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汽车门板气辅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工具得到极大的发展,而汽车是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汽车配件生产例如汽车门板生产时,需要利用到模具,而模具通常是指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3.现有的气辅成型模具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冷却,而其冷却过程中,通常直接利用冷却液进行循环冷却,循环的冷却液带有一定的热量,导致其后续对模具的冷却效果有所欠缺,不利于模具的快速冷却,为此我们提出了汽车门板气辅成型模具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汽车门板气辅成型模具,避免了现有的气辅成型模具在实际使用需要的冷却过程中,通常直接利用冷却液进行循环冷却,循环的冷却液带有一定的热量,导致其后续对模具的冷却效果有所欠缺,不利于模具的快速冷却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门板气辅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上模座,所述下模座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冷水箱,所述冷水箱的一端通过水泵机构与散热箱相连接,所述下模座内与上模座内均设置有冷却主管,所述冷却主管的两端通过第一导管分别与第二导管的一端和冷水箱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散热箱的背面安装有风扇机构。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导管为螺旋形设计,所述第二导管的直径小于第一导管的直径,且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均为耐高温橡胶材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箱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置有网状层,所述散热箱的位置与下模座的位置相对应。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主管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个冷却侧管,所述冷却侧管的一端为闭口设计。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模座的正面与下模座的正面均开设有卡槽口,所述卡槽口内均卡接有两个限位板,两个限位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通风内管。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板为网状结构,所述通风内管为合金管道。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装置通过第一导管与冷却主管与冷水箱相连通,当通过水泵机构循环冷却液对模具进行冷却时,循环的冷却液经过第二导管中,由于第二导管的口径小,可以让使冷却液经过散热箱时容量减少,使其携带的热量便于快速散热,同时,通过风扇机构的作用,能够加速散热箱的空气流动,进一步提高冷却液的散热效率,且加快的气流能够对模具的外部进行一定过程的辅助散热,通过其设计,能够在冷却液循环的过程中,降低其热量以快速提高对模具的散热效果,且便于循环使用。
13.2、该装置通过在上模座和下模座内开设有卡槽口,可以用来安装网状结构的限位板,配合若干个通风内管的结构支撑,使得上模座和下模座具有重量轻的特点,便于转运安装,且在模具散热时,空气能够通过通风内管流动,加快上模座和下模座的散热,使得该模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主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其中:1、下模座;2、上模座;3、冷水箱;4、底板;5、第一导管;6、冷却主管;7、冷却侧管;8、水泵机构;9、风扇机构;10、散热箱;11、网状层;12、第二导管;13、限位板;14、卡槽口;15、通风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0.实施例
21.如图1-图4所示的汽车门板气辅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座1,下模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上模座2,下模座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底板4,底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冷水箱3,冷水箱3的一端通过水泵机构8与散热箱10相连接,下模座1内与上模座2内均设置有冷却主管6,冷却主管6的两端通过第一导管5分别与第二导管12的一端和冷水箱3的一端相连通,散热箱10的背面安装有风扇机构9。
2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管12为螺旋形设计,第二导管12的直径小于第一导管5的直径,且第一导管5与第二导管12均为耐高温橡胶材质;
23.通过该设计,使得第二导管12与第一导管5均具有弹性形变的性能,防止其受力折断,而由于第二导管12为螺旋形设计的特点,使得冷却液经过第二导管12时,能够在其中停留较长时间,便于风扇机构9对其进行快速降温。
24.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箱10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置有网状层11,散热箱10的位
置与下模座1的位置相对应;
25.通过该设计,能够利用散热箱10的风扇机构9来对下模座1进行外部降温,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其冷却效果。
26.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主管6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个冷却侧管7,冷却侧管7的一端为闭口设计;
27.通过该设计,使得冷却主管6配合若干个冷却侧管7能够充分与上模座2和下模座1的内部相接触,并且防止对其成型腔造成影响,以便于冷却液充分对模具进行散热。
28.在其他实施例中,上模座2的正面与下模座1的正面均开设有卡槽口14,卡槽口14内均卡接有两个限位板13,两个限位板13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通风内管15;
29.通过该设计,可以用来安装网状结构的限位板13,配合若干个通风内管15的结构支撑,使得上模座2和下模座1具有重量轻的特点,便于安装模具。
30.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板13为网状结构,通风内管15为合金管道。
31.通过该设计,使得限位板13配合通风内管15能够为上模座2和下模座1提供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