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下肢血栓的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9  183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下肢锻炼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防下肢血栓的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2.下肢血栓是十分危险的症状,造成下肢血栓的原因有多种,长时间不运动血液流速较慢是导致血栓的一个原因,适当的锻炼可预防下肢血栓,下肢血栓预防主要有做肢体的活动锻炼预防,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的淤滞,以及药物预防,目前常用的包括口服药物,静脉或者肌注的药物,比如低分子肝素等。
3.通过活动锻炼来预防血栓时,一般是做活动踝关节,做腿部抬升的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但是对一些活动较为困难的人,很难靠自身力量独自完成,所以需要有家属或者康复师,帮助做肢体的活动锻炼,但是存在较为耗费人力的情况,现有的一些锻炼装置,在对下肢进行训练时,缺少对下肢脚底的有效锻炼。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预防下肢血栓的锻炼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预防下肢血栓的锻炼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预防下肢血栓的锻炼装置,包括支撑基座,所述支撑基座呈圆形,所述支撑基座上侧竖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端水平设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呈矩形,所述支撑底板上侧固定连接有座椅,所述支撑底板与伸缩杆上端匹配设有滑轨机构,所述支撑基座上侧设有与座椅位置对应的两个脚踏板,两个所述脚踏板之间匹配设有连动机构,所述支撑基座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呈t字型,所述支撑架上侧水平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控制连动机构的动力机构。
8.优选地,所述滑轨机构包括滑轨,所述滑轨呈水平设置,所述滑轨与伸缩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底板下侧设有与滑轨匹配的滑槽,所述支撑底板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底板下侧水平设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螺纹贯穿支撑底板的滑槽并与滑轨匹配。
9.优选地,所述脚踏板上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脚踏板设有与转动板匹配的开槽,所述转动板上侧均匀设有若干凸起半球块,所述转动板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绑带,所述转动板下侧匹配设有调节螺栓,所述转动板下侧设有与调节螺栓匹配的圆形开口,所述调节螺栓上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与转动板下侧转动连接,所述脚踏板下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调节螺栓螺纹贯穿支撑块。
10.优选地,所述连动机构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两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曲柄,两个所述脚踏板分别与两个曲柄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曲柄呈上下对称设置。
11.优选地,所述支撑基座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上侧竖直固定连接有两个
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上端均与转动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呈对称设置。
12.优选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水平位于壳体内部并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减速电机同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壳体内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通过同步皮带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与从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基座,并在支撑基座上侧设置伸缩杆和座椅,并通过设置与座椅匹配的滑轨机构,座椅为使用者提供坐垫支撑,伸缩杆和滑轨机构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方位调节,整体具有灵活的调节效果,具有较高的舒适性。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脚踏板,并设置与两个脚踏板匹配的连动机构和动力机构,从而实现主动控制两个脚踏板做圆周运动的效果,可为使用者提供脚踏运动锻炼,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达到主动预防下肢血栓的目的,通过在脚踏板上设置转动板,以及设置可调节转动板的调节螺栓,从而实现弯曲拉伸使用者脚底板的效果,同时配合脚踏转动的效果可实现脚底按摩的作用,进一步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防下肢血栓的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防下肢血栓的锻炼装置中的滑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防下肢血栓的锻炼装置中的连动机构和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防下肢血栓的锻炼装置中的调节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支撑基座、2伸缩杆、3支撑底板、4座椅、5滑轨机构、6脚踏板、7连动机构、8支撑架、9壳体、10动力机构、11滑轨、12紧固螺栓、13转动板、14绑带、15调节螺栓、16支撑块、17转动轴、18曲柄、19支板、20支撑杆、21减速电机、22主动齿轮、23从动齿轮、24同步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参照图1-4,一种预防下肢血栓的锻炼装置,包括支撑基座1,支撑基座1用于水平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起到主要支撑的作用,支撑基座1呈圆形,具有较好的支撑效果,支撑基座1上侧竖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2,伸缩杆2与现有的相同,可进行高度的调节,伸缩杆2上端水平设有支撑底板3,支撑底板3呈矩形,支撑底板3上侧固定连接有座椅4,支撑底板3对座椅4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座椅4为使用者提供坐垫,支撑底板3与伸缩杆2上端匹配设有滑轨机构5,滑轨机构5包括滑轨11,滑轨11呈水平设置,滑轨11与伸缩杆2上端固定连接,支撑底板3下侧设有与滑轨11匹配的滑槽,滑轨11对支撑底板3起到支撑和限制的作用,支撑底
板3与滑轨11滑动连接,支撑底板3下侧水平设有紧固螺栓12,紧固螺栓12螺纹贯穿支撑底板3的滑槽并与滑轨11匹配,在紧固螺栓12调松的情况下,通过推动座椅4,可使得支撑底板3水平移动,调节好位置后,通过将紧固螺栓12拧紧,可将支撑底板3和与之匹配的座椅4方位固定;
23.支撑基座1上侧设有与座椅4位置对应的两个脚踏板6,两个脚踏板6为使用者通过脚踏支撑,脚踏板6上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3,脚踏板6设有与转动板匹配的开槽,转动板13可进行转动调节,起到拉伸脚底板的功效,转动板13上侧均匀设有若干凸起半球块,若干凸起半球块起到按摩脚底的作用,转动板13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绑带14,通过两个绑带14可固定使用者脚底板,转动板13下侧匹配设有调节螺栓15,转动板13下侧设有与调节螺栓15匹配的圆形开口,调节螺栓15上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块,转动块与转动板13下侧转动连接,脚踏板6下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6,调节螺栓15螺纹贯穿支撑块16,转动调节螺栓15上升,可带动转动板13转动角度变大,实现转动调节;
24.两个脚踏板6之间匹配设有连动机构7,连动机构7包括转动轴17,转动轴17两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曲柄18,转动轴17可带动两个曲柄18转动,两个脚踏板6分别与两个曲柄18转动连接,两个曲柄18可分别带动对应的脚踏板6动作,两个曲柄18呈上下对称设置,这样两个曲柄18转动时,可实现脚踏运动的效果,支撑基座1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板19,支板19上侧竖直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20,两个支撑杆20上端均与转动轴17转动连接,两个支撑杆20呈对称设置,两个支撑杆20对转动后17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转动轴17能够平稳转动;
25.支撑基座1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8,支撑架8呈t字型,支撑架8上侧水平固定连接有壳体9,壳体9的形状用于与其内部部件的方位匹配,壳体9内设有控制连动机构7的动力机构10,动力机构10包括减速电机21,减速电机21与现有的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减速电机21水平位于壳体9内部并与壳体9固定连接,减速电机21同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22,减速电机21启动可带动主动齿轮22转动,壳体9内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23,从动齿轮23与主动齿轮22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主动齿轮22与从动齿轮23之间通过同步皮带24传动连接,主动齿轮22通过同步皮带24带动从动齿轮23转动,转动轴17与从动齿轮23同轴固定连接,从动齿轮23转动可带动转动轴17转动。
26.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的使用步骤如下:
27.根据情况调节座椅4,对伸缩杆2进行高度的调节,将紧固螺栓12调松,推动座椅4,使得支撑底板3水平移动,调节好座椅4的位置后,将紧固螺栓12拧紧,固定座椅4的方位,使用者坐到座椅4上,并且脚踏在两个脚踏板6上,通过两个绑带14固定使用者的脚,可根据情况,转动调节螺栓15上升,带动转动板13转动,实现脚底拉伸角度的调节;进行脚踏运动,减速电机21启动带动主动齿轮22转动,主动齿轮22通过同步皮带24带动从动齿轮23转动,从动齿轮23转动带动转动轴17转动,转动轴17带动两个曲柄18转动,两个曲柄18分别带动对应的脚踏板6动作,最终实现脚踏的动作。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