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调节梁体侧模安装高度的侧模转角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9  172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板装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调节梁体侧模安装高度的侧模转角连接件。


背景技术:

2.传统梁侧面模板需要对成品模板按梁高进行切割配置半成品板材,大部分工人操作切割质量差,要使用合金小齿锯片切割,现场锯木面、废木条等产生较多的建筑垃圾,极不利于现场的消防管理和文明施工管理。同时,现有梁模体系主要包括底模和侧模,通过脚手架支撑,且两侧模中部还需通过钻孔固定对拉丝杆进行加固,大大降低了侧模板的周转次数,且容易发生翘曲,同时,安装时,固定方式还较为复杂,降低了施工的工作效率。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施工中,也有采用装配式梁模板的方式来浇筑混凝土梁。如申请号为201911021920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铝合金模板,包括由依次首尾连接的多节标准侧模板组成的侧模板墙,衔接于所述侧模板墙两端的转角侧模板,所述侧模板墙和转角侧模板均成对的被连接件定位隔开,在以对侧模板墙及以对转角侧模板间形成预留浇筑腔。上述组合模板具有安装和拆卸方便,表面平滑的优点,但其转角侧模板功能单一,不能对其底模安装高度进行调节。而在现场施工中,梁与梁之间通常梁高不同,针对不同梁高,需设置不同高度的侧模板,而现有的转角件不能满足不同高度侧模之间的安装和固定。
4.同时,申请人针对现有侧模板固定支撑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对现有侧模板进行了改进,通过在侧模板一侧设置滑块,在脚手架立杆顶部设置滑轨来安装滑块的方式对侧模进行固定安装。针对采用滑轨来支撑并安装侧模板的安装结构,急需一种能够便于滑轨装配,并能够确保侧模板与转角模板能够紧密连接的转角连接件。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带有滑轨的侧模板安装,并能够适应不同侧模板安装高度,且连接结构简单、稳固的侧模转角连接件。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能够调节梁体侧模安装高度的侧模转角连接件,包括呈竖向设置且横截面呈l形的转角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模板的外侧为成型面,内侧为连接面;在连接面固定有一连接立柱,在连接立柱的两个外立面中部、沿连接立柱高度方向均设有一个用于与滑轨侧端相配合的滑槽;在每个滑槽的一侧或两侧、沿连接立柱高度方向均间隔设有多个用于插销插入并通过插销对导轨形成支撑的固定孔。这样,设置在连接立柱上的滑槽可用于对应侧滑轨侧端的滑块配合连接,并在滑动到设定位置后,通过插销插入连接立柱上的固定孔内,由插销形成支撑,对滑轨进行定位。这种滑轨与连接柱通过滑块和滑槽配合的方式,滑轨能够在滑槽高度方向滑动,从而能够适应不同滑轨的安装高度。在连接立柱两个外
侧面均设置滑槽,可适应不同的安装情况,安装更为灵活。安装后,转角模板的外侧对应梁模板的浇筑空间,为成型面,转角模板的两侧端分别对应一侧标准侧模板,与标准侧模板紧贴。
8.进一步的,在连接立柱的底部设有一个面向转角模板方向设置,并用于与标准侧模板侧的滑轨相配合的转角件滑块。这样,在一侧混凝土梁较低、另一侧混凝土梁较高,标准侧模板与导轨安装高度不同情况下,侧模转角连接件可通过较低一侧的导轨支撑,安装时,侧模转角连接件下端通过转角件滑块固定在标准侧模板侧端的滑轨上,竖向安装在滑轨上,通过滑轨支撑。
9.进一步的,在转角模板侧端均设有多个用于与标准侧模板侧端对应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沿转角模板高度方向设置。这样,转角模板侧端与标准侧模板侧端通过插销穿过标准侧模板侧端与转角模板连接孔后连接,有效确保模板安装后定位稳定,不会在外力作用下移动,不会出现漏浆现象。
10.进一步的,在转角模板侧端均设有一用于与标准侧模板侧端对应连接的卡槽,所述卡槽沿转角模板高度方向设置。这样,转角模板侧端与标准侧模板侧端通过卡槽与凸起的方式承插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快捷,有效确保模板安装后定位稳定,不会在外力作用下移动,不会出现漏浆现象。
11.进一步的,在连接立柱上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所述减重孔眼连接立柱的高度方向设置。这样,设置减重孔后能有效减轻转角连接件的重量,并节约制作成本。
12.进一步的,所述转角模板的两侧均延伸出连接立柱侧面外。这样,转角模板与标准侧模板的连接端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
13.进一步的,所述转角模板和连接立柱均采用金属制成,转角模板内部呈中空状。这样,转角连接件结构强度高,具有较好的承重力,且整体重量轻,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14.图1为实施例中侧模转角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实施例中转角连接件与滑轨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7.实施例:
18.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能够调节梁体侧模安装高度的侧模转角连接件,包括呈竖向设置且横截面呈l形的转角模板1,所述转角模板1的外侧为成型面,内侧为连接面;在连接面固定有一连接立柱2,在连接立柱2的两个外立面中部、沿连接立柱2高度方向均设有一个用于与滑轨侧端相配合的滑槽21;在每个滑槽21的一侧或两侧、沿连接立柱2高度方向均间隔设有多个用于插销插入并通过插销对导轨3形成支撑的固定孔22。在具体应用中,若相邻两侧的混凝土梁高度不一,可直接将侧模转角连接件固定在较低一侧侧模板的导轨上。若两侧混凝土梁高度一致,则可直接用脚手架形成对侧模转角连接件的支撑,并将两侧梁体侧模分别通过滑槽安装在连接立柱上。
19.针对上述梁体高度不一的情况,需要通过导轨3对侧模转角连接件进行支撑时,在
连接立柱2的底部设有一个面向转角模板1方向设置,并用于与标准侧模板侧的滑轨相配合的转角件滑块(图中未画出),安装时,将转角件滑块插入导轨3的滑槽内,并通过紧固件固定。
20.为了便于与标准侧模板之间进行连接固定,在转角模板1侧端均设有多个用于与标准侧模板侧端对应连接的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沿转角模板1高度方向设置。连接时,通过在标准侧模板侧端设置插销或在标准侧模板上固定插销后,将插销插入连接孔11后固定。具体实施时,也可采用卡紧配合的方式来固定,具体的,在转角模板1侧端均设有一用于与标准侧模板侧端对应连接的卡槽(此时,标准侧模板侧端设有一个与卡槽相配合的凸起),所述卡槽沿转角模板高度方向设置。
21.为了节省制作成本,转角模板1和连接立柱2均采用金属制成,转角模板内部呈中空状。同时,减轻侧模转角连接件的重量,在连接立柱2上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23,所述减重孔23眼连接立柱2的高度方向设置。
22.本实施例中的转角模板1的两侧均延伸出连接立柱侧面外,连接立柱与转角模板之间还通过一三角板加固连接。
23.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调节梁体侧模安装高度的侧模转角连接件,包括呈竖向设置且横截面呈l形的转角模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模板(1)的外侧为成型面,内侧为连接面;在连接面固定有一连接立柱(2),在连接立柱(2)的两个外立面中部、沿连接立柱(2)高度方向均设有一个用于与滑轨侧端相配合的滑槽(21);在每个滑槽(21)的一侧或两侧、沿连接立柱(2)高度方向均间隔设有多个用于插销插入并通过插销对导轨形成支撑的固定孔(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调节梁体侧模安装高度的侧模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连接立柱(2)的底部设有一个面向转角模板(1)方向设置,并用于与标准侧模板侧的滑轨相配合的转角件滑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调节梁体侧模安装高度的侧模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转角模板(1)侧端均设有多个用于与标准侧模板侧端对应连接的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沿转角模板(1)高度方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调节梁体侧模安装高度的侧模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转角模板(1)侧端均设有一用于与标准侧模板侧端对应连接的卡槽,所述卡槽沿转角模板高度方向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能够调节梁体侧模安装高度的侧模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连接立柱(2)上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23),所述减重孔(23)沿连接立柱(2)的高度方向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够调节梁体侧模安装高度的侧模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模板(1)的两侧均延伸出连接立柱侧面外。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所述的能够调节梁体侧模安装高度的侧模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模板(1)和连接立柱(2)均采用金属制成,转角模板内部呈中空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调节梁体侧模安装高度的侧模转角连接件,包括呈竖向设置且横截面呈L形的转角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模板的外侧为成型面,内侧为连接面;在连接面固定有一连接立柱,在连接立柱的两个外立面中部、沿连接立柱高度方向均设有一个用于与滑轨侧端相配合的滑槽;在每个滑槽的一侧或两侧、沿连接立柱高度方向均间隔设有多个用于插销插入并通过插销对导轨形成支撑的固定孔;在连接立柱的底部设有一个面向转角模板方向设置,并用于与标准侧模板侧的滑轨相配合的转角件滑块。滑块。滑块。


技术研发人员:冯翔 佘闻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9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