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酱油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豆蒸煮喷淋系统。
背景技术:
2.酱油是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在酱油的生产工艺中需要将大豆进行浸泡,待浸泡充分之后,再将大豆进行蒸煮,蒸煮的目的是使得大豆中的蛋白质被加热适度变性,这样容易发酵分解,可以使得一些阻碍发酵的物质失掉活性,而且还可以灭掉有害微生物和细菌,提高氮的水解率及利用率。
3.在酱油工业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制作的酱油反而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在传统手工酱油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洗净的大豆原料进行蒸煮
4.在手工风味酱油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料大豆进行蒸煮,在蒸煮之后,必须对大豆进行喷水,喷水可以对大豆降温,同时给大豆补充水分,使大豆内部更加湿润,方便后续的发酵过程。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喷水流程通常由人工进行手工喷洒,无法均匀地控制洒水量,导致大豆的湿润度不一致,发酵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大豆蒸煮喷淋系统,用以解决在传统酱油生产中,大豆蒸煮洒水不均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豆蒸煮喷淋系统,包括:蒸煮釜、釜盖、行走组件、牵拉组件以及喷洒组件;
7.所述蒸煮釜的底部设有蒸煮平台;
8.所述行走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蒸煮平台上的环形轨道以及行走单元,所述行走单元设置于所述环形轨道上;
9.所述牵拉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行走单元上的线盘、导轮以及第一驱动件,所述导轮设置于所述釜盖正上方且可绕竖直方向转动,套设于所述导轮上的牵引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线盘和釜盖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线盘连接,以供通过收放牵引绳来升降所述釜盖;
10.所述喷洒组件包括相对所述蒸煮釜的开口设置的喷管、储水罐以及水泵,所述喷管连通所述储水罐,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喷管上,所述储水罐设置于所述行走单元上,以供驱动所述喷管环绕所述蒸煮釜喷水。
11.进一步的,所述环形轨道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设置于所述蒸煮釜的外侧,所述第二轨道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的外侧。
12.进一步的,所述行走单元包括车架、与车架一端转动连接的轨道轮组、与车架另一端转动连接的导向轮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轨道轮组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轨道轮组设于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所述导向轮组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且与所述蒸
煮平台滚动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轨道轮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轨道轮以及连接两轨道轮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两所述轨道轮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两所述轨道轮的外圆分别嵌设于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
14.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具体为齿轮系,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动力源和所述转轴。
15.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轮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导向轮、连接两导向轮的横轴以及连接横轴与所述车架的竖轴,所述竖轴的一端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竖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横轴的中部固定连接,两所述导向轮与所述横轴的两端转动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线盘的两端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线盘固定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导轮包括轮架和轮体,所述轮体与所述轮架转动连接,所述轮架与屋顶转动连接,牵引绳套设于所述轮体上。
18.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罐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喷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水罐连通,所述喷管的另一端相对所述蒸煮釜设置,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储水罐中且与所述喷管连通。
19.进一步的,所述喷管相对所述蒸煮釜的一端设有喷头,所述喷头上设有多个喷孔。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豆蒸煮喷淋系统,环绕蒸煮釜设置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行走单元设置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且绕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作圆圆周运动,喷洒单元对蒸煮釜中的大豆进行均匀洒水,保持大豆中的湿润度一致。
附图说明
2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行走组件、牵引组件和喷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蒸煮釜100、釜盖200、行走组件300、环形轨道310、第一轨道311、第二轨道312、行走单元320、车架321、轨道轮组322、轨道轮322a、转轴322b、驱动机构323、导向轮组324、导向轮324a、横轴324b、竖轴324c、牵拉组件400、线盘410、导轮420、轮架421、轮体422、第一驱动件430、牵引绳440、喷洒组件500、喷管510、喷头520、喷孔521、储水罐530、水泵540、蒸煮平台600。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大豆蒸煮喷淋系统,包括:蒸煮釜100、釜盖200、用于环绕蒸煮釜100移动的行走组件300、用于牵引釜盖200升降的牵拉组件400以及用于对蒸煮釜100内喷水的喷洒组件500。蒸煮釜100内盛装待蒸煮的大豆,牵拉组件400和喷洒组件500均设置于行走组件300上,行走组件300绕蒸煮釜100移动时,牵伸组件提拉釜盖200远离蒸煮釜100,喷洒组件500往蒸煮釜100内的大豆中均匀地喷洒水,使得各部分大豆的湿润度一致。
30.请参阅图1至图3,在蒸煮釜100的底部设有蒸煮平台600,蒸煮平台600的内部对蒸煮釜100进行加热。行走组件300包括设置于蒸煮平台600上的环形轨道310以及行走单元320。环形轨道310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轨道311和第二轨道312,第一轨道311和第二轨道312均为圆形且截面均为矩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轨道311设置于蒸煮釜100的外侧,第二轨道312设置于第一轨道311的外侧。圆形的第一轨道311和第二轨道312能够给行走单元320导向,使得行走单元320始终绕蒸煮釜100转动。两条轨道可增强行走单元320移动的稳定性,可以避免脱轨的发生。
31.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式,行走单元320包括车架321、与车架321一端转动连接的轨道轮组322、与车架321另一端转动连接的导向轮组324以及用于驱动轨道轮组322转动的驱动机构323,车架321为一个载物平台,轨道轮组322和导向轮组324设置于车架321底部的两端,驱动机构323设置于车架321内部。具体的,轨道轮组322设于第一轨道311和第二轨道312上,导向轮组324设置于第一轨道311和第二轨道312之间且与蒸煮平台600滚动连接。轨道轮组322和导向轮组324共同与第一轨道311和第二轨道312配合,使得行走单元320的移动更加稳定可靠。
32.请参阅图2和图3,轨道轮组322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轨道轮322a以及连接两轨道轮322a的转轴322b,轨道轮322a为外侧边缘设有挡圈的金属轮子,两个轨道轮322a的挡圈相对第一轨道311和第二轨道312朝外设置,对轨道轮322a进行限位,防止轨道轮322a脱离轨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从车架321的底部向下延伸出两个挡板,转轴322b通过轴承与挡板转动连接,转轴322b的两侧分别与轨道轮322a固定连接,转轴322b和轨道轮322a整体相对第一轨道311和第二轨道312转动,从而带动行走单元320相对第一轨道311和第二轨道312移动。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式,驱动机构323具体为齿轮系,驱动机构323连接动力源和转轴322b。动力源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未在图中标出),伺服电机安装于车架321中,驱动机构323的齿轮系包括多个齿轮,齿轮分别安装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和转轴322b上,多个齿轮相互啮合,使得伺服电机带动转轴322b旋转。
33.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导向轮组324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导向轮324a、连接两导向轮324a的横轴324b以及连接横轴324b与车架321的竖轴324c,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竖轴324c竖直设置,竖轴324c的一端通过轴承与车架321转动连接,竖轴324c的另一端与横轴324b的中部固定连接,竖轴324c支撑车架321的重量,两个导向轮324a通过轴承与横轴324b的两端转动连接,两导向轮324a设置于第一轨道311和第二轨道312之间的间隔中,导向轮324a的轮面与蒸煮平台600的表面滚动连接,导向轮324a的移动受到位于两侧的轨道的限制,只能沿着轨道方向行进,保证移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导向轮324a的两侧受到第一轨道311和第二轨道312的挤压,实现行走单元320的换向,在圆形的轨迹中移动。
34.请参阅图1和图4,牵拉组件400包括设置于行走单元320上的线盘410、导轮420以
及第一驱动件430,第一驱动件430具体为伺服电机。导轮420设置于釜盖200的正上方且可以绕竖直方向转动,套设于导轮420上的牵引绳440的两端分别与线盘410和釜盖200连接,第一驱动件430与线盘410连接,第一驱动件430驱动线盘410转动时,线盘410卷绕牵引绳440,牵引绳440上拉釜盖200,使得釜盖200远离蒸煮釜100,暴露出蒸煮釜100中的大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从车架321的上端向上延伸出两挡板,线盘410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挡板转动连接,第一驱动件430与挡板固定连接,并且第一驱动件430的输出轴与线盘410固定连接。第一驱动件430可以带动线盘410转动,改变牵引绳440的长短,从而实现对釜盖200的升降。
35.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导轮420包括轮架421和轮体422,轮体422与轮架421沿水平轴转动连接,牵引绳440套设在轮体422上,从而对牵引绳440进行换向。轮架421与屋顶沿竖直轴转动连接,轮架421可以带动轮体422自动转动,在行走单元320绕蒸煮釜100转动时,牵引绳440也可以随着导轮420转动,牵引绳440不会在转动过程中发生缠绕或者干涉。
36.请参阅图1和图2,喷洒组件500包括相对蒸煮釜100开口设置的喷管510、储水罐530以及水泵540,喷管510连通储水罐530,水泵540设置于喷管510上,储水罐530设置于行走单元320上,水泵540驱动储水罐530中的水往喷管510处流动,从喷管510中喷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喷管510的一端与储水罐530连通,水泵540设置于储水罐530中且与喷管510连通。储水罐530与车架321固定连接,行走单元320带动车架321行进,车架321沿着环形轨道310转动,喷管510环绕蒸煮釜100,从各个方向往蒸煮釜100中喷水。
37.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喷管510相对蒸煮釜100的一端设有喷头520,喷头520上设有多个喷孔521。喷孔521可以使喷出缝纫水分散,可以更加均匀地喷洒到大豆中,使得各处的大豆湿润度一致。
38.工作流程:首先启动牵拉组件400,第一驱动件430驱动线盘410转动,牵引绳440上移,拉起釜盖200,暴露出蒸煮釜100中的大豆。接下来,行走单元320启动,轨道轮组322作为主动轮带动行走单元320整体沿第一轨道311和第二轨道312移动。然后,喷洒组件500启动,行走单元320带动喷洒组件500移动,使得喷管510环绕蒸煮釜均匀地往大豆中喷洒水,牵引绳440绕导轮420转动。待行走单元320行进一圈后,喷洒组件500停止,行走单元320停止,第一驱动件430驱动线盘410反向转动,使得釜盖200下落,重新封闭蒸煮釜100。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