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簸箕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9  157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技术涉及清扫工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簸箕。


背景技术:

2.簸箕是常见的用于打扫卫生的工具,是类似铲状的器具,配合扫帚使用以装垃圾。根据生活经验,在使用簸箕时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干燥的垃圾比较容易从簸箕内倾倒出,但是湿的垃圾会粘附在簸箕内壁上而无法轻松的倒掉,由此给用户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针对该问题,用户通常采用抖动簸箕或者使用工具刮擦簸箕内壁的方式,以将粘附的湿垃圾移出,然而上述方式在使用时很不便捷,容易污染现场环境,并且对用户的卫生健康具有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簸箕,通过在手杆上设置驱动装置,能够驱动刮板与铲斗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进而能够将铲斗内的污物刮出簸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清除簸箕内粘附的湿垃圾时,操作较不便捷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簸箕,包括铲斗、手杆、刮板以及驱动装置。铲斗具有开口。手杆设置于所述铲斗上并用于带动所述铲斗移动。刮板位置可调地设于所述铲斗内,用于将所述铲斗内的污物刮向所述开口。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手杆上,用于使所述刮板与所述铲斗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以带动所述刮板相对于所述铲斗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运动。
5.本技术中的簸箕,通过在铲斗内增设刮板,由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以实现刮板与铲斗的相对移动,使刮板相对于铲斗向靠近开口的方向运动,以将铲斗内粘附的湿垃圾通过刮板刮向开口,使用户可以轻松地倾倒掉铲斗内的垃圾而不会出现湿垃圾挂壁的现象。相比较通过抖动铲斗以将湿垃圾倾倒出的方式,本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湿垃圾被甩至垃圾桶外的地面、墙面、家具表面的情况,不会污染现场环境,同时也能够避免抖动铲斗时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相比较用户自己制作的刮片工具,本技术通过工厂预制好的刮板连接于铲斗内,无需用户单独制作,降低实施难度,并且也可以有效防止工具丢失的情况发生。
6.此外,本技术中的簸箕,其驱动装置被设置于把手杆上,相比较现有技术具有使用更加便捷的优点,具体表现为:在现有技术中,将铲斗内壁粘附的湿垃圾向垃圾桶转移时,用户需要一只手将铲斗把持住,另一只手使用刮片工具进行刮擦,用户需要两只手配合使用方可完成,便捷性不强,反观本技术,手杆带动铲斗移动至垃圾桶上方以及在手杆上启动驱动装置,均可以通过一只手完成,而腾出的另一只手可以把持扫帚辅助铲斗倾倒垃圾,因此操作便捷性更强。并且,驱动装置被设置在手杆上,可使用户的手部与刮板具有一定距离,能够有效避免刮板在执行刮擦动作时导致湿垃圾溅射到用户手部的问题,使用起来更加卫生和健康。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活动设置于所述手杆上的传动杆,所述
传动杆可沿所述手杆的轴向伸缩,以带动所述刮板与所述铲斗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拨杆,所述拨杆与所述手杆铰接,且偏离铰接点的部位与所述传动杆连接,所述拨杆相对于所述手杆转动以带动所述传动杆伸缩。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手杆的顶端沿着径向设有握柄,所述拨杆与所述握柄同向且邻近设置,并位于所述握柄的底侧。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手杆为中空结构,所述传动杆位于所述手杆的内部,所述拨杆的中部铰接于所述手杆上,前端伸入所述手杆内并与所述传动杆相连。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将所述传动杆复位至初始位置。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手杆的底端设置支撑部,所述铲斗铰接于所述支撑部上,且所述支撑部的底端穿过所述铲斗的斗壁与所述刮板相连;
13.所述传动杆与所述铲斗铰接,伸缩所述传动杆以带动所述铲斗围绕着与所述支撑部的铰接点转动,以使所述铲斗与所述刮板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传动杆上开设第一补偿槽,所述传动杆与所述铲斗的铰接点可沿着所述第一补偿槽滑动。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刮板铰接,在所述传动杆带动所述铲斗转动时,所述铲斗的斗壁带动所述刮板围绕着与所述支撑部的铰接点转动。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刮板上开设第二补偿槽,所述刮板与所述支撑部的铰接点可沿着所述第二补偿槽滑动。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刮板通过导向结构设于所述铲斗内。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刮板边缘的豁槽以及设置于所述铲斗内斗壁的导向筋,所述导向筋沿所述铲斗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豁槽的槽壁可在所述导向筋上滑动。
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铲斗的所述开口的上沿设置第一梳齿板。
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刮板的顶边设置第二梳齿板,所述第二梳齿板的齿牙与所述第一梳齿板的齿牙相啮合。
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手杆与所述铲斗铰接,所述手杆的底端与所述刮板连接;
22.所述驱动装置可带动所述铲斗相对于所述手杆转动,以使所述刮板与所述铲斗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簸箕的爆炸图;
25.图2是图1的装配图;
26.图3是图2的剖面图;
27.图4是图2中铲斗半倾倒时的示意图;
28.图5是图4的剖面图;
29.图6是图2中铲斗全倾倒时的示意图;
30.图7是图6的剖面图;
31.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握柄的剖面图。
32.附图标记:10、铲斗;11、开口;12、导向筋;13、第一梳齿板;20、手杆;21、握柄;22、支撑部;30、刮板;31、第二补偿槽;32、豁槽;33、第二梳齿板;41、传动杆;411、第一补偿槽;42、拨杆;43、复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上”、“底”、“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若有的话)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7.还需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38.簸箕是常见的家用清洁工具,配合扫帚进行使用,用来承装或者转移垃圾。被扫帚扫入的垃圾或者被用户投入的垃圾,大致可分为干垃圾和湿垃圾两类,其中,湿垃圾主要有吃剩的饭菜、拾捡后的烂菜叶及果皮、沾有口水的瓜子壳等。根据生活经验,当簸箕满载垃圾后需要倾倒时,干垃圾可以很容易的从簸箕内倒出,而湿垃圾往往会粘附在簸箕内壁上,难以将其倒出簸箕。
39.通常,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式有两种:
40.一是用户用力抖动或者甩动簸箕,使湿垃圾摆脱与簸箕内壁的粘附力,以将湿垃圾从簸箕内壁上抖落,但是该方式不易使湿垃圾准确的落向目的地方位,比如,通过簸箕向垃圾桶转移垃圾时,用户抖动或者甩动簸箕以将湿垃圾倾倒至垃圾桶,很容易出现湿垃圾被甩至垃圾桶外的地面、墙面、家具表面的情况,由此导致了新的污染问题;并且,抖动或者甩动簸箕以倾倒湿垃圾的方式也很不安全,容易出现用户被簸箕误伤的情况;
41.二是用户借助类似刮片的工具,手动将簸箕内壁粘附的湿垃圾刮除,虽然该方式能够避免抖动簸箕时存在的缺陷,但是也存在很多缺点,比如:刮片工具无法轻松获得,需要用户单独裁剪进行制作;由于是用户单独制作的工具,与簸箕并不是配套产品,在闲置时很容易丢失;用户在手捏刮片工具刮擦时容易被污物弄脏手部,不够卫生和健康;在将簸箕内壁粘附的湿垃圾向垃圾桶转移时,用户需要一只手将簸箕把持住,另一只手使用刮片工具进行刮擦,操作很不便捷。
42.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簸箕,通过在手杆上设置驱动装置,能够驱动刮板与铲斗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进而能够将铲斗内的污物刮出簸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清除簸箕内粘附的湿垃圾时,操作较不便捷等技术问题。
4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簸箕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簸箕的装配图,同时也是铲斗10未倾倒时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簸箕,其铲斗10半倾倒时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簸箕,其铲斗10全倾倒时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剖面图。
44.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簸箕,包括铲斗10、手杆20、刮板30以及驱动装置。铲斗10具有开口11。手杆20设置于铲斗10上并用于带动铲斗10移动。刮板30位置可调地设于铲斗10内,用于将铲斗10内的污物刮向开口11。驱动装置设置于手杆20上,用于使刮板30与铲斗1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以带动刮板30相对于铲斗10向靠近或者远离开口11的方向运动。
45.铲斗10是通过多块面板围设形成的半封闭结构,一侧面为敞口或者开口11,是垃圾进出铲斗10的入口。
46.手杆20设置于铲斗10上,用于带动铲斗10移动。当配合扫帚对垃圾清扫时,用户手持手杆20带动铲斗10进行使用,能够避免用户弯腰操作,提高劳作舒适性;当进行铲斗10内的垃圾倾倒时,用户也可以手持手杆20带动铲斗10进行移动,不仅可以避免用户弯腰操作,同时还使用户与铲斗10之间具有一定作业距离,可以避免垃圾倾倒时溅出液滴而弄脏用户的手部、衣服。
47.可选地,手杆20为实心结构或者中空结构。当手杆20为实心结构,可使手杆20具有结构强度大、抗弯折能力强的优点。当手杆20为中空结构时,手杆20内部可以穿设传动杆41、拉线等传动机构,用于为这些传动机构提供容置空间,使簸箕产品的结构紧凑,便于存放。
48.刮板30被活动设置于铲斗10内,并且刮板30在铲斗10内的位置可以调节,即刮板30可以在铲斗10的内部移动。初始状态时,刮板30以面朝开口11的方式布设,当刮板30朝向开口11方向移动时,可以将铲斗10底面、侧面粘附的湿垃圾刮向开口11。
49.可选地,刮板30位置可调地设于铲斗10内,可以通过导向结构使刮板30保持在铲斗10内,然后由驱动装置驱动刮板30沿着导向结构移动;或者刮板30与驱动装置固定设置,
由驱动装置将刮板30支撑在铲斗10内,然后由驱动装置直接作用在刮板30上使其移动。
50.可选地,刮板30的侧边和底边分别与铲斗10的侧面内斗壁和底部内斗壁抵接,即刮板30与铲斗10的内斗壁之间没有间隙,由此,刮板30在铲斗10的内斗壁上滑动时,可以将粘附的湿垃圾充分刮除干净;还可以是,刮板30的侧边和底边分别与铲斗10的侧面内斗壁和底部内斗壁具有很小的间隙,即刮板30与铲斗10的内斗壁并不抵接,如此设计可以降低刮板30在铲斗10的内斗壁上滑动的摩擦阻力,可使刮板30更容易被驱动,降低用户的使用难度。
51.驱动装置设置于手杆20上,用于使刮板30与铲斗1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以带动刮板30相对于铲斗10向靠近或者远离开口11的方向运动。其中,刮板30与铲斗1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可以实现该位移方式有三种场景:一是刮板30动,铲斗10不动;二是刮板30不动,铲斗10动;三是刮板30和铲斗10都动。
52.基于上述的刮板30与铲斗1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的三种场景,驱动装置可以是传动杆41和导向斜面,也可以是自动化装置,还可以是传动杆41和铰接结构。
53.可选地,驱动装置是传动杆41和导向斜面,导向斜面是用于传力的结构,能够将纵向力和横向力进行来回的传递和转变,在本技术中,传动杆41的末端开设斜面,刮板30也开设相适配的斜面,传动杆41向下运动时,通过斜面挤压刮板30,使刮板30横向移动,进而朝着铲斗10的开口11方向移动。
54.可选地,还可以是传动杆41的末端开设斜面,铲斗10也开设相适配的斜面,传动杆41向下运动时,通过斜面挤压铲斗10,使铲斗10相对于刮板30进行横向移动,进而使刮板30将铲斗10内的湿垃圾刮除。
55.可选地,驱动装置是自动化装置,由电机、齿轮、齿条及控制器组成,齿轮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上,与齿条啮合,齿条再与刮板30进行固定连接,使刮板30可通过齿条的带动做直线往复运动,控制器与电机电性连接,由用户操作。用户通过控制器启动电机,齿轮转动后带动齿条直线运动,进而带动刮板30朝着铲斗10的开口11方向移动。
56.可选地,齿条可以与铲斗10进行固定连接,使铲斗10可通过齿条的带动做直线往复运动,也可以实现铲斗10相对于刮板30进行横向移动的技术效果,进而使刮板30将铲斗10内的湿垃圾刮除。
57.可选地,驱动装置是传动杆41和铰接结构,可使刮板30和铲斗10都动,具体介绍详见后述实施例。
58.本技术中的簸箕,通过在铲斗10内增设刮板30,由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以实现刮板30与铲斗10的相对移动,使刮板30相对于铲斗10向靠近开口11的方向运动,以将铲斗10内粘附的湿垃圾通过刮板30刮向开口11,使用户可以轻松地倾倒掉铲斗10内的垃圾而不会出现湿垃圾挂壁的现象。相比较通过抖动铲斗10以将湿垃圾倾倒出的方式,本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湿垃圾被甩至垃圾桶外的地面、墙面、家具表面的情况,不会污染现场环境,同时也能够避免抖动铲斗10时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相比较用户自己制作的刮片工具,本技术通过工厂预制好的刮板30连接于铲斗10内,无需用户单独制作,降低实施难度,并且也可以有效防止工具丢失的情况发生。
59.此外,本技术中的簸箕,其驱动装置被设置于把手杆20上,相比较现有技术具有使用更加便捷的优点,具体表现为:在现有技术中,将铲斗10内壁粘附的湿垃圾向垃圾桶转移
时,用户需要一只手将铲斗10把持住,另一只手使用刮片工具进行刮擦,用户需要两只手配合使用方可完成,便捷性不强,反观本技术,手杆20带动铲斗10移动至垃圾桶上方以及在手杆20上启动驱动装置,均可以通过一只手完成,而腾出的另一只手可以把持扫帚辅助铲斗倾倒垃圾,因此操作便捷性更强。并且,驱动装置被设置在手杆20上,可使用户的手部与刮板30具有一定距离,能够有效避免刮板30在执行刮擦动作时导致湿垃圾溅射到用户手部的问题,使用起来更加卫生和健康。
60.如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活动设置于手杆20上的传动杆41,传动杆41可沿手杆20的轴向伸缩,以带动刮板30与铲斗1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61.本实施例中,通过传动杆41带动刮板30与铲斗1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实现该效果的方式有:传动杆41滑动连接于手杆20上,可相对于手杆20上下伸缩,传动杆41的下端通过导向斜面挤压刮板30移动,或者挤压铲斗10移动,以实现刮板30与铲斗1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的效果;或者,传动杆41上下伸缩,同时带动铲斗10和刮板30进行转动,并且铲斗10和刮板30转动过程中产生相对位移,具体介绍详见后述实施例。
62.可选地,传动杆41的上端可以凸出于手杆20的上端面,用户在使用时,手握手杆20的上部,直接用拇指按压传动杆41的上端,使传动杆41相对于手杆20向下移动,类似按压按钮的方式。
63.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握柄21的剖面图。
64.如图8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包括拨杆42,拨杆42与手杆20铰接,且偏离铰接点的部位与传动杆41连接,拨杆42相对于手杆20转动以带动传动杆41伸缩。
65.在前述实施例中,用拇指按压传动杆41的上端以使传动杆41向下移动,该方式对于用户的手指力度要求较高。因此,为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增设与手杆20铰接的拨杆42,以杠杆原理按压传动杆41。
66.可选地,拨杆42上由用户手部按压的一端为按压端,拨杆42与手杆20的铰接点可以位于拨杆42上远离按压端的一端,下压拨杆42时,拨杆42围绕着铰接点转动,同时下压传动杆41。
67.在一种实施例中,手杆20的顶端沿着径向设有握柄21,拨杆42与握柄21同向且邻近设置,并位于握柄21的底侧。
68.为了便于用户把持,在手杆20的顶端设置握柄21,并且拨杆42以靠近握柄21的位置设置,以更加方便用户单手操作。
69.如图3、图5、图7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手杆20为中空结构,传动杆41位于手杆20的内部,拨杆42的中部铰接于手杆20上,前端伸入手杆20内并与传动杆41相连。
70.在前述实施例中,拨杆42上远离按压端的一端与手杆20铰接,下压拨杆42以带动传动杆41向下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拨杆42的中部与手杆20铰接,上拉拨杆42时,拨杆42远离按压端的一端下压传动杆41,以带动传动杆41向下移动。
71.本实施例中,通过手部上拉拨杆42的方式,即用户执行手捏动作带动拨杆42,可使用户的发力方式更方便。
72.可选地,拨杆42的前端与传动杆41可以抵接,或者通过联动结构连接。
73.如图8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包括复位件43,复位件43用于将传动杆41复位至初始位置。
74.需要说明的是,初始位置是指:刮板30和铲斗10未产生相对位移时,传动杆41在手杆20上的所处位置。
75.可选地,复位件43可以是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传动杆41和握柄21,自然状态下,弹簧将传动杆41上拉至初始位置。
76.可选地,复位件43可以是扭簧,扭簧设置在拨杆42与手杆20的铰接处,拨杆42与手杆20通过联动结构连接。扭簧用于复位拨杆42至未上拉的位置,而后拨杆42再通过联动结构将传动杆41上拉至初始位置。
77.可选地,上述的联动结构可以是滑槽和滑块,滑槽设置于传动杆41上,滑块设置于拨杆42上。
78.如图1、图3、图5、图7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手杆20的底端设置支撑部22,铲斗10铰接于支撑部22上,且支撑部22的底端穿过铲斗10的斗壁与刮板30相连;传动杆41与铲斗10铰接,伸缩传动杆41以带动铲斗10围绕着与支撑部22的铰接点转动,以使铲斗10与刮板3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79.在本实施例中,也是利用杠杆原理,铲斗10与支撑部22的铰接点相当于支点,在传动杆41下压铲斗10时,铲斗10围绕着支点(与支撑部22的铰接点)转动。
80.在本实施例中,刮板30固定不动,刮板30是由可变形材料制作,比如是橡胶片、海绵块等,铲斗10的斗壁可以挤压刮板30使其变形。工作时,传动杆41伸缩使铲斗10相对于刮板30转动,刮板30将铲斗10内斗壁粘附的湿垃圾刮除。
81.此外,由于传动杆41与铲斗10的铰接点,在活动时不仅向下移动,在水平方向还有横向位移。可选地,可以通过分段铰接的方式补偿该铰接点的横向位移,即将传动杆41的下端切为多段,段间再铰接,由此补偿铰接点由于旋转产生的横向位移。
82.如图3、图5、图7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传动杆41上开设第一补偿槽411,传动杆41与铲斗10的铰接点可沿着第一补偿槽411滑动。
83.除了上述的分段铰接的补偿方式,还可以如本实施例中,在传动杆41上开设第一补偿槽411,传动杆41与铲斗10的铰接点位于第一补偿槽411内,并且可以沿着第一补偿槽411左右滑动,由此,可以补偿该铰接点的横向位移。
84.在一种实施例中,支撑部22与刮板30铰接,在传动杆41带动铲斗10转动时,铲斗10的斗壁带动刮板30围绕着与支撑部22的铰接点转动。
85.在本实施例中,刮板30相对于支撑部22可以转动,在铲斗10相对于刮板30转动时,铲斗10的斗壁挤压刮板30也使其转动,由此铲斗10的转动幅度大于刮板30的转动幅度,因此在刮板30和铲斗10都动的情况下,二者之间还是会产生相对位移。
86.相类似地,由于刮板30与支撑部22的铰接点,在活动时不仅向上移动,在水平方向还有横向位移。可选地,可以通过分段铰接的方式补偿该铰接点的横向位移,即将支撑部22切为多段,段间再铰接,由此补偿铰接点由于旋转产生的横向位移。
87.如图3、图5、图7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刮板30上开设第二补偿槽31,刮板30与支撑部22的铰接点可沿着第二补偿槽31滑动。
88.相类似地,除了上述的分段铰接的补偿方式,还可以如本实施例中,在刮板30上开设第二补偿槽31,刮板30与支撑部22的铰接点位于第二补偿槽31内,并且可以沿着第二补偿槽31左右滑动,由此,可以补偿该铰接点的横向位移。
89.在一种实施例中,刮板30通过导向结构设于铲斗10内。
90.可选地,导向结构可以包括:设置于刮板30边缘的滑块以及设置于铲斗10内斗壁的导向槽,导向槽沿铲斗10的长度方向布置,滑块可在导向槽内滑动。
91.在一种实施例中,导向结构包括:开设于刮板30边缘的豁槽32以及设置于铲斗10内斗壁的导向筋12,导向筋12沿铲斗10的长度方向布置,豁槽32的槽壁可在导向筋12上滑动。
92.在一种实施例中,铲斗10的开口11的上沿设置第一梳齿板13。
93.为了进一步提高铲斗10的功能性,铲斗10上设置第一梳齿板13,可以方便刮除扫帚上的毛发。
94.在一种实施例中,刮板30的顶边设置第二梳齿板33,第二梳齿板33的齿牙与第一梳齿板13的齿牙相啮合。
95.前述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梳齿板13上收集的毛发,需要用户手动去除,使用较为不便。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刮板30的顶边再设置第二梳齿板33,第二梳齿板33的齿牙与第一梳齿板13的齿牙相啮合。
96.使用时,将刮板30和铲斗10处于初始位置,即二者没有相对位移,此时,第一梳齿板13和第二梳齿板33的齿牙啮合,用户将扫帚移动向第一梳齿板13上进行刮擦,毛发集中于第一梳齿板13上,收集完成后启动驱动装置,刮板30与铲斗10产生相对位移,第二梳齿板33将第一梳齿板13上的毛发刮离下来,并且毛发顺势落入铲斗10。
97.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梳齿板13和第二梳齿板33基于可产生相对位移的刮板30和铲斗10之上,在收集扫帚上的毛发时,无需用户手部接触,保证了用户的卫生和健康。
98.在一种实施例中,手杆20与铲斗10铰接,手杆20的底端与刮板30连接;驱动装置可带动铲斗10相对于手杆20转动,以使刮板30与铲斗1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99.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可以是前述的传动杆41,传动杆41与铲斗10铰接,此时,传动杆41不仅限于轴向伸缩,还可以进行横向的摆动,以此来补偿传动杆41与铲斗10铰接点的横向位移。
100.同时,刮板30与手杆20的底端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铰接。当刮板30与手杆20的底端固定连接时,刮板30是由可变形材料制作,比如是橡胶片、海绵块等,铲斗10的斗壁可以挤压刮板30使其变形。当刮板30与手杆20的底端铰接时,还需要通过上述的豁槽32以及导向筋12进行保持,使刮板30朝着铲斗10的开口方向移动。
101.具体工作时,也是利用杠杆原理,铲斗10与手杆20的铰接点相当于支点,在传动杆41下压铲斗10时,铲斗10围绕着支点(与手杆20的铰接点)转动,刮板30与铲斗10产生相对位移,进而将铲斗10内斗壁粘附的湿垃圾刮除。
10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