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洗碗机内胆成型机,具体涉及一种洗碗机内胆咬边机。
背景技术:
2.传统的转盘式洗碗机内胆咬边机为四把刀,四把刀为1#,2#,3#,4#,四把刀均布在圆形大转盘上,咬合时第一把刀进刀,旋转270
°
之后第四把刀进刀,由于咬合工艺的需要,第二把刀和第四把刀需要咬合两次才能将内胆咬紧不漏水,受到该瓶颈的限制,咬合一台内胆大盘需要旋转6圈。
3.原双工位小车移动采用液压油缸推动小车在两工位之间运动,由于液压油缸往返速度慢,咬边机非咬合时间长,造成咬边机内胆生产整体节拍慢,通过加快小车运行速度可以降低咬合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四把刀转盘式洗碗机内胆咬边机大盘旋转圈数多,工作效率低,咬合一个内胆需要约35秒,通过减少大盘旋转圈数,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减少咬合时间,液压油缸推动双工位小车移动,单次需要8秒。将液压油缸推动改进为同步带驱动,可以节省4秒,通过改进,6把刀咬边机咬合一个内胆仅需要23秒,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制造工艺的新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盘式双工位移动小车洗碗机内胆咬边机。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盘式双工位移动小车咬边机,包括大底座、主支架、副支架、转盘、滑动支座、转盘转动组件、推进机构、滚刀组件,所述大底座两侧分别通过直线导轨连接滑动支座上,每个所述滑动支座上安装主支架和副支架,所述推进机构布置在大底座两端,所述推进机构的液压缸缸体与大底座固定连接,液压活塞杆与滑动支座连接;所述转盘转动组件安装在主支架和副支架腔体内,所述转盘转动组件通过转轴连接转盘,所述转盘上均布安装有六个滚刀组件,形成的滚刀顺序为1#滚刀,2#滚刀,2#滚刀,3#滚刀,4#滚刀,4#滚刀,其中,双2#滚刀能保证咬边机一次顶板和中板咬紧,双4#滚刀能保证二次咬紧不漏水;所述转盘转动组件中的固定轴端部安装轨迹模和外靠模;位于两个转盘之间的大底座上通过直线导轨安装双工位移动小车,所述双工位移动小车的双工位机架上对称安装两个胎架,所述胎架上安装内衬膜,所述内衬膜与外衬模和组合模架配套使用。
7.进一步,所述转盘转动组件包括涨紧套、固定轴、油接头外圈、油接头内圈、转轴、大链轮、链条、小链轮、减速电机,所述固定轴和副支架之间通过涨紧套固定连接,所述油接头内圈安装在转轴外圈上,油接头外圈安装在油接头内圈上,所述转轴内圈安装在定轴上,外圈安装在主支架内,所述减速电机安装主支架空腔内,所述减速电机通过小链轮和链条连接转轴上的大链轮;所述转轴端部通过大转盘座连接转盘。
8.进一步,所述滚刀组件包括直线滑轨、支座、液压油缸、连接轴、滑板、、滚刀、滚刀
轴、轨迹车轮,所述支座与转盘之间通过直线滑轨连接,所述支座与滑板之间连接液压油缸,所述滑板上面通过滚刀轴连接滚刀,所述滑板背部安装轨迹车轮。
9.进一步,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固定在支座上,活塞杆与连接轴相连,并用圆螺母锁紧活塞杆,所述连接轴与滑板相连接,所述滑板能在支座的滑道内运动,并用侧板压紧滑板。
10.进一步,所述双工位移动小车由胎架、导柱、内衬模、吸盘支架、吸盘、移动小车、小车移动直线导轨、同步带支架、小车支架、同步带、同步带轮、三合一减速电机组成,所述小车支架安装在大底座上面,所述小车支架通过小车移动直线导轨连接移动小车,所述三合一减速电机和同步带支座安装在小车支架上,同步带轮安装在三合一减速电机上,同步带两端安装在同步带轮上,同步带中间使用压板固定在移动小车中部,胎架固定在移动小车两侧,胎架上通过四个导柱连接伸缩架,所述伸缩架上固定连接内衬膜,所述胎架下部装有中板拉紧机构。
11.进一步,所述中板拉紧机构由拉板、铰轴、拉板支架、导柱、直线轴承、气缸、气缸连接轴、气缸固定板、升降气缸、关节轴承组成,所述升降气缸安装在移动小车上,所述移动小车上通过直线轴承连接拉板支架,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安装在拉板支架上,并用铰轴将拉板固定在拉板支架上,拉板在气缸的作用下转动;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拉板用关节轴承相连,并用气缸固定板和气缸连接轴将气缸的缸体和拉板支架相连。
12.进一步,所述外靠模和轨迹模固定在咬边机定轴上,所述内衬模固定在胎架上,轨迹模、外靠模和内衬模匹配使用。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型的六把刀转盘式咬边机,通过合理的布置滚刀,双2#可以保证一次顶板和中板咬紧,双4#可以保证二次咬紧不漏水,经过改善后,内胆咬合效率提高,报废率降低。
15.通过三合一减速电机驱动同步带拉动双移动小车左右移动,减速电机不同速度转动可以驱动小车不同速度移动,降低非咬合时间。
附图说明
16.图1是洗碗机内胆咬合新工艺原理图;
17.其中:(a)滚刀咬合过程,(b)咬合原理;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转盘式双工位移动小车洗碗机内胆咬边机总图;
19.图3是转盘转动组件示意图;
20.图4是滚刀组件立体示意图;
21.图5是滚刀组件侧视图;
22.图6是双工位移动小车示意图;
23.图7是中板拉紧机构示意图;
24.图8是轨迹模示意图;
25.图9是外靠模示意图;
26.图10是内衬模示意图;
27.图中:101.副支架、102.转盘转动组件、103.推进机构、104.滑动底座、105.主支
架、106.大底座、107.转盘、108.滚刀组件、109.轨迹模、110.外靠模、111.双工位移动小车、201.张紧套、202.固定轴、203.油接头外圈、204.油接头内圈、205.后轴承、206.端盖、207.转轴、208.大链轮、209.链条、210.前轴承、211.小链轮、212.减速电机、213.大转盘座、301.直线滑轨、302.支座、303.液压油缸、304.滑靴、305.圆螺母、306.连接轴、307.滑板、308.侧板、309.滚刀、310.滚刀轴、311.油嘴、312.锁紧螺钉、313.轨迹车轮、401.胎架、402.导柱、403.内衬模、404.吸盘支架、405.吸盘、406.移动小车、407.小车移动直线导轨、408.同步带支架、409.小车支架、410.同步带、411.同步带轮、412.三合一减速电机、501.拉板、502.铰轴、503.拉板支架、504.导柱、505.直线轴承、506.气缸、507.气缸连接轴、508.气缸固定板、509.升降气缸、510.关节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9.针对洗碗机内胆咬边制造工艺的新需求,改进的新工艺,详见图1的(a)和(b)。
30.新工艺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四把刀改为六把刀,在原来2#刀后面再增加一把2#刀,在原来4#刀后面再增加一把4#刀,通过在大转盘上均布6把刀,刀顺序为1#,2#,2#,3#,4#,4#,转盘旋转2圈可以咬合一台洗碗机内胆,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咬合报废率也大大减少。
31.传统的双工位小车移动采用液压油缸推动小车在两工位之间运动,改进升级的移动采用三合一减速机驱动同步带使小车移动,该形式速度快,效率高。
32.如图2至图10所示,转盘式双工位移动小车咬边机主要由大底座106、主支架105、副支架101、转盘107、滑动支座104、转盘转动组件102、推进机构103、滚刀组件108、双工位移动小车111、轨迹模109、外靠模110,内衬模等组成。
33.大底座106主要为咬边机提供支撑及安装位置,直线导轨安装在大底座106上,直线导轨的滑靴安装在滑动支座104上,滑动支座104整体可以沿直线导轨方向在大底座106上移动。主支架105为转盘组件提供前端支撑,副支架101为转盘组件提供尾部支撑,主支架105和副支架101同时安装在滑动支座104上,推进机构103上的液压油缸为滑动支座104移动提供推力,安装在滑动支座104上的部分均可沿直线导轨方向前后移动。
34.转盘107安装在转轴上,转轴外圈安装在主支架105内圈,转轴内圈安装在固定轴外圈,转盘107给咬边刀具提供旋转运动,固定轴安装在转轴内部,固定轴不转动,轨迹模109和外靠模110安装在固定轴端部,轨迹模109给刀具旋转运动提供轨迹,安装在定轴上的外靠模110与安装在胎架上的内衬模匹配,准确定位内胆的顶板和底板。
35.滚刀组件108安装在转盘107上,滚刀组件108正面安装圆形滚刀轮,刀具可以咬合内胆,滚刀组件108背部安装轨迹轮,轨迹轮在轨迹模109内运动,可以保证滚刀一直贴近内胆,液压油缸推动滚刀,保证滚刀在运动过程中一直恒压。6个滚刀组件108沿转盘107均布,形成滚刀顺序为1#,2#,2#,3#,4#,4#,双2#可以保证一次顶板和中板咬紧,双4#可以保证二次咬紧不漏水。
36.双工位移动小车111为内胆提供上料和下料,内衬模安装在双移动小车胎架上,内衬模和外靠模为内胆提供定位支撑和定位,中板拉紧机构安装在胎架内部,通过安装在中框拉紧装置拉板的拉力,可以定位中板,使顶板和底板更容易扣合,扣合精准可以大大降低
报废率。同步带驱动装置驱动双工位小车按节拍往返运动,通过双工位提高咬合效率。
37.实施例:
38.如图2所示,一种转盘式双工位移动小车咬边机主要由大底座106、主支架105、副支架101、转盘107、滑动支座104、转盘转动组件102、推进机构103、滚刀组件108、双工位移动小车111、轨迹模109、外靠模110,内衬模等组成。
39.大底座106通过螺栓安放在土建基础上,直线导轨对称安装在大底座106上,直线导轨的滑靴与滑动底座104相连,推进机构103布置在大底座106两端,推进机构103的液压缸缸体与大底座106螺栓连接,液压活塞杆与滑动支座104连接,液压活塞杆伸缩推动滑动底座104前后移动。主支架105和副支架101安装在滑动底座104上,转盘转动组件102安装在主支架105和副支架101腔体内,转盘107位于转盘转动组件102一侧,是转盘转动组件102的一部分,滚刀组件108安装在转盘107上,固定轴安装在转盘转动组件102内,轨迹模109和外靠模110安装在固定轴端部。双工位移动小车111使用直线导轨安装在大底座106中部,两个胎架对称安装在双工位移动小车111的双工位机架上,内衬膜对称安装在双工位移动小车111的胎架上,内衬膜、外衬模和组合模架配套使用。
40.如图3所示,转盘转动组件102主要由涨紧套201、固定轴202、油接头外圈203、油接头内圈204、后轴承205、端盖206、转轴207、大链轮208、链条209、前轴承210、小链轮211、减速电机212、大转盘座213等组成。
41.使用涨紧套201将固定轴202和副支架101连接,油接头内圈204安装在转轴207外圈上,油接头外圈203安装在油接头内圈204上,油接头内、外圈204,207配合使用,转轴207内圈安装在定轴上,外圈安装在主支架105内,减速电机212安装主支架105空腔内,使用链条209连接转轴207上的大链轮208和减速电机212驱动轴上的小链轮211,减速电机212驱动大转盘213旋转。大转盘座213安装在转轴207端部,大转盘座213上固定连接转盘107,滚刀安装在转盘107上。
42.如图4,5所示,滚刀组件108主要由直线滑轨301、支座302、液压油缸303、滑靴304、圆螺母305、连接轴306、滑板307、侧板308、滚刀309、滚刀轴310、油嘴311、锁紧螺钉312、轨迹车轮313等组成。
43.使用螺栓将直线滑轨301固定在转盘107上,直线滑轨301的滑靴304与支座302相连,液压油缸303的缸体固定在支座302上,活塞杆与连接轴306相连,使用圆螺母305锁紧活塞杆,连接轴306与滑板307相连,滑板307可在支座302的滑道内运动,使用侧板308压紧滑板307,正面使用滚刀轴310将滚刀309和滑板307连接在一起,安装完毕后使用锁紧螺钉312将滚刀309固定牢固,滑板307背部安装轨迹车轮313。
44.如图6所示,双工位移动小车111主要由胎架401、导柱402、内衬模403、吸盘支架404、吸盘405、移动小车406、小车移动直线导轨407、同步带支架408、小车支架409、同步带410、同步带轮411、三合一减速电机412等组成。
45.小车支架409安装在大底座106上面,小车移动直线导轨407安装在小车支架409上,小车移动直线导轨407的滑靴安装在移动小车406上,三合一减速电机412和同步带支座408安装在小车支架409上,同步带轮411安装在三合一减速电机412上,同步带410两端安装在同步带轮411上,同步带410中间使用压板固定在移动小车406中部,胎架401固定在移动小车406两侧,胎架401上有四个圆柱导向孔,导向孔内安装导柱,四个导柱安装在伸缩架
上,使用压板将导柱和伸缩架固定,内衬膜403固定在伸缩架上。胎架401下部装有中板拉紧机构。
46.如图7所示,中板拉紧机构主要由拉板501、铰轴502、拉板支架503、导柱504、直线轴承505、气缸506、气缸连接轴507、气缸固定板508、升降气缸509、关节轴承510等组成。
47.升降气缸509安装在移动小车上,直线轴承505安装在移动小车上,拉板支架503可以在直线轴承505内滑动,升降气缸509的活塞杆安装在拉板支架503上,使用铰轴将拉板501固定在拉板支架503上,拉板501在气缸506的作用下转动,使用关节轴承510将气缸506的活塞杆与拉板501相连,使用气缸固定板508和气缸连接轴507将气缸506的缸体和拉板支架503相连。
48.图8轨迹模、图9外靠模和图10内衬模为咬边机模具,轨迹模和外靠模固定在咬边机定轴上,内衬模固定在胎架上,轨迹模、外靠模和内衬模匹配使用。