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LC内隔墙板转角连接卡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9  212

一种alc内隔墙板转角连接卡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alc内隔墙板转角连接卡。


背景技术:

2.alc内隔墙板主要用于建筑内隔墙、分户隔墙、防火区分及楼梯井部位,是一种以粉煤灰、石灰、水泥和发气材料为原料,经过高压蒸汽养护而成的多气孔混凝土成型板材。
3.alc内隔墙板在转角安装时,一般采用在alc隔墙上下端各用一只管卡进行固定,然后通过销钉与粘结剂进行接缝处连接,如附图1所示。
4.这种施工方法会造成转角连接力差,施工周期长,效率低下,如果粘结剂还未凝固时对板造成碰撞,易出现松动的现象。
5.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alc内隔墙板转角连接卡,有效解决了现有alc内隔墙板转角连接处安装连接力差,容易松动的问题。
7.一种alc内隔墙板转角连接卡,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的连接卡一和u形的连接卡二,连接卡一包括底板一,底板一两侧分别固定有侧板二和侧板三,连接卡二包括底板二,底板二两侧分别固定有底板一和侧板四,侧板二和底板二一体连接。
8.优选的,所述侧板三下端连接有钢耳一,所述钢耳一上开设有射钉孔一。
9.优选的,所述侧板四下端连接有钢耳二,所述钢耳二上开设有射钉孔二。
10.优选的,所述侧板二和侧板三上开设有相匹配的销钉孔一。
11.优选的,所述底板一和侧板四上开设有相匹配的销钉孔二。
12.优选的,所述钢耳二上开设有螺栓孔,螺栓孔内安装有螺栓,螺栓另一端连接有连接筒,连接筒内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另一端连接有另一个置于其上方的连接筒和螺栓。
13.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均开设有多个调节孔,调节孔处安装有固定销。
14.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以及增加转角两块alc墙板的连接力,增加墙板的锁定效果,降低操作难度,还能有效的保护墙体角部,防止被破坏。
附图说明
15.图1为传统alc内隔墙板安装连接方式。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alc内隔墙板安装连接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示意图一(未去除隐藏部分)。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示意图二(未去除隐藏部分)。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下两个连接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1. 连接卡一;2. 连接卡二;101. 底板一;102. 侧板二;103. 侧板三;104. 钢耳一;105. 射钉孔一;106. 销钉孔一;201. 底板二; 202. 侧板四; 203. 钢耳二; 204. 射钉孔二; 205. 销钉孔二; 206. 螺栓孔; 207. 螺栓; 208. 连接筒; 209. 支撑杆; 210. 调节孔; 211. 固定销;2091. 上支撑杆; 2092. 下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6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24.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25.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为一种alc内隔墙板转角连接卡,包括u形连接的连接卡一1和连接卡二2,为了方便对连接卡一1和连接二2描述,将连接卡一1和连接卡二2各个部件分开命名,连接卡一1包括矩形的底板一101,底板一10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侧板二102和侧板三103,底板一101、侧板二102、侧板三103组成u形的连接卡一1。
26.连接卡二2包括矩形的底板二201,底板二201两侧分别固定有底板一101和侧板四202,底板二201、底板一101、侧板四202组成u形的连接卡二2。
27.侧板二102和底板二201一体连接,底板一101为连接卡一1和连接卡二2的共用板。
28.实施例二,在对连接卡一1和连接卡二2进行固定时,在侧板三103的下端连接有钢耳一104,在钢耳一104上开设有射钉孔一105,对连接卡一1进行固定。
29.实施例三,在侧板四202的下端连接有钢耳二203,在钢耳二203上开设有射钉孔二204,对连接卡二2进行固定。
30.实施例四,侧板二102和侧板三103相对设置,侧板二102和侧板三103相同高度位置均开设有匹配的销钉孔一106,用来固定alc内隔墙板。
31.实施例五,底板一101和侧板四202相对设置,底板一101和侧板四202相同高度位置均开设有匹配的销钉孔二205,用来固定另一块alc内隔墙板。
32.实施例六,为了更加稳定的固定转角alc内隔墙板,在转角alc内隔墙板的上端和下端均安装有转角连接卡,而上端的转角连接卡需要将连接卡一1上的钢耳一104固定在侧板三103的上端,连接卡二2上的钢耳二203固定在侧板四202的上端,然后用射钉孔一105和射钉孔二204固定在上楼层板上。
33.或者再提供一种实施例,上方的转角连接卡的钢耳一104和钢耳二203位置不动,那么需要对上方的转角连接卡进行支撑,所以在其中一个钢耳一104或钢耳二203上进行支撑,以钢耳二203为例,在钢耳二203上开设有螺栓孔206,螺栓孔206内安装有螺栓207,螺栓207上端连接有连接筒208,连接筒208另一端开口内部为空腔,连接筒208上端插接有能够拆卸的支撑杆209,支撑杆209另一端插接在上端的连接筒208内,该处的连接筒208连接有另一螺栓206,该处的螺栓206安装在上方的转角连接卡钢耳二203内。
34.上方的转角连接卡经支撑杆209进行支撑固定,从而对转角alc内隔墙板进行限位。
35.实施例七,支撑杆209包括滑动连接的上支撑杆2091和下支撑杆2092,在上支撑杆2091和下支撑杆2092上均开设有多个调节孔210,调节孔210对准后,用固定销211固定在调节孔210内,从而调整支撑杆209的长度,满足不同高度的需求和限位。
36.本实用新型整体采用3mm厚镀锌钢板制作,连接卡一1和连接卡二2的u形开口大小为alc内隔墙板厚度再加4mm宽度。
37.本实用新型在施工前定位出转角位置,用射钉通过底部的钢耳一和钢耳二上的射钉孔一和射钉孔二固定好连接卡一和连接卡二,然后放置alc墙板,再通过销钉或螺栓进行穿过alc内隔墙板进行固定,达到alc墙板连接稳固的目的。
38.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以及增加转角两块alc墙板的连接力,增加墙板的锁定效果,降低操作难度,还能有效的保护墙体角部,防止被破坏。


技术特征:
1.一种alc内隔墙板转角连接卡,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的连接卡一(1)和u形的连接卡二(2),连接卡一(1)包括底板一(101),底板一(101)两侧分别固定有侧板二(102)和侧板三(103),连接卡二(2)包括底板二(201),底板二(201)两侧分别固定有底板一(101)和侧板四(202),侧板二(102)和底板二(201)一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lc内隔墙板转角连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三(103)下端连接有钢耳一(104),所述钢耳一(104)上开设有射钉孔一(1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lc内隔墙板转角连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四(202)下端连接有钢耳二(203),所述钢耳二(203)上开设有射钉孔二(20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lc内隔墙板转角连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二(102)和侧板三(103)上开设有相匹配的销钉孔一(10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lc内隔墙板转角连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一(101)和侧板四(202)上开设有相匹配的销钉孔二(205)。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alc内隔墙板转角连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耳二(203)上开设有螺栓孔(206),螺栓孔(206)内安装有螺栓(207),螺栓(207)另一端连接有连接筒(208),连接筒(208)内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209),支撑杆(209)另一端连接有另一个置于其上方的连接筒和螺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alc内隔墙板转角连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09)包括上支撑杆(2091)和下支撑杆(2092),上支撑杆(2091)和下支撑杆(2092)滑动连接,所述上支撑杆(2091)和下支撑杆(2092)上均开设有多个调节孔(210),调节孔(210)处安装有固定销(2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ALC内隔墙板转角连接卡,有效解决了现有ALC内隔墙板转角连接处安装连接力差,容易松动的问题,包括U形的连接卡和U形的连接卡二,连接卡一包括底板一,底板一两侧分别固定有侧板二和侧板三,连接卡二包括底板二,底板二两侧分别固定有底板一和侧板四,侧板二和底板二一体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以及增加转角两块ALC墙板的连接力,增加墙板的锁定效果,降低操作难度,还能有效的保护墙体角部,防止被破坏。防止被破坏。防止被破坏。


技术研发人员:谢瑞崇 张书豪 范娜娜 张攀辉 郝红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城源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9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