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蹄形把手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常见门把手多为杆状,在消费者对产品外观要求日益提高的市场环境下,同质化的外观很难在市场上博得消费者的青睐。此外,门把手在门两侧的拉手部外观大多数是一致的,然而尽管外观一致,但是为了设置装配结构,它们在安装部位的具体结构设计往往都是不一样的,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产品在出厂前打包时混淆零件的可能性。
3.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马蹄形把手组件。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6.一种马蹄形把手组件,包括设置在门体一侧的第一把手1,所述第一把手1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装置2连接有设置在门体另一侧的第二把手3;所述第一把手1包括呈上下分布用于与门体紧贴的两个第一贴合部11,所述第一贴合部11左侧连接有向前延伸的第一连接部12,上方的第一连接部12前端和下方的第一连接部12前端之间向右连接有供用户抓取拉动门体的第一拉手部13,所述第一拉手部13为马蹄形;所述第二把手3包括呈上下分布用于与门体紧贴的两个第二贴合部31,所述第二贴合部31左侧连接有向后延伸的第二连接部32,上方的第二连接部32前端和下方的第二连接部32前端之间向右连接有供用户抓取拉动门体的第二拉手部33,所述第二拉手部33为马蹄形。
7.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锁紧螺钉21、设置在所述第一贴合部11上供所述锁紧螺钉21一端穿过其中的沉头孔22、设置在所述第二贴合部31前端向前延伸用于供所述锁紧螺钉21旋入其中的内螺纹柱23,所述内螺纹柱23上套设有用于防止内螺纹柱23刮伤门体的胶套24,所述锁紧螺钉21穿过沉头孔22后旋入内螺纹柱23。
8.优选的,所述第一贴合部11后端与门体之间、第二贴合部31前端与门体之间均设有用于防止压坏门体的橡胶垫圈4。
9.优选的,所述第一贴合部11和第二贴合部31形状一致,所述第一拉手部13和第二拉手部33形状一致。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2长度长于第二连接部32。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贴合部11和第二贴合部31右侧均为半圆形5。
12.优选的,所述第一贴合部11与第一连接部12之间的连接过度、第一连接部12和第一拉手部13之间的连接过度均为弧面过度;所述第二贴合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之间的连接过度、第二连接部32和第二拉手部33之间的连接过度均为弧面过度。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案通过锁紧螺钉旋合便可简单快速地将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固定连接
在一起,继而也相当于将两个把手连接固定在了一起,而且还单独设置了胶套可以有效保护门体不会在把手安装时受到损伤,同时由于锁紧螺钉为通用件,后期的维护难度较低。
15.2、本案第一贴合部后端与门体之间、第二贴合部前端与门体之间均设有用于防止压坏门体的橡胶垫圈,如此便可在安装把手时避免连接过紧将门体压伤,也不会由于担心压伤门体而造成连接不够紧密。
16.3、本案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形状一致,第一拉手部和第二拉手部形状一致,如此,便可保证门两侧的把手造型风格统一。
17.4、本案第一连接部长度长于第二连接部,如此,便可避免由于两个把手外观相同但是装配结构不一致而导致混淆零件的情况,而且,第一连接部较长也为锁紧螺钉的安装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案马蹄形把手组件爆炸示意图。
19.图2是本案第一把手示意图。
20.图3是本案第二把手示意图。
21.图4是本案马蹄形把手组件组合状态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23.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马蹄形把手组件,包括设置在门体一侧的第一把手1,所述第一把手1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装置2连接有设置在门体另一侧的第二把手3;所述第一把手1包括呈上下分布用于与门体紧贴的两个第一贴合部11,所述第一贴合部11左侧连接有向前延伸的第一连接部12,上方的第一连接部12前端和下方的第一连接部12前端之间向右连接有供用户抓取拉动门体的第一拉手部13,所述第一拉手部13为马蹄形;所述第二把手3包括呈上下分布用于与门体紧贴的两个第二贴合部31,所述第二贴合部31左侧连接有向后延伸的第二连接部32,上方的第二连接部32前端和下方的第二连接部32前端之间向右连接有供用户抓取拉动门体的第二拉手部33,所述第二拉手部33为马蹄形。
24.如上所述,区别于常见把手通体呈杆状的外观,而本案把手组件门两侧的拉手部均为马蹄形,另外常见把手一般通过杆状的两端与门体连接安装,本案单独设置了贴合部用于与门体接触,贴合部上再延伸出连接部与拉手部连接,且门两侧的结构类似风格统一,因此本案马蹄形把手组件在外观上与常见产品有了较大的差异,大大提高了产品外观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5.如图1所示,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锁紧螺钉21、设置在所述第一贴合部11上供所述锁紧螺钉21一端穿过其中的沉头孔22、设置在所述第二贴合部31前端向前延伸用于供所述锁紧螺钉21旋入其中的内螺纹柱23,所述内螺纹柱23上套设有用于防止内螺纹柱23刮伤门体的胶套24,所述锁紧螺钉21穿过沉头孔22后旋入内螺纹柱23。
26.如上所述,本案通过锁紧螺钉21旋合便可简单快速地将第一贴合部11和第二贴合部31固定连接在一起,继而也相当于将两个把手连接固定在了一起,而且还单独设置了胶
套24可以有效保护门体不会在把手安装时受到损伤,同时由于锁紧螺钉21为通用件,后期的维护难度较低。
27.如图1、图4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贴合部11后端与门体之间、第二贴合部31前端与门体之间均设有用于防止压坏门体的橡胶垫圈4,如此便可在安装把手时避免连接过紧将门体压伤,也不会由于担心压伤门体而造成连接不够紧密。
28.如图1至图4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贴合部11和第二贴合部31形状一致,所述第一拉手部13和第二拉手部33形状一致,如此,便可保证门两侧的把手造型风格统一。
29.如图1至图4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2长度长于第二连接部32,如此,便可避免由于两个把手外观相同但是装配结构不一致而导致混淆零件的情况,而且,第一连接部12较长也为锁紧螺钉21的安装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30.如图1至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贴合部11和第二贴合部31右侧均为半圆形5,如此,贴合部的造型便可与马蹄形的拉手部相呼应,提高了产品外观风格的一致性。
31.如图1至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贴合部11与第一连接部12之间的连接过度、第一连接部12和第一拉手部13之间的连接过度均为弧面过度;所述第二贴合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之间的连接过度、第二连接部32和第二拉手部33之间的连接过度均为弧面过度,如此,便使得把手各部之间的过度圆润自然,与拉手马蹄形的造型也更加匹配。
32.如上所述,本案保护的是一种马蹄形把手组件,一切与本案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都应示为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