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舒适度较高的纺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8  201



1.本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是一种保温舒适度较高的纺织面料。


背景技术:

2.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
3.面料表层缺乏防风结构,空气容易穿过面料,面料不具备防静电效果,无法对内部的异味进行吸附,功能性不足,且采用单一的保温结构,影响面料整体的保温效果,面料底部硬度较大,舒适度不足,容易产生褶皱。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保温舒适度较高的纺织面料。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保温舒适度较高的纺织面料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面料表层缺乏防风结构,空气容易穿过面料,面料不具备防静电效果,无法对内部的异味进行吸附,功能性不足,且采用单一的保温结构,影响面料整体的保温效果,面料底部硬度较大,舒适度不足,容易产生褶皱的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保温舒适度较高的纺织面料,包括防风层、吸附层和亲肤层,所述防风层底部复合有内衬层,所述内衬层底部设置有第一保温层和防静电保护层,所述防静电保护层底部复合有吸附层;所述吸附层底部复合有自发热层,所述自发热层底部复合有第二保温层和亲肤层。
6.进一步地,所述内衬层的厚度小于防风层,所述内衬层复合在防风层和第一保温层之间,且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厚度大于防风层。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温层上设置有若干个保温块,所述第一保温层底部复合有防静电保护层,所述防静电保护层的厚度大于吸附层。
8.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层内部开设有若干吸附孔,所述吸附层上下两侧均固接有吸附块,所述吸附块纵截面为梯形,所述吸附块之间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开设在吸附层上。
9.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层的厚度与自发热层相同,所述自发热层表面固接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层内部嵌织有发热块,所述发热块的厚度小于自发热层。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温层复合在自发热层和亲肤层之间,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厚度小于亲肤层,所述亲肤层表面采用经纬交织制成平纹。
11.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防风层、吸附层和亲肤层等,解决了面料表层缺乏防风结构,面料不具备防静电效果,无法对内部的异味进行吸附,功能性不足,且采用单一的保温结构,影响面料整体的保温效果,面料底部硬度较大,舒适度不足的问题,取得了面料具备防静电、吸附的效果,功能性较多,多层保温,保温效果好,舒适度较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3.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保温块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吸附层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发热块结构安装示意图。
17.图中:1、防风层,2、内衬层,3、第一保温层,301、保温块,4、防静电保护层,5、吸附层,6、自发热层,601、加固层,602、发热块,7、第二保温层,8、亲肤层,9、吸附块,10、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0.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1.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2.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4.本实施例中的面料可以适用于各种保暖服,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一种保暖服,本实施例中的面料可以用来进行加工如下保暖服。
25.该保暖服,包括衣服本体、衣袖、衣帽和拉链,在衣帽边缘设置有套布,套布内部活动套接有弹性带,且在弹性带的两端延伸至套布的外侧,并且弹性带上活动套接有固定扣,固定扣为猪鼻扣为现有技术,且弹性带采用弹力纤维编织而成,在天气寒冷时,使用者可通过拉动弹性带,使得弹性带能够将衣帽的边缘收缩,使得衣帽的口径变小,然后在将固定扣对弹性带进行固定,使得衣帽能够收缩并紧贴在脸部,能够避免寒风吹入衣服内,达到防风保暖的作用,且套布的外侧设置有绒毛层,绒毛层采用羊毛纤维编织而成,使得衣帽与脸部能够柔性接触,能够避免衣帽收缩时形成褶皱,影响人们的穿着,且在衣帽的内侧可拆卸有保暖垫,保暖垫外设置有若干凸起,利用设置的凸起,使得颈部能够与凸起相接触,从而起到缓解颈部的疲劳感,当衣帽收缩后,衣帽能够对人体的颈部处进行按摩,能够起到缓解颈部的疲劳感,且保暖垫靠近衣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贴,衣帽上设置有与第一磁贴相配合的第二磁贴,通过第一磁贴与第二磁贴相互吸合,使用者可对保暖垫进行拆卸和更换,便于人们的使用。
26.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加工其他结构的保暖服。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面料进行介绍。
27.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保温舒适度较高的纺织面料,包括防风层1、吸附层5和亲肤层8,所述防风层1底部复合有内衬层2,所述内衬层2底部设置有第一保温层3和防静电保护层4,所述防静电保护层4底部复合有吸附层5,便于对面料内部防静电保护;所述吸附层5底部复合有自发热层6,所述自发热层6底部复合有第二保温层7和亲肤层8,便于自发热层6的连接。
28.所述内衬层2的厚度小于防风层1,所述内衬层2复合在防风层1和第一保温层3之间,且所述第一保温层3的厚度大于防风层1,便于防风层1对面料表层防风保护;所述第一保温层3上设置有若干个保温块301,所述第一保温层3底部复合有防静电保护层4,所述防静电保护层4的厚度大于吸附层5,便于保温块301增加面料的保温效果;所述吸附层5内部开设有若干吸附孔10,所述吸附层5上下两侧均固接有吸附块9,所述吸附块9纵截面为梯形,所述吸附块9之间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开设在吸附层5上,便于减少面料内部的异味;所述吸附层5的厚度与自发热层6相同,所述自发热层6表面固接有加固层601,所述加固层601内部嵌织有发热块602,所述发热块602的厚度小于自发热层6,便于增加面料的自发热功能;所述第二保温层7复合在自发热层6和亲肤层8之间,所述第二保温层7的厚度小于亲肤层8,所述亲肤层8表面采用经纬交织制成平纹,便于增加面料底部的亲肤效果。
2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防风层1采用pu皮革制成,可进行防风,内衬层2内部含有尼龙纤维可对防风层1底部加固,第一保温层3上的保温块301内填充有羊绒纤维可增加第一保温层3的保温效果,防静电保护层4内部嵌织有导电金属丝,可及时导电,减少静电干扰,吸附层5内部含有菠萝纤维,吸附块9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微粒可对面料内部的异味进行吸附,自发热层6的发热块602内部含有自发热的碳纤维,可提高自发热层6的发热效果,配合带有木棉纤维的第二保温层7提高整个面料的保温效果,亲肤层8内部含有玉米纤维和芦荟纤维,利于亲肤层8的抗皱和顺滑,舒适度较高。
30.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1.1.本技术操作简单,防风层1和内衬层2可对面料表层防护,减少空气穿过面料,防静电保护层4可增加面料的功能性,吸附层5可减少面料的异味,利于面料的使用;
32.2.本技术结构合理,采用多层的保温结构,提高面料整体的保温效果,减少面料内部的热量散失,亲肤层8可与皮肤直接接触,减少面料过硬,在使用时产生褶皱。
3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