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柜百叶窗用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野外配电柜内部放置各种电器元件,为了避免配电柜受外界环境影响都会采百叶窗进行通风换气。目前,配电柜的百叶窗共设置有多个遮挡扇叶,多个遮挡扇叶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由于将配电柜放置在室外,因此每个扇叶的正反面会存在积尘。如果百叶窗上堆积的灰尘较多,灰尘很容易进入到配电柜中,灰尘进入配电柜后,配电柜中的部分裸露的元气件被灰尘覆盖,若灰尘再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对部分裸露的元器件会有所腐蚀,长时间可能导致绝缘度降低、短路、接地等故障,甚至可能导致触电的危险。并且灰尘多了会沾在电极上引起接触不良,会发热烧坏电极。同时,百叶窗上堆积灰尘,会影响配电柜的散热,使其内部温度升高。
3.通常,百叶窗上的灰尘利用灰尘刷进行清扫,灰尘刷一般是在刷板上并列固定几个毛刷,毛刷之间的距离不能根据百叶窗扇叶之间的间隙进行调节,适用性不高,同时灰尘刷的手柄不能折叠,当对配电柜低处的百叶窗上的百叶进行清扫时,手柄会与地面产生干涉,影响正常的清扫。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电柜百叶窗用清洁装置,以解决毛刷之间间隙不能调节适用性不高以及刷柄与地面产生干涉影响清扫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
6.一种配电柜百叶窗清洁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前侧设置有清洁组件,所述基板后侧设置有手持组件,所述手持组件与所述基板枢轴连接,所述清洁组件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置可调,所述支撑架外侧设置有清洁布,所述清洁布包覆在所述支撑架上。
7.优选的,所述基板包括前端以及后端,所述基板上对称设置有两根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内对称设置有两个耳板,两个所述耳板上设置有通孔a,所述基板的后端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正对两个所述耳板之间的位置。
8.优选的,所述手持组件包括握杆以及手柄,所述握杆两端均设置有轴孔,所述握杆一端的轴孔与所述耳板上的通孔a同轴,所述通孔a内设置有枢轴a,所述枢轴a穿过所述通孔a设置在所述握杆一端的轴孔内,所述枢轴a一端设置有卡针a,所述握杆底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凹陷相对应,所述手柄包括框架部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两个对称的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通孔b,所述通孔b与所述握杆另一端的轴孔同轴,所述通孔b内设置有枢轴b,所述枢轴b穿过所述通孔b设置在所述轴孔内,所述枢轴b一端设置有卡针b,所述手柄的框架部与所述手柄的连接部结合处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弧形凹槽。
9.优选的,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延伸杆,所述延伸杆为弧形杆,所述延伸杆向所述基板
的后上方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设置有挂板,所述挂板上设置有长条孔,所述长条孔内设置所述支撑架。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端设置有螺钉孔,所述螺钉孔与所述长条孔对应,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阵列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支撑杆一以及支撑杆二,所述支撑杆一与所述支撑杆二结构相同,且两者镜像对称,所述支撑杆一包括中间部、上端部以及下端部,所述中间部为直杆,所述支撑杆一的上端部为弧形杆,所述支撑杆一的上端部的下端与所述中间部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端部的上端为自由端,所述支撑杆一的下端部为弧形杆,所述支撑杆一的下端部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杆一的中间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端部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清洁布包覆在所述支撑杆的外侧。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中的手持组件与基板枢轴连接,手持组件可以与基板折叠,当对配电柜低处的百叶窗进行清扫时,手柄与握杆不会与地面之间产生干涉,不会影响正常的清扫,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架位置可调,可以根据两个百叶窗扇叶之间的间隙调节支撑架,实用新型更高。
15.2.本实用新型中的清洁布包覆在支撑杆上,便于更换清洁布,同时支撑杆与清洁布具有支撑的作用,通过设置支撑杆能使清洁布完全贴合在百叶窗扇叶的上下面。
16.3.本实用新型中的手柄与握杆之间也可以折叠,进一步的减小了本实用新型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清洁布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握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基板与手持组件折叠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清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支撑架与清洁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其中,附图标记为:1.基板;11.限位板;12.耳板;13.凹陷;2.清洁组件;21.延伸杆;22.挂板;221.长条孔;3.手持组件;31.握杆;311.挡板; 32.手柄;321.框架部;322.连接部;3221.连接耳;33.枢轴a;34.卡针a; 35.枢轴b;36.卡针b;37.固定板;38.弧形凹槽;4.支撑架;41.支撑板;42. 支撑杆;421.支撑杆一;422.支撑杆二;5.清洁布。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28.为了清除配电柜百叶窗扇叶之间的灰尘,需要对灰尘进行清扫。现有技术中通常
用灰尘刷进行清扫。尤其是在野外的配电柜,配电柜的体积庞大,配电柜的低处有百叶窗,高处也有百叶窗,本技术是针对配电柜低处的百叶窗进行除灰设置的。当对低处的百叶窗进行清洁时,清洁工人需要蹲下手持灰尘刷进行清洁,因此,灰尘刷的手柄很容易与地面之间产生干涉,影响使用。
29.同时,通常的灰尘刷上的毛刷的位置不能调节,不能根据百叶窗扇叶的厚度调整相邻的两个毛刷之间的位置,如果相邻的两个毛刷之间的距离太大,一根毛刷与一片扇叶贴合后,另一个毛刷有可能不能设置在扇叶之间的间隙内。
30.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配电柜百叶窗清洁装置,包括基板1,基板1前侧设置有清洁组件2,基板1后侧设置有手持组件3,手持组件3与基板1枢轴连接,采用枢轴连接的方式,手持组件可以与基板折叠,避免手持组件与地面之间产生干涉,清洁组件2上设置有支撑架4,设置支撑架的作用是保证清洁布能贴合在百叶窗扇叶上,支撑架4位置可调,支撑架位置可调,本技术以两个支撑架为例阐释位置可调的有益效果,相邻的两个支撑架之间的位置可以根据百叶窗上扇叶的厚度来调整,能保证每个支撑架都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扇叶之间形成的间隙内。支撑架4外侧设置有清洁布5,清洁布5包覆在支撑架4上。清洁布包覆在支撑架上,便于更换清洁布,并且支撑架对清洁布具有支撑的作用,扩大清洁布清扫的面积,能快速的对百叶窗的扇叶进行除尘。
31.参见图3,基板1包括前端以及后端,本技术中基板为方形,基板有前端和后端,因此也相应的有左端和右端,基板1上对称设置有两根限位板11,此处一根限位板设置在基板的右端,另一根限位板设置在基板的左端,两根限位板都是从基板的后端向基板的前端延伸的,因此两个限位板之间形成限位区域。两个限位板11内对称设置有两个耳板12,两个所述耳板上设置有通孔a,两个耳板12是设置在两个限位板之间的,两个耳板实现枢轴与基板枢轴连接,基板1的后端设置有凹陷13,此处凹陷与握杆底部的挡相对应。凹陷13正对两个耳板12之间的位置。
32.参见图4,手持组件3包括握杆31以及手柄32,为了减轻重量,此处的握杆可选择为中空的圆柱体,握杆31两端均设置有轴孔,其中轴孔的直径大小应该等于耳板12上通孔a的直径的大小,握杆31一端的轴孔与耳板12上的通孔a同轴,孔a内设置有枢轴a33,两者同轴设置便于快速的插接上枢轴 a33,枢轴a33穿过通孔a设置在握杆一端的轴孔内,枢轴a33一端设置有卡针a34,卡针a的作用是防止枢轴a产生轴向方向上的窜动,握杆31底部设置有挡板311,挡板311与凹陷13相对应,此处的挡板的作用是只允许握杆向基座的上方折叠。
33.参见图5和图6,手柄32包括框架部321以及连接部322,框架部的作用是便于抓握,连接部322为两个对称的连接耳3221,连接耳3221上设置有通孔b,通孔b与握杆31另一端的轴孔同轴,通孔b内设置有枢轴b35,枢轴b35 穿过通孔b设置在轴孔内,枢轴b35一端设置有卡针b36,优选的,手柄与握杆也采用枢轴连接,也就是手柄也可以和握杆进行折叠,手柄32的框架部与手柄32的连接部结合处设置有固定板37,固定板37底部设置有凸台,凸台上设置有弧形凹槽38。此处优选的,握杆向手柄的底部折叠,折叠后握杆正好设置在弧形凹槽内。
34.参见图7-图9,清洁组件2包括延伸杆21,延伸杆21为弧形杆,延伸杆 21向基板1的后上方延伸形成延伸部,延伸杆采用弧形杆,并且延伸杆向基板的后上方延伸,便于支撑架插进百叶窗两个扇叶之间形成的间隙内,延伸部设置有挂板22,挂板22上设置有长条孔
221,长条孔221内设置支撑架4。
35.支撑架4包括支撑板41,支撑板41两端设置有螺钉孔,螺钉孔与长条孔 221对应,支撑板41上设置有支撑杆42,支撑杆42阵列设置在支撑板上。阵列设置能对清洁布进行最大范围的支撑。
36.在挂板上设置长条孔,在支撑板上设置螺钉孔,此处优选的支撑架为两个,当螺钉孔与长条孔对应后,沿着长条孔的长度方向调整螺钉孔的位置,以此调整两个支撑架之间的距离,此处两个支撑架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百叶窗扇叶的厚度进行调节。
37.参见图9,支撑杆42包括支撑杆一421以及支撑杆二422,支撑杆一421 与支撑杆二422结构相同,且两者镜像对称,支撑杆一421包括中间部、上端部以及下端部,中间部为直杆,支撑杆一的上端部为弧形杆,支撑杆一的上端部的下端与中间部的上端固定连接,上端部的上端为自由端,支撑杆一421的下端部为弧形杆,支撑杆一的下端部的上端与支撑杆一421的中间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下端部的下端与支撑板41固定连接。
38.本技术中的上端部为弧形,便于套设清洁布,下端部为弧形,也是便于将整个清洁布套设在支撑杆上,另外还方便摘取更换清洁布。
39.清洁布5包覆在支撑杆42的外侧。
40.此处的清洁布可以是套袋的形式,套袋被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支撑起来,整张清洁布平展开,扩大了清灰的面积。
41.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