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9  178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辐流式沉淀池主要作用是使泥水分离,其工作效率好坏直接影响到活性污泥系统的出水水质。在配水渠道的末端,由于来水速度减慢,会有浮渣污泥泛起,在水面上形成堆积;如果不及时清理,不仅影响辐流式沉淀池美观,而且浮渣过多会影响排水水质。现有辐流式沉淀池设备虽然设计有拦渣板(拦渣板设置在辐流式沉淀池出水边缘,同辐流式沉淀池一样是圆形的结构)、挡渣板(挡渣板设置在旋转刮泥机栈桥下方,是直板形状的结构)等装置,但清除不彻底,只有靠近辐流式沉淀池边缘的浮渣被清除,靠近中心的浮渣由于水面在辐流式沉淀池旋转刮泥机栈桥作用下发生旋转,浮渣并不会因所述挡渣板的阻挡作用而飘到辐流式沉淀池边缘拦渣板附近,并随着拦渣板和挡渣板共同的阻挡下而进入排渣口,而是与栈桥下方的挡渣板同步旋转漂浮在池面。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污泥浮渣会发生板结并滋生蚊蝇,同时产生绿藻。在冬季,
3.浮渣极易结冻,成为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收集装置,可将辐流式沉淀池中的浮渣有效收集,缓解巡检人员劳动强度。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收集装置,包括辐流式沉淀池,所述辐流式沉淀池上设有旋转栈桥、用于驱动旋转栈桥旋转的减速机和拦渣板,还包括设置在辐流式沉淀池内的矩形流通槽和斜板,所述矩形流通槽固定在旋转栈桥下,所述矩形流通槽由流通槽顶板、流通槽底板和流通槽侧板构成的矩形中空扁三边体,所述流通槽顶板和流通槽底板分别设置在流通槽侧板同侧壁两端,所述流通槽顶板上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缺口,所述斜板设置在流通槽顶板上的缺口上,所述斜板的底部位于流通槽底板的内部。
6.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流通槽上均匀间隔设置10个斜板。
7.进一步的,所述斜板上设有迎流端和尾流端,水流携带着浮渣从迎流端指向尾流端。
8.进一步的,所述斜板与旋转栈桥呈34
°
夹角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流通槽顶板上的每两个斜板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少于20cm。
10.进一步的,所述斜板与矩形流通槽采用焊接固定。
11.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流通槽高23.5cm,所述流通槽底板与水面呈0
°
,所述流通槽底板没入水下10cm。
12.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流通槽尾端设有橡胶刮板,所述流通槽与辐流式沉淀池上的拦渣板之间采用橡胶刮板软性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刮板长8cm,高23.5cm,厚7mm。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当旋转栈桥缓慢转动时,对于浮渣产生垂直于旋转半径的力;由于斜板将水体切割,所以引入沿斜板方向的力;这两个力的合力使得浮渣进入矩形流通槽,并在流通槽内由斜板产生的流速推动下向拦渣板汇集,最终流出矩形流通槽末端推入辐流式沉淀池排渣口排出。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浮渣收集导流装置,可将辐流式沉淀池中的浮渣有效收集,防止操作人员清理池面时发生溺水,缓解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在辐流式沉淀池内的俯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流动力方向、栈桥旋转产生的力和斜板产生的力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20.矩形流通槽1,斜板2,迎流端3,尾流端4,橡胶刮板5,辐流式沉淀池6,减速机7,流通槽顶板8,流通槽底板9,流通槽侧板10,流动力方向11,栈桥旋转产生的力12,斜板产生的力13,拦渣板14。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下面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收集装置,包括辐流式沉淀池6,所述辐流式沉淀池6上设有旋转栈桥、用于驱动旋转栈桥旋转的减速机7和拦渣板14,还包括设置在辐流式沉淀池6内的矩形流通槽1和斜板2,所述矩形流通槽1固定在旋转栈桥下,所述矩形流通槽1由流通槽顶板8、流通槽底板9和流通槽侧板10构成的矩形中空扁三边体,所述流通槽顶板8和流通槽底板9分别设置在流通槽侧板10同侧壁两端,所述流通槽顶板8上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缺口,所述斜板2设置在流通槽顶板8上的缺口上,所述斜板2的底部位于流通槽底板9的内部;所述矩形流通槽1上均匀间隔设置10个斜板2;所述斜板2上设有迎流端3和尾流端4,水流携带着浮渣从迎流端3指向尾流端4;所述斜板2与旋转栈桥呈34
°
夹角设置。水流携带着浮渣从迎流端3在两个力的合力下使得浮渣进入矩形流通槽1,并在指向尾流端4,由矩形流通槽1内斜板2产生的流速推动下向拦渣板14汇集,最终流出矩形流通槽1末端推入辐流式沉淀池6的排渣口排出,可将辐流式沉淀池6中的浮渣有效清除。
23.具体地,所述流通槽顶板8上的每两个斜板2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少于20cm。
24.具体地,所述斜板2与矩形流通槽1采用焊接固定。
25.具体地,所述矩形流通槽1高23.5cm,所述流通槽底板9与水面呈0
°
,所述流通槽底板9没入水下10cm。
26.具体地,所述矩形流通槽1设有橡胶刮板5,所述流通槽与辐流式沉淀池6上的拦渣板14之间采用橡胶刮板5软性连接。
27.具体地,所述橡胶刮板5长8cm,高23.5cm,厚7mm。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旋转栈桥缓慢转动时,对于浮渣产生垂直于旋转半径的力;由于斜板2将水体切割,所以引入沿斜板2方向的力;这两个力的合力使得浮渣进入矩形流通槽1,并在流通槽内由斜板2产生的流速推动下向拦渣板14汇集,最终流出矩形流通槽1末端推入辐流式沉淀池6排渣口排出。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浮渣收集导流装置,可将辐流式沉淀池6中的浮渣有效收集,防止操作人员清理池面时发生溺水,缓解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收集装置,包括辐流式沉淀池(6),所述辐流式沉淀池(6)上设有旋转栈桥、用于驱动旋转栈桥旋转的减速机(7)和拦渣板(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辐流式沉淀池(6)内的矩形流通槽(1)和斜板(2),所述矩形流通槽(1)固定在旋转栈桥下,所述矩形流通槽(1)由流通槽顶板(8)、流通槽底板(9)和流通槽侧板(10)构成的矩形中空扁三边体,所述流通槽顶板(8)和流通槽底板(9)分别设置在流通槽侧板(10)同侧壁两端,所述流通槽顶板(8)上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缺口,所述斜板(2)设置在流通槽顶板(8)上的缺口上,所述斜板(2)的底部位于流通槽底板(9)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流通槽(1)上均匀间隔设置10个斜板(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2)上设有迎流端(3)和尾流端(4),水流携带着浮渣从迎流端(3)指向尾流端(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2)与旋转栈桥呈34
°
夹角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槽顶板(8)上的每两个斜板(2)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少于20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2)与矩形流通槽(1)采用焊接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流通槽(1)高23.5cm,所述流通槽底板(9)与水面呈0
°
,所述流通槽底板(9)没入水下10c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流通槽(1)尾端设有橡胶刮板(5),所述流通槽与辐流式沉淀池(6)上的拦渣板(14)之间采用橡胶刮板(5)软性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刮板(5)长8cm,高23.5cm,厚7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收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辐流式沉淀池,还包括设置在辐流式沉淀池内的矩形流通槽和斜板,所述矩形流通槽固定在旋转栈桥下,所述矩形流通槽由流通槽顶板、流通槽底板和流通槽侧板构成的矩形中空扁三边体,所述流通槽顶板和流通槽底板分别设置在流通槽侧板同侧壁两端,所述流通槽顶板上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缺口,所述斜板设置在流通槽顶板上的缺口上,所述斜板的底部位于流通槽底板的内部。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浮渣收集导流装置,可将辐流式沉淀池中的浮渣有效收集,防止操作人员清理池面时发生溺水,缓解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缓解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缓解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 张薛龙 张强 李伟 潘志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中设水处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7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