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轴减震装置及振动提浆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9  177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提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共轴减震装置及振动提浆机器人。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当前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小高层和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其逐步替代了传统的砖瓦结构民房和老公房,与此同时,人们对房子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传统的房屋顶层施工过程中,通常提浆工序需要人工手动加工,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提浆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传统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共轴减震装置及振动提浆机器人,该共轴减震装置的结构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振动效果好,无需人工手动提浆,提浆效率高。
4.一种共轴减震装置,包括移动底盘架、安装于所述移动底盘架的振捣模组、及用于将所述振捣模组与移动底盘架连接的减震模组;所述振捣模组包括安装于所述移动底盘架的震动驱动器和振捣辊;所述减震模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及减震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板安装于所述移动底盘架,所述第二连接板安装于所述振捣模组,所述减震连接件将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连接。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捣模组包括安装于所述移动底盘架内的支撑架、及安装于所述支撑架底部两侧的轴承座,所述振捣辊与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震动驱动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模组的数量为四组,所述减震模组分别与所述移动底盘架和支撑架连接。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安装于所述移动底盘架,所述第二连接板安装于所述支撑架,所述减震连接件呈螺旋状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减震连接件为弹簧钢圈、钢丝绳或其他减震器件。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行走模组,所述行走模组安装于所述移动底盘架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底盘架移动,所述行走模组包括行走驱动座、减速器联动座及行走轮,所述行走驱动座通过所述减速器联动座与所述行走轮连接,所述行走轮与所述振捣辊共轴设置。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模组包括驱动固定件和固定板,所述行走驱动座通过所述驱动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移动底盘架上,所述固定板安装于所述移动底盘架并与所述减速器联动座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模组包括万向轮,所述移动底盘架一端设置有前支架,所述万向轮安装在所述前支架底部。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供电模组,所述供电模组安装于所述移动底盘架,所述供电模组包括至少若干组电池,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前支架上。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两组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安装在所述移动底盘架上。
13.一种振动提浆机器人,包括所述的共轴减震装置。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共轴减震装置的结构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振动效果好,无需人工手动提浆,提浆效率高,设置移动底盘架用于整体结构的连接安装使用,震动驱动器和振捣辊相互配合振动提浆效果好,减震模组用于将移动底盘架与振捣模组连接,减震效果好,具体来说,第一连接板安装于移动底盘架,第二连接板安装于支撑架,减震连接件将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连接,减震效果极佳,整体结构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共轴减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共轴减震装置的俯视图;
18.图3为图1的共轴减震装置的主视图;
19.图4为图1的共轴减震装置的仰视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移动底盘架10、前支架11、供电模组20、电池21、支撑架30、振捣模组40、震动驱动器41、振捣辊42、减震模组43、第一连接板43a、第二连接板43b、减震连接件43c、轴承座44、行走模组50、行走驱动座51、减速器联动座52、行走轮53、驱动固定件54、固定板55、万向轮56、驱动器60。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4.请参考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共轴减震装置,该共轴减震装置的结构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振动效果好,无需人工手动提浆,提浆效率高。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振动提浆机器人,该振动提浆机器人包括共轴减震装置。
25.在本实施例中,该共轴减震装置包括移动底盘架10、安装于移动底盘架10的振捣模组40、及用于将振捣模组40与移动底盘架10连接的减震模组43;振捣模组40包括安装于移动底盘架10的震动驱动器41和振捣辊42;减震模组43包括第一连接板43a、第二连接板43b及减震连接件43c,第一连接板43a安装于移动底盘架10,第二连接板43b安装于振捣模组40,减震连接件43c将第一连接板43a与第二连接板43b连接。
26.本实施例中,移动底盘架10用于整体结构的连接安装使用,震动驱动器41和振捣
辊42相互配合振动提浆效果好,减震模组43用于将移动底盘架10与振捣模组40连接,减震效果好。
27.振捣模组40包括安装于移动底盘架10内的支撑架30、及安装于支撑架30底部两侧的轴承座44,振捣辊42与轴承座44连接;本实施例中,震动驱动器41安装在支撑架30上,振捣辊42与轴承座44连接,同时轴承座44对振捣辊42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28.具体来说,震动驱动器41和振捣辊42相互配合振动提浆效果好,若干组减震模组43连接移动底盘架10和支撑架30,设置若干组减震模组43的减震效果好,整体结构稳定可靠;本实施例中,减震模组的数量优选为四组,各减震模组43分别与移动底盘架10和支撑架30连接,减震极佳。
29.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43a安装于移动底盘架10,第二连接板43b安装于支撑架30,减震连接件43c将第一连接板43a与第二连接板43b连接,减震效果极佳,整体结构稳定可靠;本实施例中,减震连接件43c呈螺旋状将第一连接板43a和第二连接板43b连接,减震连接件43c为弹簧钢圈、钢丝绳或其他减震器件,环境适应性强,安装方式多样,具有良好的缓冲抗冲击性能,安装方便。
30.具体来说,该共轴减震装置还包括行走模组50,行走模组50安装于移动底盘架10并用于驱动移动底盘架10移动,行走模组50包括行走驱动座51、减速器联动座52及行走轮53,行走驱动座51通过减速器联动座52与行走轮53连接,行走轮53与振捣辊42共轴设置,增加整个装置的转向能力,移动更加灵活;行走模组50包括驱动固定件54和固定板55,行走驱动座51通过驱动固定件54安装在移动底盘架10上,固定板55安装于移动底盘架10并与减速器联动座52连接,行走驱动座51通过减速器联动座52与行走轮53驱动连接,进而带动移动底盘架10移动,移动稳定。
31.优选的实施例中,行走模组50包括万向轮56,移动底盘架10一端设置有前支架11,万向轮56安装在前支架11底部可以变换方向,同时万向轮56对行走轮53的移动方向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32.该共轴减震装置还包括供电模组20,供电模组20安装于移动底盘架10,供电模组20包括至少若干组电池21,电池21安装于前支架11上,供电效果好,供电充足;共轴减震装置还包括至少两组的驱动器60,驱动器60安装在移动底盘架10上并与行走驱动座51连接,使得行走模组50能够平稳启动。
33.本实用新型的共轴减震装置的结构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振动效果好,无需人工手动提浆,提浆效率高,设置移动底盘架10用于整体结构的连接安装使用,供电模组20安装在移动底盘架10上用于对整个装置提供电能,供电效果好,供电充足,支撑架30安装在移动底盘架10内对震动驱动器4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行走模组50安装在移动底盘架10并用于驱动其行走,具体的,震动驱动器41和振捣辊42相互配合振动提浆效果好,若干组减震模组43连接移动底盘架10和支撑架30,设置若干组减震模组43的减震效果好,整体结构稳定可靠。
3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