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便携式储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中,移动终端的便携性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质的提高。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日益成熟,各类的移动终端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轻量化和高性能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储能设备这一领域,在一些不能随时可以给移动终端充电的地方,储能设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3.在发明人实现本使用新型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当用户忘记携带数据线时,无法使用储能设备进行充电;并且,当用户使用多种移动终端时,需要携带多种数据线来匹配多种移动终端,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储能设备,包括:壳体、无线充电装置、电池组件和控制器。所述壳体设有无线充电区域;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安装台和无线充电模组,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安装于所述安装台上,所述安装台相邻固定于所述无线充电区域对应的壳体上;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变流pcb板和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和变流pcb 板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变流pcb板与所述电池组电连接,所述变流pcb板与所述无线充电模组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变流pcb板和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需要充电的移动终端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区域时,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反馈信号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变流pcb板将电流传输给所述无线充电模组,所述无线充电模组给所述移动终端供给电能。
5.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储能设备还包括握手件,所述握手件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收容槽,所述握手件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并且所述握手件可相对所述壳体打开或折叠。
6.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握手件包括把手和转轴;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与所述收容槽的槽壁连通,所述把手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把手插入所述旋转部。
7.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pcb板、控制面板和接口;所述控制pcb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控制pcb板与所述变流pcb板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接口安装于所述控制面板上,并且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控制pcb板电连接,所述接口与所述控制pcb板电连接。
8.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光源开关;所述储能设备还包括发光件,所述光源开关安装于所述控制面板上,所述发光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光源开关与所述控制pcb板和发光件电连接。
9.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储能设备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安装于所述
壳体内,并固定于所述电池组两侧,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变流pcb板电连接。
10.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壳壁上开有通孔;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防尘件和风扇,所述防尘件安装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电池组的一侧,且所述风扇与所述防尘件固定,所述风扇与所述变流pcb板电连接。
11.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接口包括第一接口;所述变流pcb板还包括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逆变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池组和第一接口电连接。
12.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接口还包括第二接口;所述变流pcb 板还包括转接电路,一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转接电路电连接,所述转接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池组和第二接口电连接。
13.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电池支架,所述电池支架设有安装槽,所述电池支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池组安装于所述电池支架上。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设备包括:壳体、无线充电装置、电池组件和控制器。所述壳体设有无线充电区域;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安装台和无线充电模组,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安装于所述安装台上,所述安装台相邻固定于所述无线充电区域对应的壳体上;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变流pcb板和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和变流pcb板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变流pcb板与所述电池组电连接,所述变流pcb板与所述无线充电模组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变流pcb板和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当需要充电的移动终端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区域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变流 pcb板将电流传输给所述无线充电模组,所述无线充电模组给拥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所述移动终端供给电能。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不使用数据线的情况下,同时匹配多种拥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移动终端,从而给移动终端供给电能,解决了数据线不匹配或没有数据线时的使用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设备的立体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设备的分解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设备的另一分解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20.储能设备1的附图标号说明如下:
21.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壳体10控制器40第一支架11控制pcb板41第二支架12控制面板42无线充电区域13接口43收容槽14第一接口431旋转部15第二接口432
通孔16光源开关44无线充电装置20dc交流开关45安装台21ac直流开关46无线充电模组22显示屏47电池组件30握手件50变流pcb板31把手51逆变电路311转轴52转接电路312发光件60电池组32散热装置70电池支架33防尘件71
ꢀꢀ
风扇72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
”ꢀ
/“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储能设备1包括:壳体10、无线充电装置20、电池组件30、控制器40、握手件50、发光件60和散热装置70。所述无线充电装置20安装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电池组件 30安装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电池组件30安装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20下方,所述无线充电装置20与所述电池组件30和控制器40电连接,所述控制器40安装于所述壳体10内,并且所述控制器40部分暴露于所述壳体10。所述握手件50与所述壳体10转动连接,并且,所述握手件50可相对所述壳体10打开或折叠。所述发光件60 安装于所述壳体10上,并且所述发光件60与所述控制器40电连接。所述散热装置70安装于所述壳体10内部,并且所述散热装置70部分暴露于所述壳体10,所述散热装置70与所述电池组件30电连接。
25.对于上述壳体10,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壳体10包括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所述第一支架11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12上;所述第一支架11设有无线充电区域13和收容槽14,所述第一支架 11和第二支架12之间设有通孔16(见图2),所述无线充电区域13 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1上,所述无线充电区域13供移动终端放置。所述收容槽14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1上,所述握手件50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4内,并且所述壳体10的第一支架11上设有旋转
部15,所述握手件50与所述旋转部15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握手件50可以相对于所述收容槽14打开或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4内,以使所述握手件 50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4内时,所述第一支架11的表面平整,从而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1上,便于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20连接;所述握手件50相对于所述收容槽14展开时,便于携带所述储能设备1。所述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之间开有所述通孔16,所述。所述通孔16供所述散热装置70卡接,以使所述散热装置70部分暴露于所述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之间,所述散热装置70将外界的气体穿过所述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 12,从而使得所述无线充电装置20和所述电池组件30在工作时,可以通过所述散热装置70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减少温度对所述无线充电装置20和所述电池组件30的影响。
26.对于上述无线充电装置20,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无线充电装置20包括安装台21和无线充电模组22,所述无线充电模组22安装于所述安装台21上,所述安装台21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11上,并且,所述安装台21与所述第一支架11上的无线充电区域13对应设置,所述无线充电模组22与所述控制器40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模组22使用qi无线充电技术,以使所述无线充电模组22可以跟不同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移动终端连接,从而给移动终端充电。
27.对于上述电池组件30,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电池组件30包括变流pcb板31、电池组32和电池支架33,所述电池支架33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并且所述电池组32安装于所述电池支架33内,所述变流pcb板31安装于所述电池支架上,所述变流pcb板31与所述电池组32和控制器40电连接,以使储存于所述电池组32内的电能可以通过变流pcb板31分为不同类型的电流输出到所述控制器。
28.进一步的,所述变流pcb板31设有逆变电路311和转接电路312,其中,所述逆变电路311和转接电路312均与所述电池组电连接;所述逆变电路311和转接电路312均与所述控制器40电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40可以输出不同类型的电流到外接移动终端。
29.对于上述控制器40,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控制器40包括控制pcb板41、控制面板42、接口43、光源开关44、dc交流开关45、 ac直流开关46和显示屏47。所述控制面板42插接于所述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之间,并且所述控制面板42暴露于所述第一支架 11和第二支架12的表面;所述控制pcb板41安装于所述控制面板 42上,所述控制pcb板41与所述控制面板42电连接。所述接口43、光源开关44、dc交流开关45、ac直流开关46和显示屏47均安装于所述控制面板42暴露于所述壳体10的表面,所述接口43、光源开关44、dc交流开关45、ac直流开关46和显示屏47均与所述控制 pcb板41电连接,所述光源开关44与所述发光件60电连接,需要用到发光件60的光源时,通过所述光源开关44控制发光件60的打开和关闭。
30.可选地,控制pcb板41选用bms板,但不限于使用bms板,例如:mcu模块(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afe模块(整流回路单元active front end)、adc模块(模数转换器analog todigital converter)或数字隔离器等。
31.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接口43包括第一接口431 和第二接口432,所述第一接口431与所述dc交流开关45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口432与所述ac直流开关46电连接,所述dc交流开关 45与所述逆变电路311电连接,所述ac直流开关46与所述转接电路312电连接,所述dc交流开关45与所述无线充电模组电连接。以使自所述逆变电路311输出的电能可以通过所述dc交流开关45的控制向所述无线充电模组22的电磁线圈输出交流电,从而向
移动终端提供电能。
32.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口431包括但不限于usb接口或type-c接口等。所述第二接口432包括但不限于车载点烟器母座、dc5521交流接口和dc交流接口等。
33.对于上述握手件50,如图3所示,所述握手件50包括把手51 和转轴52,所述把手51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4内,所述转轴52穿过所述把手61插入所述旋转部15,以使所述把手51可以相对于所述收容槽14打开或者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4内。从而使得设有收容槽 14的第一支架11的表面,在所述把手51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4内,或者所述把手51打开时,都不影响在所述无线充电区域13中进行无线充电。
34.对于上述散热装置70,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散热装置70包括防尘件71和风扇72。所述防尘件71安装于所述通孔16内,所述风扇72安装于所述电池组32的一侧,且所述风扇72与所述防尘件 71固定,所述风扇72与所述变流pcb板31电连接。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设备1包括:壳体10、无线充电装置20、电池组件30和控制器40。所述壳体10设有无线充电区域13;所述无线充电装置20包括安装台21和无线充电模组22,所述无线充电模组22安装于所述安装台21上,所述安装台21相邻固定于所述无线充电区域13对应的壳体10上;所述电池组件30包括变流pcb 板31和电池组32,所述电池组32和变流pcb板31均安装于所述壳体10内,并且所述变流pcb板31与所述电池组32电连接,所述变流pcb板31与所述无线充电模组22电连接;所述控制器40安装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变流pcb板31和所述无线充电模组22均与所述控制器40电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当需要充电的移动终端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区域13时,所述控制器40控制变流pcb板将电流传输给所述无线充电模组,所述无线充电模组给拥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所述移动终端供给电能。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不使用数据线的情况下,同时匹配多种拥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移动终端,从而给移动终端供给电能,解决了数据线不匹配或没有数据线时的使用不便的问题。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