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站信息板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站无障碍综合信息板。
背景技术:
2.常规轨道交通站站外信息板为普通长方体样式,上半部分橱窗内粘贴车站主体范围及各出入口平面位置图,供乘客获取车站各出入口及周边道路、地块的相关信息。
3.然而,现有信息板存在以下缺点:
4.一、服务对象单一。常规的轨道交通站站外信息板仅供正常人使用,未考虑行动不便乘客的特殊需求。由于无盲文和语音提醒,因此对于视觉障碍者,来说是无效设施,对于行动障碍者特别是坐轮椅的乘客,信息板位置过高难以看清,且缺乏无障碍出入口、垂直电梯位置等无障碍设施的提醒。
5.二、功能简单。常规的轨道交通站站外信息板功能单一,仅车站平面布置图提供车站各出入口及周边道路、地块的相关信息。未考虑出行全过程的系统服务,比如缺乏乘客关心的换乘建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各种乘客群体的轨道交通站无障碍综合信息板。
7.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站无障碍综合信息板,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部设置有可升降模块,所述可升降模块的正面设置有多功能集成信息屏,所述可升降模块的侧面设置有无障碍设施信息屏,所述基座的下部正面和侧面均设置有扶手。
9.在一实施例中,该轨道交通站无障碍综合信息板的所述可升降模块上设置有音响,所述音响设置于所述多功能集成信息屏的下方。
10.在一实施例中,该轨道交通站无障碍综合信息板的所述可升降模块的侧面设置有usb接口。
11.在一实施例中,该轨道交通站无障碍综合信息板的所述可升降模块的侧面设置有紧急求助按钮。
12.在一实施例中,该轨道交通站无障碍综合信息板的所述基座的前后面上设置有竖向滑轨,所述基座内设置有气缸,所述可升降模块与所述竖向滑轨滑动配接并与所述气缸传动连接。
13.在一实施例中,该轨道交通站无障碍综合信息板的所述竖向滑轨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限位块。
14.在一实施例中,该轨道交通站无障碍综合信息板的所述升降模块上设置有升降控制按钮,所述升降控制按钮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气缸连接。
15.在一实施例中,该轨道交通站无障碍综合信息板的所述多功能集成信息屏和无障碍设施信息屏表面均覆盖有钢化玻璃。
16.在一实施例中,该轨道交通站无障碍综合信息板的所述可升降模块的升降活动范围为0.4m~0.6m。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多功能集成信息屏设置于可升降模块上,使用轮椅的乘客可调节屏幕高度,方便看清信息内容。通过在可升降模块侧面设置无障碍设施信息屏,可以专门针对行动不便有特殊需求的乘客提供无障碍设备位置的信息。此外,在基座上还设置有无障碍扶手,方便行动困难的乘客支撑。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基座;2-可升降模块;3-多功能集成信息屏;4-无障碍设置信息屏;5-扶手;6-音响;7-usb接口;8-紧急求助按钮;9-竖向滑轨;10-限位块;11-升降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注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描述的诸方面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限制。
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站无障碍综合信息板,包括基座1,基座1的上部设置有可升降模块2,可升降模块2的正面设置有多功能集成信息屏3。多功能集成信息屏3主要用于显示常规的轨道交通站站外信息,例如各出入口平面位置、周边道路等。
24.可升降模块2的侧面设置有无障碍设施信息屏4。无障碍设施信息屏4主要用于显示无障碍出入口、垂直电梯位置等信息。
25.对于乘坐轮椅的乘客来说,常规的信息板高度过高,本技术通过设置可升降模块2,可根据需要调节屏幕高度,方便了乘坐轮椅的乘客查看相关信息。
26.此外,基座1的下部正面和侧面均设置有扶手5,行动障碍者可扶着扶手5查看相关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扶手5应包覆橡胶层等软质材料,并做圆角处理,防止碰伤乘客。
27.在可能的实施例中,可升降模块2上还设置有音响6,音响6设置于多功能集成信息屏3的下方。对于视觉障碍者,可通过音响6语音播报相关服务信息,例如出入口是否可通行、服务台方位等。
28.此外,还可在可升降模块2的侧面设置usb接口7,乘客可通过usb接口7将手机连接到本信息板上,以下载相关信息。
29.在可升降模块2的侧面靠后位置从处,可设置紧急求助按钮8。当乘客遇突发状况亟需帮助时,可通过该按钮呼叫工作人员求助。
30.可升降模块2的升降功能可通过滑轨、气缸等机械结构实现。在本实施例中,在基座1的前后面上设置有竖向滑轨9,基座1内设置有气缸(图中未示出),可升降模块2与竖向滑轨9滑动配接并与气缸传动连接,气缸驱动可升降模块2进行升降动作。为了确保可升降模块2的上下限位置,在竖向滑轨9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限位块10。升降模块2上设置有升降控制按钮11,升降控制按钮11与控制器(图中未示出)连接,控制器与气缸连接。可升降模块2的升降活动范围以0.4m~0.6m为宜,满足正常站立乘客的视线高度和乘坐轮椅乘客的视线高度即可。
31.优选地,在多功能集成信息屏3和无障碍设施信息屏4表面均覆盖有钢化玻璃,以延长使用寿命。
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站无障碍综合信息板,针对行动不便的乘客群体进行了改良,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功能满足各类乘客。
33.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34.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体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3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