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冷却板吊耳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板在进行取出、放入和固定不同操作时,需要吊耳进行吊起,但是现在冷却板的吊耳需要通过焊接技术焊接在冷却板上,需要人工用焊接枪将吊耳一个一个的焊接在冷却板上,便于冷却板的使用,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将吊耳焊接在冷却板上的冷却板吊耳焊接装置。
4.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一种冷却板吊耳焊接装置,包括用于输送冷却板的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等距离设置有多个用于限位冷却板的限位件,所述第一传送带前端套设有支撑架,所述第一传送带后端套设龙门架,所述第一传送带右侧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架相配合且用于传送吊耳的第二传送带,且所述第二传送带末端延伸至所述支撑架内,所述支撑架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传送带上吊耳输送至冷却板上的拿取机构;所述龙门架的两竖板内侧上端均设置有用于将吊耳焊接在冷却板上的焊接件,所述龙门架的横板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将吊耳限位在冷却板上的限位机构。
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左右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所述第一限位块右侧面开设有用于限位冷却板的第一弧形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块左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限位槽相配合的第二弧形限位槽。
6.进一步的,所述拿取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支撑架的上横板内右端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螺旋套设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下表面设置有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多节伸缩气缸,所述第一多节伸缩气缸的伸缩杆末端设置有用于夹起吊耳的手指气缸。
7.进一步的,所述焊接件包括焊接笔,所述龙门架的两竖板内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上螺旋套设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上连接有中空盒体,所述中空盒体上表面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螺杆,且所述第三螺杆末端穿过所述中空盒体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中空盒体内,所述第三螺杆上螺旋套设有第三移动块,所第三移动块右侧面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三限位块,上端第三限位块上表面设置有第四电机,上下两端第三限位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多节伸缩气缸,所述第二多节伸缩气缸末端设置有所述焊接笔,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多节伸缩气缸转动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双输出电机,所述龙门架的横板内中部设置有所述
双输出电机,所述双输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四螺杆,所述第四螺杆上螺旋套设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杆末端穿过所述龙门架的横板延伸至所述龙门架内,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杆末端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下表面设置有用于限位固定吊耳且开口向下的弧形限位块。
9.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板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吊耳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相配合的定位槽。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装置中加入了限位件、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和焊接件,使得通过限位件将放置在第一传送带上的冷却板进行限位,然后传送,传送后通过第二传送带将吊耳进行传送,通过拿取机构将吊耳拿取至冷却板上,然后通过焊接件将吊耳焊接在冷却板上;装置中加入了限位机构,使得通过限位机构的作用能够实现在焊接时将吊耳更好的限位在冷却板上,便于焊接更好的进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所述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所述龙门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所述冷却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16.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实施例:一种冷却板吊耳焊接装置,包括用于输送冷却板1的第一传送带2,所述第一传送带2上等距离设置有多个用于限位冷却板1的限位件3,所述第一传送带2前端套设有支撑架21,所述第一传送带2后端套设龙门架22,所述第一传送带2右侧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架21相配合且用于传送吊耳11的第二传送带23,且所述第二传送带23末端延伸至所述支撑架21内,所述支撑架21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传送带23上吊耳11输送至冷却板1上的拿取机构4;所述龙门架22的两竖板内侧上端均设置有用于将吊耳11焊接在冷却板1上的焊接件5,所述龙门架22的横板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将吊耳11限位在冷却板1上的限位机构6。使得通过限位件3对冷却板1进行限位,第一传送带2带动冷却板1进行移动,移动至支撑架21位置,然后通过拿取机构4将吊耳11拿起,放置在冷却板1上,然后第一传送带2继续移动,带动冷却板1至龙门架22位置,通过限位机构6将吊耳11限位固定在冷却板1上,然后通过焊接件5进行焊接。
17.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3包括第一限位块31和第二限位块32,所述第一限位块31和所述第二限位块32左右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2上,所述第一限位块31右侧面开设有用于限位冷却板1的第一弧形限位槽33,所述第二限位块32左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限位槽33相配合的第二弧形限位槽34。使得通过第一弧形限位槽33和第二弧形限位槽34的作用能够对冷却板1进行限位固定。
18.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拿取机构4包括第一电机41,所述支撑架21的上横板内右端设置有所述第一电机41,所述第一电机41的输出端连接
设置有第一螺杆42,所述第一螺杆42上螺旋套设有第一移动块43,所述第一移动块43下表面设置有第一移动板44,所述第一移动板44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多节伸缩气缸45,所述第一多节伸缩气缸45的伸缩杆末端设置有用于夹起吊耳11的手指气缸46。使得开启第一电机41,第一电机41能够带动第一螺杆42转动,第一螺杆42转动能够带动第一移动块43左右移动,再通过第一多节伸缩气缸45带动手指气缸46上下移动,将吊耳11夹起。
19.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焊接件5包括焊接笔51,所述龙门架22的两竖板内设置有第二电机52,所述第二电机5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螺杆53,所述第二螺杆53上螺旋套设有第二移动块54,所述第二移动块54上连接有中空盒体55,所述中空盒体55上表面设置有第三电机56,所述第三电机56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螺杆57,且所述第三螺杆57末端穿过所述中空盒体56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中空盒体56内,所述第三螺杆57上螺旋套设有第三移动块58,所第三移动块58右侧面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三限位块59,上端第三限位块59上表面设置有第四电机50,上下两端第三限位块59之间设置有第二多节伸缩气缸7,所述第二多节伸缩气缸7末端设置有所述焊接笔51,所述第四电机50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多节伸缩气缸7转动连接。使得开启第二电机52,第二电机52带动第二螺杆53进行移动,从而带动第二移动块54前后移动,开启第三电机56,第三电机56能够带动第三螺杆57转动,第三螺杆57转动能够带动第三移动块58上下移动,从而实现焊接笔51的前后上下移动,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将吊耳11焊接在冷却板1上,再开启第四电机50,实现焊接笔51的前后摆动角度调整,便于对吊耳11的前后侧面进行焊接,开启第二多节伸缩气缸7能够使焊接笔51移动至吊耳11处进行焊接。
20.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双输出电机61,所述龙门架22的横板内中部设置有所述双输出电机61,所述双输出电机6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四螺杆62,所述第四螺杆62上螺旋套设有伸缩气缸63,所述伸缩气缸63的伸缩杆末端穿过所述龙门架22的横板延伸至所述龙门架22内,所述伸缩气缸63的伸缩杆末端设置有支撑块64,所述支撑块64下表面设置有用于限位固定吊耳11且开口向下的弧形限位块65。使得开启双输出电机61,双输出电机61能够带动第四螺杆62进行转动,第四螺杆62转动带动伸缩气缸63进行左右移动,便于移动至吊耳11正上方位置,开启伸缩气缸63,伸缩气缸63带动支撑块64向下移动,支撑块64向下移动能够通过弧形限位块65将吊耳11限位固定在冷却板1上。
21.请继续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板1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定位块12,所述吊耳11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12相配合的定位槽(未图示)。使得通过定位块12和定位槽的作用,能够更好的将吊耳11固定定位在冷却板1上。
22.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机、双输出电机、焊接笔、伸缩气缸和多节伸缩气缸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能够清楚了解,在此不进行详细说明。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工作人员将冷却板放置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进行限位,第一传送带开始传送,冷却板传送至支撑架位置时,开启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螺杆转动,从而带动手指气缸进行左右移动,拿取吊耳,然后通过定位槽和定位块相配合,将吊耳放置在冷却板上,冷却板继续向后移动,移动至龙门架时,开启双输出电机,双输出电机带动第四螺杆转动,从而带动伸缩气缸左右移动至吊耳正上方位置,开启伸缩气缸,伸缩气缸带动支撑块向下移动,通过弧形限位块将吊耳限位压住在冷却板上,
然后通过焊接件将吊耳焊接在冷却板上。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