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脚手架是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一种临时性的建筑工具。其主要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它的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长期以来,由于架设工具本身及其构造技术和使用安全管理工作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致使事故的发生率较高。有关统计表面:在中国建筑施工系统每年所发生的伤亡事故中,大约有1/3左右直接或间接地与架设工具及其使用的问题有关。
3.由于脚手架目前使用金属材质的较多,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对地面或是建筑造成损坏,加上金属脚手架目前只能简单的拆卸和组装,其重量也是非常重的,一个人想要运输完全不可能,只能通过交通工具或是几人合力抬运,大大增加了施工的成本,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便于折叠移动、收纳组装的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通过对支撑结构进行折叠收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底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嵌套杆,四个所述嵌套杆的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支撑板,四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结构,用于支撑起整个顶部让人能够站立在上面,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套杆,所述第一固定套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套杆的内部均开设有支撑槽,四个所述支撑槽的底部均设有弹簧罩,四个所述弹簧罩的内部均设有固定弹簧,四个所述固定弹簧的一端均与弹簧罩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支撑槽的底部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弹簧罩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挤压轴,四个所述挤压轴的一端均活动连接有挤压杆,四个所述挤压杆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套杆的内部均插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十二个,十二个所述支撑杆为四个一组,每组所述支撑杆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折叠杆,第一组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均与固定球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球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组支撑杆,第二组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均插接有第二固定套杆,四个所述第二固定套杆的另一端均插接有第三组支撑杆,第三组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均与踏板活动安装。
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嵌套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固定块的另一端均活动连接有卡块,四个所述卡块的另一端均与固定柱卡接,用于支撑固定柱不会让其松动或是掉落,四个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嵌套柱,四个所述第一嵌套柱的另一端均与卡块的底部固
定连接,四个第一嵌套柱的外表面均套接有第一嵌套弹簧。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柱的一端贯穿固定结构并延伸至嵌套杆的内部,所述固定柱另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柱,所述卡柱与固定柱的另一端均贯穿踏板并延伸至外部,所述固定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固定柱的外表面均套接有滑动套,四个所述滑动套两两一对,一对所述滑动套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杆。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嵌套柱,所述第二嵌套柱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嵌套弹簧,所述第二嵌套柱的顶部两侧活动连接有卡条,用于固定住踏板不让其上下乱晃导致人站不稳。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踏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踏板之间活动连接有折叠柱,所述折叠柱只能向下折叠180
°
,用于在工人站上去的时候踏板不会因为折叠柱使得工人掉落造成危险。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四个所述第二固定套杆均是由两个第一固定套杆组合固定连接而成,四个所述第二固定套杆的内部与第一固定套杆的内部完全一致。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包括第三嵌套柱,所述第三嵌套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第三嵌套柱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三嵌套弹簧,所述保护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旋转减震底座,所述旋转减震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轱辘卡件,所述减震轱辘卡件的内部安装有减震轱辘。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通过将支撑装置变成都可以拆卸下来的结构,可以在使用或是收纳支撑装置时,一个工人就可以很方便的就可以组装起来,单个组件也不会很重,不需要用很大力气组装白费工人的体力,增加干活效率,在工作完毕的时候,也可以从上往下开始拆卸,可以将拆卸下来的组件直接放在底座内部即可,不用像一般的脚手架,拆卸完成还要进行搬运收纳;
14.2、通过将整个支撑装置都设置在底座上,不光拆卸下来的组件可以直接放置在底座上,还可以在底座上放入直接平时会用到的各种工具,放置完成可以用底座盒子将底座完全盖上,在加上底座底部还有减震的移动装置,在工作完成也完成收纳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拿着底座就走,大大节约了工人和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套杆结构剖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a部结构放大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踏板结构正视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板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为:1底座、2支撑板、3嵌套杆、4支撑结构、5第一固定套杆、 6支撑杆、7折
叠杆、8固定球、9第二固定套杆、10弹簧罩、11固定弹簧、12挤压轴、13挤压弹簧、14挤压杆、15固定结构、16固定块、17卡块、18 第一嵌套柱、19第一嵌套弹簧、20滑动套、21固定柱、22踏板、23折叠柱、 24卡板结构、25卡柱、26第二嵌套弹簧、27第二嵌套柱、28卡条、29滑动套杆、30移动结构、31第三嵌套柱、32第三嵌套弹簧、33保护壳、34旋转减震底座、35减震轱辘卡件、36减震轱辘。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底座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嵌套杆3,四个嵌套杆3的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支撑板2,四个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结构4,用于支撑起整个顶部让人能够站立在上面,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套杆5,第一固定套杆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固定套杆5的内部均开设有支撑槽,四个支撑槽的底部均设有弹簧罩10,四个弹簧罩10的内部均设有固定弹簧11,四个固定弹簧11的一端均与弹簧罩10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支撑槽的底部固定连接,四个弹簧罩1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挤压轴12,四个挤压轴12 的一端均活动连接有挤压杆14,四个挤压杆1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 13,四个第一固定套杆5的内部均插接有支撑杆6,支撑杆6的数量为十二个,十二个支撑杆6为四个一组,每组支撑杆6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折叠杆7,第一组支撑杆6的另一端均与固定球8固定连接,固定球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组支撑杆6,第二组支撑杆6的另一端均插接有第二固定套杆9,四个第二固定套杆9的另一端均插接有第三组支撑杆6,第三组支撑杆6的另一端均与踏板22活动安装。
27.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各种支撑架和固定套杆都是可以拆卸的,在组装过程中将支撑杆6插入固定套杆中的时候,会在压到底部的弹簧罩10时,将弹簧罩下压的时候两边的挤压杆14会因为挤压弹簧13的作用,将挤压杆14 顶出支撑槽和支撑杆6直接连接,在因为支撑杆6一端的两侧会有一个小孔,当挤压杆14表面的凸起物和支撑杆6连接的时候会导致支撑杆无法被拔出,只有支撑杆6旋转一下将挤压杆14在挤压回支撑槽的时候才可以拔出。
28.实施例2:嵌套杆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结构15,固定结构15包括固定块16,固定块1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固定块16的另一端均活动连接有卡块17,四个卡块17的另一端均与固定柱21卡接,用于支撑固定柱21不会让其松动或是掉落,四个固定块16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嵌套柱18,四个第一嵌套柱18的另一端均与卡块17的底部固定连接,四个第一嵌套柱18的外表面均套接有第一嵌套弹簧19。
29.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固定柱21的表面会有一圈圈的卡槽,当卡块17 卡入卡槽中的时候,就会抵住固定柱21不让固定柱掉落下来,这时固定柱21 不能下降只能往外拔出,当拔出的时候在通过滑动套20滑动到卡槽的位置挡住卡槽,这样固定柱21就可以下降到嵌套杆3当中进行收纳。
30.实施例3:固定柱21的一端贯穿固定结构15并延伸至嵌套杆3的内部,固定柱21另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柱25,卡柱25与固定柱21的另一端均贯穿踏板22并延伸至外
部,固定柱2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固定柱21的外表面均套接有滑动套20,四个滑动套20两两一对,一对滑动套20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杆29。
31.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固定柱21的顶部和卡板结构24的顶部都贯穿了踏板22并延伸到了踏板22的另一侧,先是固定住踏板22不让踏板22到处的乱晃,增加前后左右的稳定性,在通过在卡板结构24的两边的卡条28,对踏板22在进行上下的限制,让踏板更加稳定。
32.实施例4:踏板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踏板22之间活动连接有折叠柱 23,折叠柱23只能向下折叠180
°
,用于在工人站上去的时候踏板22不会因为折叠柱23使得工人掉落造成危险。
33.需要说明的是,其中,两个踏板22在折叠柱23的作用下活动连接在了一起,在通过折叠柱23的折叠不能超过180
°
以此来使得两个踏板22也不可以折叠过大的角度,在通过底部的支撑结构,使得踏板更加稳定和结实,让工人站上去活动毫无问题。
34.实施例5: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结构30,移动结构包括第三嵌套柱31,第三嵌套柱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壳33,第三嵌套柱31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三嵌套弹簧32,保护壳3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旋转减震底座 43,旋转减震底座4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轱辘卡件35,减震轱辘卡件35 的内部安装有减震轱辘36。
35.需要说明的是,其中,设有移动结构30是因为,在日常使用中工人会长长的搬运支撑装置,会更大的耗费体力以及精力,当支撑装置进行好收纳以后,工人只需要推动装置就可以移动降低了工人的体力消耗,增加了工作效率。
36.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7.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8.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