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纺织面料的毛边裁切装置。
背景技术:
2.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
3.纺织面料又叫针织面料,按织造方法分,有纬编针织面料和经编针织面料两类,纬编针织面料常以低弹涤纶丝或异型涤纶丝、锦纶丝、棉纱、毛纱等为原料,采用平针组织,变化平针组织,罗纹平针组织,双罗纹平针组织、提花组织,毛圈组织等,在各种纬编机上编织而成。
4.传统的纺织面料毛边裁切装置结构一般都较为简单,在使用时不便于根据纺织面料的尺寸进行调节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目前的毛边裁切装置不便于对纺织面料进行安装与拆卸,操作时较为麻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纺织面料的毛边裁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一种纺织面料的毛边裁切装置,包括调节结构、电驱动结构和工作台;
6.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侧面开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有滑块,相邻两个滑块之间设有压辊,且所述压辊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顶端固接有气缸,所述气缸输出端与所述滑块顶端固接,所述滑块底端固接有导向杆,所述工作台表面开有阶梯孔,所述导向杆底端贯穿所述阶梯孔,且所述导向杆表面套接有弹簧;
7.所述电驱动结构包括滑板和横板,所述横板两端侧面均开有连接腔,所述连接腔套接于所述滑板表面,所述连接腔顶端开有卡槽,且所述卡槽内部镶嵌有滚珠;所述横板两端内部均开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部设有齿轮,所述横板外端固接有电机,所述齿轮套接于所述电机输出端表面,所述滑板底端开有齿槽,且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槽啮合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底端对称分布有四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工作台固接,所述工作台两端上表面均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设有导向辊,且所述导向辊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槽内侧壁转动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两端均设有所述安装板,所述滑块为中字型结构,且所述滑块与所述安装板滑动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滑板固接于左、右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所述滑板数目为两个,且所述横板与所述滑板滑动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横板表面开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部卡合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顶端固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横板两端上表面均固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外侧面固接有液压杆,且所述液压杆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外侧面固接。
12.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导向块对称分布于所述横板上表面,所述导向块顶端固接有
所述液压杆,所述导向块底端设有裁切机,且所述液压杆输出端与所述裁切机顶端固接。
13.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通过气缸通过可带动滑块顺着滑槽向底端滑动,同时导向杆会顺着阶梯孔滑动,继而将导向杆表面的弹簧进行压缩,直至将纺织面料压合在压辊与导向辊之间,以此来将纺织面料进行限位与导向,纺织面料在安装与拆卸时都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安装板与工作台连接图;
17.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横板与滑板连接图。
18.图中:1、支撑柱,2、工作台,21、安装槽,22、阶梯孔,3、安装板,31、滑槽,4、滑块,5、弹簧,6、导向杆,7、气缸,8、导向辊,9、压辊,10、滑板,101、齿槽,11、横板,111、导向槽,112、连接腔,1121、卡槽,113、安装腔,12、导向块,13、液压杆,14、第一连接板,15、第二连接板,16、裁切机,17、电机,18、滚珠,19、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1.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2.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3.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
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5.本实施例中的毛边裁切装置可以适用于各种纺织面料,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一种复合纺织面料,本实施例中的毛边裁切装置可以用来对如下复合纺织面料进行辅助使用。
26.该复合纺织面料包括仿棉绒层和摇粒绒层,仿棉绒层和摇粒绒层之间设有聚酯纤维交叉编织网层。仿棉绒层由涤纶超细纤维制成,它的单丝线密度比常规涤纶纤维低得多,故其吸湿、透气性强,手感柔软、丰满,富有弹性、蓬松性,且其在进行染色工艺时,上染速率、上染量高,染料提升性好,染完后的颜色均匀,颜色深度好;摇粒绒层由大圆机编织而成,摇粒蓬松密集而又不易掉毛、起球,蓬松弹性特好;此处的聚酯纤维交叉编织网层由于其聚酯纤维经过交叉编织而成,纤维和纤维之间相互反复穿插叠合,使聚酯纤维之间存在较大间隙,且较为蓬松,具有良好的弹性以及透气性同时还能保证一定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强,此处,将聚酯纤维进行交叉编织,其纤维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间距,从而形成网层,进一步的增强了聚酯纤维编织网层的透气性和蓬松性;将聚酯纤维交叉编织网层设于仿棉层与摇粒层之间,有效的增加了复合纺织面料的弹性以及透气性;这里,当复合纺织面料受到挤压时,其聚酯纤维编织网层虽然受力压缩,但是由于其交叉编织的结构,其纤维和纤维之间的间隙受到的改变很小,仍能保证复合纺织面料的透气性,同时,相互交叉叠合的纤维其由于交叉编织的结构增强了聚酯纤维的整体韧性,使其受压恢复的能力增加,故保证了复合纺织面料的弹性。
27.译仿棉层和上侧拉毛层之间、摇粒层和下侧拉毛层之间均设有胶粘层。聚酯纤维交叉编织网层为一上一下的交叉编织结构。聚酯纤维交叉编织网层为二上二下的交叉编织结构。仿棉层的上表面设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为氮系阻燃剂层。仿棉层的下表面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膜层。聚酯纤维交叉编织网层的网孔中嵌有纳米抗菌颗粒。
28.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其他纺织面料。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毛边裁切装置进行介绍。
29.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纺织面料的毛边裁切装置,包括调节结构、电驱动结构和工作台2;
30.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侧面开有滑槽31,所述滑槽31内部设有滑块4,相邻两个滑块4之间设有压辊9,且所述压辊9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4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3顶端固接有气缸7,所述气缸7输出端与所述滑块4顶端固接,所述滑块4底端固接有导向杆6,所述工作台2表面开有阶梯孔22,所述导向杆6底端贯穿所述阶梯孔22,且所述导向杆6表面套接有弹簧5;
31.所述电驱动结构包括滑板10和横板11,所述横板11两端侧面均开有连接腔112,所述连接腔112套接于所述滑板10表面,所述连接腔112顶端开有卡槽1121,且所述卡槽1121内部镶嵌有滚珠18;所述横板11两端内部均开有安装腔113,所述安装腔113内部设有齿轮19,所述横板11外端固接有电机17,所述齿轮19套接于所述电机17输出端表面,所述滑板10
底端开有齿槽101,且所述齿轮19与所述齿槽101啮合连接。
32.所述工作台2底端对称分布有四个支撑柱1,所述支撑柱1与所述工作台2固接,所述工作台2两端上表面均开有安装槽21,所述安装槽21内部设有导向辊8,且所述导向辊8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槽21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导向辊8可对纺织面料起到导向作用;所述安装槽21两端均设有所述安装板3,所述滑块4为中字型结构,且所述滑块4与所述安装板3滑动连接,增强了所述滑块4与所述安装板3之间的稳定性;所述滑板10固接于左、右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板3之间,所述滑板10数目为两个,且所述横板11与所述滑板10滑动连接,所述滑板10可对所述横板11起到支撑与导向作用;所述横板11表面开有导向槽111,所述导向槽111内部卡合有导向块12,所述导向块12顶端固接有第一连接板14,所述横板11两端上表面均固接有第二连接板15,所述第二连接板15外侧面固接有液压杆13,且所述液压杆13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4外侧面固接,通过所述液压杆13可驱动所述导向块12滑动;两个所述导向块12对称分布于所述横板11上表面,所述导向块12顶端固接有所述液压杆13,所述导向块12底端设有裁切机16,且所述液压杆13输出端与所述裁切机16顶端固接,通过所述裁切机16可对纺织面料的毛边进行裁切。
33.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纺织面料穿过工作台2表面的导向辊8,此时再使得气缸7工作,气缸7会带动滑块4顺着滑槽31向底端滑动,同时导向杆6会顺着阶梯孔22滑动,继而将导向杆6表面的弹簧5进行压缩,直至将纺织面料压合在压辊9与导向辊8之间;
34.然后通过电机17工作可驱动齿轮19转动,在齿轮19与齿槽101的啮合下可带动横板11顺着滑板10滑动,同时再使得两个液压杆13工作,一个液压杆13可带动导向块12顺着导向槽111滑动,在另一个液压杆13的作用下可带动裁切机16向底端运动,以此来调节裁切机16与纺织面料之间的相对位置,便于对不同尺寸的纺织面料进行毛边裁切,增强了本装置的通用性。
35.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6.1.本技术通过气缸通过可带动滑块顺着滑槽向底端滑动,同时导向杆会顺着阶梯孔滑动,继而将导向杆表面的弹簧进行压缩,直至将纺织面料压合在压辊与导向辊之间,以此来将纺织面料进行限位与导向,纺织面料在安装与拆卸时都较为简单;
37.2.本技术通过电机工作可驱动横板顺着滑板滑动,同时在两个液压杆的作用下可分别控制裁切机在垂直与水平方向上移动,以此来调节裁切机与纺织面料之间的相对位置,便于对不同尺寸的纺织面料进行毛边裁切,增强了本装置的通用性。
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