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浸没式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9  164



1.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投影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浸没式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公布号为cn112526810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了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包括整机壳体内,沿光束传播方向依次连接的激光光源、光机和镜头,激光光源壳体一侧面上安装有红色激光器组件,在与红色激光器组件安装侧面相垂直的另一侧面上安装有蓝色激光器组件和绿色激光器组件;红色激光器组件的背面贴装有冷头,并通过冷排散热;蓝色激光器组件和绿色激光器组件的背面均与导热腔板的一面贴合,导热腔板的另一面连接有多个热管,多个热管伸入散热翅片中;对应冷排,设置有第一风扇,第一风扇的气流流经冷排后依次吹向光机和电路板,对应散热翅片,设置有第二风扇,第二风扇的气流流经所述散热翅片后依次吹向镜头和电路板。
3.现有的激光投影仪通常是采用散热片与发热零部件贴合,从而将热量传导散发出去;但是散热片难以充分的与发热零部件贴合,散热效率往往难以满足激光投影仪长期运行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浸没式散热系统,其优点是能够更加充分的对激光投影设备中的发热元器件进行散热。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浸没式散热系统,包括投影仪壳体、用于放置激光灯的激光放置槽和用于放置成像芯片的成像放置槽,所述激光放置槽和成像放置槽均设置在投影仪壳体中;
6.所述激光放置槽和成像放置槽中均设置有冷却组件;
7.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导热流体、冷却槽、用于投放导热流体的投放管和用于回收导热流体的回流管,所述投放管和回流管均与冷却槽连通;
8.所述回流管远离冷却槽的一端连通有回流液泵,所述回流液泵的进水口与回流管连通,所述回流液泵的出水口与投放管连通,所述投放管上连接有制冷组件。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槽用于存储导热流体,以便导热流体充分的与激光灯和成像芯片接触,从而能够将激光灯和成像芯片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导热流体中;投放管用于将导热流体输送到冷却槽中,回流管用于将冷却槽底部的导热流体引导到回流液泵中,回流液泵用于抽排导热流体,以便导热流体在投影仪壳体中循环;制冷组件用于将导热流体吸收的热量扩散到空气中,以使得输入到冷却槽中的导热流体始终保持较低的温度,从而更好的对激光灯和成像芯片进行降温。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制冷组件包括散热管和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投放管和回流液泵的出水管连通;
11.所述散热翅片均匀阵列有多个,所述散热管同时贯穿多个所述散热翅片。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管用于将吸取了冷却槽中热量的导热流体引导出来,散热翅片用于与散热管接触,散热翅片与空气具有较大的接触面,以便将导热流体产生的热量扩散出去。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翅片外罩设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上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处设置有散热风扇。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壳可以防止外部的粉尘积留到散热翅片上,以保持散热翅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也可以防止人误碰散热翅片;散热风扇用于促进防护壳中的空气流通,以便加快散热翅片的散热效率。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管呈蛇形弯曲设置。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蛇形弯曲设置的散热管增加了散热管与散热翅片的接触面积,能够更好的提高散热效率。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激光放置槽和成像放置槽中均固定有透明的防水分隔板,所述冷却槽由防水分隔板和激光放置槽或成像放置槽的侧壁围设而成。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分隔板用于将导热流体限制在冷却槽中,较好的避免了导热流体泄漏到冷却槽外的其他地方,使得激光投影设备能够更加稳定的运行。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分隔板为高透光的光学玻璃。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光学玻璃具有较好的透光性能,从而避免了防水分隔板对激光传播的影响,在冷却槽稳定存储冷却液的情况下确保了激光投影设备的画质稳定。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制冷组件设置在投影仪壳体的外部。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制冷组件与投影仪壳体可以单独设置,从而使得投影仪壳体可以做成全封闭式的,较好的避免粉尘脏污等进入到投影仪中,能够更好的保证内部元器件的稳定运行;同时投影仪的表面也可以做成平整光滑面,便于对投影仪进行打理,提高了投影仪整体的洁净度。
2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流体为光学冷却液。
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光学冷却液具有较高的沸点,而且导热效率高,从而能够更快的吸收激光灯和成像芯片产生的热量。
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1.冷却槽用于存储导热流体,导热流体可以将激光等和成像芯片产生的热量吸收掉,回流液泵促进了导热流体的循环速度,同时制冷组件可以较快的将导热流体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从而较好的提高了激光投影设备的散热效率;
27.2.制冷组件与激光投影设备分体设置,较好的避免了在激光投影设备上开设散热孔。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图1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30.图3是本实施例的制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1、投影仪壳体;2、激光放置槽;3、成像放置槽;4、冷却组件;6、冷却槽;
7、投放管;8、回流管;9、回流液泵;10、制冷组件;11、散热管;12、散热翅片;13、防护壳;14、散热孔;15、散热风扇;16、防水分隔板;17、激光灯;18、成像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实施例:
34.参考图1,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浸没式散热系统,包括投影仪壳体1、激光放置槽2和成像放置槽3;激光放置槽2用于放置激光灯17,激光放置槽2的数量根据激光灯17具体的情况而设置;成像放置槽3用于放置成像芯片18,成像芯片18优选为dmd芯片;激光灯17和成像芯片18是激光投影设备的主要发热元器件。
35.参考图1和图2,激光放置槽2和成像放置槽3中均设置有冷却组件4,冷却组件4包括导热流体、冷却槽6、投放管7和回流管8;激光放置槽2和成像放置槽3中均固定有透明的防水分隔板16,冷却槽6由防水分隔板16和激光放置槽2或成像放置槽3的侧壁围设而成,防水分隔板16优选为高透光的光学玻璃制成。
36.参考图1和图2,导热流体为光学冷却液,投放管7的出口设置在冷却槽6的上侧,回流管8的入口设置在冷却槽6的底部;导热流体从冷却槽6的上方流入到下方,流通时导热流体与激光灯17和成像芯片18充分的接触,从而可以快速的将激光灯17和成像芯片18产生的热量带走。
37.参考图1和图3,回流管8远离冷却槽6的一端连通有回流液泵9,回流液泵9的进口与回流管8连通,回流液泵9和投放管7之间设置有制冷组件10;制冷组件10包括散热管11和散热翅片12,投放管7与散热管11的出口连通,散热管11的入口与回流液泵9的出口连通,散热管11的出口高于其入口位置。
38.参考图3,散热管11呈蛇形弯曲设置,散热翅片12沿散热管11的长度方向均匀阵列有多个,散热管11贯穿散热翅片12设置,散热翅片12外罩设有防护壳13,防护壳13的一侧为开口设置,防护壳13与散热翅片12之间通风通道,防护壳13上开设有与防护壳13内部连通的散热孔14,防护壳13体位于散热孔14处螺栓连接有散热风扇15,散热风扇15可以加快防护壳13体内与外的空气流通,以便将加快导热流体吸收的饿热量散发出去,从而实现降温的目的。
39.在回流液泵9运行的同时,散热风扇15也同步运行,外部的气体从防护壳13的一侧进入到防护壳13中,气体与散热翅片12接触后从散热孔14处排出,即可将散热翅片12上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40.工作过程简述:激光投影设备运行时,激光灯17和成像芯片18工作并产生热量;冷却槽6中存储的导热流体将该热量吸收,回流液泵9将导热流体输送到散热管11中;散热风扇15和散热翅片12将导热流体中热量扩散到空气中,实现对导热流体的降温;导热流体再流回到冷却槽6中,如此反复循环,保持了激光投影设备中的稳定稳定。
4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