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梁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经常出现的构件,传统加固梁的一般方法是增加梁的韧性,或者是增大梁的横截面积,也可以通过加钢板或者是角钢进行梁加固,而框架结构梁通常使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的尺寸达不到统一,因此需要能够灵活调节大小的加固装置,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3174893u提出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通过设置固定板和碳纤维板之间的夹板和底板,且可以根据横梁的尺寸大小进行定制,加上左右两块固定板由螺纹杆和螺母进行安装连接,达到了灵活安装的目的。
3.但是该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其仍需要根据梁的尺寸进行定制夹板和底板,从而使得装置组装的灵活性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其仍需要根据梁的尺寸进行定制夹板和底板,从而使得装置组装的灵活性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包括两组以梁本体中心所在竖直平面相互对称并围合分布于梁本体相对侧且将梁本体遮罩的覆层组件,两组所述覆层组件顶部相对的两侧分别与定位轴的两端卡固,且定位轴的轴线与梁本体之间平行,所述定位轴外侧壁的中心处插设有与定位轴之间固定连接且朝向梁本体的一侧与梁本体之间相接触的辅助加固架,所述辅助加固架背向梁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固梁,且加固梁的底部螺装于两组覆层组件的底部。
8.优选的,所述覆层组件包括若干组堆叠分布且相互对齐的围挡座,每两组相邻围挡座之间均螺装固定,且围挡座背向梁本体的一侧固设有高度与围挡座高度相等的加固座,所述加固座的形状设置为旋转九十度的“t”字形,且加固座的端面与其中部之间均焊接固定有加强筋。
9.优选的,所述围挡座的形状设置为旋转九十度的“凹”字形,覆层组件中相对的两组围挡座之间具有间隙。
10.优选的,所述加固梁包括多组竖直等间距分布且平行于梁本体的直梁,多组所述直梁中处于位于底部的直梁外每组所述直梁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螺具与两组连接梁之间固定,每两组相对的连接梁均以直梁的中心平面相互对称,且多组连接梁中位于顶部的两组连接梁与辅助加固架之间固定连接,多组所述直梁中位于底部的直梁底部外侧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覆层组件之间固定。
11.优选的,所述连接梁的壁厚均匀,且每组连接梁的形状均设置为弓形,每两组位于相对的连接梁的凹面相向分布。
12.优选的,所述辅助加固架朝向梁本体的一侧设置为磨砂平面,且辅助加固架的顶部固设有凸出于辅助加固架设置为磨砂平面的一侧且与梁本体顶部相接触的抵角。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通过覆层组件中多组围挡座的堆叠及连接配合,使得覆层组件方便进行组合连接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梁本体,提高了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的适用性以及组装连接的方便性,通过每组围挡座均加固设置有加固座,以及加固座与加强筋的连接配合,使得围挡座能够被加固座和加强筋加固,减少围挡座自身的变形。
16.2、该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通过加固梁中连接梁和直梁的交错连接固定,使得加固梁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覆层组件,提高了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组合连接的方便性,通过连接梁自身的形状配合,使得连接梁和直梁连接高度较高后不易于变形弯折,提高了加固梁使用的稳定性。
17.3、该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通过设置有覆层组件对梁本体进行包覆,使得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能够较好的对梁本体起到抗弯抗剪的效果,通过辅助加固架对梁本体的抵靠,以及加固梁对覆层组件的加固,使得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的支撑固定较为稳定,提高了对梁本体的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辅助加固架与加固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围挡座;2、加固座;3、加强筋;4、定位轴;5、辅助加固架;6、加固梁;601、连接梁;602、直梁;603、螺具;604、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包括两组以梁本体中心所在竖直平面相互对称并围合分布于梁本体相对侧且将梁本体遮罩的覆层组件,设置有覆层组件对梁本体进行包覆,使得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能够较好的对梁本体起到抗弯抗剪的效果,两组覆层组件顶部相对的两侧分别与定位轴4的两端卡固,且定位轴4的轴线与梁本体之间平行,定位轴4外侧壁的中心处插设有与定位轴4之间固定连接且朝向梁本体的一侧与梁本体之间相接触的辅助加固架5,辅助加固架5背向梁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固梁6,且加固梁6的底部螺装于两组覆层组件的底部,过辅助加固架5
对梁本体的抵靠,以及加固梁6对覆层组件的加固,使得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的支撑固定较为稳定,提高了对梁本体的保护效果。
24.具体的,为了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的适用性以及组装连接的方便性,覆层组件包括若干组堆叠分布且相互对齐的围挡座1,每两组相邻围挡座1之间均螺装固定,通过覆层组件中多组围挡座1的堆叠及连接配合,使得覆层组件方便进行组合连接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梁本体,且围挡座1背向梁本体的一侧固设有高度与围挡座1高度相等的加固座2,加固座2的形状设置为旋转九十度的“t”字形,且加固座2的端面与其中部之间均焊接固定有加强筋3,通过每组围挡座1均加固设置有加固座2,以及加固座2与加强筋3的连接配合,使得围挡座1能够被加固座2和加强筋3加固,减少围挡座1自身的变形。
25.具体的,为了使得覆层组件的组装较为稳定,围挡座1的形状设置为旋转九十度的“凹”字形,覆层组件中相对的两组围挡座1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围挡座1在梁本体外侧堆叠放置时,避免因生产误差造成相对的两组围挡座1之间放置偏移。
26.具体的,为了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的适用性以及组装连接的方便性,加固梁6包括多组竖直等间距分布且平行于梁本体的直梁602,多组直梁602中处于位于底部的直梁602外每组直梁602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螺具603与两组连接梁601之间固定,每两组相对的连接梁601均以直梁602的中心平面相互对称,连接梁601的壁厚均匀,且每组连接梁601的形状均设置为弓形,每两组位于相对的连接梁601的凹面相向分布,通过连接梁601自身的形状配合,使得连接梁601和直梁602连接高度较高后不易于变形弯折,提高了加固梁6使用的稳定性,通过加固梁6中连接梁601和直梁602的交错连接固定,使得加固梁6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覆层组件,多组连接梁601中位于顶部的两组连接梁601与辅助加固架5之间固定连接,多组直梁602中位于底部的直梁602底部外侧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安装座604,安装座604与覆层组件之间固定。
27.具体的,为了使得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的支撑固定较为稳定,辅助加固架5朝向梁本体的一侧设置为磨砂平面,增大了辅助加固架5与梁本体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使得两者之间的接触较为稳定,且辅助加固架5的顶部固设有凸出于辅助加固架5设置为磨砂平面的一侧且与梁本体顶部相接触的抵角,从而使得辅助加固架5能够于梁本体顶部将其抵紧,用以在垂直于覆层组件的一侧对梁本体进行支撑加固。
28.工作原理:使用者将覆层组件中的围挡座1相对的贴合并堆叠放置于梁本体外侧,并将位于梁本体相对的两端的围挡座1与梁本体或接触面之间固定,同时将相邻围挡座1之间连接固定,以使得覆层组件将梁本体包覆,可以起到抗弯抗剪的效果,同时覆层组件中的加固座2和加强筋3辅助加固围挡座1,以减少围挡座1自身的变形,同时辅助加固架5能够抵靠在梁本体顶部,用以在垂直于覆层组件的一侧对梁本体进行支撑加固,同时加固梁6能够将相对的围挡座1连接且辅助加固覆层组件。
29.综上所述,该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通过覆层组件中多组围挡座1的堆叠及连接配合,使得覆层组件方便进行组合连接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梁本体,提高了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的适用性以及组装连接的方便性,通过每组围挡座1均加固设置有加固座2,以及加固座2与加强筋3的连接配合,使得围挡座1能够被加固座2和加强筋3加固,减少围挡座1自身的变形,通过加固梁6中连接梁601和直梁602的交错连接固定,使得加固梁6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覆层组件,提高了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组合连接的方便性,通过连接梁
601自身的形状配合,使得连接梁601和直梁602连接高度较高后不易于变形弯折,提高了加固梁6使用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有覆层组件对梁本体进行包覆,使得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能够较好的对梁本体起到抗弯抗剪的效果,通过辅助加固架5对梁本体的抵靠,以及加固梁6对覆层组件的加固,使得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的支撑固定较为稳定,提高了对梁本体的保护效果。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