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面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9  172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牙科辅助用具领域,特别涉及牙科面罩。


背景技术:

2.医生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洁牙手术需要用水冲洗患者口腔,在冲洗过程中有部分污水飞溅,飞溅的污水滴落到患者的脸部或眼睛,造成患者不适。目前,患者通常在洁牙手术前佩戴透明面罩,透明面罩设有开口,开口与患者的嘴部对应,医生的洁牙器具穿过开口对患者口腔牙齿进行洁牙手术。然而,透明面罩的开口大小固定,开口的边缘容易干涉洁牙器具,干扰医生操作洁牙器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科面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5.一种牙科面罩,包括:
6.固定座;
7.上防护板,其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顶部;
8.下防护板,其顶部铰接于所述固定座的底部,所述下防护板的转动轴向呈前后方向,所述下防护板有两个,两个所述下防护板左右并排设置;
9.鼻托,其设于所述固定座;
10.固定绳,所述固定绳至少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绳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左右两侧。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防护板连接于固定座的顶部,鼻托设于固定座,两个固定绳分别连接于固定座的左右两侧,患者佩戴牙科面罩时,患者的鼻子承托鼻托,将两个固定绳绑定到患者的头部,上防护板覆盖固定座以上的面部及眼睛,两个下防护板铰接于固定座的底部,两个下防护板左右并排设置,下防护板的转动轴向呈前后方向,两个下防护板覆盖固定座一下的面部及嘴部,当医生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洁牙时,将两个下防护板向两侧打开,使两个下防护板之间形成手术操作区域,医生的洁牙器具可在两个下防护板之间随意调整角度;当医生对患者的左侧牙齿进行洁牙时,可将左侧的下防护板向左侧转动,而右侧的下防护板可覆盖于患者右侧的脸部,避免飞溅的污水洒到患者右侧的脸部;当医生对患者的右侧牙齿进行洁牙时,可将右侧的下防护板向右转动,而左侧的下防护板可覆盖于患者左侧的脸部,避免飞溅的污水洒到患者左侧的脸部;医生转动两个下防护板使两个下防护板之间形成手术操作区域,医生操作在该手术操作区域中调整洁牙器具的角度,有助于减少飞溅的污水洒到患者的脸部,且医生能够根据洁牙器具的操作角度调整手术操作区域的大小,避免牙科面罩干涉洁牙器具。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防护板与所述固定座可拆卸连接,所述
下防护板与所述固定座可拆卸连接。
13.上防护板与固定座的顶部可拆卸连接,下防护板与固定座的底部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上防护板、固定座、下防护板可分开存放,需要使用时再组合起来使用,有助于节省存放空间及节省运输成本。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的顶部设有沿左右方向贯通的第一开槽,所述上防护板插接于所述第一开槽中。
15.上防护板与固定座顶部的第一开槽插接,上防护板与固定座的组装方式简单快捷,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快速安装上防护板,节省手术前的布置时间。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的底部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销孔,所述下防护板设有前后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销孔正对,所述固定座还包括销轴,所述销轴可拆卸地穿设于所述销孔与所述通孔。
17.利用销轴穿设于固定座的销孔与下防护板的通孔中,使下防护板可拆卸地连接于固定座的底部,使下防护板与固定座的组装更加便捷,节省手术前的布置时间。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的底部设有沿左右方向贯通的第二开槽,所述下防护板的顶部插接于所述第二开槽中,所述销孔贯通所述第二开槽的侧壁。
19.下防护板插接于固定座底部的第二开槽中,而销孔位于第二开槽的侧壁上,利用固定座将下防护板与患者脸部隔开,当医生拨动下防护板时,避免转动的下防护板剐蹭患者的脸部。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所述鼻托相对于所述固定座的位置为相对的后侧,所述销轴从前向后穿设于所述销孔与所述通孔,所述销轴的前端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后侧面与所述固定座的前侧面相抵。
21.销轴从前向后穿设于销孔与通孔,销轴前端的抵接部后侧面与固定座的前侧面相抵,便于从固定座的前端拆卸及安装销轴,若医生在洁牙过程中被下防护板阻碍,可从前拔出销轴后拆卸下防护板,无需患者脱下牙科面罩。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防护板与所述下防护板均为透明塑料板。
23.上防护板为透明塑料板,避免上防护板阻挡患者的视线造成患者紧张,而下防护板为透明塑料板,便于医生透过下防护板观察口腔,避免下防护板阻挡医生视线。
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防护板的底部设有两个延展部,所述延展部向下延伸,两个所述延展部分别向所述固定座的左右两侧延伸,所述延展部与所述下防护板前后间隔设置。
25.上防护板底部的两个延展部分别向固定座的左右两侧延伸,从而覆盖固定座左右两侧的空间,以增加上防护板对患者脸部的覆盖范围,且延展部与下防护板前后间隔设置,避免下防护板向外侧转动时干涉延展部。
附图说明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牙科面罩,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牙科面罩,其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牙科面罩,其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30.100、固定座,110、第一开槽,120、第二开槽,130、销孔,140、销轴,141、抵接部,200、上防护板,210、延展部,300、下防护板,310、通孔,400、鼻托,500、固定绳。
具体实施方式
31.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34.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牙科面罩作出如下实施例:
36.牙科面罩包括固定座100、上防护板200、下防护板300、鼻托400、固定绳500。
37.固定座100的水平截面形状呈前凸后凹的弧形,鼻托400设于固定座100的后侧面,两个固定绳500分别连接于固定座100的左右两侧。固定座100的顶部设有第一开槽110,第一开槽110沿左右方向延伸并贯通固定座100的左右两侧壁,第一开槽110的水平截面形状呈圆弧形,固定座100的底部设有第二开槽120,第二开槽120沿左右方向延伸并贯通固定座100的左右两侧壁,第二开槽120的水平截面形状呈圆弧形,第一开槽110与第二开槽120的前后位置错开。固定座100前侧面设有两个销孔130,每个销孔130向后延伸并贯通第二开槽120,两个销孔130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固定座100前侧面的左右两端。
38.上防护板200为透明塑料板,上防护板200的水平截面形状与第一开槽110的水平截面形状相对应,上防护板200的底部插入第一开槽110中,上防护板200插接于第一开槽110,第一开槽110的前后侧壁夹持上防护板200的底部。上防护板200的底部设有两个延展部210,延展部210向下延伸,两个延展部210分别位于固定座100的左右两侧,延展部210的底端低于固定座100的底端。
39.下防护板300为透明塑料板,下防护板300的水平截面形状与第二开槽120的水平截面形状相对应,下防护板300有两个,每个下防护板300的顶部设有连接部,连接部向上延伸,连接部的的左右宽度小于下防护板300的左右宽度,连接部设有前后贯通的通孔310。两个下防护板300顶部的连接部插入第二开槽120中,两个下防护板300左右并排设置,两个通孔310的位置与两个销孔130的位置一一对应。固定座100设有两个销轴140,每个销轴140的前端设有抵接部141,两个销轴140从前向后分别插入两个销孔130中,每个销轴140穿设于
销孔130与通孔310中,使得每个下防护板300可绕对应的销轴140转动。由于第一开槽110与第二开槽120前后间隔设置,则上防护板200与下防护板300前后间隔设置,当下防护板300绕销轴140转动时,防止上防护板200的延展部210干涉下防护板300。
40.在一些实施例中,上防护板200与固定座10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上防护板200的底部设有卡扣,固定座100的顶部设有扣位,卡扣与扣位配合;或者,上防护板200的底部设有前后贯通的通孔,固定座100的顶部设有前后延伸的螺孔,上防护板200的通孔与螺孔正对,利用螺钉穿过通孔后拧入螺孔中;或者,上防护板200的底部设有连接柱,固定座100的顶部设有连接孔,上防护板200的连接柱插入固定座100的连接孔中,连接柱与连接孔过盈配合。
41.在一些实施例中,下防护板300与固定座10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下防护板300的顶部设有转轴,转轴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固定座100的前侧面设有轴孔,轴孔沿前后方向延伸,下防护板300的转轴插入固定座100的轴孔中,使下防护板300可绕转轴转动;或者,下防护板300底部设有第二开槽120,第二开槽120的后侧内壁上设有凸点,凸点向前延伸,凸点与第二开槽120的前侧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而下防护板300的后侧面的顶部设有凹坑,下防护板300的顶部插入第二开槽120中,凹坑与凸点的位置相对应,使得凸点卡接于凹坑,而下防护板300可绕凸点转动。
4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