50设置于上挡支部42与下挡支部43内侧,用于挤压电机摩擦介子11,且内环部20与内凸起筋50之间具有内凹围槽60。
3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固定架本体10一体注塑成型,分为内环部20和外环部30。其中内环部20用于支撑定位电机摩擦介子11,而外环部30的上下两端分别超出内环
部20,由上侧的侧挡支部41、上挡支部42、及下挡支部43配合夹持电机摩擦介子11的侧面,加强稳定,防止电机摩擦介子11的移动。同时,在上挡支部42与下挡支部43的内壁还成型出内凸起筋50,可以进一步挤压变形,使得电机摩擦介子11牢固地限位在固定架本体10内,保证没有轴向和径向的移动,进而提升电机运行稳定性。内凹围槽60成型于内环部20,且围设内凸起筋50,借以保证电机摩擦介子11压入后下方残留变形结构完全吸收至内凹围槽60内,保证在固定架本体10内部完全固定,不能相对移动,实用方便。
34.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摩擦介子11成腰圆形,径向限位稳定,可以避免偏转。侧挡支部41止抵于电机摩擦介子11一端平面,上挡支部42与下挡支部43弧度止抵电机摩擦介子11相对两端弧面,三者配合,使得电机摩擦介子11能够稳定、牢固地限位在固定架本体10内部,实用性强。
35.另外,侧挡支部41、上挡支部42、及下挡支部43之间通过u型凹槽70连接,方便吸收应力。
36.优选一实施方式中,u型凹槽70开口外扩,可成120
°
开口状,且底部凸出于内环部20下侧,能够在保证自身强度的前提下,最大化吸收外环部30吸收的应力,增强产品质量。
37.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环部44用于止抵轴承12,配合电机内部安装,且轴承12安装于电机壳体13内部。优选地,支撑环部44成波浪形,具有起伏的坡度,便于在安装的时候挤压变形,提供一定的预紧力,加强稳定。
38.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方式中,侧挡支部41、上挡支部42、及下挡支部44外侧具有外凸起筋80,用于止抵电机壳体13的侧壁,完成固定架本体10得到稳固安装,提升稳定性。
39.另外,电机摩擦介子11凸出于外环部30上端2mm,保证摩擦,防止偏移的作用。
4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一体成型的固定架本体10,将电机摩擦介子11压入内环部20支撑,由外环部30在其上端挤压限位,下端装配轴承12,保证电机摩擦介子11充分固定在电机主轴下端,没有轴向径向移动,提升电机运行稳定性,提升电机效率,同时提升电机生产效率和可靠性。
41.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