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无人机机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8  191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无人机机身结构。


背景技术:

2.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无人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信息采集装置等设备。地面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无人机相比飞行员驾驶的飞机,具备更强的机动性、重量更小、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等特点。无人机主要有五项关键技术,分别是机体结构设计技术、机体材料技术、飞行控制技术、无线通信遥控技术、无线图像回传技术。
3.目前,无人机为了重量考虑,机身通常采用较轻薄的材料,来提升续航里程能性能,但是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无人机机身可能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如落石、飞鸟等,机身容易破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无人机机身结构,其具有耐撞击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高强度无人机机身结构,包括下机体和上机体,所述下机体包括容纳腔,所述上机体呈盖状扣设于容纳腔处,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分隔固定板,所述分隔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用于安装元器件,所述分隔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与上机体或下机体抵触。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对上机体和下机体进行支撑,机体具有多支撑点,分隔成多个受力区域,在受到外界撞击的时候,不易损坏;并且元器件可以通过分隔固定板安装,避免直接安装于上机体、下机体时受到直接传递的冲击力。
8.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杆包括朝向上机体中心位置的上支撑杆和四个朝向容纳腔的底部的四个下支撑杆,下支撑杆的对角线交点位于上支撑杆位置。
9.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杆包括转动头、螺纹段和支撑段,分隔固定板上设置有与螺纹段配合的调节螺孔,所述支撑段远离转动头的一端设置有抵触垫。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头对支撑杆进行转动,操作方便,抵触垫避免了刚性接触损坏机体。
11.进一步设置:所述分隔固定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处设置有弧形调节槽,所述弧形调节槽处连接用配重块。
12.进一步设置:所述配重块包括块体和与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穿过弧形调节槽与块体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杆包括螺帽,所述螺帽与分隔固定板之间连接有摩擦垫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弧形调节槽,可以对配重块位置在水平面上的位置进行调节,将机身的重心调节至合适水平位置,避免无人机机身发生倾斜;需要调节时,拧
动配重块,使配重块与固定螺杆之间发生一定分离,从而可以在弧形调节槽中滑动,调节至合适位置后,拧紧配重块,螺帽和分隔固定板将摩擦垫圈压紧。
14.进一步设置:所述分隔固定板与下机体卡接。
15.进一步设置:所述下机体在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对称的卡块,在容纳腔另一侧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分隔固定板一侧插入固定槽内,分隔固定板另一侧与卡块卡接,所述卡块的下方设置有对分隔固定板进行支撑的支撑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分隔固定板先插入固定槽,然后从上方卡入完成安装,安装方便,并且为之稳定结构牢固。
附图说明
17.图1是实施例1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实施例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实施例1中分隔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2中b处放大图;
21.图5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22.图中,1、下机体;2、上机体;3、容纳腔;4、分隔固定板;5、安装孔;6、支撑杆;7、转动头;8、螺纹段;9、支撑段;10、抵触垫;11、调节螺孔;12、弧形调节槽;13、配重块;14、块体;15、固定螺杆;16、摩擦垫圈;17、卡块;18、固定槽;19、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实施例1:
25.一种高强度无人机机身结构,参照图1和图2,包括下机体1和上机体2,下机体1包括容纳腔3,上机体2呈盖状扣设于容纳腔3处,容纳腔3内设置有分隔固定板4,分隔固定板4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5,用于安装元器件。
26.参照图2和图5,分隔固定板4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杆6,支撑杆6用于与上机体2或下机体1抵触,支撑杆6对上机体2和下机体1进行支撑,机体具有多支撑点,分隔成多个受力区域,在受到外界撞击的时候,不易损坏;并且元器件可以通过分隔固定板4安装,避免直接安装于上机体2、下机体1时受到直接传递的冲击力。支撑杆6包括朝向上机体2中心位置的上支撑杆和四个朝向容纳腔3的底部的四个下支撑杆,下支撑杆的对角线交点位于上支撑杆位置。支撑杆6包括转动头7、螺纹段8和支撑段9,分隔固定板4上设置有与螺纹段8配合的调节螺孔11,支撑段9远离转动头7的一端设置有抵触垫10。通过转动头7对支撑杆6进行转动,操作方便,抵触垫10避免了刚性接触损坏机体。
27.参照图3和图4,分隔固定板4长度方向的两端处设置有弧形调节槽12,弧形调节槽12处连接用配重块13。所述配重块13包括块体14和与固定螺杆15,所述固定螺杆15穿过弧形调节槽12与块体14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杆15包括螺帽,所述螺帽与分隔固定板4之间连接有摩擦垫圈16。通过弧形调节槽12,可以对配重块13位置在水平面上的位置进行调节,将机身的重心调节至合适水平位置,避免无人机机身发生倾斜;需要调节时,拧动配重块13,使配重块13与固定螺杆15之间发生一定分离,从而可以在弧形调节槽12中滑动,调节至合
适位置后,拧紧配重块13,螺帽和分隔固定板4将摩擦垫圈16压紧。
28.参照图2、图4和图5分隔固定板4与下机体1卡接,下机体1在容纳腔3的一侧设置有对称的卡块17,在容纳腔3另一侧设置有固定槽18,分隔固定板4一侧插入固定槽18内,分隔固定板4另一侧与卡块17卡接,卡块17的下方设置有对分隔固定板4进行支撑的支撑板19。将分隔固定板4先插入固定槽18,然后从上方卡入完成安装,安装方便,并且为之稳定结构牢固。
29.工作原理:
30.安装时,先将所需元器件根据需要安装于上机体2、下机体1或分隔固定板4处,将分隔固定板4上的支撑杆6调节至合适位置,使支撑杆6可以与机体或安装于机体上的元器件抵触,再将分隔固定板4与容纳腔3卡接。然后调节配重块13位置,使得最后上机体2安装后,无人机机身的重心位于结构中心。
31.支撑杆6对上机体2和下机体1进行支撑,机体具有多支撑点,分隔成多个受力区域,在受到外界撞击的时候,不易损坏;并且元器件可以通过分隔固定板4安装,避免直接安装于上机体2、下机体1时受到直接传递的冲击力。
32.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强度无人机机身结构,包括下机体(1)和上机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机体(1)包括容纳腔(3),所述上机体(2)呈盖状扣设于容纳腔(3)处,所述容纳腔(3)内设置有分隔固定板(4),所述分隔固定板(4)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5),用于安装元器件,所述分隔固定板(4)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用于与上机体(2)或下机体(1)抵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无人机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6)包括转动头(7)、螺纹段(8)和支撑段(9),分隔固定板(4)上设置有与螺纹段(8)配合的调节螺孔(11),所述支撑段(9)远离转动头(7)的一端设置有抵触垫(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无人机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6)包括朝向上机体(2)中心位置的上支撑杆和四个朝向容纳腔(3)的底部的四个下支撑杆,下支撑杆的对角线交点位于上支撑杆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无人机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固定板(4)长度方向的两端处设置有弧形调节槽(12),所述弧形调节槽(12)处连接有配重块(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强度无人机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13)包括块体(14)和与固定螺杆(15),所述固定螺杆(15)穿过弧形调节槽(12)与块体(14)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杆(15)包括螺帽,所述螺帽与分隔固定板(4)之间连接有摩擦垫圈(1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无人机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固定板(4)与下机体(1)卡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强度无人机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机体(1)在容纳腔(3)的一侧设置有对称的卡块(17),在容纳腔(3)另一侧设置有固定槽(18),所述分隔固定板(4)一侧插入固定槽(18)内,分隔固定板(4)另一侧与卡块(17)卡接,所述卡块(17)的下方设置有对分隔固定板(4)进行支撑的支撑板(1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无人机机身结构,包括下机体和上机体,所述下机体包括容纳腔,所述上机体呈盖状扣设于容纳腔处,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分隔固定板,所述分隔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用于安装元器件,所述分隔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与上机体或下机体抵触,通过上述设置,支撑杆对上机体和下机体进行支撑,机体具有多支撑点,分隔成多个受力区域,在受到外界撞击的时候,不易损坏;并且元器件可以通过分隔固定板安装,避免直接安装于上机体、下机体时受到直接传递的冲击力。传递的冲击力。传递的冲击力。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嘉恒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8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