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机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上料设备。
背景技术:
2.磨削过程中,需要将工件一个一个的放置在磨床上,但是在批量化的生产过程中,这种方式的生产效率较低,无法进行标准化的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上料设备,可以实现原料的自动上料。
4.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设备,包括:
6.工作台;
7.料仓,可拆卸连接在工作台上,其顶端和底端均为开放端;
8.第一伸缩装置,设在工作台上,其工作端能够伸入到料仓的底端内;
9.滑槽,设在工作台上,其一端位于料仓顶端处;以及
10.第二伸缩装置,设在工作台上,其工作端能够经过料仓的顶端后进入滑槽内。
1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滑槽倾斜设置,滑槽靠近料仓顶端处的一端高于另一端。
1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料仓插接在工作台上或者吸附在工作台上。
1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伸缩装置的工作端上设有电磁铁。
1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伸缩装置的工作端上设有传感器,传感器配置为接收信号,控制第二伸缩装置的工作端的停止位置。
1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伸缩装置的工作端上设有吹扫管,在第二伸缩装置的工作方向上,吹扫管的工作端与第二伸缩装置的工作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工件的尺寸。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上料设备的主视图。
17.图2是基于图1给出的俯视图。
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伸缩装置上附属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1、工作台,12、料仓,13、第一伸缩装置,14、滑槽,15、第二伸缩装置,21、电磁铁,22、传感器,23、吹扫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1.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自动上料设备,该上料设备主要由工作台11、料仓12、第一伸缩装置13、滑槽14和第二伸缩装置15等组成,具体的说,该上料设备放置在磨床的一侧,用于将工件按照设定的生产节拍放置到磨床上的工作位置处。
22.工作台11放置在车间的地面或者固定在磨床上,料仓12、第一伸缩装置13、滑槽14和第二伸缩装置15等均安装在工作台11上。
23.料仓12的作用是存储工件,其顶端和底端均为开放端,应理解,料仓12的截面形状需要根据工件的形状确定,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者矩形。料仓12截面形状的尺寸需要略大于工件,这样,可以使得工件能够自料仓12内移动。
24.料仓12与工作台11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其目的是方便对空的料仓12进行更换,举例说明,料仓12内的工件被顺序送到磨床中,此时,这个料仓12处于空置状态,如果再往该料仓12内放置工件,就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当料仓12与工作台11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时,就可以将这个空置的料仓12从工作台11上拆下来,然后更换一个装满工件的料仓12。
25.很明显,更换的方式是更加符合生产需要的,因为不会占用更多的生产时间,这样,一个工作人员就可以同时看管多个磨床。
26.第一伸缩装置13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1上,其工作端能够从料仓12的底端伸入,然后推动料仓12内的工件移动,因为料仓12内的工件都是同一种,因此,当第一伸缩装置13单次的伸长距离一定时,每伸长一次,就可以将一个工件从料仓12内推出。
27.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伸缩装置13使用电缸。
28.滑槽14固定在工作台11上,其一端位于料仓12顶端处,另一端伸入到磨床内,从料仓12移出的工件会进入到滑槽14内,然后在第二伸缩装置15的推动下进入到磨床内。
29.第二伸缩装置15安装在工作台11上,其工作端能够经过料仓12的顶端后进入滑槽14内,也就是说,第二伸缩装置15的工作端能够将从料仓12移出的工件推动到滑槽14内,然后继续推动工件在滑槽14内滑动,直至进入到磨床内。
30.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伸缩装置13使用电缸。
31.整体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料设备,解决了批次生产过程中的上料问题,可以实现上料的自动化,工作人员由原来的搬运和单次上料改为了看管料仓12,工作难度降低,生产效率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工作人员的手不再需要伸入到磨床内,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32.作为申请提供的自动上料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将滑槽14改为倾斜设置,滑槽14靠近料仓12顶端处的一端高于另一端,这样可以降低工件在滑槽14内滑动的阻力。
33.作为申请提供的自动上料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两种料仓12与工作台11的连接方式,
34.第一种,料仓12插接在工作台11上,具体的说,就是工作台11上设有一个插槽,料仓12的底端能够直接插入到这个插槽内。
35.第二种,料仓12吸附在工作台11上,具体的说,就是工作台11或者料仓12上安装有磁铁,工作台11上还有一个小型的放置台,料仓12的底端放置在这个放置台上后,就会吸附
在工作台11上。
36.请参阅图3,作为申请提供的自动上料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伸缩装置15的工作端上设有电磁铁21,具体而言,第二伸缩装置15的工作端上开设有一个凹槽,电磁铁21位于这个凹槽内。
37.电磁铁21的作用是将工件吸附在第二伸缩装置15的工作端上,使其能够随着第二伸缩装置15的工作端的移动而移动,这样可以使工件滑入到磨床内的指定位置。
38.请参阅图3,进一步地,还在第二伸缩装置15的工作端上增加了一个传感器22,传感器22的作用是接收信号,控制第二伸缩装置15的工作端的停止位置。
39.应理解,在反复的工作过程中,第二伸缩装置15的工作端每次停止的位置其实是存在误差的,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修正。
40.以一个具体的场景为例,磨床上安装有信号发射器,这个信号发射器持续发出信号,当传感器22移动到该信号的路径上时,就可以检测到该信号,从而能够使第二伸缩装置15的工作端停止移动。
4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发射器使用激光信号发射器,传感器22使用光信号传感器。
42.请参阅图3,作为申请提供的自动上料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二伸缩装置15的工作端上增加了一个吹扫管23,在第二伸缩装置15的工作方向上,吹扫管23的工作端与第二伸缩装置15的工作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工件的尺寸。
43.具体的说,就是以第二伸缩装置15的工作端为基准,吹扫管23的伸出长度要大于工件的尺寸,这样,从吹扫管23喷出压缩空气就可以对磨床上的工位进行吹扫。
44.应理解,磨床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铁屑,在磨削液的作用下,大部分铁屑会被冲走,但是会有部分残留,使用吹扫管23对这部分残留的铁屑进行吹扫,可以将磨床上的工位清理干净。
4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