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维修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模块的维修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高速光模块,一般采用密集封装,dsp或cdr与光引擎距离较近,其中dsp为ds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cdr为cdr时钟数据恢复(clock and data recovery),且多为管脚数量多的bga封装,性能得到保证的同时因没有足够空间,在返修dsp或cdr时,需要采用热风机进行吹修,高温气体容易烧坏moi(机械光学接口)。
3.目前,moi形变则会引起与之匹配的ferrule安装失效,进而引起模块性能下降,同时导致后续moi返修更换费时费力。
4.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用户在维修dsp或cdr的过程中可以保护moi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模块的维修保护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返修过程中因用热风机吹dsp或cdr,容易损坏moi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光模块的维修保护装置,所述光模块包括基板,以及安装于所述基板上的待修元件和待保护元件,所述维修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导热件,所述保护导热件隔绝设置在待修元件和待保护元件之间以隔热。
7.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维修保护装置还包括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与保护导热件贴合设置以散发保护导热件的热量。
8.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护导热件的内侧形成有凹槽,所述保护导热件的凹槽口朝向所述待保护元件,且扣设于所述待保护元件上,且所述保护导热件的凹槽的内壁与所述待保护元件相隔设置。
9.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护导热件的下端面凹陷形成所述凹槽,所述保护导热件罩设于所述待保护元件上,且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所述待保护元件相隔设置。
10.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散热模块的厚度为0.4mm至1mm,所述待修元件与所述待保护元件之间的距离小于5mm。
11.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散热模块为tec制冷器或复合材料导热片或金属片或风扇。
12.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散热模块为tec制冷器,所述tec制冷器具有控制芯片、朝向所述待保护元件的制冷面以及散热面,控制芯片控制制冷面制冷以及通过散热面散热。
13.其中,优选的是,多个所述散热模块的多个所述制冷面围合形成所述凹槽,多个所述散热模块的散热面均朝向外部。
14.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散热面上设置导热片。
15.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高导热胶,所述高导热胶连接所述保护导热件以及所述基板。
16.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护导热件包括第一板件以及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以及所述第二板件拼接形成所述凹槽,且第一板件以及第二板件拼接所形成的尖角朝向待修元件。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模块,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基板上的待维修元件dsp或待维修元件cdr,和待保护元件moi。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的维修保护装置及光模块,通过使用保护导热件隔离待修元件和待保护元件,进而隔绝返修过程可能影响待保护元件的热风,且将待保护元件所收到的热量传导降低,保护moi在返修过程中不受损,提高返修良品率。
附图说明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维修保护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维修保护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维修保护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23.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准直测试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24.一种光模块的维修保护装置,光模块包括基板40,以及安装于基板40上的待修元件10和待保护元件30,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导热件20,保护导热件20隔绝设置在待修元件10和待保护元件30之间以隔热,保护导热件20的外侧壁与待修元件10间隔设置形成散热路径,通过使用保护导热件20隔离待修元件10和待保护元件30,进而隔绝返修过程可能影响待保护元件30的热风,且将待保护元件30所收到的热量传导降低,保护待保护元件30在返修过程中不受损,提高返修良品率;还有,维修保护装置还包括散热模块21,散热模块21与保护导热件20贴合设置以散发保护导热件20的热量。可以理解的是,待修元件10在本实用新型中指的是ds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或者cdr时钟数据恢复(clockanddatarecovery),待保护元件30在本实用新型中指代的是moi,而基板40指的是cob,而且一般维修通过热风枪进行修理,通过利用保护导热件20的外侧壁与待修元件10间隔设置,形成散热路径,从而保证dsp或者cdr用热风枪进行修理的时候,散发的热风可以通过散热路径散开,其中,散热路径指的是热量可以通过散热路径进行发散,并非指的是热量必须通过路径进行发散。
25.保护导热件20的内侧凹陷形成凹槽,保护导热件20的凹槽口朝向待保护元件30,且扣设于待保护元件30上,且保护导热件30的凹槽的内壁与待保护元件30相隔设置,保证了待保护元件的安全性。
26.保护导热件20的下端面凹陷形成凹槽,保护导热件20罩设于待保护元件30上,且凹槽的内壁与待保护元件30相隔设置;通过将保护导热件20设置为罩体,这样待保护元件30可以直接被保护导热件20所罩设,这样可以避免在维修待修元件10的时候会对待保护元件30产生影响,保证了待保护元件30在维修过程中不受破坏,提高了装置的返修良品率。保护导热件20自上而下逐渐变大,设置保护导热件20自上而下逐渐变大,让它罩设于待保
护元件 30上时,可以更加稳固。
27.保护导热件20包括外框22,散热模块21与外框22连接,通过设置散热模块21与外框22连接,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放置不同的导热层,进而提高保护导热件20的通用性,而且可以根据实际的预算选用不同的导热层,十分方便;而且外框22同样由导热材料制成,且厚度为约1mm,根据dsp和moi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而散热模块21的厚度为0.4mm至1mm,待修元件与待保护元件之间的距离小于5mm。
28.本实施例中,散热模块21为tec制冷器或复合材料导热片或金属片,使用tec制冷器、复合材料导热片或金属片,可以保证使用过程中提高导热效果,当采用tec制冷器的时候,可以让tec对处于保护导热件20下的待保护元件30始终为合适的温度,而不会被热风枪影响。
29.本实施例中,散热模块21为tec制冷器,tec制冷器具有控制芯片、朝向待保护元件30的制冷面以及散热面,控制芯片控制制冷面制冷以及通过散热面散热,通过设置制冷面以及散热面,制冷面围合形成凹槽,通过设置凹槽可以将待保护元件30罩住,这样可以保证待保护元件30一直处于合适的温度下,而不受外部的热量影响。
30.本实施例中,多个散热模块21的多个制冷面围合形成凹槽,多个散热模块21的散热面均朝向外部,通过设置散热面,可以保证热量通过散热面散发出去,至于怎么设置散热面进行散热,以及怎么控制制冷面制冷,并非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此处不作限定。
31.其中散热面上设置导热片,这样,通过在散热面上设置导热片,制冷面制冷以后将热量从散热面散发出去,可以使得散热模块21的导热更加迅速,以及降低散热模块21的使用负载,加强散热模块21的使用效率。
32.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导热件20的较佳实施例。
33.保护导热件20包括第一板件24以及第二板件25,第一板件24以及第二板件25拼接形成凹槽,且第一板件24以及第二板件25拼接所形成的尖角朝向待修元件10,通过设置第一板件24以及第二板件25,第一板件24以及第二板件25拼接所形成的尖角朝向待修元件10,这样,保护导热件20设于待保护元件30上时,维修待修元件10吹出的热风会被保护导热件20所抵挡,从而降低维修时对待保护元件30的影响,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板件24以及第二板件25采用的材料都是导热材料,这样加强保护导热件20的导热性能。
34.一种光模块的维修保护装置还包括高导热胶23,高导热胶23连接保护导热件20以及基板40,通过设置高导热胶23,将保护导热件20固定在基板40 上,这样可以保证在对待修元件10使用热风枪进行修理的时候,保护导热件 20不会被热风枪吹至位置发生移动。
35.而且粘合层23与基板40可分离连接,通过设置粘合层23与基板40可分离连接,这样当需要将保护导热件20拆卸下来的时候,可以快速地将对应的保护导热件20拆卸下来,十分方便。
36.未在附图中显示的还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模块的较佳实施例。
37.一种光模块,包括基板40、以及设置在基板上的待维修元件dsp 10或待维修元件cdr 10,和待保护元件moi 30,当基板设置待维修元件dsp或待维修元件cdr,可以被用于维修。
38.未在附图中显示的还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维修保护装置的较佳实施例。
39.一种自动维修保护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维修保护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热
风枪以及机械手,机械手与热风枪连接,控制装置控制机械手夹持维修保护装置与基板40连接,且使用热风枪进行维修,通过设置机械手,机械手可以操作热风枪对基板40上的元件直接进行加热维修,而且通过利用机械手,可以提高dsp或者cdr的维修效率,十分方便。
40.此外,以上内容中所标注的第一、第二等序列名词并非是限定物体之间的先后顺序,仅用作标识性用语,具体的物体布置位置以及空间关系受文本中的方位限定。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