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肝胆外科扩张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9  175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肝胆外科扩张装置。


背景技术:

2.扩张器是整形外科特有的先进治疗方法,其原理就是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病变附近正常皮肤软组织下,通过间断地向扩张囊内注射液体以增加扩张器容量,使其对表面皮肤软组织产生压力,通过扩张机制对局部的作用使组织和表皮细胞的分裂增殖及细胞间隙拉大,从而增加皮肤面积,取出扩张囊后,就可以用新增加的皮肤软组织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
3.目前,医护人员使用肝胆外科扩张装置时,需要医护人员一直挤压按压气囊,才能保持扩张气囊处于扩张状态,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再者,肝胆外科扩张装置与患者伤口处接触,其外壁粘附较多的血迹,需医护人员拿去清洗时进行清理,拿去的途中极易使得血液中的细菌传播至外侧,从而造成医院人员感染上疾病。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肝胆外科扩张装置,以解决肝胆外科扩张装置操作不便、无法进行简单消毒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肝胆外科扩张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端固定有加压腔,所述加压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橡胶盘,所述橡胶盘的顶端固定有延伸至加压腔顶端外侧的推杆,所述推杆的顶端设有限位框,所述加压腔的顶端固定有两组限位片,所述限位框的内壁固定有延伸至限位片内部的卡块,所述限位片的外壁与卡块接触位置处开设有l槽,所述主体的顶端固定有两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外壁固定有气囊,两组所述限位板的内侧固定有消毒腔,所述消毒腔的内部设有延伸至限位板外侧的两组l管,所述消毒腔的顶端连接有t管,所述t管的顶端设有延伸至主体顶端的两组导管。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使气囊一直处于膨胀状态,继而避免医护人员手部一直按压的现象,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对消毒腔内部加压,使得消毒液排出外侧且滴落在气囊的外壁,对其粘附的血液进行杀菌消毒。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管的末端与加压腔接通,所述导管的末端固定有一号单向片,所述导管的外壁位于加压腔的外侧套接有保护壳。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其导管进行保护,增加其导管的使用寿命。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延伸至限位板内部且与气囊接通的u管,所述u管的顶端设有与加压腔底端接通的导气管。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气体输送至气囊内部,从而对患者肝胆开口处进行支撑。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囊的外壁开设有两组凹槽,且凹槽的内壁固定
有一层生物纤维面膜。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患者伤口与凹槽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伤口处与凹槽摩擦增加患者的疼痛感。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压腔的顶端开设有两组进气孔,且进气孔的底端位于加压腔的内部固定有两组二号单向片。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外界的气体臭气至加压腔的内部。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的底端固定有灯条,且灯条的一侧安装有蓄电池,且灯条与蓄电池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其灯条提供电性,从而可进行照明工,继而方便医生清除的观察伤口处情况。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消毒腔的一侧开设有观察窗,且观察窗的内部安装有玻璃片。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清除的至吊消毒液的分量,便于人员对其内部添加消毒液。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杆的顶端与限位框转动连接,且消毒腔的外壁固定有棉垫。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人工手动转动限位框,继而将限位框卡合在限位片的外壁。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u管、橡胶盘、加压腔、推杆、限位框、l槽、限位片和卡块相互配合,对气囊内部输送气体使得其体积变大,从而将肝胆开口处进行支撑,同时驱使气囊一直处于膨胀状态,继而避免医护人员手部一直按压的现象,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2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橡胶盘、导管、t管、消毒腔和l管相互配合,卸载装置的同时,将其加压腔内部气体输送至导管与t管的内部,继而对消毒腔内部加压,使得消毒液排出外侧且滴落在气囊的外壁,对粘附在气囊外壁的血液进行杀菌消毒,避免造成现细菌传播的现象。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压腔俯视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片的侧视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消毒腔的外观图。
29.图中:1、主体;2、限位板;3、消毒腔;4、气囊;5、l管;6、u管;7、t管;8、橡胶盘;9、加压腔;10、推杆;11、导管;12、保护壳;13、限位框;14、l槽;15、限位片;16、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32.一种肝胆外科扩张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主体1,主体1的顶端固定有加压腔9,加压腔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橡胶盘8,橡胶盘8的顶端固定有延伸至加压腔9顶端外侧的推杆10,推杆10的顶端设有限位框13,加压腔9的顶端固定有两组限位片15,限位框13的内壁固定有延伸至限位片15内部的卡块16,限位片15的外壁与卡块16接触位置处开设有l槽14,对其膨胀后的气囊4进行固定,驱使气囊4一直处于扩张状态,继而便于人员进行手术工作,减低医护人员的转杆负担,主体1的顶端固定有两组限位板2,限位板2的外壁固定有气囊4,主体1的内部设有延伸至限位板2内部且与气囊4接通的u管6,u管6的顶端设有与加压腔9底端接通的导气管,两组限位板2的内侧固定有消毒腔3,消毒腔3的内部设有延伸至限位板2外侧的两组l管5,消毒腔3的顶端连接有t管7,t管7的顶端设有延伸至主体1顶端的两组导管11,增加消毒腔3内部压强,驱使消毒液通过l管5排出,从而对气囊4外壁的沾附的血迹进行消毒杀菌,避免造成细菌传播的现象,导管11的末端与加压腔9接通,导管11的末端固定有一号单向片,导管11的外壁位于加压腔9的外侧套接有保护壳12。
33.请参阅图1,气囊4的外壁开设有两组凹槽,且凹槽的内壁固定有一层生物纤维面膜,套接在肝胆开口位置处,通过生物纤维面膜增加开口处与凹槽的摩擦阻力。
34.请参阅图1和图3,加压腔9的顶端开设有两组进气孔,且进气孔的底端位于加压腔9的内部固定有两组二号单向片,橡胶盘8降低,使得加压腔9上部分压强变小,外界的大气压挤压二号单张开且将气体输送至橡胶盘8的上方。
35.请参阅图1,限位板2的底端固定有灯条,且灯条的一侧安装有蓄电池,且灯条与蓄电池通过导线电性连接,灯条工作,医护人员可观察开口内部情况。
36.请参阅图5,消毒腔3的一侧开设有观察窗,且观察窗的内部安装有玻璃片,通过观察窗知道消毒液的分量,继而可及时的对消毒腔3内部添加消毒液。
37.请参阅图1,推杆10的顶端与限位框13转动连接,且消毒腔3的外壁固定有棉垫,转动限位框13带动卡块16进入l槽14的内部,将限位框13固定在限位片15的外侧。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装置置于肝胆开口处,竖直按压限位框13降低,随之通过推杆10推动橡胶盘8降低,继而使得橡胶盘8下方的气体进入u管6的内部,最终进入气囊4内部,驱使气囊4体积变大,使得患者伤口处支撑张开,橡胶盘8降低的同时,将外界的气体通过两组进气孔抽取至加压腔9内部且位于橡胶盘8的上方,同时推动限位框13套接在限位片15的外壁,使得卡块16进入l槽14的内部,接着转动限位框13,从而带动卡块16与l槽14卡合固定,当卸下肝胆扩张装置时,反转限位框13且竖直向上拉动,从而带动橡胶盘8升高,将气囊4内部的气体通过u管6抽加压腔9的内部,使得气囊4体检复原且将装置从肝胆伤口处移开,橡胶盘8升高的同时,将上方的气体挤压至导管11的内部,且通过t管7进入消毒腔3的内部,使得消毒腔3内部压强变大,继而挤压消毒液进入l管5的内部,最终排出且滴落至气囊4的外侧,对其粘附的血液进行杀菌消毒。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
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